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国使节,王玄策,特奉大唐皇帝陛下以及皇后娘娘的旨意,前往这五印度礼佛观瞻,今日路过这颇罗度来村,遇到如此奇异之景致,也深感佛陀之无上功德,故而按照陛下与娘娘的旨意,特意赠送紫衣袈裟一件,七宝戒刀一柄,以礼敬佛陀。”话语之后,就这样拜上了三拜。
在他起身之后。只见这白发里正,随即深施一礼,恭恭敬敬的拉住他的手,致谢道:“小老二这一辈子,还未曾出过我泥婆罗国,虽然身为这微末小吏,但是深知大唐皇帝陛下与皇后娘娘能有此番礼遇的厚意。所以,我代表这颇罗度来村一百一十五口百姓,谢陛下和娘娘的一番诚意。”
说着又深施一礼,以示谢意。王玄策也是颇有诚意的扶起了这小老二说道:“老先生的一番美意,我待陛下和娘娘收下了,我等此次就是为了礼佛而来,既然这里有着佛陀的遗迹,赠送此等宝物也是应该的。”说着就将这两件宝物,恭恭敬敬的交到了这白发里正的手中。
于是,待这一切礼敬完成之后,众人也都尽数礼敬了一番。这第一次赠送袈裟之事,已算完成。随着这一番观瞻之后,他们向着话语甚多的白发里正,做了告别之后,一行人就随着德瓦国王向着帕坦城的方向走去……
当然,不仅仅在王玄策心头,包括这周曾,陈茂材,以及小六等所有大唐使团的成员之中,他们的心头都存在着一些疑惑,这向来水火不曾相容,为何在这火龙池的水面之上会有如此相容的景致呢?这又是为何?在下一回,会详细的为大家揭秘……
编者说:求关注,求收藏~
(本章完)
………………………………
第十八回:驿馆之中解说火龙池 王宫书房诉说心中事(上)
因为这一日,行程也是相当紧凑,故而王玄策等人就婉拒了德瓦国王的再次宴请,回到了这驿馆之中暂歇。这不,刚到了这王玄策的房舍之中,周曾和陈茂材就一轱辘的躺倒了他的床榻之上,而小六则陪着王玄策安然的落坐在这四方桌子旁边,细细的研磨这茶叶,准备煮上一壶香茗,以慰劳这些时日,不常饮茶的苦闷。
说起这泥婆罗国的饮茶之风,这些年随着唐番古道也日渐兴盛了起来。归根到底的根本原因,就是在这岷州城外,德瓦国王和当时的松赞干布,享受了一番这唐人饮茶的文化之后,也是颇为向往。再加上这文成公主远嫁吐蕃之后,将这唐人的饮茶之风就传向了吐蕃国。
因为这王玄策第一次出使五印度之后,彻底打通了这吐蕃到泥婆罗的古道,沿着这条日渐繁忙也受官方保护的道路,大唐的丝绸,茶叶,技术等源源不断的传递到了这泥婆罗国。而泥婆罗的不少土特产也随着商人的步伐被带到了大唐。故而这泥婆罗王室,采办这茶具以及茶叶也方便了不少,再加上德瓦国王也甚是提倡。所以这饮茶之风就在这泥婆罗兴盛了起来。
看着王玄策细细的研磨茶叶,过筛,煮茶,一气呵成的动作。小六也看得入神……
但见这周曾就这样平躺在在这床榻之上,两个手放在脑袋后面,权做枕头,摆出了一个颇为懒散的姿势。眼珠子一边转这,一边思索着,说道:“自古以来,都是这水火不相容,你们说说,为何这火龙池会呈现这水火兼容之像,并且还能将水烧开呢?”
