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狗狗书籍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残明-第132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对于一支在敌后转战的部队来说,如果出现大量的伤员,机动性和战斗力会大幅下降,离失败就不远了。

    杀!

    将近两千名恭义营的士兵铺开一个扇面,向着绿营中军冲了上去。

    但是,这支清军不愧是金声桓手下的精锐,竟然也撑开了一道单薄的防线,以五六百人死死顶住了恭义营的进攻,虽然节节后退,但始终没有崩溃。

    这样下去不是办法,汪晟心里有些犹豫:“见好就收吧,也许应该撤退了……”

    他正要下令,清军阵后却突然一阵骚动。

    “杀鞑子呀!”

    一群百姓涌了过来,大约有二三百人的样子,手里拿着捡来的刀枪,突然杀入清军阵中。

    是民夫!被清军抓来的民夫临阵起义,反戈一击,立刻就冲乱了绿营中军。

    恭义营抓住机会一阵猛攻,终于冲破了清军的防线,那清军主将见势不妙,一脚踹倒了中军大纛,带着几十名亲兵拍马就跑。

    中军将旗一倒,清军的士气立刻瓦解,刚才还在抵抗的清军纷纷落荒而逃,在他们身后,是紧追不放的恭义营骑兵……

    ……

    东乡县城外,恭义营和抚州义兵正在做总攻前的准备。

    围城打援已经实现,该拔掉东乡县这颗钉子了。

    利用这几天时间,他们打造了大量的攻城器械,东乡县城里只有二百名绿营兵,一千名青壮,以两万多义兵和恭义营几千人一起进攻,胜负毫无悬念。

    “壮哉!壮哉!真是赫赫兵威,无坚不摧呀!”

    大战一触即发,场面异常壮观,傅冠忍不住大发感慨,汪克凡却视若平常,并不在意。

    “请问大伯,马士英这个人,你怎么看?”

正文 第二十九章 一语惊人

    “马士英奸佞之臣,弄权误国,当今圣上早有定论,虽然死者为大,也不能一笔抹杀……怎么,云台要为他翻案不成?”

    傅冠平时都是一副和气老爷子的模样,此时却突然神色一变,两眼炯炯有神盯着汪克凡,目光中大有深意。

    他话里提到“死者为大”,是因为马士英前不久刚刚牺牲。

    马士英是弘光朝首辅,当政期间没有什么作为,是一个比较昏聩的宰相,又因为和东林党闹翻,在士林中声名狼藉,被扣上了一顶大帽子,认为他是造成弘光朝灭亡的误国奸臣。黄宗羲就曾经说过,从古至今,弘光帝是天下第一昏君,马士英是天下第一奸相——“今古为君者,昏至弘光而极,为相者,奸至马士英而极。”

    但是,这个评价有些过了,马士英只是昏聩,并不是卖国奸臣。

    弘光朝灭亡之后,马士英成了过街老鼠,日子很不好过,曾经上书请求到福建面圣,想投靠隆武帝,却遭到群臣的一致反对。隆武帝只好下诏书,定马士英为“罪辅”,命他在江浙立功赎罪,但私下里另给马士英的心腹写了一封诏书,对他进行安抚。

    马士英又试图投靠江浙的鲁王,也遭到拒绝和辱骂,在四面楚歌的情况下,他却积极组织抗清,多次渡过钱塘江进攻余杭一带,直到满清多罗贝勒博洛南下,马士英兵败被俘,拒绝投降被杀,就是一个月前的事情。汪克凡对马士英的评价并不高,他在多铎清军南下的时候,抽调江南四镇主力和左良玉打内战,导致扬州迅速失守。清军轻易攻占南京,但是,把所有责任都推到弘光帝和马士英身上,却是黄宗羲等东林党的有意抹黑。

    傅冠的反问非常敏感,明显有试探的意味,汪克凡也避而不答,再给他来了一个反反问。

    “那再请问大伯,史阁部这个人,你怎么看?”

    汪克凡反反问,多少有点倚小卖小。傅冠是长辈,总不好厚着脸皮再反反反问,只好正面回答。

    “史阁部为国尽忠,无愧‘忠靖’二字,至于其他的么……死者为大。就不多说了。”

    史可法谥号“忠靖”,是公认的民族英雄。但是到了傅冠这个层面。对史可法的不足之处也看得非常清楚,汪克凡既然有此一问,傅冠如果什么都不说,反而显得自己无能,所以含糊其辞地点了一句。

    很明显,汪克凡连问这两个问题。话里有话,肯定还有后文。傅冠宦海沉浮几十年,唇枪舌剑,言语机锋经得多了。虽然只是一场平常的谈话,又怎肯被汪克凡一个小辈牵着鼻子走。

    小子,有什么话你就直说吧,别光想套我的话!

