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由于大部分地域的税收,仍然掌握在三方各自的手中,所以为了避免出现急于缴纳高额代玉而压榨百姓的情况,代玉的金额,并不是三方自行制定的。
代玉的标准,是各方势力自行掌控的地域中,所有的税收加在一起的一成。
换句话说,只要百姓富足,缴纳的税银够多,即使地盘不如其他两方多,也依然可以拉近兵力上的差距。
这也就意味着,除了每三年一次的会战,三方都会将主要的精力投入到地方的建设中去,无形当中提升了百姓的生活水平。
为此,所有地方还特地统一了税率,三方势力只可下调,不许上浮。
税率固定,收到的税银越多,也就表示百姓的生活越好,这也和刘赫的初衷,不谋而合。
除了这些之外,三方中的任意两方,可以在会战结束后,地域重新划分之前的这一个月中,随意买卖手中的玉石。
而买卖这些玉石所得费用的一半,也可计入代玉当中。
正文 第五百六十四章 孰强孰弱
也就是说,如果出现有一方因为手中的玉石不够,而导致与其他两方兵力悬殊太大的情况,那么这方势力就可以通过出售手中的玉石,来换取高额的代玉,从而达到临时增加兵力的目的。
虽然出售玉石,会让手中玉石的数量更加捉襟见肘,但反过来说,手中的玉石越少,就说明税收也越少,这种情况下,出售一枚玉石所换来的代玉金额,比例相较其他两家,反而会大大增加,不失为一个破釜沉舟的办法。
当然,这种做法,犹如揠苗助长,不到万不得已,任何一方都不会贸然采取这样的对策。
至于那位即将掌握二十四明城大权的赵家家主,也从此离开秣陵学宫,前往三方边境的交界处居住。
随着三方边境发生变化,赵家家主的居所也会随之转移,而他所在的区域,也将会成为三方会战的主战场。
除了任命二十四明城的官员和掌握当地的税收之外,还有一个特殊的情况,需要赵家家主来处理。
在双方可以任意决定投入玉石数量的前提下,将会出现一种情况,那就是一方输掉的地域,有可能不在边境线附近,甚至是位于这一方势力最后方的地域。
因为这样的地方,紧邻异族的居所,常年受到外族的骚扰,人口稀薄,税收必定不如那些地处势力中心的地域。
三方出于各种考虑,很有可能将这样的地方当做筹码,投入到会战中去。
这些地方根本不能提供高额的税收,增加代玉的数量,倒不如拿来当做筹码,增加一些兵力,胜算也会提高,即便输掉了这些地方,对于任何一方来说,损失也是可以接受的。
一旦一方输掉了自己后方地域,就会出现一种极为棘手的情况。
得到这块地方的势力,很难实现向这些远离己方势力范围的地域派驻官员,更不可能大摇大摆的越过其他方势力,向那里派驻兵力。
所以这样的情况下,由赵家家主所代表的中立势力来处理,是最好的选择。
只是这其中还有个很严苛的条件,虽然这个地域的税收是由赵家家主来代收,但输掉这个地域的势力,必须保证派驻足够的兵力,用来抵御外族的骚扰。
一旦出现这些地方被外族攻陷占领的情况,那么这个地域所在的势力,将会被受到极为严厉的处罚,在下次会战当中,无论投入了多少枚玉石,缴纳了多么高额的代玉,也只能增加原来数量一半的兵力。
设立这样的惩罚措施,是为了杜绝某些势力,因为收不到税收而放弃保护这些地域,让当地的百姓惨遭屠戮。
如此严厉的处罚,也能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三方势力将这些弃子投入到战场上的可能。
本来将这些地域作为筹码,还有些投机取巧的意味,但是一旦失去这些地方,就将会得不偿失,三方势力,也必定会量力而行。
有了这些细则的约束,三方必定会在面临抉择时有所斟酌,至于如何取舍,那便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了。
