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狗狗书籍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扫明-第502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如今天下还未完全平定,有的是军功等着自己去赚取,大齐帝国到处都需要人才,只要你肯努力,或早或晚都有出头的那一天。

    通过甬道,歙县的卫营兵士们开始在前来的宫中太监们带领衔下前往内库,有幕僚府官员等在那里,将这些东西一一清点留用。

    龙骑则和歙县卫营副官,还有毕懋康仅剩下来的女儿毕水莲,三个人带着无尽的敬意,一脚踏进皇极殿。

    皇极殿上,左右两侧各有四名金盔金甲的大齐龙骑护卫,于三阶天级之上的龙椅上,端坐着一名身披金黄色龙袍的年轻男子,几名太监和宫女小心的侍候在一旁。

    “卑职董留存,参见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卑职歙县卫防营副营官刘天能,参见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小女子毕水莲,见过皇上万岁万岁万万岁。”

    “平身吧。”王争微微一笑,将目光移到身穿白色素衣的毕水莲身上,面色黯淡下去,深深叹口气,“曹化淳,宣旨吧。”

    “是。”曹化淳从衣袖中抽出金黄色卷轴,恭恭敬敬的喊道:

    “奉,天承运皇帝,诏曰:毕懋康、毕懋良虽为前朝尽忠死节,然朕感念其忠贞,痛哉、惜哉!”

    “。。。此不仅是朕之损失,亦是大齐之损失,即日起,追赠毕懋康为少师,追赠毕懋良为少保,皆位列三孤。册封毕懋康之女毕水莲为五品诰命夫人,赐田宅一处,银二百,聊表朕之心意。”

    宣旨的时候,不仅他们三个立即跪在地上,就连两侧的八名龙骑,还有皇极殿外甬道两侧的禁军,也是纷纷半跪在地上,整齐划一。

    这还没完,曹化淳继续说道:

    “董留存,办事细心妥善,朕心甚慰,着晋右骧龙卫,刘天能协助运送、查找有功,着升歙县卫营营官,原营官晋州防营副营官,钦此。”

    “末将董留存,谢吾皇大恩,万岁万岁万万岁!”

    “下官刘天能,谢吾皇大恩,万岁万岁万万岁!”

    直到出来之后,三个人看着头顶不断经过那奇形怪状的云彩,仍然感觉脑子里一片嗡嗡声,谁能想到,定鼎天下的彰武皇帝,居然才三十岁出头。

    如此年轻的开国皇帝,简直是太过罕见,可以预见,新兴的大齐帝国,在这位年轻皇帝带领下,必将走向真正的繁荣昌盛。

    毕懋康、毕懋康两个人,虽然是为前明尽忠,但彰武皇帝却并不计较,反而给他们追赠三孤,自己更是诰命五品,这些也是毕水莲没有想到的事情。

    这件事在彰武皇帝的心中显然非常重要,董留存只是找到一些东西,就晋升为四品右骧龙位,刘天能就只是亲自保护了一下,但却原地晋升为营官。

    这些事情在旁人眼中看来,有些不可思议,但是在王争自己角度,却是必要之举。

    三个人还在感慨,一名龙骑却面色匆忙的从他们身边跑过,手中还拿着一道金色令牌,董留存在军中多年,自然认识这个龙骑,连忙喊着问道:

    “竖子兄弟,皇上有什么旨意了?”

    “要西征了!”

    那叫做竖子的龙骑兵没有片刻停留,话也没说太多,只是应声喊了一句,便跑下甬道立即翻身上马从齐天门飞奔出去。

    看方向,正是朝军营去了。

    “西征?”毕水莲有些糊涂,“大齐不是统一天下了吗,为何还要西征?”

    听到这话,刘天能笑了笑,显然这位姑娘和他家父不太一样,对这天下间的大事小情不太感兴趣,他边走边道:

    “看来夫人还不知道,如今在西边还剩下两个贼寇,那就是张献忠和李自成,要说这西征啊,军中的弟兄们早就盼着,如今总算是来了。”

    “嗯。”董留存笑了笑,握紧拳头:

    “此番我大齐西征,必然要将那劳什子的大顺、大西给一举荡平!”




第六百零七章:斩将 收权 定策

    在众多兵士的心目中,这次西征就像是前明太祖朱元璋开国洪武之后,让徐达他们进行的北伐一样,是统一的最后一步。

    可对于王争来说,这次西征还是为今后的收复辽东,开疆扩土奠定基础,没有一个完整的国土,谈什么都是空想。

    在如今这十七世纪,中国不会再落后于世界,王争绝不容许这样的事情在自己手上发生!

