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狗狗书籍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唐史并不如烟-第293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又容易捞到个人实惠,给个尚书都不换。

现在这一切都成为过去,韦坚的职位被新人接替,而韦坚只能去当看似恩宠的刑部尚书。

接替韦坚的人叫杨慎矜,祖上也是名人。

谁?隋炀帝杨广!杨慎矜是隋炀帝杨广的玄孙,是杨广硕果仅存的一脉。

多亏杨慎矜的祖父杨政道在江都兵变时躲藏的地方好,这才逃过了一劫。

杨政道躲藏的地方最安全——娘肚子里。

杨政道是杨广次子杨暕的遗腹子,后来经过几番劫难才随萧皇后返回长安。

所幸李世民对他们一家还不错,还让杨政道步入了仕途。

杨政道的仕途乏善可陈,他的儿子杨崇礼却干出了名堂。

在太府卿(宫廷库藏部部长)任上,杨崇礼显示出自己的理财才能,深得李隆基的信任,这一信任就让他发挥了很多年余热,直到九十岁才彻底退休。

在杨崇礼之后,李隆基陆续起用了他的三个儿子。

杨慎矜因为具有理财能力,便被李隆基委以相应的官职。

后来杨慎矜看出李林甫一手遮天,便表示了顺服。

因此在韦坚明升暗降之后,李林甫便让他接替了韦坚的职位。

事情发展到这一步,一切都在李林甫的掌握之中,不过他还在瞄准,他要一箭射落N只雕。

丝丝入扣如果要在李隆基任命的所有宰相中找一个弄权高手,李林甫称第二,没有人敢称第一。

相比之下,姚崇、张说算是玩弄手段的高手,但跟李林甫相比,还差得远。

姚崇、张说顶多借力打力,李林甫则更进一步,直接挖坑。

天宝四载,李林甫给李适之挖了一个坑,坑上的诱饵是华山的金矿。

李林甫故弄玄虚地对李适之说:华山有金矿,如果开采的话可以使国家富强,可惜到现在皇上还不知道。

李适之一听便来了精神,他以为这是李林甫向自己示好,存心把功劳让给自己,却没想到,这是李林甫挖的一个坑。

过了几天,李适之便把华山有金矿的事情向李隆基奏报,并且建议大力开采。

李隆基听后,便向李林甫求证。

李林甫缓缓开口:臣早就知道华山有金矿,但是绝不能开采。

华山是陛下的本命山,王气所在,不能开凿,所以臣一直不敢提这件事!李林甫搬出了本命山的说法,李适之一下就掉进了坑里。

李隆基大为不悦,转向李适之说道:以后奏事,应该先跟李林甫商量,不要轻易上奏!仅此一坑,李适之就彻底失去了李隆基的信任,罢相也只是时间问题了。

从此之后,李适之索性不再管事,有时间就跟韦坚一起聚会,原本他们就是朋友,现在一个失去皇帝信任,一个失去实权,两个失意的男人同病相怜。

但两人的同病相怜,并没有引发李林甫的同情,相反,他更加恼火:这两个人居然凑到了一起,将来有机会一定要把他们一起收拾掉,最好连太子也一起收拾掉!众所周知,太子李亨并非李林甫拥立,因此他们注定是两条心:有你没我,有我没你。

李林甫一直在寻找机会,在整肃韦坚和李适之的同时,他想把李亨一勺烩了。

不过,到现在为止,扳倒韦坚和太子的机会并不成熟,得找一个机会催熟。

李林甫瞄准了一个人,这个人与太子李亨关系亲密,更关键的是,现在这个人的身份非常敏感。

被李林甫瞄上的人叫皇甫惟明,在前面有过出场,当年正是在他的建议下,唐与吐蕃达成互不侵犯的和平条约,边境安定了七年。

后来皇甫惟明由忠王咨询官出任陇右节度使,在节度使任上屡立战功。

天宝五载,李隆基给他的肩上又加了一副担子:兼任河西节度使。

正巧,皇甫惟明回长安向李隆基汇报战果,这次汇报让李林甫抓住了机会。

皇甫惟明回长安后,李林甫收到消息:皇甫惟明私下弹劾自己,并建议李隆基加以防范。

这个消息让李林甫暴跳如雷,他意识到必须马上撒开大网,尽快将皇甫惟明、韦坚、太子李亨一网打尽。

功夫不负有心人,李林甫终于在皇甫惟明和韦坚的身上找到了破绽。

正月十五夜,太子李亨出游,与自己的大舅哥韦坚见了面。

如果仅仅是李亨与韦坚见面也无可厚非,问题在于,韦坚与李亨见完面后,又与皇甫惟明见了一面。

这下就说不清楚了。

受李林甫指使,杨慎矜首先上了一道奏疏:韦坚身为皇亲国戚,不应与边防将领交往。

这是李林甫发出的第一发炮弹。

紧接着李林甫亲自上阵,发出了第二发重磅炸弹:韦坚与皇甫惟明密谋,意图拥立太子提前登基!还有比这更重磅的炸弹吗?韦坚与皇甫惟明就此被打入大狱,负责审问他们的是杨慎矜、御史中丞王、京兆府法曹吉温,这些人有个共同特点:都是李林甫的人。

