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
第380章 变化
(从今天起,每天时间调整为上午10点和晚8点,求订阅,求月票)杨爽迫于突厥十几万主力大军自西北回援的压力,只得放弃了率军攻占都斤山的作战意图,率领北路军两万多兵马撤回至五原城,与行军总管杜彦率领的四万兵马会合一处,据守五原城,对抗来自南北两路突厥军队的夹攻。
就五原城中杨爽大军面临的形势而言,南路有庵逻统帅的近十万援军,而五原城以北,却仅有处罗喉、雍虞闾率领的一万多残兵败将,倘若挥师向北一路继续进攻,也不失为一条出路。可是,杨爽也明白,如果避强攻弱,集中全军之力向北进攻,只会离雁门关越来越远,自己统率的这现有的六万多兵马也终将变成失去根基的一支孤军,难以摆脱全军覆没的命运。故而,对于杨爽来说,目下只有一种选择,那就是不记一切代价,也要突破南路突厥大军的包围圈,想方设法带领大军撤回雁门关。
基于这唯一的一种选择,杨爽在率军与杜彦所部于五原城会合之后,当即亲自披挂上阵,带领人马向庵逻、染干统领下的突厥援军发起了进攻。
战况异常惨烈。隋军以步军结成方阵作战擅长,然方阵战法守强攻弱,难以正面突破数万突厥援军的层层包围。杨爽在率军突围未果之后,心犹不甘,集中全军为数不多的骑军队伍,配合以火箭、强弩,攻其一点,针对侧翼突厥兵力相对薄弱的步骑连接处再次发动了强攻。
三千名弓弩手以五十人为一组,轮番向对方阵营中发射火箭、弩矢,压制住了对方的火力,紧随其后的骑兵部队跃马挥刀,径直冲向敌阵,刹那间便在敌方阵营中撕开了一道口子。突厥军队在隋军猛烈的攻击下,骑军和步军相互踩踏,登时乱成了一团。
但这种优势未能保持得太长的时间,当突厥人察觉出率先冲入已方阵营中的隋军骑军不过两三千人骑时,立即便以数倍于隋军的骑军对隋军骑军实施了包围、分割,同时,针对隋军弓弩手发起的箭弩进攻,突厥铁骑充分发挥了他们人马皆披甲的优势,分两面包抄,对隋军弓弩手阵营发动了突袭。
不到半天的时间,杨爽大军仅有的一支骑军部队就在突厥铁骑的重重包围下彻底消失了。。。。。。而一旦被突厥铁骑冲至身前二十步的距离,隋军三千弓弩手组成的阵营也开始失去了其远程攻击的威力,在突厥铁骑的强力冲击下变得溃不成军,难以为战了。
杨爽指挥着麾下兵马,接连对南路的突厥援军发起了长达七天的轮番强攻,却始终没能突破对方的包围,反倒折损了将近一万兵马。眼瞅着凭借自己一军之力,已无望突破南路的包围,杨爽只得改攻为守,传命军士退至五原城南门外,固守待援。
不幸之中万幸的是,五原城因靠近都斤山,突厥人原本在城中屯有大批的粮草,足以供杨爽大军两三个月之用,算是帮助杨爽暂时稳定住了军心。
既然孤军突围不成,杨爽一面下令在五原城内外深挖战壕、广布沟堑,做足长时间与突厥人相持的准备,一面派出斥候,乔装出城,向留守并州的杨广求援。
然而,接连派出了十几路斥候,都是一去不返,自出了五原城之后,就再没有了音讯。
与此同时,突厥援军开始向据守五原城的隋军发起了猛烈的进攻,敌我两军在五原城南门外展开了拉锯战。杜彦率军退回五原城后在南门外布下的隋军大营屡次被染干带领的突厥先锋部队攻下,又被城中的隋军硬是夺了回来。一连往复攻守了十几天后,敌我两军战死在五原城南门外的军士尸身也被搬来当做阻挡对方进攻的掩体,堆成了长长的一道尸墙,阵亡军士身上流淌下的鲜血将五原城南门外方圆几里的土地尽都染成了红色。。。。。。
染干前不久担当沙钵略主力大军的先锋主将,以数万人围隋将达奚长儒于周盘,反倒险些丧命于达奚长儒的长矛之下,导致其惊吓过度,匆匆带人撤退,尔今又以绝对优势之兵力,屡攻五原南门不下,不由得激起了他满腔的怒火,亲自从麾下挑选出了两千精锐的重装骑军,准备于次日由自己亲自率领,一举突破五原南门,进逼至五原城下。
