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帝王的父亲,根本就不会做错事。”刘赫说着,转身拿起五枚黑子,在棋盘上摆放成一线,“帝王本身,就是规矩。”
看着那连在一起的五枚棋子,赵家家主顿时明白了刘赫的意思,“那么最后一个问题,何为君君臣臣,父父子子?”
“如果君主没有君主的样子,臣子必会趁机作乱,到时国将不国,又何谈父父子子?”刘赫拿起一枚白子,放在最当中的那枚黑子上,硬生生的将黑子碾碎,将白子嵌入了棋盘当中。
“好!好!好!”赵家家主面露喜色,“看来天机先生终于明白,身为掌权之人,该为当今天下做些什么了。”
被点破身份的刘赫略一迟疑,随即释然一笑,对赵家家主恭敬施了一礼,“多谢赵家家主不吝赐教。”
赵家家主面带欣慰笑意,从怀中掏出一枚玉佩,递到了刘赫的面前。
刘赫接过玉佩,问道:“这是何意?”
赵家家主笑道:“你就当这是连赢我三局的奖励吧。”
刘赫也不推辞,直接将玉佩放入了怀中,大大咧咧的一抱拳,“谢了,那我就恭敬不如从命了。”
两人重新坐下,刘赫忽然想起一事,转身问道:“我在你这里,究竟是待了三日,还是只睡了一会?”
赵家家主笑容玩味,“天上虽一日,地上已千年,虽是千年,又如白驹过隙,只在一瞬,天机先生认为是多久,便是多久。”
这不是跟没说一样么,刘赫在心里笑骂了一句。
赵家家主收敛笑容,正色道:“天机先生可知这里是什么地方?”
刘赫仍是一脸轻松,“秣陵啊,还能是哪?”
赵家家主平静道:“再过些日子,这里就不再叫做秣陵了。孙权已经决定将治所迁至此处,并已派人在秣陵西北修筑新城,待新城落成之时,秣陵这个名字,便不会再用了。”
闻听这个消息,刘赫的神情马上变得凝重起来。
孙权既然想要将治所迁至秣陵,就说明这个地方一定有什么得天独厚的条件。
秣陵的地理位置,位于淮水的入江口附近,背靠群山,从地形上看,虽说是易守难攻的格局,却不是一个兵家必争之地。
刘赫刚刚看过了许多兵法大家的著作,所有兵书上给出的结论都是一样,守江必守淮,而这里所说的淮,并不是指这条淮水,而是位于长江北岸的淮河。
如果从军事角度来说,位于淮河入江口的曲阿,明显更适合作为屯兵的重镇,但孙权为何要舍近求远,将治所迁至秣陵呢?
为这三面环山,一面环水的有利地形?
显然不是,如果只为偏安一隅,守住曲阿,才是最为合理的选择。
究竟这座秣陵城,有什么东西吸引了孙权舍弃曲阿而吞兵此地呢?
刘赫思量许久,转头望向了那位始终未发一言的赵家家主。
“屯兵秣陵,既能兼顾曲阿,又能借你赵家的声望,拉拢天下士子。有你赵家在,无论这里改叫什么名字,都不会影响天下士子想要聚拢于此的向往。而他这明显是在告诉天下人,从今往后,江东便是天下读书人的圣地。看来那位孙将军,还真是打的一手好算盘啊。”
赵家家主平静的点了点头,“天机先生说的不错,孙家三世镇守江东,已是名声极盛,而我赵家,入朝为官者多达百余人,族中后辈,也有不少好苗子,有朝一日,一定会投身官场。孙家看中的,正是我赵家这块天下第一家的牌子,斗胆说句不自谦的话,掌握了我赵家,就等于是拉拢了大半的荆襄士子,而且我敢说,今后从江北来到秣陵的读书人,只会越来越多。”
“有件事,我突然很好奇,”刘赫拿起一枚棋子,在手中把玩起来,“你为什么要特意跟我说这些?”
