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狗狗书籍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残明-第363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遣惶飧隼癫可惺榈模钔Ⅶ胍参蘅赡魏危劣谂思夜竽歉龃掏仿铮缇屯犊苛顺牛吐罆F园他们打得火热。

    “他们为何不来?”

    “少宗伯(礼部侍郎别称)说了,汪军门只是进京见驾,无需兴师动众。”

    “好!好!”杨廷麟的脸黑得像刚刚结束军训的大一新生,咬牙道:“既然这样,我偏偏要让汪军门风光入城……”

    大约一个时辰后,汪克凡带着几名幕僚亲卫终于出现。

    他不喜欢坐轿,在灵川县借了几匹马,简简单单就来了桂林,众人的服色却都更换一新,以保持君臣前的礼仪,远远看到离亭内外有上百人在等候,还打着整套的仪仗,汪克凡不由得摇了摇头。

    这些繁文缛节太麻烦,杨廷麟倒真是个犟脾气,吃了个大亏,怎么还是不记打呢?

    坐骑未到跟前,突然三声炮响,紧接着鼓乐齐鸣,杨廷麟率众跪倒,行迎客之礼,汪克凡下马还礼,两人亲热寒暄,然后一起入城。

    杨廷麟带来的仪仗跟在后面,威风凛凛入城之后,钟鼓楼上响起了洪亮的钟声,一队军兵在街边警戒,不许闲杂人等靠近,但围观的百姓却越来越多,在街道旁边挤来挤去,不停向汪克凡发出欢呼。

    人太多了,负责警戒的军兵左右支拙,秩序越来越乱,有人更抬出香案跪拜,爆竹烟花响彻全城,汪克凡一行陷进了热情的海洋,小小的队伍几乎被人潮淹没。

    “汪大将军威武!”

    “杀鞑子好样的!”

    “赵子龙,汪军门和赵子龙一个样!”

    “谁说的,汪军门应该是岳爷爷那样的好汉!”

    各种喊声如山呼海啸,百姓们对抗清英雄充满了热情。

    挥手致意,缓缓前行,汪克凡终于来到了午门,午门就是皇宫的正门,一般都是南门,隆武帝的皇宫沿用桂王府旧址,虽然比不了真正的皇城,但午门这个叫法还是沿用下来了。

    离着午门百步之外,汪克凡甩蹬下马,步行向前走去,突然间,午门的正门向两旁缓缓推开,太监们抬着一顶黄色的轿子走了出来。

    黄钟大吕,百官跪拜,隆武帝缓缓走下乘舆,微笑看着汪克凡。

    ……

    内个,这章补昨天晚上的,不好意思哈。

正文 第五章 缺人才

    皇帝亲自迎出午门,才是真正的不合礼制,见到隆武帝待汪克凡如此亲厚,在场的礼部官员们惊羡之余,心里各有感慨。

    “天威难测呀!”

    一个身穿六品官服的礼部主事跪在地上,对着旁边交好的同僚嘀咕道:“早知如今,又何必当初呢!”

    “小声些,让谁听去了,到大宗伯跟前点上一炮,让你吃不了兜着走。”大宗伯,就是礼部尚书的别称,那同僚是个谨小慎微的人,听那主事话里有幸灾乐祸的意思,立刻紧张地看向杨廷麟,却发现杨廷麟的样子不大对。

    皇帝既然亲自出来了,迎接仪式的规格就相应提高,有些礼仪需要更改,杨廷麟作为礼部尚书,应该充当一个现场总指挥的角色,但他此刻却和大家一样跪在地上,两眼一直盯着隆武帝,神色间竟然带着一股子委屈和不服气的意思。

    到底是怎么回事嘛?

    皇帝又到底偏向哪一头?

    为什么楚勋集团面子里子都有了,受伤的总是我们礼部!总是东林!

    礼乐声中,汪克凡上前伏地叩首,山呼万岁,隆武帝含笑受了,亲手把他扶起,温言呵问辛苦,目光中透出发自内心的喜悦。

    这个人,手下有三万多楚军,是南明第二大的军头,仅次于李过的忠贞营,而且忠贞营有加入楚军的迹象。

    这个人,是南明数得着的封疆大吏,除了广东苏观生以外,就数他的势力范围最大。

    这个人,遥在湖广,却每时每刻都在对朝廷产生影响,以他为首的楚勋集团羽翼渐丰,已是朝廷里最强的政治势力之一,连隆武帝都有些忌惮……

    但这一切都不重要。见到汪克凡后,隆武帝仍然很高兴。

    因为他打赢了湖广会战。

    湖广会战爆发的时候,南明岌岌可危,隆武朝廷也承受着巨大的压力。如果战败后果不堪设想,可以说是生死攸关的一仗,许胜不许败。

    汪克凡胜了!

