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狗狗书籍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扫明-第175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论起吃的喝的穿的,其实比起牲畜都不及。

    在全卓的示意下,兵士们纷纷上前打开其余的柴房大门,传出的臭味让不少人都是止不住的弯腰吐起来。

    兵士们张大了眼睛,根本不敢相信自己看见的就是事实。

    他们的面前全是黑压压挤在一起的女子,身上穿着破旧的衣衫,御寒不御寒暂且不论,即便是看见登州营的兵士,她们也是如同木头一般蜷缩在里面,一动不动。

    全卓叹了口气,他原来也是流亡各地,各处的灾民饥寒交迫他都亲身经历过,不过现下辽民的处境,就连他都觉得不可置信。

    周围登州营的兵士们开始窃窃私语,从这些女子的眼神中已经能看出来,她们的心已经彻底死了。

    “胡乱嘀咕什么?”全卓瞪眼朝后一望,兵士们立刻噤声,紧跟着他说道:“将这些女子带出去与她们的家人团聚吧。。。”

    “队官,她们的家人。。。都被鞑子杀了。”一名兵士低着头说道,眼神中全是对鞑子的刻骨仇恨。

    全卓哑然,没了话说,挥挥手示意按军议司计划行事。

    按照军议司的计划,旅顺口常年不冻,是天然的优良水军港口,鞑子不重视这么好的地方,但登州水师不同,船只完全可以在这里停靠,收拢在中左所附近的辽民百姓。

    本来李岩和管清天是不建议这么去做的,因为这么多劣根太大,虽然收拢不少辽民,但若是混进鞑子的奸细就得不偿失了。

    军议司的计划很周全,但王争仍是不忍心,前前后后商议了很久,取了个折中的法子,停靠在旅顺口接应的同时,尽量收拢辽民。

    若是真的混进来鞑子得尖细,自有巡检司去调查解决,王争也只能做到这些了,辽东的辽民这么多,登州营又是隐秘行军,哪里能救的过来啊。

    中左所距旅顺口较近,收纳这里的辽民比较容易,但更深入一些,即便是将这些辽民救下来,登州营也不能派人将他们送到旅顺口了。

    王争清楚地明白,这会延误军机造成严重后果,这种时候只能狠下心来。

    不过登州营的兵士会告诉辽民旅顺口的方位,他们能做的也只有这么多了,毕竟这次来他们也是泥菩萨过河,将脑袋别在裤腰带上,来之前都已经写好遗言与家人诀别。

    马队的任务已经完成,所以全卓便是分出一半的人手,保护指引这些辽民前往旅顺口,至于那些受惊的女子,只能先带回登州休养看能不能恢复过来了。

    辽民们听说不是朝廷反攻而来,顿时寂静了下去,听到全卓的话后又是不断议论,其实说起来,他们中的不少人不愿意背井离乡,离开自己生活了多年的地方。

    商量了很久,那些尚有家人存活的辽民都决定上船去登州,为了家人他们只能这么做,其余一些孤苦伶仃的则决定留在辽东。

    全卓仍是对方才的惨景念念不忘,知道这些人留在辽东只会被鞑子迫害致死,忍不住劝道:

    “乡亲们,登州是安全的,千万不可留在这里啊!”

    一个年迈的老者笑了笑,深切道:

    “大人,我们都是一把老骨头了,就算上船也到不了登州,空占着位子,给年轻人腾腾地方也好。”

    “是啊,多亏了登州营的壮士们搭救,小老儿才能脱离鞑子之手,就想着在死之前,能回到老宅给儿子上上坟,也就满足了。”

    全卓面色动容,说道:

    “不瞒各位父老乡亲,我是金州人氏,并不是什么大人,在几月前还是到处流亡的难民。”说到这里,他的神色变得敬仰起来,冲天抱拳道:

    “多亏了我们登州营的王将军,信任我,不看低我!委任我马队队官的重任,自那时候起,我全卓这条命,就已经是登州营的,是王将军!”

    “这次能跟着将军杀回辽东,替爹娘报仇,全靠了将军!”

    说到这里,全卓言辞恳切的说道:

    “乡亲们,你要相信我们,其实大家从前都是流亡的难民,到了登州才开始新的生活,登州营上下都深信,只要跟着将军,我们一定能看见天下太平的那天!”

    兵士们为了证明全卓话的真实性,用各地的方口音说起话来,辽民们听见后都是不敢相信。

    天底下居然还有这样的军队?

