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
……
对于现在的约翰来说,他可没有什么兴趣突然找到一个普通人一起吃晚饭,哪怕这个人已经取得了他记忆中的成就也是一样。
但是眼前这个人,绝对不是普通人。
19世纪末的柏林大学医学院,确实是这个时代顶尖人才最为密集的地方,除了伯格曼这样顶尖的医师之外,还有着众多历史上声名赫赫的大人物。尤其是罗伯特?科赫,除了自己在未来获得了诺贝尔奖之外,他的学生兼下属贝林甚至比他更早,获得了第一届诺贝尔奖。而他的另外一个学生兼下属,跟在他之后的第三年获得了另外一个诺贝尔医学奖……
那个人就是眼前的这个年轻医师,保罗?埃尔利希。
或许埃尔利希这个名字在历史上远不如巴斯德、科赫那么有名,在外科医师们心中更是远不如李斯特那么响亮,但是在约翰的心中,这位现在还名声不算太响的医师绝对不逊色与同时代的任何一位大牛!
自从巴斯德创建了细菌学的理论之后,医师们逐渐认识到很多疾病可能都是由微生物引起的。所以巴斯德成为了法国人心目中的标志,而发现了结核杆菌的科赫被德国人推出来和巴斯德进行对抗。
经过巴斯德和科赫的几次论战,微生物学成为了最引人瞩目的学科之一,也带动了整个医学的大发展。
疫苗的出现,让巴斯德踏上人生巅峰的同时,也让人们似乎找到了治疗这些看不见的小东西的方法。但是最终他们发现,所谓的疫苗只能预防而不能治疗。紧接着,在偶然的一个机会中,科赫的几个学生发现了“以毒攻毒”的抗血清,并进而开创了免疫学……
靠着白喉血清的发现,贝林获得了第一届诺贝尔奖。
在这个过程中,实际上保罗?埃尔利希也是出了很大力的,但是让人遗憾的是贝林不仅一脚踢开了北里柴三郎那个日本人,也一脚踢开了保罗?埃尔利希这个犹太人。
但是这些手段,依然无法控制细菌的感染。
于是保罗?埃尔利希下定决心,开始寻找他心中的“魔球”,想要杀死人们身体内的细菌。最终,他发明了历史上著名的“606”,并最终因为这种药物的巨大毒性而饱受批评,最后酗酒而死……
可想而知,当几天前约翰偶然间从杂志上看到了这个名字,并与1908年的诺贝尔奖获得者对应起来的时候,心中是如何的惊喜?
现在的保罗?埃尔利希刚刚三十岁出头,还没有去科赫的手下工作,正在担任夏洛特医院的医师和医学院的副教授,而就在三年前,他刚刚发现了血细胞的酸碱中性分类,已经展示了自己巨大的潜力。
因此当约翰打算开始“发明”抗菌药物的时候,第一时间便想到了这位大佬……(未完待续)
第五章 有兴趣吗?
即使身为一名穿越“追星族”,每次遇到在历史上留名的大人物约翰都要亲自去看看。就好比李斯特和科赫那样,约翰甚至会特意的跑上几百公里过去,为的就是能见一见真人,和他们说上几句话。
但是说到底,也仅仅是局限于见上一见而已
对于和他们哪怕只是简单的成为朋友,约翰其实也没有太大的兴趣,因为他知道自己和他们之间很难相互共存。像科赫和李斯特这样的顶尖人物,现在都已经功成名就,同时又拥有着巨大的声望,绝对是约翰避之不及的人物。因为约翰的研究很可能会触及到他们的利益,比如说李斯特已经过时的消毒技术,再比如说科赫未来几年失败的攻克结核病宣言……
但是埃尔利希的话,就是另外一个概念了。
这位未来的诺贝尔奖获得者,德国医学界的领军人物现在不过才三十出头,是柏林大学一个小小的副教授,而且更加关键的是他还没有追随科赫,更没有开始让他后来大放异彩的研究。所以在已经奠定了学术地位的约翰面前,至少现在的埃尔利希没有什么自傲的底气!
所以在犹豫了几天之后,约翰决定接触一下这位开创了一个时代的牛人……
……
“……所以在我看来,人体之中依然存在着无数的未解之谜!”