    而且是全歼强敌,战果辉煌的大胜!

    随着这场大胜,内忧外患都一起消除,朝廷政局空前稳固,隆武帝终于腾出手来,推行后续的各种计划,打压杨廷麟,在东林党把持的礼部里掺沙子。只是第一步的准备工作,后面的才是重头戏。

    可攘外,可安内,汪克凡这样的能臣太难得了,隆武帝对他是真心赏识。

    这个人有野心?不怕!

    自古能臣多为权臣。手里没权怎么施展才能,关键在于君主如何驾驭,在于权臣能否守住底线,迄今为止,汪克凡的表现还不错,别的不说,就这次汪克凡返回桂林。再三推辞王公之礼的待遇,就让隆武帝感到很满意。

    不许汪克凡超爵庆典,保住了朝廷体面,就可以从其他方面给予补偿,隆武帝颇有“不能让雷锋吃亏”的觉悟,这才亲自迎出午门。以示皇恩浩荡,对汪克凡圣眷正隆。

    “有点恩威并施的意思了。”隆武帝的心里有点小得意,这一年多来他才真正体会到做皇帝的乐趣,政治手腕的能力也小有所成,比在福建的时候提高了不少。

    君臣二人携手走进午门。

    杨廷麟脸色铁青。目光游移,似乎在琢磨什么事情……

    一套必要礼仪程序走下来,一些场面上没营养的话说完,大概半个多时辰后,汪克凡和隆武帝单独坐在一间偏殿里,有些事情终于可以深入谈一谈了。

    “圣上为何首先整肃礼部?”汪克凡这个疑问憋了很久,这回打压杨廷麟,只是从一件微不足道的小事入手,事先汪克凡也没有想到。趁着湖广大胜的机会,重新捏合整顿朝廷各股势力可以理解,但怎么先拿礼部开刀?这好像不是最要紧的地方。

    “杨廷麟不知变通,敲打一下,让他想一想。”隆武帝的气场比一年前要强得多,挥挥手毫不在意的样子,又热切说道:“朝廷现在急缺人才,朕有意重开国子监,汪卿觉得如何?”

    东林党的思维方式还是老一套,在朝廷里很少起到积极作用,隆武帝要做什么事情,往往在他们这里受到的阻力最大,既然跟不上形势,受到打压就是必然的。

    除此之外,人才的匮乏也让隆武帝对礼部的工作很不满意,连续开了三次恩科之后,合适的人才已经挑选的差不多了,第四次恩科要么放低选拔标准,要么就得暂缓,但可用的官员还有不小的缺口,隆武帝这才想到重开国子监,搞一些速成班性质的中央官学应急,却遭到了东林党的坚决反对。

    这是关系到文官选拔晋升的方法问题,大家都是科班出身慢慢熬出来的,搞一批“函授文凭”就能当官,让朝廷里这里官员如何自处?代表着士林利益的东林党反应最为激烈,并得到了整个文官系统的支持,隆武帝也拗不过他们,重开国子监的事情一度搁浅。而强行在礼部砸开一个口子,是隆武帝的又一次尝试。

    “这个,似乎有些急于求成了。”汪克凡斟酌着用词,说道:“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拔苗助长恐怕带来隐患。”

    隆武帝有些失望:“哎,我这也是着急啊,太多的事情要做,就是没有得力的人!”

    汪克凡想了一会,建议道:“另设一座官学怎么样?不用国子监的名字,出了什么偏差也好补救,要是真的办不好,直接关掉就是。”

    抗日战争时期,国民政府撤到了西南大后方,设立西南联合大学,由南撤的清华、北大和南开联合组成,这个方法可以借鉴。

    隆武帝两眼渐渐眯成了一条线,突然一拍椅子把手:“好!这个办法好!就依着汪卿的意思办!”

    不搞国子监了,再开一座官学,各种标准没有成例可循,就能完全按照隆武帝的意思来办,如此简单的办法,却能轻易避开文官们的阻力,为什么自己就没想到?

    困扰多日的难题迎刃而解,隆武帝觉得心里一阵轻松,看向汪克凡的目光也更加亲切。

正文 第六章 孙可望和揭重熙

    隆武帝和汪克凡能结成一个比较稳固的同盟关系,最重要的原因在于彼此之间都离不开对方,汪克凡需要隆武帝的大义名分,隆武帝也需要汪克凡的支持。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