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
那天军议司下辖的一个探子忽然现身,向李青山等人述明利害,带着他们去见青州府的主将陆井荣,两方商谈许久。
其实李青山起义委实是逼于无奈,自打出来后他便无时无刻不在后悔,既幻想着能靠这些灾民被山东军招安,也有些进退两难,并不想做那种劫掠地方的勾当,这才盯上漕运。
但李青山从前只是个普通的渔人,怎么会知道漕运对整个山东,甚至南北两直隶的重要性,等他真正明白过来的时候已经晚了。
山东军驻扎在周围的营盘足有几处,看样子要不是自己投诚,很快就会被围歼,当他见到里面顶盔贯甲的正兵战士后,李青山已经是目瞪口呆。
这些军兵与未曾起义时看到的感觉又是有所不同,那个时候见到他们有种被保护的感觉,因为这些军兵背后站着山东总兵,真正能做到不畏惧地方豪族,只要是大户们犯了事情,他们就会为贫民百姓做主而不遗余力的打击豪绅。
但这次李青山心中却是深深的忌惮与畏惧,原本山东境内头上戴着各种总兵、大帅、大将名号的人几乎是到处都有,都是割据一方不听号令的土霸王。
但是自从前些年开始,有总兵大帅这样名头的就只剩这一个人,那就是王争,其实山东有一个说话管用的人就够了。
在营盘中谈的越久,见到的山东军兵将越多,李青山想被招安的心思也就越强,心里愈发的庆幸起来,因为仅仅从他看到的来说,陆井荣想要灭掉他简直就是易如反掌。
为何迟迟不动手,李青山觉得是想用优势兵力将自己全歼。
青州府主将陆井荣再立大功,兵不血刃的解决了声势浩大,挟持漕运的李青山起义,并且将他们想要被招安的想法转达到历城。
很快,历城那边下来消息,说是让李青山等主要的几个人尽快来历城一趟,有些事情要和他们说,算是同意了招安投诚的请求。
这消息下来,李青山这些义军可是兴奋的紧,一下子从地狱到了天堂,看着周围山东军各个部队陆续撤离,李青山这才是放下心。
其实李青山也担心过王争会加害自己,可是转念一想却又一笑置之,堂堂的山东总兵,麾下强兵数万有余,一个命令就能轻松把自己剿灭的干干净净,何苦兜这么大一个圈子呢。
想清楚后的李青山,这才是带着最亲近的几个人前往历城。
另一方面,得到消息的陆井荣先是把整个青州府肃清了一下,带着正兵到处‘扫荡’,走到哪,就把当地那些因为李青山起义而响应的队伍击溃打散。
那些队伍与其说是起义部队,倒不如说是一些怀有异心的宵小趁乱聚拢不少地痞为祸地方,危害不大,但却恶劣。
这等义军莫说当地的驻守正兵,就连农庄的护庄队都打不赢,等陆井荣带领的兵马一到,立刻就是树倒猢狲散,被遣送到各处的农庄、盐场中当帮工。
由于山东军在各地极力赈灾,半个月不到,山东境内的灾害情形已经有所好转,大部分灾民逐渐得到妥善安置。
王争的聚耕农庄和盐场盐田是个大熔炉,最不缺的就是各种活计,流民、灾民和战斗俘虏进入其中会很快变成半工半奴的农户,为了温饱而努力劳作,守规矩的很。
当然了,这其中一些出色又有才能的,会被提拔成当地农庄的护庄队,佼佼者更是有进入缉盐署当盐丁的机会。
勤苦劳作的同时,山东军也规定了相应的待遇,一般来说,能够进入护庄队或缉盐署的人也就相当于彻底绑在这条船上,都会死心塌地的为山东军效力。
。。。。。。
山东历城,李青山、童七虎、王邻臣、艾双双四人一齐走在前往元帅府的大道上,周围全是顶盔贯甲的山东军战兵。
往常只是听说山东总兵手下除了各地的正兵、盐丁之外还有一支万人以上的强悍兵马,人人都同辽东的鞑子一样能征惯战,杀人如麻,甚为恐怖。
今日他们几个走在路上都有些心惊胆颤的感觉,传闻中的山东战兵李青山还是头一次见,想起自己以前,怎么就鬼迷心窍搞了这么一次起义,幸好大帅有仁有义不计较。