按照李林甫的本意,他准备借此机会将韦坚和皇甫惟明一并除掉,顺便再把火烧到太子身上。

然而,尽管李隆基也怀疑韦坚与皇甫惟明有密谋,但他不想闹得天下皆知。

如果大肆处罚韦坚和皇甫惟明,最终就会牵连到太子,毕竟他们都与太子有着千丝万缕的连续。

六十一岁的李隆基不想再折腾了,他不想把太子牵连进去,索性授意李林甫:大事化小,低调处理。

天宝五载正月二十一日,韦坚和皇甫惟明等来了处理结果:韦坚贪得无厌,不断要求升官,由刑部尚书贬为缙云(浙江省丽水市)太守;皇甫惟明离间皇帝与大臣的关系,贬为播川(贵州遵义)太守。

葫芦僧断葫芦案。

韦坚、皇甫惟明被贬之后,李适之的宰相也当不下去了,虽然李隆基没有赶他下台,但他知道,自己已经失去了皇上的信任,再待下去也没有意义了,不如早点知趣离开。

天宝五载四月,李适之上疏李隆基,恳请辞去宰相职务,改任闲散官职。

四月八日,李隆基批准,免去李适之宰相职务,改任太子少保。

当了四年宰相,就这样不明不白地败下阵来,李适之心有不甘,但又无能为力,他知道自己不是李林甫的对手,单论权术,自己是业余初段,李林甫则是超九段高手。

不久,李适之深刻体会了一个成语:人走茶凉。

他的儿子卫尉少卿李霅在家中请客,请柬发出去不少,然而到请客这天,别说人了,连条狗都没来。

在李适之之后,门下侍郎、崇玄馆大学士陈希烈被擢升为同中书门下平章事,接替李适之与李林甫搭档。

事实证明,陈希烈正是李林甫想找的人,因为面对李林甫,他只会说一个字:是!多好的班子成员。

以往惯例,宰相一般下午一点半才下班回家,现在李林甫建议李隆基:天下太平无事,宰相不必拖到一点半下班,建议改为上午十点下班。

李隆基表示同意,从此李林甫宰相上午十点下班,随后便返回自己家中,军国大事从此不在宰相的政事堂决定,而改在李林甫的家中决定。

秘书们要做的事很简单,只需要把文件送到李林甫的家里,待签署完意见后,再回政事堂找陈希烈补一个签名。

这才是李林甫想要的生活。

惬意的生活过了几个月,李林甫又迎来了更加惬意的事。

韦坚一家自乱阵脚。

将作少匠(建设部副部长)韦兰、兵部员外郎(国防部军政司副司长)韦芝都是韦坚的弟弟,韦坚被贬之后,他们开始为韦坚辩护。

可能是太急于辩白,结果自乱阵脚,居然在辩解奏疏中引用了太子李亨的话。

如果不引用李亨的话,或许韦坚还能迎来转机,这一引用,等于引火上身,因为这正好触及到了李隆基最反感的地方:太子与大臣勾连。

李隆基雷霆大怒,韦坚的处境更加艰难,太子李亨也陷入泥潭。

为了自证清白,李亨拿出了壮士断腕的精神,上疏恳求与太子妃韦氏离婚!这必定不是李亨的真实意思,但为了摆脱嫌疑,只能出此下策,先脱了干系再说。

李隆基批准了离婚请求,从此李亨与韦家再无关联,所有的问题韦家只能自己扛。

天宝五载七月二十六日,韦坚又被贬了,由缙云太守贬为江夏别驾。

与此同时,那两个病急乱投医的弟弟也被贬往岭南。

人在仕途,就如同攀登雪山,上山时费尽心力,未必能爬多高,而一旦不注意,脚底踩空,就会急速下坠,迅速将登山成绩清零,有的甚至直落谷底。

韦坚会滑到哪里呢?他奔向了谷底。

不久,李林甫又把韦坚、李适之等人捆绑到一起,然后重重地往谷底摔了去。

理由是韦坚和李适之等人结为朋党。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