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狗狗书籍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残明-第464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看完了红薯藤,众人重新上马,向前追赶。

    汪克凡正在前面等着,黄宗羲见了他之后,在马背上抱拳施礼,神色郑重:“汪军门文韬武略,功在社稷,黄梨洲拜服!”

    ……

    离开这片谷地,又走了十几里的山路,地势渐行渐高,已经进入了井冈山腹地,周围都是连绵的山峦,似乎无边无际。让王辅臣感到惊讶的是,这里的山路竟然很宽,而且非常平整,完全可以供大车往来通行,甚至可供大军通过,看来一直有人养护。

    询问唐咏罡才知道,前面不远处的大井村有一处楚军的兵屯,连家属算上有二三千人,所以才把这条路修的这么好。

    王辅臣大感奇怪,催马追上汪克凡,问道:“末将唐突了,请问汪军门,为什么把兵营设在山沟里?平常的米粮够吃么?要是都从外面运进来,这个花费可太大了!”

    汪克凡这一路上有意保持距离,让顾炎武等人自己去看去想,但是王辅臣主动和他接近,当然更加欢迎,笑着说道:“兵营里这些孩子都野惯了,呆在山沟里正好收收性子。另外大井可是个大村子,一来周围不缺田地,二来将士们伐林屯田,粮食足够自给自足。”

    除了兵营,大井村里还有一些其他的楚军单位,汪克凡却没提。

    王辅臣却更糊涂了,兵营里哪来的孩子?

    “什么人?站住!”

    正在疑惑间,路旁的树林里突然冒出来五六个劲装士卒,神色冷峻而警惕,一个个手里都紧握着单刀,随时可以投入搏杀。虽然人数比汪克凡的随从少了很多,他们却丝毫不惧,树林里远远的还有一名士兵,一面向这边张望,一面把军号举在嘴边,随时准备吹号示警。

    “好兵!”王辅臣在心里暗暗叫了一声。

    他是天生的将才,一过眼就知道这些士卒都是可以上阵的精锐,虽然只有四五个人,却有一夫当关莫许过的气势,而且他们并非有勇无谋,后面还留着一个暗桩,哪怕挡不住大股来袭的敌人,也不会被一网打尽,最起码能及时发出警报。

    奇怪的是,这几个士卒的年纪都不大,看样子甚至不到二十岁,其中两个面嫩的脸上还残留着几分稚气,倒像是一群娃娃兵。

    “我是汪克凡,腰牌在此,请查验。”汪克凡对这群娃娃兵却很客气,让李玉石取出腰牌,又在马上笑着问道:“我是来突击检查的,先不要通知王景,行不行?”

    大井是楚军的重要基地,虽然地处后方腹地,也一向盘查严密,离着村子还有五里,汪克凡一行人就碰到了哨兵。

    “原来是汪军门!”

    楚军士兵当然知道汪克凡的名字,为首那个士兵不由得吃了一惊,向众人打量两眼,看到永宁县令唐咏罡之后,已经信了九分九,却坚持验过腰牌,才抱拳说道:“请军门恕罪,标下职责所在,要先去向王先生禀报,才能放行。”

    “也好,客随主便,就按你们的规矩办。”汪克凡碰了个软钉子,却不生气,微笑说道:“本镇在这里等着就是了。”

    堂堂提督操江,楚军的最高统帅,连大井村的边还没摸着就被拦下,一个哨兵就敢拒绝汪克凡的请求,顾炎武、黄宗羲和王辅臣都非常意外,或者露出敬服的神色,或者陷入思索,表情各异。

    那士兵从树林里拉出一匹战马,骑上一溜烟地跑回村子,时间不长,又带着两个人回来了,头前一人正是王景,井冈山修械所的主事,大井基地的最高指挥官。

    来到汪克凡马前,王景滚鞍下马,行礼致歉:“卑职王景,拜见汪军门,不知军门驾到,未能远迎,这就请诸位随我入庄。”

    “好的,有扰了。”汪克凡扶起王景,一起走向大井村。

    村子里道路更加整齐,而且打扫的干干净净,路边一侧是砖石铺就的明渠,里面流淌着清澈的水流,另一侧是搭着石板的暗渠,专门排放污水。这一明一暗两条沟渠,简直可以和府城庐陵的基础设施媲美,只凭这一条,就知道大井村极为富足。