一进正堂,边上战兵脸都没动,只是正色说道:
“元帅就在上首,快进去吧。”
听到这话的李青山等人连忙点头,亦步亦趋的走进正堂,却发现一名不到三十岁的年轻人正坐北朝南的在当中,两侧各有些披着盔甲的武将站立。
那些武将看起来也不是那种老武夫,年轻的很,看他们的打扮配置,站在两侧队列最末尾的应该各自是名千总。
山东军的千总,那就是一般地方的正兵营官,放在他那个小小的寿春县就是坐在驻守大将的位置上。
李青山等人不禁在想,就连这样的人物都站在最末尾,前面那些应当就是战兵的大将了,都是威震一方的人物。
李青山好歹算是见过些世面的汉子,心中虽然又敬又畏,但却不至于失态,可军师王邻臣从前只是破落秀才,艾双双更只是个普通的技师,走在当中双腿都在打颤,到了前面二话没说,直接“噗通”的跪了下来。
李青山看着最前面那个年轻人,他正襟危坐,虽然年龄不大,但却是威严毕露,如今三十不到已经是实镇一方的大帅之才。
再看看自己,年近四十却还是个贼寇头子,差距显而易见,有些恍惚的李青山感觉到童七虎的拉扯,这才是猛然惊醒,连忙的跪在地上。
“俺,俺李青山见过大帅!”
第三百四十八章:非无为,实乃大势
说完,李青山也没了下文,只能是忐忑的等着对方说话。
按理来说,自己一个贼寇头子来投诚,这些军将就算不怒声喝骂也应该是窃窃私语,但李青山只是见到周围的将领神态举止有些变化,大堂上依旧寂静无声,安静的可怕。
他跪在地上,听那位威名赫赫的大帅静静说道:
“李青山,你可知罪。”
闻言,跪在一起的王邻臣、艾双双和童七虎换了个眼色,刚刚出声为他辩解,却猛然听到一道惊雷般的声响。
左侧上首那名大将便是董有银,他大喝道:
“大帅训话,哪里有你插嘴的份!”
这声音不仅仅是来的突然,更多的是一种威慑,其余三人不敢再多说一个字,浑身战栗不止,将头伏的更低了。
李青山也是被吓了一跳,赶紧就是说自己当时鬼迷心窍,罪该万死,不该趁着灾害之年聚拢灾民为祸一方,恳请山东军的好汉们给个改过自新的机会。
可他这话说完,却见王争摇了摇头,悠悠道:
“方才所说之事不是重点,李青山,你虽聚拢灾民,但却并没有同李贼、献贼那样为祸一方。本帅所说是你截断漕运,致使两畿不通,赈济物资断绝,黎民因此受苦一事!”
本来听到前半句李青山心中还有些放松,可越听越不对劲,最后更是觉得大难临头,不断的叩头恳求戴罪立功。
这个时候,王争起身,负着手背对他说道:
“不过,念你尚有忠义之心,且此次阻断漕运并未造成太大影响,尚可挽救,就先做个守备,再观后效!”
李青山跪在那里,本以为要受到严厉的惩罚,听到这“守备”二字时蓦然抬起头,满脸惊愕的望着背对自己的那个年轻人。
身旁的王邻臣、艾双双、童七虎三人也是低眉顺眼的互相看了看,都从对方眼中见到又惊又喜的神情。
守备是个什么级别的官员,虽说在各地的军官中并不少见,但据说中原五省某些带着数万兵马被招安的大流寇头子,也就是给个守备的官衔。
眼下自己手中的兵马,差不多都是寿春的父老乡亲,都在山东军的控制之下,说今天剿灭,那绝对活不到明天,李青山实在是想不通,自己根本没有什么利用价值,山东军怎么就直接给了个守备?
但不管这位大帅用意何在,李青山知道,自己若是真的做了这个守备,那可就相当于一步登天,李家往上再数三代也都是渔人,别说文武官员,就连个卫所的小旗总旗都没有。
如今李青山在王争的一句话之下直接成了朝廷正选的守备,说是光宗耀祖也不为过,一人得道鸡犬升天的道理他还是懂的。
看着李青山呆愣住,王邻臣赶紧拉扯几下,反应过来后的李青山却是泪流满面,在地上“通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