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狗狗书籍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扫明-第170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见过两位公公,这是兵部移交的奏疏。”

    “快呈上来!”王承恩赶紧接过来细细翻看。

    这两份奏疏自然就是时任登莱巡抚的徐人龙与登莱总兵韩大虎所上,都是向崇祯皇帝进言,说是鞑虏大军深入北直隶,若想北返车马劳顿,定然有些时日。

    若此时派一支兵马渡海去金州,即便是不能有什么胜迹传回,效果想必也要比其余勤王兵马更好,可以使鞑虏首尾不得兼顾,不得不提前回返。

    两份奏疏的最后,一致举荐登莱副总兵王争担当此任。

    王承恩看了一眼李成华,笑眯眯的道:

    “李公公,您看,这奏疏不就来了吗。”

    。。。。。。

    当天夜里,北京城除了巡城兵马司士卒提着灯笼敲锣,其余都是光亮断绝、万籁俱寂,但皇宫大内却是灯火通明。

    两个小太监在内廷外提着灯笼,一边搓着手,一边窃窃私语。

    “皇上都忙一整天了,看着心疼啊。”

    “唉,皇上一直就想要重振朝纲~,奏折是日日批,天天阅,用膳都经常忘记,但这世道就是不见好。”

    “是啊,有什么办法。”

    正说着,从远处来了一阵脚步声,却是司礼监秉笔太监王承恩来了,远远的沉着脸说道:

    “两个狗东西,在门外头窃窃私语些什么,还不好好看着门儿。”

    “见过王公公。”两个小太监知道王承恩素来都是刀子嘴豆腐心,并没什么紧张之情,只是弯身道:“小的们见过王公公。”

    王承恩点点头,不再提方才的事,问道:

    “皇上还在批阅奏折?”

    其中一个小太监有些不忍心的点点头,看着王承恩手里的奏折,说道:“公公,这,难道又是有什么坏消息到了。。。?”

    “不该问的别问,把好了门儿,不相干的别放进来!”

    “王公公放心,论起把门的功夫,小的们可是自来就会。”

    王承恩点点头,瞪了方才问话那太监一眼,便是匆匆推门而入。

    进了门,王承恩立刻就是跪在地上,山呼叩拜道:

    “奴才王承恩,见过皇上万岁万万岁。”

    从桌案上厚厚的奏折中抬起一个半花白的脑袋,看了一眼便是又将目光放在奏折上,哦了一声,道:

    “是承恩来了,有何事啊?”

    崇祯皇帝今年也才二十七,正该是人生中最精彩的时候,但他却半头花白,眼角有鱼尾纹,彷如一垂暮老者,方才一句话虽然很短,却从中透露出深深的疲倦与无力。

    王承恩不敢去看,并不是因为他惧怕崇祯,而是他怕已抬头,崇祯皇帝会看见自己眼中噙满的泪水。

    “皇上,好消息,这次老奴是带好消息来了。”

    崇祯听见后顿时来了精神,立即起身,扶起王承恩正要问什么,却忽然问道:

    “你这是怎么了,为何哭哭啼啼的,难道这不是好消息?”

    王承恩连忙擦干眼泪,强笑着说道:

    “皇上,老奴是太高兴了,为大明有这样的忠义之士高兴。”

    “此话怎讲?”崇祯却皱起眉头,本来他以为是清军退去的消息,听这意思却不是,坐回椅子上叹息又道:

    “是哪位忠义之士?”

    “王争!”

    王承恩一只不敢直起身,低声的说道:

    “皇上,登莱副总兵王争上表,愿意率领登州营从蓬莱渡海,直奔金州,袭扰鞑虏后方,眼下登州营的锐士已经整备完毕,就等着皇上下旨了!”

    “皇上,这可是天大的好消息,王争与卢督臣勤王大军左右互援,鞑虏首尾不得兼顾,京师之危可解啊!”




第二百零八章:谨防小人

    “王争。。。。。。”

    崇祯皇帝喃喃几句,明显是有些记不起来。

    天子日理万机,尤其是崇祯皇帝这样的勤政之君,接触到的人和事务太多了,王争这个名字印象中只有两次,一次是报捷,另一次是与刘泽清有关,要想记住还是挺困难的。

    王承恩见崇祯皇帝这副神情,自然明白怎么回事,连忙提醒道:

    “皇上,就是那个登莱副总兵王争,前些时候在空空岛全歼八百清军的那个。”

    拍了下脑袋,崇祯皇帝这才是想起来,王争那次斩获的鞑子首级的确不少,不久前还在京师堆叠成观。

    “朕没记错的话,王争手中只有一千多兵马,就算尽数渡海,如何能在金州闹出大动静来?”

