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狗狗书籍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扫明-第101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其中包含多量的煤炭,其次以石灰石、石膏、重晶石、稀土、磷矿、铁矿石、铜、铅等为主。

    明末的上流社会,尤其是南北直隶与山东这些相对平稳的地界上,他们的生活方式与消费习惯已经和现代所差无几,懂得考究享受,用昂贵稀少的东西来互相攀比,以此当做自己权贵身份的象征。

    当然了,这也不光是济宁、东昌、临汾几地的豪绅,南北直隶,各个省府州县的大城,这些地方的有钱人都是生活讲究。

    上到绫罗布匹,字画古玩,下到食用住行,这些富豪靠着晚明工商业大幅度繁荣而带来的巨额财富,从头到尾的享受。

    就连清洗牙齿用的盐货也要是上好的精盐,粗糙的海盐他们甚至都不会去看一眼,这时候全国闻名的正是青海与陕甘那边出的精盐、池盐,这也便是青盐。

    这种盐乃是诸多盐货中的最上品,被富豪们认为无暇洁净,而且除了清洗牙齿以外还有另外的效用,那种独特的香气不仅仅可以清新提神,女人使用后,味道与一般的胭脂水粉相比更为纯净。

    只不过如今形势不济,闯王与八大王纵横于陕西、山西、河南、四川等地,所过无不一空。

    朝廷兵马或是大败连溃,或是紧追围堵,可无论是哪种情况,都对中原的商业造成极大的打击,以致如今的一蹶不振。

    商路断绝,十邑九空,物货飞涨。

    不要说是各地的货物无法流通,就连正常的行人都没有几个,青盐更是有市无价,其定价在济宁等地连月飞涨,眼下更是哄抬到了一两二钱银子一斤。

    越是稀少的东西,豪绅们也就抢买的越是主动,家中还备着少量青盐的这时候就能夸夸其谈的大做文章。

    “这青盐就是好用,比淮盐、鲁盐提神醒脑的多!”

    只是谁都知道,这青盐是用一点就少一点,非大富大贵所不能有。


第一百二十三章:宁海盐

    全能修炼至尊

    黄阳带着一哨战兵大摇大摆的出城,除了替范若海吸引注意力以外,也是向州城内外的人们展示文登营的军容声威,以此震慑潜在的宵小之辈。

    效果还是很显著的,几日间,州城的人们饭后闲谈都是这件事,百姓们看见这样的兵马驻守,心里更感觉安全。

    黄阳他们出了州城后就是马不停蹄的赶往金水河,好在一路太平,土匪山贼没遇到,巡检司的关卡倒是过了不少,总算在三日后到达了码头。

    现在的金水河码头,道上规矩没变,水贼的骨干还是原来王争留给江大的那批人,都知道官兵和盐丁是自家人。

    原来藏在水里是怕被打个措手不及,现在也就没人再藏在水里,黄阳带着人赶到的时候,正是有三个人坐在码头上吹牛谈天。

    见到这个架势也知道有重要的事,一个猛子扎进河里游了上去。

    江大与刘四两个人才从州城回到水寨没几天就听见黄阳到了,赶紧是乐呵呵呵的出来迎接。

    看到的却不只是黄阳,还来了一整哨的文登营战兵,当下两人就明白过来,这是办正事来了。

    王争对这件事十分重视,称其为当下最为紧要的事情之一,黄阳也就没顾得上寒暄扯皮,开门见山的和盘托出,反正以后有的是时间叙旧。

    江大和刘四越听神色越是慎重,这批青盐居然这么重要,幸好当初没倒进河里,三个人到一边商量几句,觉得还是尽快将这批青盐运过去。

    三日前大摇大摆的出来是为了吸引注意,当然就不能再大摇大摆的运回去,按照王争的吩咐,文登营和金水河的人分成十几批,打算一点点将青盐运回文登。

    高山也是昨日才接到王争的公文,反正闲着也是闲着,干脆亲自带着人帮忙搬运,就连孟悦和家丁队都跑出来帮忙,效率也是出奇的高。

    大约是五日后,所有青盐总算都是安全装到了文登营盘的府库中。

    提调官李茹是个明白人,知道什么该问什么不该问,见到高山和黄阳的神情肃穆,也就只是帮忙记录和看管。

    运完后两人都送了口气,高山拍拍手,大笑道:

    “阳子,平日在州城挺忙吧,难得回来一次,喝点?”

