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即便清军效率很高,但以这个时代的信息传播速度来看,从商议好再到出兵这整个过程下来,少说也要三五天的时间。
这时间虽然不长,但却也足够王争从容的将锦州包围打破。
其实王争要做的并不是将锦州外围清军全部击溃或者歼灭,只需要挑选一个薄弱环节,等到清军一轮进攻结束精疲力尽开始修整的时候,再搞他一个突然袭击。
不过世事难预料,谁也没想到,清军这次一打就打了三天三夜,王争不想在这里耽搁太久,正考虑要不要提前进攻的时候,清军却意外的停止进攻回营修整。
所谓战事无常正是如此,不过若是能抓住稍纵即逝的战机,也许就能对战局起到意料之外的效果,所以王争立刻决定就在这天夜袭。
山东军自从进入辽东后到现在只暴露了一个骑兵营,这与王争下的军令不无关联。
山东军一出关,王争这边立刻就传下一道死命令——只杀不俘。
无论遭遇的是蒙古人、汉军还是满洲八旗,为了不拖累行军速度,山东军根本不会留下一个活口,甚至连刀枪衣甲这些军需物资都不拿走,每打完一场战斗,往往都要用最快的速度转进到另外一个地方。
王争心知肚明,现在山东军底子太薄,不能和对方硬拼,柿子还是要捡软的捏。
清军十几万,其中仅仅满洲八旗劲旅就有五六万,想吃掉只有一万多战员的山东军甚至都不需要鞑子亲自动手,摸清动向后,下个命令让各部的清军都统、贝勒四面合围就行了。
近两万大军的行踪自然不能一直都隐藏住,既然早晚都要暴露,那为何不轰轰烈烈的干上一场呢,所以王争临时更改了军议司的部署,用几天的时间策划了这次解围锦州的战役。
军议司的战略部署只是在当时所知道的信息上分析,或许那参谋部在外人眼中颇有些明廷“小内阁”的意思,不过在王争这里,依然只是个可用可不用的参谋角色。
说来也很是意外,全歼了那部分正红旗鞑子骑兵后王争多方打听,最后才得知死在自己手上的,居然是那位威名赫赫的英亲王阿济格。
这个消息一下子就在山东军内炸开了锅,听到的兵将几乎都是不敢相信,甚至有不少朴实的兵士还掐掐自己是不是在做梦,人人都有些仿如梦中的感觉。
阿济格,这等人物在其他明军的眼中可谓是如同战神一般的人物,莫说将其斩杀,就连击败都几乎没有过,居然就这样被自己击败斩杀。
联想后世听见的那些阿济格事迹,王争也不由得唏嘘起来,这还真是天作孽犹可活,自作孽不可活。
不过这个时候王争又是想到,既然阿济格能被自己杀死,那么多尔衮呢,应该也不是传闻的那么厉害吧。
山东军带着连战连胜的余威,看见信号之后便是喊杀着从四面冲进清军大营,伴随着一阵短暂的厮杀,大门和哨台很快易主。
几个蒙古兵匆匆忙忙的在帐内跑出来,喊着蒙古话的时候手里还拿着弯刀,身上土黄色的草原盔甲有些歪斜。
这个时候,一排约莫五六个山东军战兵并排冲来,见到这一幕,几个蒙古人哑然失笑,汉狗居然也敢偷袭他们的大营?
真是活腻了!
