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狗狗书籍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春秋战国-第14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占卜是为了决断疑惑

面对郧国挑战,莫敖屈瑕率楚军来抵。斗伯比之弟斗廉担任屈瑕副将,斗廉向屈瑕说道:“郧国兵马见我军人少,一定缺乏警戒,而且他们天天盼望四国兵马的来到。您率主力抵御这四个国家,我用精锐兵马夜里进攻郧军,郧军必败。如果郧军一败,四国一定离散。”屈瑕说:“楚军人少,何不向大王请求增兵?”斗廉答道:“兵马能够获胜,在于团结一致,不在于人多。”屈瑕说:“凡遇大事,必先占卜,以预吉凶。要不,我们占卜一下?”斗廉答道:“占卜是为了决断疑惑,没有疑惑,为什么占卜?”屈瑕便接受斗廉建议,屯兵于郧国北边,与随国、绞国、州国、蓼国四国对视,按兵不动,形成较力,牵制四国行动。斗廉带领一支精兵夜袭郧军于蒲骚,一举击溃了郧军,几国联军不战而溃。楚国与贰国、轸国签订了盟约,楚国势力越来越强大。

    第二年,楚武王兴兵征伐绞国。追讨绞国与郧国合谋之罪。这次讨伐绞国,将军仍为莫敖屈瑕。屈瑕率大军逼进绞国,绞国城墙坚固,绞军坚守不出。两军对峙月余,绞国城内缺食少柴。屈瑕将楚军后退,派一批老弱军士在绞国城外林中砍柴。绞国城内已无柴烧多日,绞国趁机派兵来抢,顺利得手。第二日,绞国又派人去抢,依然得手。屈瑕见绞国城内饥不择食,已经不管是否计谋,便觉得攻城时刻到来。第三日,屈瑕派出打柴的人多出一倍,柴也拾得特别多。绞人一见,便派出两倍人来抢。等他们大捆小捆地往城里扛柴时,早已埋伏城门外的楚军冲进城内,一举攻破绞国。

    螳螂捕蝉,黄雀在后。当楚国讨伐绞国时,楚国东南方的罗国(在今湖北省房县和宜城附近)打算偷袭楚国。罗国派遣校尉伯嘉去侦探,三次遍数了楚军人数。发现楚军主力没有全部出动,罗国才不敢轻举妄动。到了第二年,罗国又派出伯嘉,但此次被楚国抓住,楚人才获得这样一个惊人秘密。

    楚武王震怒,决定惩罚胆大妄为的罗国,将军依然是莫敖屈瑕。令尹斗伯比为他壮行,屈瑕对斗伯比说:“罗乃小国,不值一提,请令尹放心。”屈瑕走起路来,脚抬得很高,一幅高傲无敌的样子。斗伯比心里道:“莫敖一定失败,因为他的心神不稳定了。我不能当面对屈瑕说,说了会影响我军士气。”于是斗伯比晋见楚武王,上前奏道:“请大王一定增派兵马,支援屈瑕!”楚武王笑了笑,向斗伯比道:“瑕儿久经沙场,连连获胜,一个小小罗国不在他的话下。”楚武王拒绝了斗伯比建议。




楚武王父子气度

楚武王回后宫告诉夫人邓曼。邓曼是邓国人,虽为女性,但却料事如神、有胆有识,深得楚武王敬重。楚武王大事小事、有事无事都要和夫人邓曼说。邓曼听后,向楚武王奏道:“令尹斗伯比有勇有谋,既然他说出此话,一定有他的道理。妾估计斗伯比的意思不在兵多兵少,而是要大王以诚信来镇抚百姓,以德义来训诫众臣。小小罗国胆敢偷袭楚国,一定有罗人的过人之处,但莫敖屈瑕战功颇多,难免自以为是、轻视罗国。大王如果不加控制,必会招来灾祸!”邓曼一席话,说得楚武王茅塞顿开。楚武王急忙派人追赶屈瑕,要他小心谨慎,但却没有追上。

    一路行军,莫敖屈瑕很少管制军士,兵马有些涣散。部下提醒屈瑕,屈瑕哈哈大笑道:“小小罗国何足挂齿!”再有人提醒,屈瑕便有点生气,下令道:“再有人来劝,一定要惩罚他!”到达鄢水,楚军由于渡河而次序大乱。河对岸便是罗国,楚军全然不设防。令屈瑕想不到的是,罗国已经联络友邻泸国(在今四川省泸州附近)。两国从两面夹攻楚军,把楚军打得大败。此战之败,全在于屈瑕心不在焉、玩忽职守。屈瑕觉得上不能面对父王、下无法面对楚国军民,心里异常悲痛。楚人有股倔劲,责任意识强,无数解脱的屈瑕恍恍惚惚走进一片树林,自缢身亡。其他征伐将领,则自囚之,听候楚武王处罚。