    “皇上忘了,眼下王争已经是登莱副总兵了,现在他手里的登州营足有五千可战之兵,都拉到金州足可以让鞑虏喝上一壶。”

    “五千可战之兵。。”崇祯喃喃几句,又是恨恨说道:“那刘泽清还真是个不中用的东西,当了这么久的山东总兵麾下兵马还没过万,王争才干了几个月的地方副总兵,居然拉起五千的兵马来请战。”

    崇祯说起这个,王承恩便识趣的没有多说,等到他说完,这才是小心的递上两份奏疏,低声道:

    “皇上,这是登莱巡抚徐人龙,登莱总兵韩大虎的奏疏。”

    “呈上来吧。”

    打了个哈欠,崇祯皇帝伸出手接过奏疏便翻开细细的阅览。

    看过后,崇祯倒有些意外,韩大虎是王争的旧上官,两人一定是有些交情的,他替王争说话这说得过去。

    但徐人龙可是自己派去的登莱巡抚,因为无党无私才派他接替杨文岳,才去了两个月不到,居然也开始替王争说话。

    “登莱副总兵王争忠勇可嘉,着其率登州营渡海,各部院有司衙门协力相助。”

    想虽然是那么想,但崇祯皇帝最终还是准了王争的请求。

    毕竟这种到朝廷上请战的武将不多,敢深入到鞑虏腹地的人更不多,或许王争真能建立大功,让鞑虏提前退去,免去一番黎民涂炭也说不定。

    “哎!奴才这就去拟旨!”

    王承恩高高兴兴的去了,崇祯抬起头看了一眼昏暗的月光,叹口气继续翻开下一道奏折。

    王承恩小心的关上门,转头道:

    “通知御膳房,给皇上做一些夜膳补补身子,现在大明可就靠着皇上,身子千万不能垮了。”

    “公公放心,小的这就去趟御膳房。”

    。。。。。。

    缇骑带着皇帝的旨意,在十月中旬的时候来到登莱府治掖县,宣读圣旨后,徐人龙和韩大虎好生款待,按惯例送了些银子,缇骑这才满意的回去。

    皇帝的旨意已经下达,首先京师各有司衙门都是动员起来,兵部将命令下发到河间、保定、真定各府,挤出一些军饷给登州营送来。

    保定、真定等一些远处的州府都是铁公鸡拔毛,根本没几根出来,河间府由于地理原因,夹在京师和山东中间,所以是出力最多的,占了全部的六成。

    不过话说回来,这军饷沿途不断被各地文武官员克扣,实际到达登州的根本就没有多少,聊胜于无罢了。

    千里送鸿毛,礼轻情意重。

    王争也明白,这种战乱的时候,朝廷各部上下动员,给登州营挤出点奶来,除了有皇帝下旨,司礼监大力鼓动的原因,应该也和朝廷上下官员的普遍看法有关。

    王争此番去辽东是实实在在的送死行为,没人觉得登州营有人能活着回来,文官们觉得这是为了国家大义,少见的没有上疏弹劾,甚至动员各部院来了个“送行饷”。

    不提文官们有褒有贬,武将听到这个消息后往往都是讥笑,看来这王争侥幸杀了几个鞑子就觉得登州营天下无敌,看来是脑子进屎离死不愿了。

    除此之外,最高兴的要属山东省的文武官员。

    因为登州营再怎么说也属于山东下辖,这次出去若是覆灭了,对他们甚至还有好处,鞑子入寇糜烂各地,山东省文武官员失职之罪起码能因为这件事给免了。

    获胜了更好,别人在外提着脑袋打仗才能得军功,他们躺在家里也能拿军功政绩,所以王争这次出去,山东省官员几乎都是全力支持。

    不过也都是口头支持,让他们拿银子或是粮食,那是想都不要想。

    登州营虽然答应出兵协助,但这次是关乎存亡的生死之战,马虎不得,圣旨虽然下来了,但却一点都不着急,准备工作是一样都不能少。

    登州上下又开始忙起来,左军议李岩、主事参谋顾君恩带着军议司的参谋们开始没日没夜的商议。

    小到从什么地方登陆,来回要多少时日,大到要是遇到硬茬子该从哪入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