    全卓不愿放弃能救下的每一个人,无论是那些神态呆滞的女子,还是耄耋老者,都是苦苦相劝。

    辽民们被全卓所说的登州营治下政策说动,老人们滴下浑浊的泪珠,他们从这支军队上看见改朝换代的希望。

    辽民们深深望了一眼北方,全都跟着马队前往旅顺口。




第二百一十四章:合围 破城

    同一天夜里,辽东,金州中左所驻城。

    清朝的龙旗飘扬在驻城最上面的望台上,如同往常一样,这深秋的夜里万籁俱寂,就连蛐蛐的叫声都听不见了。

    几个汉军步卒吊儿郎当的靠在城墙上,其中一个小头目模样的人回头看了一眼身后,除了漆黑一片什么都看不见。

    四下张望无人后才是低声说道:

    “从没听说过守城不许点火把的,这黑窟窿咚的能看见什么,辫子兵的法子真是让人捉摸不透?”

    “嗨,谁说不是呢!哎~对了马爷,你听说没有,就今日头午,西街那杂货铺的方老汉被辫子兵搜出家里藏着个如花似玉的美娇娘哟!”

    这小头目说完,其余的几个步卒纷纷点头,他们也就只敢在这种深夜才说出几句话,平日里上赶着巴结清兵都要看人家心情好不好。

    几个人连忙去问:“怎么样了?”

    “还能怎么样,方老汉被辫子兵活活打死,方家那小子居然不开眼的拿棍子顽抗,被当街杀了,血流了一地啊。”说到这里,这步卒啧啧一声,继续说道:“那方翠儿被参领扛到府里,现在怕是正享受着呢~”

    “杀的好,方家那小子我早就看他不顺眼!”

    几个步卒嘿嘿一笑,话题自然越说越下道,提及的往往就是中左所附近发生的真实事情,不过他们并不是在为辽民感到不公,而是饱含讥讽的淫笑。

    “什么人!?”

    蓦然,那步卒小头目猛的起身,想都不想便冲漆黑的城下大喊出一声。

    其余的步卒看着自家上官却是一脸的不明所以,正要说些什么,却见那小头目猛的抬起手,喝道:

    “若是再不现身,休怪老子放箭了!”

    “是我们!”果然,漆黑的夜里缓缓走出几个人。

    那小头看这几人穿着自家衣甲,看来也是汉八旗的人,神情缓和了些,又是问道:“你们出城做什么,为何这么晚才回来?”

    听见这话,城下那几个步卒有一个叹了口气,指着身后渔民模样的人,喊道:

    “还不是参领想要吃鱼麽!这些刁民打渔不利,海边又刮来了大风,参领的脾气你们也不是不知道,这鱼要是不捞完就回来,脑袋也就没了。”

    “哈哈哈,开门!”

    那小头目虽然不知道出城打渔的到底是哪几个倒霉催的,不过听了这话也信了八分,带着几个步卒下去开门。

    他拍拍方才说话那步卒的肩膀,笑道:

    “兄弟啊,这份活计你不干就有别人去干,大老远的谁想去啊,谁都也不想干!看你累了一天了,进城交差再。。。。”话没说完,城下步卒的表情瞬间变得狰狞起来,一支小刀已经深深插进这守门头领的小腹。

    “狗汉奸,谁是你兄弟?”

    其中一个步卒引燃火把,朝身后漆黑的夜里有规律的挥了挥,从四面八方顿时围过来身披鸳鸯袄的登州营兵士,三下五除二的占领城门,鱼贯涌入城内。

    “你你你,你们。。。”

    这守门的头领还有一口气,看着眼前这些步卒,他们哪里是清军汉八旗的步卒,从衣甲旗帜上来看,居然是明军!

    血越流越多,把门头领的神色黯淡下去,到死他都没有想通,为什么明军会打到这里来?

    早有登州营的兵士冲上城楼,将清朝的龙旗换成大明的玄鸟旗,用最快的速度包围城内的军营与参领府,占领城门后,打开其他几个城门放进来更多的兵士。

    直到这个时候,军营中的清兵才是如梦方醒。

    不过这个时候已经晚了,登州营五千员战兵不断涌入城内,城内的清军满打满算也就一百多人,在这种危急时刻发挥出的战斗力也十分有限,根本对登州营的兵士们造成不了任何威胁。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