    楚武王闻此消息,不禁大惊,悲痛地说道:“楚军此败,罪过是寡人。可怜瑕儿,以死报国。”楚武王派人赦免了自囚将领,将士们皆感激楚武王父子之气度。

    楚、随两国议和后,虽然各自警惕、暗中较劲,但相安无事多年。这些年里,楚国先后灭掉了郧国、州国、罗国、泸国以及曾与楚国结盟的贰、轸两国,助长了亡臣屈瑕的功绩,平息了亡臣屈瑕的怨气。随国对楚国既愤愤不平,又提心吊胆。周桓王见随国奉楚为上国,每年进贡称臣,大为不满,严厉警告随穆侯。随穆侯左右为难,既不敢违抗天子之命,又不敢开罪楚国,只好派使节去向楚国说明原由,恳请废除盟约。见随国变脸,已经七十多岁的楚武王决定第三次亲征伐随。




一棵硕大的香樟树下

楚武王烈士暮年,壮心不已。本来这种战事应该由其子屈瑕去完成,但伐罗之战中他却自缢而死,楚武王只得像从前一样,躬临战场。伤子之痛,尤困于心。出征前斋戒、祭祀之时,楚武王感到自己心率不齐,行动迟缓,便告知夫人邓曼。邓曼镇定地说:“心跳不齐,看来大王的福禄怕是要到尽头了。想我们楚国,之所以由小到大、由弱到强,靠的是一种精神,那就是不怕死、往前冲。如果此战将士没有损伤,即使大王不幸途中辞世,楚国也是有福的。”顿时,楚武王豪情升起。夫人邓曼的这番话,正是他一生的写照。邓曼能说出这话,也是几十年来受他感染所致。

    楚武王率军亲征,但渡过汉水不久,就心脏疼痛。楚武王坐在一棵硕大的香樟树下,这树上开满圆锥形的黄绿色的花。清风阵阵吹来,香樟花发出淡淡幽香,沁人心脾。阳光透过叶与叶之间的缝隙闪闪烁烁,枝荫间藏满了嘀嘀喳喳的鸟儿,白色的蝴蝶在楚武王头上翩翩起舞。看着这一切,楚武王感到时光的脚步不能阻挡,活力的容颜转瞬即逝。此时,他想到:人要是像香樟树那样四季青翠多好!就这样想着,楚武王悠然驾崩。对英雄迟暮的楚武王来说,开满花的香樟树下比深宫之内是一个更好的瞑目之处。几十年来,楚武王在中原各国的讥笑之下奋发图强,受尽的苦难不知有多少!这死算得了什么!

    跟随楚武王伐随的有楚国令尹斗祁,他是斗伯比之兄,在斗伯比病死之后接替其弟职位。还有莫敖屈重,他是屈瑕之子。二人商议后,决定秘不发丧,率楚军按原计划东进。

    楚军兵临随国城下,随穆侯惊恐不安,只得与楚军签订城下之盟,再次臣服于楚。楚军胜利返师,回到汉水西岸后,才正式为楚武王发丧。楚武王手下的将领们深悉他的心情,让他带着胜利踏上归程。如此壮烈,如此幸运,楚武王可以说是死而无憾了。

    楚武王之子芈赀登位,即楚文王。此时,楚国处于强盛阶段,汉水以东的小国,没有不在楚国面前称臣并向楚国进贡的。北面只有蔡国仰仗与郑国曾经会盟,郑国又与齐国、鲁国结盟,从而没有屈从楚国。




以致姜诸儿、文姜产生了感情

“相鼠有皮,人而无仪!人而无仪,不死何为?

    相鼠有齿,人而无止!人而无止,不死何俟?

    相鼠有体,人而无礼!人而无礼,胡不遄死?”

    老鼠有皮、有齿,假若诸侯无礼、无仪,那么一定会走向灭亡。百姓的歌谣中,唱出了诸侯兴亡之道。诸侯讲礼仪,并不是豪华排场,相反是简朴节俭。在鲁国都城曲阜中央,有座建筑,粗木作柱,茅草盖顶。这座建筑非普通建筑,而是鲁国宗庙。

    这日,鲁国宗庙办理一件大事,那就是安放双耳鸟纹铜鼎。这双耳鸟纹铜鼎是宋国内乱后,华父督派人送来的礼物。它方唇,双立耳微外撇,浅腹圆底,腹部饰一圈鸟纹,造型简朴秀美。双耳鸟纹铜鼎放置鲁国国库多年后,鲁桓公突然想将其放置宗庙。鲁国大夫臧哀伯觉得这件事不符合礼制,便出来劝阻说:“一国之君,要行德而阻恶,以此为百官表率。鲁国先君做到了这些,但仍然担心有所失误,为了显扬美德以示范于子孙,所以宗庙用茅草盖屋顶,祭天之车用蒲草席铺垫,肉汁不加调料,主食不吃舂过两次的米,这是为了表示节俭。现在君上不遵德而行恶,把人家贿赂来的器物放在宗庙里,公然展示给百官看。君上如果不将此鼎移走,百官势必模仿。要知道,国家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