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狗狗书籍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无赖帝师-第2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看着诸葛亮那吃惊的表情,刘赫不禁心里偷笑,这回行了,鱼上钩了。

    “怎么,我说的不对?”

    刘赫一挑眉毛,故作疑惑道。

    诸葛亮如梦初醒,急忙再次躬身行礼,恭敬道:“不不不,先生说得很对,不过敢问先生如何得知?”

    刘赫风轻云淡的一笑,故弄玄虚道:“我不光知道这些,还知道你家中兄弟三人,你兄长叫诸葛瑾,字子瑜,你排行老二,还有个堂弟叫诸葛诞,字公休。”

    这几句话一出口,诸葛亮更是惊愕不已,眼前这位不知从哪冒出来的高人,竟然将自己的事情说的一字不差,换做是谁也会如此反应。

    “敢问先生高姓大名?”

    “先别管我是谁,你先告诉我现在是建安何年何月?”

    要想继续装下去,刘赫必须得知道现在是什么时候,刚才听那两个买菜的大娘说曹操大军将至,也就是说曹操已经在官渡之战打败了袁绍,甚至可能已经扫平了河北,南下直指荆州,如此看来,现在至少是建安五年之后的事情了。

    刘赫心中正盘算着,一抬头,见诸葛亮一脸不解,这才意识到这个问题问的有些唐突,随即一笑,解释道:“我随家师山中修行多年,今天刚下山,所以不知道,怎么?很奇怪吗?”

    诸葛亮将信将疑的点了点头,接着告诉刘赫现在已是建安十二年。

    建安十二年?

    刘赫沉思片刻,问道:“你现在在何处为官?”

    诸葛亮笑道:“说来惭愧,在下至今仍是一介布衣。”

    不对啊,建安十一年诸葛亮就应该出山了啊,为什么这个时候还在襄阳城里闲逛?

    看来不知道这又是哪位大神的杰作,不读书不看报,就敢来写书,肯定是把诸葛亮出山的时候记错了,这才让这个三国第一谋士至今仍找不到工作。

    “现在是几月?”

    “建安十二年六月。”

    “六月几号?”

    “六月十八。”

    刘赫闻言顿时倒吸一口凉气,大哥啊,七月曹操的大军就要南下荆州了,这都什么时候了,您还没出山呢?

    刘赫二话不说,拉起诸葛亮的手就走,神色匆忙道:“你现在赶紧带我回卧龙岗去。再晚就来不及了。”

    “可是……”

    “我现在带你去见一位明主,你出山助他一臂之力。”

    “可是……”

    “别可是了,你不是总在家自比管仲乐毅吗?”

    “可是……”

    “行了行了,你就别跟我这谦虚了,你的事我都知道,你上知天文下知地理中晓人和,上炕认识娘们下炕认识鞋。南阳据此三百里,再耽误就真的赶不上了。”

    “可是卧龙岗不是这个方向啊。再说卧龙岗也不在南阳啊。”

    刘赫停下脚步,表情凝滞。

    诸葛亮一笑,指了指西城门的方向。

    襄阳城在湖北,而卧龙岗在河南南阳,自然要从北城门而出,可为何诸葛亮说不是这个方向,还说卧龙岗不在南阳?

    刘赫突然想起了什么,一脸无奈道:“你说的卧龙岗是不是在襄阳城西二十里?”

    诸葛亮点了点头。

    襄阳城西二十里,那指定是隆中了。你们只知道隆中对,就没看过《出师表》吗?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上学的时候没学过?

    算了,管他隆中还是南阳,只要能赶上就行。去隆中更好,还近呢。

    刘赫释怀一笑,随着诸葛亮一起向西城门而去。

    一路之上,诸葛亮都若有所思,想必是在寻思自己要带他去见哪位明主。

    刘赫得意的一笑,出言安慰道:“你别担心,等到了你家见到我所说的那人,你一切就都会明白了。”

    诸葛亮摇了摇头,仍是满脸疑惑,说道:“我不是在想这个,而是在想先生刚才说的那句,上炕认识娘们下炕认识鞋。如此粗鄙的言语,却好像内藏玄机,我一直参悟不透。还望先生赐教。”

正文 第三章 人和之主

    参悟不透就对了,这就是相声听多了,一时说顺了嘴而已。可话虽如此,装还是要继续装下去的。

    刘赫淡然一笑,轻声道:“我这人说话随意,你不必太在意。这话的意思其实很好理解,就是说你知识虽然渊博,却不是个掉书袋之人。不像有些人,只知道满嘴的大道理,却连一点人情味都没有。”