赵家家主淡然一笑,“我说这些,不过是想借此机会,告诉天机先生一件事。”
“哦?何事?”刘赫似乎对赵家家主接下来所要讲的话,十分的感兴趣。
“我赵家先祖曾留下一条祖训,世居秣陵,不可迁至他处。”赵家家主突然提高了声调,每一字说的都是铿锵有力,掷地有声。
刘赫听着这条莫名其妙,与两人之前所说的事情毫无关系的赵家祖训,很是费解,可片刻之后,他突然站起来躬身施礼道:“前辈今日所言,晚辈记住了。”
赵家家主放声大笑,朝面前那个持弟子礼的年轻人摆了摆手,“去吧,去吧,你在我这里也耽误的够久了,还是早点回去,做你该做的事情吧。”
刘赫再次躬身施礼,恭敬的倒退出五步之后,这才转身而去。
回到客栈,一进门便见到独自坐在大堂里发呆的陈默。
陈默看到刘赫,不敢相信的揉了揉眼睛,惊呼道:“头儿,你怎么这么快就回来了?”
陈默的这番话,倒是替刘赫解开了一个疑问,看来那间书屋和那些幻象,真的只是一瞬间的事情,而对于等候在客栈的陈默他们来说,自己只是出去了两个时辰而已。
一听到陈默的叫喊声,其他人纷纷推开房门,见到真是刘赫回来了,全都走下楼,围拢在刘赫的身边。
陈默离得最近,第一个冲到刘赫身边,“头儿,我听人说了,那个什么赵家家主,别人在他那里,一千两黄金才能听一本书,你明明能白听一整天,这么一会功夫就回来,多亏啊。”
不光是陈默,就连一向以老实著称的李勤,也是一脸惋惜的不住点头。
刘赫笑道:“我把他那里的书都听完了,没得听了,所以就回来了。”
正文 第二百七十三章 不请自来的钟离寻
陈默一听,不住的撇嘴,“还说什么只要能说出名字的书,他就都会背,才这么会功夫,就全背完了。看来那个赵家家主,也是浪得虚名。”
刘赫不置可否的笑了笑,也不和陈默多做解释,转头对钱专说道:“老钱,我问你个事,想要盖一座能容下千人的书院,大概得花多少钱?”
钱专仔细盘算了一下,说道:“若是将已经建好的房屋改作书院,按照能容下千人的规模来算,大约得花上两千两银子。如果是在空地上重新建造,那就得花上八千两左右了。”
刘赫点了点头,又问道:“若是在城外一处僻静之地,最好是三面环山,一面环水的地方,那得花多少钱?”
“这……”看来这笔账还真有些不好算,就连号称活算盘的钱专,也一时给不出答案。
他上楼回到房间,取出一个算盘,噼里啪啦的算了半天,最终给出了一个价格,至少要两万两。
这两万两之中,除了盖房所用的材料钱,大部分都是运输的费用,想在偏僻的城外盖一座如此大的书院,所用的人力物力,远远要大于在城内建造的花费。
刘赫听过这个报价,撇了撇嘴,没有说什么。
钱专小心翼翼的提醒道:“这还是在平原地带运输的价钱,如果是在山区,那价格恐怕还要再翻一倍。”
“四万两?”陈默一听,眼睛瞪得比碗还要大,“这也太贵了吧?”
刘赫笑道:“贵?我还嫌太便宜呢,老钱,这件事我就交代给你了,筹措军费的时候,记得留出一部分,说不定过一阵子,我就要用。”
钱专面露一丝难色,看来这个数目,即使对于他来说,也十分有难度。
“好,我记住了,不过我想问一下,到底要准备多少银子,什么时候用?”一番思量之后,钱专咬着牙问道。
刘赫倒是一脸轻松,想都没想的说道:“什么时候用,现在还不好说,慢则两年,最快半年就应该差不多了,准备多少……你就先照着十万两筹措吧,其他的到时候再说吧。”
钱专一听,倒吸一口凉气。
十万两银子,莫说最快半年就要用,就算是最长期限两年,也不是一件十拿九稳的事情。
看钱专那副左右为难的样子,刘赫上前拍着他的肩膀说道:“老钱,你忘了,咱们下一步就要攻取益州,等拿下了益州,府库都归你管,到那时候,你还愁凑不够这十万两银子么?”
听到益州和府库,钱专顿时眉开眼笑。现在虽说他是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可到时候坐拥偌大一个益州和大半个荆州之地,这十万两也确实不是什么难事。
敲定了这件事,刘赫只觉一阵困意袭来,他连打了几个哈欠,便要上楼好好睡上一觉。
魏孝走上前来,问道:“头儿,你花这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