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狗狗书籍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唐朝地主爷-第123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这一笔钱,算是保障金,若是哪家商队在外遇到了天灾**,损失惨重,就可以动用这一笔钱接济一二,让人过得体面。其次,这一笔钱还可以给商人们提供一些额外的服务,如免费马草什么的。

    反正这一笔钱也是该交的税,交给谁不是交,还能从中得到不少小甜头,何乐而不为?

    为了活络商业,对于那种出售余产的小农,徐清选择免税。一则能够收聚民心,二来也能让农夫们生产的“原料”价格降低。

    同样的,加入商会的商队,也有他们应该遵循的义务,比如所有商品的价格都只能根据商会的规矩来定云云。这些事情,徐清不用操心,自有黄诗梅去主持。

    因岗而设人,徐清招五十干事百人巡街,都是有计划了。

    干事的分配,进城十人,出城十人,街上统计十人,海兴黄骅南皮三县各五人,还有五人随时替补。

    海兴黄骅南皮三县暂时还不会按照新的税收制度来收税,驻扎五个干事,也不过是初步将商税和其他税区分开来。

    百人巡街,进城十人,出城十人,城内三十,城外三十,还有二十应急。

    若是放在以前,收的商税还不够养活这百五十人呢。即便是如今,按照徐清统计的理想税收,也才堪堪够这才五十人的用度。

    眼光要放长远啊!

    第一天新税收制度实行,徐清站在城门楼子上观看。进城的时候,稍有阻滞,但商人们也没说多话,不过是登记检查而已,以前盗匪猖獗的时候,也要检查的。以前检查的时候,总要被人揩油。而这一次不一样,商人们主动送上东西,那检查的人却道:

    “不要,我们是有纪律的……”

    城门上的徐清数了一上午,确定不会再有商队的时候,止住了傻笑。除去那些附近村庄来兜售农产品的“个体户”,剩下有骡子有车的商队,大大小小竟然有二十余队!徐清完全想不到他的免税政策会让这么多商人齐聚沧州。

    一支小商队差不多是由五六个商人凑在一起的,正所谓一年不开张,开张吃半年,唐朝行商的也差不多是如此打算。一次远行,不算路上人吃马嚼,纯利润总要五六两。也就是说,徐清一天,靠着收税,也差不多会有五六十两到上百两银子的进账。

    如果你把这话和徐清说,徐清会板起脸反驳道:“这都是公家的,什么进不进账……”不过徐清心里却是乐得开花的,一天五十两,一年就有一万八两啊!我偷拿一点,就拿个零头,八千两,不过分吧?

    重新收税之后,商人数量肯定会减少许多,这一万八千两,就要打一个对折。再加上还有淡季一说,还有徐清的一些减税制度,一万八千两收上来,肯定就是对折对折再对折了,有个三千两就算是大吉了。

    税收在徐清眼里,其实是小头,真正的大头是徐清的商队——远在不知道什么地方的马尼德。

    “等赚够了钱,就去黄家提亲,把黄诗梅小月正式按上名分……”徐清掰着手指数钱的时候,一个小厮来报:

    “东城门那边,商人闹起来了!”

    徐清火速带了人赶往事发地点。为了让这类纠纷处理得更加专业和测试商税司的应变能力,这一次徐清没有带自己的亲兵卫,而是选择带手下的那几十“城管”。

    巡街着盔甲,持短棒,十人一队,队长才有一把横刀,比民兵还要低一级。

    徐清驰往东门,远远看商队的旗号,应该有三四队人马。城门半开,守门的巡街和干事不肯放行,那些被堵在里面的人埋怨顿生。徐清刚停脚,韩子棒和小四就来了,朝徐清施了一礼,面露惭愧。徐清回了一揖,道:“不用多说,事为先……”韩子棒和小四互相看了一眼,再施一礼,支开人群,找两方主事人去了。徐清带的几十巡街也和徐清道了一句话,跟上去了。

    “安静,听我说,我是商税司副司,尔等有话,都和我说吧……”小四站在前面,大声呼喊到,几天不见,小四已经隐隐有了官威。

    “大老爷,沧州不是不收税吗?怎么又突然开始收税了……”