但是,也就在染干摩拳擦掌,准备与隋军殊死一战的前一夜,他的堂叔,第二可汗庵逻得到窟合真其父处罗喉暗通隋朝的禀报,派亲兵卫队到染干帐中解除了他的军权,并传下军令,暂停了对五原城的进攻。
紧下来发生的事情更令染干感到莫名其妙了,庵逻以确保都斤山无虞为由,派大军绕过五原城,与雍虞闾所部实现了会合,并连哄带逼地将处罗喉劝离了军营,软禁在了都斤山。这样一来,突厥在五原城南北两路的兵力部署就发生了明显转变,在近一个月的时间内,南路部署的兵力从先前的近十万人锐减到了四万人,这无疑是给了五原城中的隋军一个突围向南撤回雁门关的大好良机。
事情还不止于此,庵逻增兵北路,解除处罗喉父子兵权不久,驻守白道州的突厥特勤窟合真就接到了从云州零星逃来白道州的军士禀报:隋将宇文忻已率军对突厥展开了反攻,一举攻占了云州城。
窟合真自然深知云州城的失陷,对率军西征的沙钵略可汗意味着什么,于是,在得报后,窟合真随即马不停蹄地亲自赶赴庵逻大帐,来和庵逻商议派军收复云州、恢复东西通路的事宜。
然而,当窟合真才和庵逻议定,由他亲率三万铁骑西征,力争早日从隋军手中夺回云州城,并派人劝说大可汗及早从西线撤回全部兵马时,从白道州又传来了一个惊人的消息:驻守并州的隋朝晋王杨广以唐国公李渊、齐安公李彻为将,统军四万,出关来攻白道州。
………………………………
第381章 破围
李渊率领三万兵马,星夜兼程地北上赶赴并州增援,半个月后,前锋已抵达并州南郊。杨广得报大喜,指派张、王两位行台仆射代表自己出城迎接,将李渊及所统大军接进了并州。
兄弟二人自长安一别后,已分别有近半年的时间,特别是杨广,虽然人在并州,但心中时常会想起这位多年以后会成为隋朝终结者的表哥。
令杨广颇为意外的是,他怎么也想不到李渊会自告奋勇,主动率军北上增援自己。莫非历史的脚本已悄然做了大的改动,李渊不再是真正历史上的那位唐高祖,而他的命运也会发生天翻地覆的变化?杨广面对着风尘仆仆的李渊,心中胡乱想道。
李渊率军及时赶来增援,使得出关接应杨爽大军安然撤回关内平添了更多的希望。但是,经杨广与李渊、张威、王韶、李彻商议后认为,目前最大的问题在于难以派出得力的斥候,突破突厥军队的重重包围,将关内援军抵达的消息禀报给被困于五原城中的杨爽,与他约定南北两路同时行动,一举打破突厥人的包围。
在此之前,无论是杨广本人,还是曾率军试图收复白道州的李彻,者曾派出过多路斥候,或乔装成突厥牧民,或绕道而行,尝试过前往五原城联络杨爽,可如同杨爽在五原城向关内派出的多路斥候一样,尽皆一去不返,不知是在草原上走丢了,还是被突厥人发现杀掉了。
自从率军与突厥开战以来,杨广无时无刻不感受到信息传递的快慢对战场上克敌制胜的重要性,他也深切地体会出中古时期,冷兵器作战条件下,作为一名全军统帅,要想保持常胜不败,是多么地不容易。
所谓重赏之下必有勇夫。杨广经过反复考虑,终于想出一条在军中悬赏招募斥候,出关联络杨爽的办法。他在包括自己骠骑营在内的并州所有驻军军营中颁下赏格:凡能出关联络上杨爽大军,与其约定南北两路同时行动,再活着返回并州来的斥候,无论其现任何职,他都将以河北道行台尚书令的身份向皇帝举荐他晋阶仪同以上的勋阶,赏万钱。
仪同位份虽不算很高,但对于普通的隋军军士来说,也是可望而不可及的高位了,何况还有万钱的赏赐?赏格颁下后不到三天的时间,前来报名做斥候的军士就把行台衙署值事房的门槛给踏破了。
杨广命段达在前来报名的军士中层层筛选出了二十名军士,向他们交待下了同一项任务:不管采用什么方法,甚至包括向突厥人诈降在内,北上联络上杨爽大军,并在十天以内返回雁门关。
由于其时距离白道州得而复失,杨爽大军被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