    “人情味?”诸葛亮一皱眉,随即一笑,“先生这番话真是别出心裁,承蒙先生谬赞。”

    谬赞?你是不知道自己有多牛,后世是怎么评价你的。不过这几声先生,倒是让刘赫心里说不出的受用。

    二十里的路程不算远,虽然山路崎岖,可一路行来,只用了不到半日的功夫。

    来到诸葛亮住处,刘赫不禁眼前一亮。

    想不到这穷山僻壤之中,竟有如此别致的一个小院。

    院中虽只是几座茅草屋,但却错落有致,不失优雅。院墙全部由红土堆砌,显得整洁大方。整个院落之中最为点睛之笔,就是由黑白两色石子铺设而成的地面了。乍看上去好像是随意摆放,可仔细一看,黑白两色竟然呈现出一副八卦图的模样。

    这也难怪,既然是诸葛孔明的居所,自然不能太寒酸,不然怎么能让刘备对其刮目相看?

    说起刘备,刘赫心中倒是一路上不停盘算。

    也不知道这情节是怎么设定的,若是哪位大神大笔一挥,让刘备不来三顾茅庐,而是整出其他什么莫名其妙的桥段,自己恐怕就要无计可施了。

    不管怎样,为了能完本,只能赌上一把了,希望这个故事的情节不要太离谱。

    院内站着一个与诸葛亮衣着打扮相近的年轻人,见到诸葛亮回来,急忙迎上前来说道:“二哥,你可回来了,你刚走的那天就有客人来访,我跟他说你出门了,可是没过几天他又来了,还说今天会再次来访。”

    一听这话,刘赫一颗悬着的心终于放下了,看来总算是赶上了。

    此时诸葛瑾应该已经去江东为官,家中就只剩他们兄弟二人,听那年轻人对诸葛亮的称呼,肯定就是诸葛亮的堂弟诸葛诞了。

    诸葛亮问道:“那人可曾留下姓名?”

    诸葛诞想了想,却一时好像记不得了。

    “那人叫刘备。”

    刘赫波澜不惊的说道。

    诸葛诞眼睛一亮,点头连声称是。

    刘赫心中暗喜,偷偷瞄了诸葛亮一眼,却发现他对此并没有想象中的那么惊讶,而是低头沉思起来。

    刘赫眉头一皱,没有吭声。

    “二哥,这位先生竟能未卜先知,不知是哪位前辈高人啊?”

    听诸葛诞这么一问,诸葛亮这才收回思绪,笑道:“这是我在襄阳城中遇到的一位高人,不过到现在为止,我还不知道他的尊姓大名呢。”

    行不更名坐不改姓,将自己的真实姓名告诉他们也无妨,只是这古代的人不仅有姓名,还有字,得赶紧想一个响亮的才行。

    不过这字也不是想怎么取就怎么取的,一般是名的反义词或者是名的注解。

    像诸葛亮,字孔明,这个明字就是亮的注解。而诸葛诞字公休,则用的是反义词。

    刘赫略一沉思,笑道:“我叫刘赫,字伯显。”

    这个赫字,本义是显著、明显、盛大的意思,所以取个显字。至于那个伯字,古人按家中排行依次是伯、仲、季、叔,刘赫是独子,自然也就是老大了。

    还好,诸葛兄弟二人对刘赫临时想出的这个字没有丝毫质疑,只是礼貌性的赞了几句好名字。

    刚才听诸葛诞说,刘备今天还会再来,也不知道诸葛亮对此事是什么态度。

    刘赫刚想开口询问,却听诸葛亮请他到屋中一叙,刘赫微微一皱眉,便随诸葛亮走了进去。

    一进门,不等诸葛亮开口,刘赫便开门见山道:“你是不是一直在等刘备?”

    不料诸葛亮竟扑通一声跪倒在地,诚恳道:“先生果然神机妙算,此事关乎孔明一生命运,还望先生赐教。”

    本来就是打死他也想不到,声名赫赫的诸葛亮竟会跪在自己面前,还向自己求教。

    可刘赫却没有一丝慌乱,甚至没有要去伸手搀扶的意思,只是自顾自说道:“当今天下,曹操势大,又得汉家天子,这是天时。江东孙家,固有长江之险,这是地利。可曹操刚刚收服河北,兵强马壮,手下武将谋臣众多,你若投入他的账下,恐怕没有施展才能的机会。而孙家就更不用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