短距离冲刺后,蒙古人中立刻倒下几个,这些明军手里拿着的武器竟然如此锋利,几乎是轻易之间就洞穿了他们身上的草原盔甲。
一个小头领模样的蒙古人顾不得吃惊,几乎是立刻就失去鏖战的心思,眼珠一晃,弯身抓起一把沙土就朝眼前的山东军兵士撒过去。
这个山东军斧枪手下意识的抬起斧枪招架,但斧枪的枪杆怎么能挡住沙土,这战兵眼睛一下子被混进去不少,尽管还在硬挺着不放下斧枪,但眼睛是怎么都睁不开了。
这蒙古小头领嘿嘿一笑,扔下弯刀就朝马匹的方向跑过去,跑了没几步,却感觉身后传来一阵劲风。
回头一看,立刻吓得魂都没了,原来是另外一个斧枪手迎头赶上,远远甩出了斧枪。
这斧枪竖直砸下,正好击中蒙古小头领的后脑处,顷刻间,这蒙古人连脑袋都凹下去一块,红色白的顿时流了一地。
第三百六十五章:锦州解围战(下)
“呃。。。。。。”
清军大营中,一名蒙八旗参领拼命地挥舞手中弯刀,可身体却好像冻在那里一样,怎么都砍不下去。
原来在在他的身前,山东军的斧枪手将茅尖狠狠刺到他的小腹中,此刻正在用力的在里面搅和,这蒙古参领感觉浑身的力气都在那一瞬间消散,等到茅尖抽出去才软绵绵的倒在血泊里。
最初的慌乱之后,许多清兵都已经反应过来,立刻朝这些偷袭的明军迎上去,有的想要拿下前程好丰衣足食,有些则是为了保全自己的性命在突围。
无论是哪种想法,几乎没多久便被整齐列队的山东军斧枪手杀死当场,不过也有些异类,他们身手矫健,灵活的从冲锋的山东军阵线缝隙中滚过去。
本以为后面就是那些拿着火器手无缚鸡之力的远程兵,可他们想错了,在等着他们的鸟铳手没有慌乱,都是抽出钢刀迎上来,近战起来毫不示弱。
最后这些人死相凄惨,往往被砍的面目全非。
在山东军的编制中,鸟铳手得到的军饷和待遇要比普通战兵要高,是仅次于骑兵的热门兵种。
这个年代的火铳射击可并不算简单,从上子药到发射出去要有十几个步骤要进行,山东军能上阵的鸟铳手无一不是将这些步骤做到精熟,而仅仅是这样还不够。
每逢大战,鸟铳手都要提前列在军阵的前面,因为鸟铳不是弓箭,威力虽然大了不少,但却并不会拐外,在后面发射很容易伤到自己人。
鸟铳的有效射程只有百步多,最大杀伤足以破甲的距离则是到了五十步和百步之间,这么短的距离要做到从容自若的将上述步骤完成,并且放铳杀敌,可以看出,这对每一名鸟铳手心理素质的要求都非常高。
比起其余战兵的训练,鸟铳手虽说不上刻骨,但却是最麻烦和耗费最大的一个,当然,花费了王争如此代价才训练出来的这些鸟铳手,在战场上的作用当然不止放几轮三段击这么简单。
首先,吸取明军火器兵的不足,山东军的这些鸟铳手每人都配备了特制腰刀,平日经常训练搏杀技巧,论起近战他们同样不弱。
其次,方才打乱对方反攻的几轮齐射过后,鸟铳手立即化整为零,一部分在各自队官的指挥下不断寻找那些毫无防备的敌军施放冷枪,剩下那些则是将火铳交给辅兵,自己抽出腰刀,弯着腰悄悄来到阵前。
这些鸟铳手本是远程兵,身上的衣甲和武器也都很轻便,那些专心与斧枪手搏杀的清兵有不少都被偷袭而死。
这边的大营发出这么大动静,周围那些朝鲜和蒙古小部落的营盘当然能注意到,很快就派人出来查看。
王争自然早早考虑到这一点,已经就有专门的部队在路上等着这些援兵。
。。。。。。
一队约莫几百人的蒙古兵人人持着弯刀,焦急的往大营方向跑动,可在经过一处斜坡的时候,两侧毫无征兆的亮起火光,紧跟着无数手持兵刃的忽然明军冲出来。
这些明军由一名魁梧的明将统领,数量也在几百上下,可这些蒙古人却发现自己根本挡不住对方的进攻,几乎是一个照面就在全面溃败。
一整排明军手持虎枪,就连步子都是整齐划一,一边叫喊一边不断的在戳刺,几个蒙古人迎上去,很快就被戳成血刺猬惨嚎着滚在地上。
山东兵没有给他们任何喘息和逃走的机会,紧跟着后面就有跟进的战兵立刻补上一刀,结果了这鞑子的性命。
那蒙古参领有些恼怒,正要回身下令,却忽然从身后听到一声猛喝,没来得及回话,几乎是下意识的避开劲风滚到一边,正好躲过那明将势大力沉的一刀。
尹德功有些意外,这鞑子反应倒还不慢!
他原本是辽东人,现在则是山东军战兵营的一个哨官,在早些年的辽东,全家被鞑子杀害的人着实不少,当时尹德功侥幸杀死三个正白旗的汉兵,辗转逃到金州地界。
他就想着要不要偷点东西为生,但这个想法刚从脑子里出现就被尹德功甩出去,或许自己偷的正好就是人家保命粮呢。
这年头在辽东没逃回去的汉人谁家都不容易,被鞑子害成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