    黄宗羲和顾炎武一边走,一边看,神情愉悦,不时微微颔首。

    农户的房前屋后,随处可见牛栏鸡窝,羊舍猪圈,树木在冬天掉了树叶,上面垛满了圆锥形的茅草,可以当做燃料,三三两两的竹制粮仓比房子还高,里面都装的满满当当。

    比起别处的农户,这里的人更加健康干净,脸色红润,身上的衣服也厚实得多,山民能达到这种生活水平,走遍大明一百多个州府恐怕也找不出几处。

    过了这片民居,前面闪出几座大屋,外面环着一道山石砌成的围墙,里面却有朗朗的读书声传了出来,黄宗羲和顾炎武不由得一愣。

    这是私塾还是义学?听声音最少有百十人在读书,乡间义学哪有这么大的规模?(未完待续)

正文 第一零四章 军校初建

    “唐大令,这里是……是义学,还是书院呢?”黄宗羲有些吃不准了,看这座大院的规模,不像是乡间义学,倒像是一座书院。

    “呵呵呵,梨洲先生可是问错人了。”唐咏罡也是一脸迷茫,说道:“这里是什么所在,晚生也不知道。”

    黄宗羲皱起眉头,更加疑惑。办义学,兴教化,是一件功德无量的事情,办了这么大一间学校,哪怕放在县城甚至府城里,都是地方官值得大书特书的政绩,唐咏罡身为本县县令,竟然对此毫不知情,这件事实在透着古怪。

    众人疑惑间来到跟前,仔细听那读书的声音,王辅臣大老粗一个倒还罢了,顾炎武和黄宗羲却都听的明白,读的竟然不是四书五经,而是杀伐战阵之论,以及军中的一些操典军规。

    正在这时,院子后面的山墙外又传来一阵嘈杂,似乎是军中的操练之声。

    “这是一座武学!”

    黄宗羲和顾炎武恍然大悟。

    明代的武学大致就是军校,包括两京武学,地方都司卫武学和府州县武学等等,但和近现代的军校相比,还有很大的区别。

    黄宗羲和顾炎武一开始没有想到,并不是他们见识少,而是到了明朝末年,各地的武学早就荒废了,好一点的挂在文科学校下面,名存实亡,差的直接关门,井冈山突然冒出来一家武学,完全出乎他们的意料。

    “两位先生过誉了,这里还算不上武学,既没有乡试,也未必会参加会试,只是让军中子弟有个习文练武的所在罢了。”汪克凡向王景点点头。对众人说道:“进去看看吧。”

    王景在前面引路,众人一起走进大门,迎面照墙上一幅巨大的画像首先映入眼帘。一员威风凛凛的大将手牵战马,站在滔滔的黄河岸边。眼望对岸,面容坚毅,身后将旗上斗大的一个“岳”字,画像旁边劲书两行大字——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

    对岳王画像行礼后,众人走进院中,这才看清几座大屋里都有人在读书上课,总数在二三百人上下。都是十五六到二十岁之间的年轻人。

    虽然不便进入教室打搅,但在窗外也能看到授课的内容,除了兵书操典之外,还有两间屋子在上文化课,教授的竟然是算学和格物学,站在讲台上的老师也是黄头发绿眼睛的弗朗机神父。

    后墙外面,地势低些的平坦之处有一个大校场,再过去是一排排整齐的房舍,看样子是这些学生的生活区,校场离的不远。可以看到有两百多人正在操练,不时传来阵阵喊声。

    “这里与其说是武学,不如说是楚军的武校。军中的少年子弟在这里学成本领,将来就能从军杀敌。”汪克凡开办的这所军校,是为楚军培养人才,根本没打算让他们去参加朝廷的武举。

    忠贞营号称二十万大军,其中却包括大量的家属和非战斗成员。他们加入楚军后,经过严格的挑选,精锐部队被保留下来,其他的士兵和家属进行分流,一部分转为地方部队。一部分设立军屯,自耕自种。自给自足,老营里有一千多人就来到了井冈山。

    湖广会战胜利后。井冈山修械所大部分迁往衡阳,其他的一些单位也相继离开,大井村这些地方就空了下来,正好给忠贞营当做军屯,不过大井村这个军屯情况有些特殊,来到这里的大多是老营的孤寡家属和残疾老兵,还有很多十五六岁的孩儿兵。

    衡阳兵工厂建成之后,由方正铮等人负责管理,井冈山留下的这个摊子,就由王景负责。他把忠贞营的孩儿兵组织起来,一面开荒屯田,一面修渠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