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狗狗书籍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扫明-第386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去年的归德府会战,闯军一败涂地,几十万大军兵分三路,被山东军分路击败,最后损伤惨重,一溃千里。

    王争带着山东军连日追击,闯军甚至还丢失了刚刚占领的许州、西华一带,这黄石港虽说不太安稳,但也算是山东军的辖地,一般的山贼和土匪早都被清剿干净,长久以来倒也没有多大的动乱。

    那个时候,负责攻取睢州的是后军大将田见秀,过程就别提了,反正最后是被驻守在睢州一带的邵勇率部击溃,狼狈跑出归德。

    说起来,他们顺军虽说对阵其他的明军接连战胜,但总归心底有个阴影,那就是无论怎么打,无论面对的是山东军嫡系还是外系,根本没赢过一次。

    若是有人击败了山东军,哪怕只有一次,哪怕只是趁虚而入,那就是一次伟大的胜利,可以料想,这个人在整个顺军之中的威望定会提升一大截。

    “过一阵子听说朝廷的督学御史要来睢州考学,到时候城门大开,咱们完全可以学张献忠攻取武昌的法子。”

    如今李过看中的就是这个机会,眼下睢州一带守备松懈,并且兵力空虚,自己假扮成学子,率精骑七千来个夜袭,没准能收获奇效。

    “陈璜,原来不是朝廷的守备吗,怎么他也投入山东军做了外系?”

    听到李过饱含疑惑的话,一人解释说道:

    “虎爷,这你就有所不知了,山东军嫡系虽然强悍,但扩张所用的并不全是嫡系,毕竟能相信的人手不是很够,不少人都是步卒改编后以朝廷原官充任,说是什么再看后效。”

    “这个陈璜,自打加入山东军以后好像换了个人,虽说办事谨慎,但这次怕就是那个王争也不会想到咱们没有回襄阳,他大意下来也是理所应当。”

    闻言,李过邪邪一笑,说道:

    “这可是天赐良机,山东军是该败一败了,这回我李过看来要扬名立万了。”

    。。。。。。

    六月初七,督学御史刘仲周来到睢州核考学子,时任睢州知州李乐安急忙率各级文吏出城迎接。

    初八日,应督学御史刘仲周端坐学府,按照规矩,睢州城门初八、初九、初十应当连开三日,为诸地学子敞开大门。

    这等开城门本来不是小事,但陈璜却并不担忧,这是哪,这可是山东军的辖地,他李闯有那个胆子吗?