    所以,平定李自成和张献忠,便是迫在眉睫。

    大齐彰武元年三月十二日,北京城外,汇聚着来自山东、湖广、河南、江南一带各州府城防营,以及村镇卫营的精兵,总人数大约在四十万上下。

    除此之外,尖刀营、玄武营、振威营,禁军用于列阵攻坚的五大营尽出其三,骁骑营、辎重营、火器营随军前行。

    一时间,全天下的目光都盯在北京,这天的晌午,彰武皇帝王争登上城楼,亲自向天下发布讨贼檄文。

    “自古帝王临御天下,皆中国居内以制夷狄,夷狄居外以奉中国,未闻以夷狄居中国而制天下也。明祚二百七十有六,彼时君明臣良,明盛之世,远迈汉唐,足以纲维天下。”

    “然达人志士,尚有冠履倒置之叹。。。自是以后,明之臣子,不遵祖训,废坏纲常,先有权阉为害天下,后有诸党祸国,此为天命尽矣。。。”

    “夫人君者斯民之宗主,朝廷者天下之根本,明祚已尽,无力安内攘外,以致中原流寇蜂起,辽东蛮夷窃土,使我中国之民,死者肝脑涂地,生者骨肉不相保,虽因人事所致,实乃人祸臣乱以致。。。”

    “古云,贼虏无百年之运,验之今日,信乎不谬。”

    “当此之时,天运循环,中原气盛,亿兆之中,当降生圣人,驱除贼虏,恢复中华,立纲陈纪,救济斯民。今一纪于兹,未闻有治世安民者,徒使尔等战战兢兢,处于朝秦暮楚之地,诚可矜闵。”

    “方今,大齐雄起于东,甲兵百万,战将千员,正值鼎盛。然陕、蜀、滇仍有余贼妄想裂土分疆,实在可恨!”

    “忘中国祖宗之姓,反趁国乱内起,就建虏禽兽之名,以为美称,假大顺永昌号以济私,恃有众以要君,凭陵跋扈,遥制朝权,此关陕之徒也;众少力微,阻兵据险,贿诱名爵,假籍帝号,以俟衅隙,此川蜀之人也。”

    “张、李二贼,其始皆以天灾而蛊惑人心,加之辽东建奴遥相呼应,乃得兵权。然兵权既得,志骄气盈,无复尊主庇民之意,席卷中卷,反为生民之巨害,皆非华夏之主也。”

    “予因天下大乱,为众所推,率师南征,以微弱之势而得金陵形盛,揽长江天堑之险,今虚有五年。”

    “东有大齐,如日方升。号令所至,西抵巴蜀,东连沧海,南控闽越,湖、湘、汉、丐,两淮、徐、邳,奄及南方,尽为我之下。”

    “控弦执矢,目视我中原之民,久无所主,深用疚心。予恭承天命,罔敢自安,方于彰武元年三月,集大齐百万之师,北逐建虏,拯辽东生民于涂炭;西剿李张二贼,保大齐之威仪。”

    “虑民人未知,反为我仇,絜家北走,陷溺犹深,故先逾告:兵至,民人勿避,予大齐军兵号令严肃,向无秋毫之犯。归我者永安于中华,背我者自窜于塞外。盖我大齐之民,天必命我中国之人以安之,贼虏何得而治哉!”

    “予恐中原久污膻腥,天灾人祸并至,死者无计,生民扰扰,故率我大齐雄兵奋力廓清,志在灭建虏,除暴乱,使民皆得其所,雪中国之耻,尔民等其体之。”

    “如蒙古、朝鲜,乃甚西洋等尔尔小国,虽非华夏族类,然同生天地之间,有能知礼义,愿为大齐臣民者,与中夏之人无异,故兹告谕。”

    这“大齐讨贼檄文”,不是王争编纂,但却是经过其手亲自修改,话音铿锵有力,洪亮锐利,下面的兵将们听到最后,却是鸦雀无声。

    每个人都感觉浑身的毛发竖立起来,血液汹涌澎湃,甚至想直接冲上战场,将西边的那些贼人一网打尽,他们举起手中刀枪不断挥舞。

    “大齐必胜,一统中华!”

    “大齐必胜,一统中华!”

    。。。。。。

    “皇上,流贼大营已经开始向东运动,我军哨骑还有大同本地的斥候,都已经发现此事,确系属实!”

    大约在发布檄文的五日后,大齐军队吸取了前明军队萨尔浒之战的教训,决定集中优势兵力,将大顺和大西逐个击破。

    五十万大军不可能挤在一起,再加上彰武皇帝王争御驾亲征,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