    黄阳想了想,还是摇摇头:

    “不了,有时间你再去州城找我,到时再一醉方休。这次协台等着复命,这件事可耽搁不得,关乎盐丁和兵丁的饷银啊。”

    高山点点头:“说的也是,饷银是大事,前些年就是因为饷银拖欠差点闹出乱子,还是我帮着平息的。这边有我高山看着,不会出什么问题。”

    黄阳确实是急着回去复命,当天就带着人离开文登,先是大摇大摆的在州城转了几圈,这才是进城。

    黄阳刚回来没几天,范若海也颠颠的跑了回来,说是消息都给到了,各个盐场的师傅已经是开始全力制盐。

    王争一直挂念的事总算顺利完成,十分高兴,给了两人应有的奖赏,黄阳倒没什么,这小子向来稳重。

    范若海可就乐坏了,连连叩头拜谢。

    。。。。。。

    时间缓缓来到五月中旬,在赤山、温泉镇、养马岛的三处官家盐场制出了第一批的精盐。

    紧跟着没多久,文登几地的其余大小盐场盐田也是纷纷制出了精盐,这都是第一批的宁海州精盐。

    没有人明说,但盐道上的各位心里都清楚,这可是王争王守备的官盐,先不谈成色与品质如何,就冲王争这个名字,面子一定是要给。

    说到底,他们现在过上这么舒心的日子,还不是有王争暗地支持。

    只要是在他的下辖,根本不必担心被盐丁查缉,官兵甚至还帮着打掩护,私盐在这宁海的地界上那就是官盐。

    所以这一年多以来每个人都是慢慢的富了起来,自然要回报一番。

    话说回来,去年王争还是个小小千总的时候,有几家不配合,他也只说了几句就把这几家全赶出盐道,现在都苦哈哈的种地呢。

    更别论如今的情形,以王争这么大的能量,在现下的登州府怕鲜有人能比,再把大伙赶回家种地估摸着根本用不上说话,授个意就有人争着抢着替他办了。

    总归总,这盐是想不想买都得买。

    精盐一出,除了几家反应迟钝点的,其余的盐贩盐商们纷纷是阔绰的出手购买,买完之后不管用没用都是夸赞连连。

    “这宁海盐看着就是盐中上佳之品,用来炒菜是美味佳肴,带在身上提神醒脑,更是有散发清香的特效!”

    “英雄所见略同啊!”

    更离谱的居然还有几个盐商找了几个医师证明,说宁海盐是上好的药材,可以起死回生。

    他们会买是王争意料之中的事情,没料到的是居然买的如此彻底,马屁拍的王争自己都有点尴尬。

    三天不到,这第一批的宁海精盐居然就卖出去近六成,这批盐王争都比普通的海盐提了点价,所以他的钱包以极快的速度圆了起来。

    各地的盐场才放出宁海盐半个多月,整个登州府的盐商盐贩子们都知道在宁海州出了一种新盐货,叫宁海精盐,简称宁海盐。

    既然自己制盐,王争就要打出自己的特色,现在用精盐的大多是有钱人,王争也就是奔着这些人的腰包去的。

    登州府总的来说,还是山东六府境最贫穷的一个,尤其是前几年孔有德和耿仲明的兵乱,让本来就穷的登州府更是雪上加霜。

    这事说起来让人气愤,这几个大汉奸在登莱几府攻城拔寨,做的竟是那些禽兽不如的事,但人家摇身一变,如今都成了王爷。

    就是在这崇祯十年的五月十五日,奴酋皇太极封孔有德为恭顺王,耿仲明为怀顺王,尚可喜为忠顺王,就连那个麻登云都成了督催粮草使。

    皇太极改变了他老子的政策,对投过来的汉奸们是百般优待,当初孔有德投过去的时候奴酋甚至是惺惺作态的亲自出迎。

    结果是好的,这使得不少汉人都是趋之若鹜,因为在他老子努尔哈赤的时代,汉人投过去都是要被祭旗的。

    皇太极有了更大的优势,究根溯源,这件事其实是另一个大汉奸提的点子——范文程。

    。。。。。。

    登州府如今是一月一个变化,王争管辖这一年多虽然好了不少,但还是与紧邻苏杭的青州、济宁等地差了太远。

    所以王争一直在考虑要不要把宁海盐运到济宁那边去卖,要是在那头卖开了,拿的银子和现在可就是一个天上一个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