    此事徐清早对小四他们有交代,理由是,赋税乃国家之本,不可久废。其实徐清在新税收制度实行之前,也想过公布一下的,可想到现在信息流通太弱,即便是公示了也没多少人看,所以就直接实行了。

    “赋税乃国家之本,岂能久废?前些日子,沧州粮价飞涨,刺史体恤沧州百姓,才免了商税以促进外来商粮的。”小四本回到。

    “那也应该和我们说一声啊,这一声不响就重新收税,哪里受得了!”一个尖锐的声音响起,语气里饱含不满之情。

    韩子棒听了大怒,喝到:

    “放肆,刺史大人什么人,你是什么人,刺史大人想要收税还得请教你不成?”

    那人果然老实了,道:“小人不敢……”

    小四接着说:“哼,莫说是十价抽一了,就是收你一半,又能如何?”

    在沧州这片地,确实是徐清说抽多少,就抽多少,没有人敢说不是。就算抽得太多,也不会有什么不好的风评,因为徐清总有一个借口——重农抑商。当然,徐清是不会这么干的。

    可那些商人不知道啊,他们畏惧的道:“小人知错……这……这就缴税……”

    “可这新税如何征收,我们不懂啊……”一名老商队头领道,几十年带商队的经历,也没有听说过“十价抽一”是什么东西。

    小四清清嗓子:

    “好吧,我和大家说一下……”

    小四和韩子棒都通算法,韩子棒略胜一筹,但韩子棒老成一些,小四干练一些。所以小四带巡街人员,以便处理应急事务。韩子棒带干事,以精巧统计,防止有人在账簿上动歪心思。

    徐清悄悄在众人身后听了小四对“十价抽一”的解释,微微点头,小四的话,语句通俗,条理清晰,意思明白,就是孩童也能听得懂。

    果然,在场之人都恍然大悟,一拍大腿,都说新税收制度好。可又有一个人问了:

    “二位老爷,新的税收制度我都懂,意思是只要卖出货物,取得利润,就得交抽税是吧?”

    小四和韩子棒一起道:

    “然也……”

    “那俺们都是从沧州进货,没有卖出去货物,是不是就不要交了呢?”

    徐清听了,心道糟糕,这个情况他根本没想到!


第三十九章 言商(5)


    第三十九章   言商(5)

    进货收不收税?小四和韩子棒悄悄撇了一眼徐清。徐清一咬牙,对二人摇摇头,意思是不要收税了。

    进货的人虽然也是商队,可他们在沧州城内的这一次交易,也算是“买家”,而不是“卖家”。理论上不能收税。可

    问题在于,他们进货的对象是那些经过徐清免税的那些附近村庄的农户。农户免了税,他们卖的东西自然就价格低,低价进货,和别人一样的价卖出去,这价格差,赚得就多了。

    赚得多了,徐清却一毛钱捞不着,这是徐清恨的牙痒痒的事。可徐清不能再一次不教而诛了,于是忍着肉痛,摇摇头……

    小四看了徐清的动作,眼中思考之色一闪,试探性的道:“暂时不收税……”

    徐清大悦,赞赏的点点头,若是直接说的不收税,徐清要是以后缺钱了,要想收税了,那岂不是言而无信?暂时不收税,也就是说不定将来就收税了,不算言而无信。

    “小四同志做事,我是很放心的!”

    肥水不流外人田,沧州原料进价低,赚头大,徐清自然是不会放过这机会的。徐清想到的,还是黄家……

    “凡是进城兜售货物的村民,必须到制定地点摆放;凡是想要在沧州进货的,必须加入沧州商会;非沧州商队,想要加入沧州商会的,必须缴纳一定摊额。”

    不到三天,徐清就将此三条政令下达到了沧州各地。

    挑明了回护黄家。

    沧州之内的商队,基本上已经被黄家垄断,徐清政令的意思就是,除了黄家之外,其他的人都需要交钱,才能在沧州进低价货。这个钱也不是入会就交,而是登记进货数量,按照卖出去的增值税来交。不过,总的来说,还是要比在其他地方进货要赚头大。

    为商嘛,舍小才能得大。

    商税司运转如常,发生过几次小事也被小四和韩子棒三下五除二摆平。徐清又无事可做起来……

    平静得久了,可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