    再者说了,前面还有许州、西华和陈州,这睢州距离山东本土也近,从没听说有什么流贼能打过来。

    不过毕竟是城门大开,陈璜还是让千总董琦带着不少外系兵马在城外布防,并且通知本地缉盐署的盐丁设卡缉查,看来应当是没什么大碍了。

    就好像预料之内的一样,初八那天,归德府的学子都是闻风而来。

    眼下山东军的势力越打越大,能和李自成抗衡的也就剩下山东军,朝廷的官都被东林党把持门路,他们这些人根本进不去,但眼下却有更好的选择,那就是山东军的军议司。

    每占领一个地方,山东军就要在当地设置军议司和缉盐署,在军队的配合下,强行取代当地的各级官府衙门理事。

    随着近些年王争脚步的加快,军议司的吏员和保安司盐丁也在不断扩充,朝廷的督学御史虽然是东林党的人,不过他也明白,这不过是王争走个形式而已。

    在朝廷的督学御史名下考学出来,再给安排某地的知州、知县等职务也容易些,少了很多风言风语,对于这些事情,刘仲周也是有苦说不出。

    但获得的甜头他更说不出,山东军向来不会平白让一个人吃亏,总是会给些你无法拒绝的好处。

    比如刘仲周,接了银子不说,自己在军议司也谋了个不错的差事。

    这是什么,这就是两头卖力,很多人都不是傻子,大明朝眼瞅着就要玩完了,跟着流贼那是为天下读书人所不耻,实在不行根本不会去考虑。

    山东军实际上是最好的选择,王争怎么说也是朝廷的安东候,麾下强兵何止数万,将来一旦成事,军议司那可就是内阁班子,谋个开朝功臣也是好的。

    很多人就等着这个机会,学子们好像是天边的云彩一样络绎不绝,但军议司的位置就那么多,进不去的,就要在保安司和田庄想想法子,在那边安稳富足,想来也算是不错的结果。

    像某些有志向的文人,不甘心拿着笔杆子写写画画,就会自请去军营内任职,做一些随军文书、书办之类的职务。

    这种人在现下的寒门子弟中,其实并不在少数,进入军营和军校的也都是这类人,说起来,都是能文能武的角色,指不定哪天就培养出来一个历史上的名将名臣。

    山东军怎么说也是朝廷的军队,这样一来,不仅能能为自己谋个好前程,同时心里会好受些,咱们这也算报效国家了不是。

    因为人实在太多,缉盐署的盐丁初八查了一整天也没看出个所以然,以为初九应该也是一样,所以就有些懈怠下来。

    初九这天的头午,太阳很大,顶在脑袋上面晒的人很不舒服,但山东军不留闲人,就算为了丰厚的报酬,也要硬着头皮一个个去查。

    但时间久了,再加上人数太多,所以就算是再仔细的人,多少也有些马虎下来。

    城门,一名盐丁头目看前面又走来一群学子,咒骂道:

    “这天杀的不知道又要查多久。”

    身旁另一个头目闻言也是不置可否的笑了笑,说道:

    “你小子就知足吧,干的多,拿的不是也多,要不然你去其它地方试试,看能发给你一个馒头,还是窝窝头?”

    听见这话,那盐丁头目嘿嘿一乐。

    的确,自从跟着山东军之后,自己的生活是愈发的富足起来,媳妇找着了,贤惠漂亮,要是在以前那是根本不可能看上自己。

    前些时日还给自己生了个大胖小子,等儿子长大了,自己还要找点门路把缉盐署这差事传下去,毕竟肥水不流外人田嘛,虽然累点,但是富足啊。

    看着眼前这人,盐丁头目眉口一紧,抬手喝问道:

    “站住,哪里的人,学帖呢?”




第四百七十二章:饱掠归襄阳

    来的是一行穿着各色儒衫,头戴网巾的学子们,看样子从前的日子也不是十分如意,都是寒门子弟,盐丁头目心中不禁有些同情。

    听到问话,再看看眼前这名盐丁头目,那领头的学子从衣襟内拿出一份学帖递过去,笑着说道:

    “可算是赶到睢州了,希望能求个好学绩。”

    这学帖没什么毛病,那盐丁头目熟练的翻了几页,顺口应道:

    “哦~,原来是夏邑的学子,听说前阵子那头有些蝗灾,乡亲们地里的收成怎么样?”

    那学子从容的笑了笑,拱手说道:

    “承蒙大哥挂念,多亏了安东侯爷的田庄,我家也算是有些余粮,这次的蝗灾勉强能撑过去,来之前爹娘不断叮嘱,让我一定要去庙里给侯爷上柱香,说是州城的庙灵验。”

    盐丁头目笑着和他说了几句,将学帖交回去,指了指后面说那就是寺庙,又是回头问道:

    “这些,都是夏邑来的?”

    领头的学子点点头,看了一眼城上正在站岗的几名山东军外系长枪手,说道:

    “都是夏邑的父老乡亲,哎对了,有不少都是半路碰见的,就凑个伴前来。”

    顺着他的目光看过去,这盐丁头目停在一个头戴网巾的学子面前,上下打量一番,忽然问道:

    “学帖呢,也是夏邑的?”

    那学子听到后浑身明显一颤,抬起头磕磕巴巴的说道:

    “回,回军爷。。。咱们,也是夏邑来的,家里人都死光了。。。”

    听见这话,那盐丁头目哦了一声,往前走几步,忽然想起什么,回头过来问道:

    “等等,听你口音不像是夏邑的,像是。。。像是。。。”

    这盐丁头目拍了几下脑袋,似乎是正在细想,那学子眼神一紧,不经意间将手伸到后身,似乎随时都能有动作。

    这时候,后面的一个学子出来笑着说道:

    “大哥好敏锐,咱们祖上是开封的,前阵子山东军的好汉们和闯军在归德大战,自是那时候逃难才来到归德。”

    闻言,盐丁头目一拍大腿,恍然大悟,笑着说道:

    “原来如此,你方才所言极是,咱们山东军的辖地,自然不是那些流贼随随便便能进来的,行了,进去吧,再等会御史大人怕等急了。”

    说完,这盐丁头目大笑几声,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