“这事,我也思索了一路,感觉甚是好奇,一直没有参悟透彻到底是何种原因,不过这正如道德经上所述,水善利万物,乃上善之门,全天下最至柔的东西就是这水了,我想他在特殊的情况之下,也是可以包裹这火的。”陈茂材,一边枕在被子上,一边懒散的翻着旁边的一本梵文译本道德经,给周曾解释这。
说起这梵文译本的道德经,还得说起这第二次出使西域。因为当时的拘摩罗王请求这梵文译本的道德经,李世民就特意命令玄奘法师带人亲自翻译,这本经书,就这样经过王玄策第二次的出使,传递到了五印度各国,当时这泥婆罗也是必传之所,后来德瓦国王通读以后,虽然只有五千言,但是感觉到字字珠玑,于是就加印了不少,尽数分发给列位大臣,至此以后,就在这泥婆罗彻底传开了。
其实,这陈茂材这样看书,也是看不明白个所以然,虽说时常跟着玄奘法师,以及两次出使五印度,多多少少学习到了一些梵文,可是依旧不慎精通,也就通读一个大概罢了,这也是闲来无事,就这样消磨个时间,权作休息。
“陈大哥说的对,天下之大,无奇不有。要不是今日亲眼所见,还真不会想到有这样一个地方,能够水火兼容。”小六一边注视这王玄策细心的煮茶,一边将两只手枕着下巴,不由自主的诉说着。
听他们这漫无目的讨论,王玄策一边观察这火候,一边随口就说到:“你们就没感觉今日这白发里正怪怪的吗?”
听此一语。周曾一轱辘就从这床榻之上坐了起来:“大哥,我早都注意他了,这小老二呀,虽说头发花白,但是拄着的这个拐杖,可是掩人耳目的,明显他就不需要。”
“对,另外呀,他这眼神之中似乎还有这么一些奸诈之像”陈茂材,随手就放下了手中翻看的道德经,补充到。
“我感觉这人,就是见人说人说,见鬼说鬼话,太过于殷勤了,你看他的样子,对咱们也太过于奉承了,啰里啰嗦,好像咱们什么都不知道似得”小六也是思索这说道。
此时的王玄策,已经将这茶水煮好,一边给他们斟这茶,一边说道:“茶煮好了”
随即就轻轻的拿起了这属于自己的素色茶盏,浅浅的咂上了这么一口,顿时口舌生津,回味久远:“这么多日子,终于喝上了一口茶,真是不错呀。”
“大哥呀,你别顾着老喝茶了,说说,说说这原因在哪?”周曾带着好奇的心态问到。
“对,大哥,快说说,快说说”陈茂材,也随着他的话语说道。
于是,这王玄策就一边品着茶,一边说道:“其实,这种池子,以前我也遇到过一次,当时还记得是在儿时,因为身处太行山深处,也是一个死水的池子,这池子旁边有很多茂密的树丛,这树叶也都时不时落下,进入这池子之中,恰好这池子旁边又有很多的石膏石,就不停的往上面冒着气泡,和今日的精致别无二致。当时我都在想这气泡是什么呢?不过,当时也傻,就拿了一个火把想照清楚,看看到底是什么,结果这火把离水面一近,火腾的一下就大了起来,放到每一个气泡之上都是如此。当时也将这一情况给师父做了说明,师父也未曾搞明白这到底是何物。不过也自此之后也记忆深刻。”
看着他们三人,听得如此入神。王玄策又接着说道:“刚才我也思索这其中的关联情况,虽说这个池子不停的有泉水往外面冒出,但是可以看到这池子周围也都是甚多的石膏石。并且这四周的四颗大的菩提树却甚是喜人,树叶也不停的落下。通过这共同之性,我想会不是因为这重重的巧合,就促成了某种原因,将这火把给助燃了。”
说到这里,众人也都明白了其中的一些大概,感觉这应该与大自然的鬼斧神工离不开。其实这事通过现代人的理解,这火龙池着火的原因,一方面就是因为有源源不断的助燃物质,有氧气或者有天然气泄露,而这些泄露的气体就这样在水中不停的冒着气泡。当火把放到这上面的时候,自然而然的就着了。虽说,在现代人的角度很容易理解这火龙池的原理,但是在一千三百年的盛唐时期,他们也只能够理解这么多了。毕竟科技都是一步步发展过来的……
………………………………
第十八回:驿馆之中解说火龙池 王宫书房诉说心中事(下)
“大哥,那这与这小老二的异常,又有何等关系呢?”陈茂材随口就问到。
“你们没看到这小老二,在这火龙池旁边开了甚多的特产店吗,再加上如此之神奇景象,这白发里正,正是利用大王和咱们大唐使团的威名,来进一步传播这火龙池的奇异效果,造福这颇罗度来村的百姓。不过这也是无可厚非之举,毕竟是人之常情嘛;如此阿谀奉承之人,也是可以理解的。”王玄策随即吐露了自己的心声。
话至此时,众人才恍然大悟,但见这周曾也不由自主的问了出来:“大哥,既如此,那你为何还要赠送佛陀的袈裟于这里呢?”
“咱们这次毕竟是为了礼佛而来,主要是观瞻这五天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