不过有一点可以肯定,从此三方之间的互相博弈,重心将会由军事转向经济,毕竟争取更多的税收,缴纳更高额的代玉,才是真正能提高兵力优势的方法。
这也是赵家家主为何会毫不犹豫的就赶来许昌的原因。
在这位天下第一读书人看来,这样的你争我夺,即便是要再继续延续几十年,也不会让战火波及到普通百姓的身上。
第一次会战的日子,很快就定了下来。
半年之后,也就是在赵家家主全面接管三方边境上的二十四座明城之时,第一次会战,将会如期到来。
从许昌返回成都的路上,刘赫始终在马车中与庞统和钟离寻不分昼夜的商议着对策。
按照现在三方势力的范围,曹操一人独得一百零八颗玉石当中的五十二颗。
实力仅次于曹操的孙权,分得了三十六颗。
而作为这场会战的发起方,刘赫所在的益州,却仅得到了二十颗玉石。
而且这二十颗当中,还有八座明城,也就是说,刘赫手中真正的筹码,不过只有十二颗玉石而已。
庞统算了笔账,三方手里的那八座明城,是必须投入到会战当中去的,也就意味着,三方至少会有八名上将和八百名士卒参战。
刨去这八颗玉石,曹操手中还剩下四十四颗,而孙权,也有二十八颗。
换句话讲,即使是跟自己难兄难弟的东吴,手中的筹码也比益州多出了一倍还多。
“这场仗,不好打啊。”庞统长叹一声,倚靠在扶手上有气无力的说道。
钟离寻盯着地图仔细看了一会,头也不抬的说道:“这些玉石既然是按势力范围划分的,那么就跟之前的形势一样,我们继续与东吴联手,即使胜算很小,也总不至于输的那么难看。”
庞统连连摇头,“不然,按理来说,联吴抗曹确实是眼下最好的选择,但曹操很有可能借着这个机会,与东吴联手,瓜分咱们益州的地盘。”
钟离寻一皱眉,“联弱抗强,这个道理,孙权会不懂?”
“孙权当然明白联弱抗强的道理,而且他也一定会这么去做,”说着,庞统看向了在一旁始终笑而不语的刘赫,“关键现在孰强孰弱,谁也不好说啊。”
钟离寻略微思量了一下,便明白了庞统的意思。
三方原先的战争,少则数千人,多则数万甚至数十万人,那个时候,兵力和军械的优势,是决定一场战役胜负的关键。
可这次会战的情况,却是不同往日。
即便是实力最强的曹操,将手中的玉石全部投入到会战中去,不过才能有五千两百名士卒参战。
如果益州同样投入全部的玉石,将会有两千的兵力,双方的差距,不过才三千而已。
况且曹操也不可能一上来就孤注一掷的将五十二颗玉石全都压在赌桌上,估计他最多只会拿出四十颗,以保持对东吴的兵力优势。
这样一来,双方的兵力差距就会更小。
正文 第五百六十五章 会战的关键
“所以决定这场仗胜负的关键不是兵,而是将!”豁然开朗的钟离寻脱口而出道。
庞统笑道:“说起这件事,我不得不佩服某些人,看来一早就将一切都设计好了。”
刘赫故作姿态的一抱拳,恬不知耻道:“士元兄过奖了。”
刘赫能如此的大言不惭,自然有他的道理,而且他也确实有这个资本。
钟离寻刚才说了,这场战役的关键并不是兵力的多寡,而是上将的实力。
在以往的战役中,一个领兵的将军,麾下至少几千人,而坐镇中军大帐的统帅,更是手握数万雄兵。
有那些士兵在前面冲锋陷阵,他们也没必要非得在战场上与对方拼个你死我活,而且在大多数的情况下,一个懂得保命的人,才能成为真正的帅才。
但按照会战的这个比例来看,每一名上将,手下只有一百名士卒,这些将军不仅要指挥调度,同时也要拿起兵器,亲自到战场上去厮杀。
对于一个能够登堂入室的武人来说,一百个武功低微的士卒,根本不会放在眼里,真正能对其造成威胁的,是对方派来的那些高手。
如果以地盘的范围和兵力的多寡来评定,那么无疑是曹操最强,刘备最弱。
可若是以麾下武将的武功来论的话,却是截然相反的另一番光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