放下手中的酒杯,约翰颇为感慨的说道:“而且我有一种预感,未来的数十年乃至上百年,将是医学快速发展的时期。我们医师们新的发现将会远远超过过去数千年的总和……”
静静的坐着,埃尔利希出神的听着眼前这个年轻人侃侃而谈。
今天这顿晚餐对于他来说绝对是一次非常特别的体验,因为这个亨特拉尔先生明明是以想要和他讨论自己的论文为由而来,但是相关话题仅仅持续了不到十分钟之后,两人的话题很快就蔓延开了。从他本人的外科新技术到现在欧洲最新的医学成果。从外科到内科再到细菌学,亨特拉尔先生就像是一个博学大师一样让埃尔利希惊叹不已!
“怎么会有如此出色的年轻人?”
看着约翰那张稚嫩的脸庞,埃尔利希心中不知道第几次惊叹道。
如果约翰说的话只是简单的广博,可能这位副教授还不会有太多感慨,但是偏偏对方无论谈及哪一方面都能讲出个所以然来,每每都能让埃尔利希茅塞顿开。这就不能不让人目瞪口呆了。
“埃尔利希先生,您对细菌了解的多吗?”
感觉前面的铺垫已经足够了,在又喝了一口红酒之后,约翰终于把话题引到了今天的主要目的上面。
“当然!”
立刻点了点头,埃尔利希颇为自傲的说道:“我个人对细菌学相当的感兴趣。这几年一直都在关注着科赫先生的研究……呵呵,亨特拉尔先生关于外科消毒的那几篇论文,我也曾经细细的拜读过,不得不说您的研究非常的出色!”
“谢谢。”
呵呵一笑,约翰开心的应了一句。
关于自己在今年的研究成果,夸赞的话他已经听了无数遍了,不过从保罗?埃尔利希的口中说出来,这种感觉可就大不一样了!
“我听同事们说。你们现在做的开腹手术成功率很高?”
犹豫了一下,埃尔利希开口问道:“据说你们做的开腹手术,病人全部康复出院了……是这样吗?”
问出这句话的时候。埃尔利希的表情显得很是期待。
“是阑尾切除术,而且也不是全部康复出院了。”
先纠正了一下埃尔利希的说法,约翰随即轻轻一叹道:“事实上,之前的数十例病人确实都恢复的相当良好,基本上都顺利康复了,但是就在过去了一周时间里面。我们有两位病人因为感染太过严重,最终不幸离世了。”
“啊?那可真是遗憾!”
埃尔利希微微愣了一下。摇了摇头颇为遗憾的说道。
“是啊,确实非常的遗憾。”
顺着埃尔利希的话头。约翰意味深长的说道:“虽然我们的外科消毒技术可以尽可能的减少术后感染的发生几率,而且也取得了非常明显的效果,但是对于已经存在的感染,外科技术的作用却相当的有限……如果有一种药物,可以让我们控制住造成感染的细菌就好了。”
眨了眨眼睛,埃尔利希赞同的点了点头。
这几年正是细菌学蓬勃而起的时代,事实上不仅仅是他们两个,稍微对细菌,或者说微生物有所了解的科学家和医师们都期盼着能有一种药物,可以让他们杀死或者控制住人体内的细菌,而起也正有无数的人们正在为此而努力着。
但是可惜的是,时代的局限性太过于强大了。
说的难听一点儿,这个时代人们对细菌才刚刚认识二十年,大多数由细菌造成的疾病,人们甚至还找不到罪魁祸首到底是谁!未来的二十年间,才是细菌学发展的一个巅峰时代,各种各样传染病的病原体才会被一一的找寻出来,而想要找到应付他们的办法,那就更是有得等了!
眼见埃尔利希和自己预料的反应一样,约翰微微眯起双眼,突然开口说道:“埃尔利希先生,我最近打算对这方面进行研究,但是还缺一个同伴,不知道您有没有兴趣?”
“啊?”
听了约翰的话之后,埃尔利希顿时一愣。
不过不等他开口发问,约翰就已经眯着眼接着说道:“我最近偶然发现了一种物质,似乎可以抑制许多细菌的生长繁殖……我暂时称它为磺胺,你有兴趣吗?”
……
所谓的磺胺,当然不是一种药。
实际上磺胺是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