    汪克凡微微一笑,语出惊人。

    “依小侄之见,弘光朝一年亡国,罪不在马士英,罪在史可法!”汪克凡知道,自己这句话多少有些偏激,但为了说服傅冠,只好剑走偏锋。

    如果是周国栋、许秉中、揭重熙等人,听了这句话肯定要跳起来,和汪克凡激烈,天下人谁不知道,史可法是忠臣,马士英是奸臣,说史可法误国,岂不是颠倒黑白!

    但是,傅冠却没有发怒,眼中精光四射,直直看着汪克凡,好像刚刚认识他。

    “这个……,从何说起?”

    “弘光未立之时,史阁部为南京百官之首,若能力排众议,匡扶正统,又何来马士英之祸?”

    汪克凡一句话问出,傅冠的眼神立刻黯淡下去,沉默半晌才叹了口气。

    “嗯……,不错,想不到你年轻轻轻,也有这般见识。”

    崇祯帝殉国之后,南京文武百官以史可法为首,在迎立皇帝的问题上拥有决策大权,但他缺乏政治家的雄才大略,在福王和潞王之见犹豫不决。

    按照封建伦常,福王(就是弘光帝)是理所当然的皇位继承人,但是东林党和福王一脉有世仇积怨,担心福王上台打压东林党,所以推出潞王和福王争位。

    (福王朱由崧的祖母是万历宠爱的郑贵妃,从万历到天启年间一直和东林党争夺帝位,在东林党的努力下,郑贵妃的儿子,也就是朱由菘的父亲老福王没有当上皇帝,换句话说,福王这一脉虽然也是万历的子孙,却是东林党政治上的死敌。)

    史可法是守正君子,本来愿意拥立福王,但他是东林党魁左光斗的弟子,出于门户之见又偏袒东林党,在迎立皇帝的问题上左右摇摆,在压力之下,最后准备牺牲理应继位的福王,导致福王向江南四镇军阀求助,和马士英联手,依靠军队的干涉才夺回了帝位。

    如此一来,弘光帝自然不会信任史可法,史可法遭到排挤打压也是必然的结果,换句话说,这一切都是史可法咎由自取。

    如果只是个人的荣辱得失倒也影响不大,关键是这场帝位之争造成了南明畸形的政局,朝中党争越发激烈,江南四镇也以拥立之功嚣张跋扈,军阀反制朝廷,以至于日后土崩瓦解。

    如果他能果断拥立福王,或者直接倒向东林党,力挺潞王登基,无论怎么选择,南明朝廷的政局都会稳定的多。

    像马士英这种弄权的政客太多了,没有马士英,也会有王士英,李士英,张士英,把责任推到他的身上没有任何意义……说的偏激一点,史可法才是这一切的始作俑者,是南明灭亡的第一责任人。

    政治家有政治家的责任,史可法是文官,不会打仗没有问题,但一定要在政治斗争中取得胜利,进而保证国家正常运转,能够抵抗外敌入侵,连马士英都斗不过,史可法的政治能力不及格!

    弘光朝廷坐拥大半个中国,占有最富庶的江南地区,养着一百多万军队,满清实际兵力不过二十万人,各种客观条件都比南宋差不了太多,但不到一年时间就土崩瓦解,史可法难咎其责!

    这个话题太过沉重,汪克凡和傅冠一时都沉默无语,大家都是明白人,很多话一点就透,一老一少已经生出了一丝惺惺相惜之意。

    傅冠忍不住设想,如果把自己换成史可法,肯定会做的更好一些,这虽然有些事后诸葛亮的意思,但有一点必须承认,史可法的选择是最糟糕的。

    正在这个时候,滕双林匆匆走了过来,向汪克凡请示发起总攻。

    按照恭义营的规矩,在小规模战役中,几名重要将领轮流担任前敌指挥官,攻打东乡县就轮到了滕双林,但他在总攻之前,还是先请汪克凡下命令。

    “我不管,今天大家都听你的。”汪克凡笑着摆了摆手,他在恭义营里的威信越来越高,不用这些虚礼来维持自己的权威。

    滕双林行礼退下,汪克凡又向傅冠提出了一个新的问题。

    “请问大伯,刘宗周这个人,你又怎么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