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太子左庶子张玄素,太子右庶子赵弘智、令狐德棻,没有尽到劝谏责任,一律废为庶人。
一连串都是倒霉的名单,不过在倒霉名单之外还有两个幸运名单,太子詹事于志宁,告密有功的纥干承基。
太子詹事于志宁数次劝谏,虽未能阻止太子悲剧的发生,但已经竭尽全力,因此没有处罚,只有嘉勉。数日后与马周一起出任太子左庶子,李承乾太子走了,李治太子来了;
纥干承基告密有功,擢升为祐川府折冲都尉,封平棘县公,踩着前太子的身体上位,你的仕途已经到头了。
侯君集没有出现在上面的名单之中,并不是躲过了处罚,而是我特意把他抽了出来,重点说说这个离名将只有半步之遥的准名将。
做事追求极致,做人心胸窄狭,性格决定命运,侯君集的偏激性格决定了他悲剧的命运。
做事追求极致,在远征吐谷浑、灭国高昌时已经体现的淋漓尽致,为别人不能为之事,战别人不能战之战,凭借追求极致的精神,他成功了。先灭吐谷浑,再灭高昌国,在军事上他已经做到极致。
战争是生活的一部分,但并不是全部。战场上呼风唤雨的侯君集到了生活之中却不是那样随意从容,侯君集的性格可以让他在战场上无往不胜,然而这样的性格也让他在现实生活中屡屡碰壁,失意不已。
性格决定了李靖可以出将入相,性格也同样决定了侯君集可以出将,但不能入相。正是入相后的不如意最终酿成了侯君集的人生悲剧。
其实,在侯君集入相后,已经先后有四个人说过侯君集可能谋反,前三个人的说法都被李世民一笑而过,最后一个人的举报让李世民痛下决心。
最先说侯君集会谋反的是一个名将,千古名将,这个人就是李靖。
李靖说侯君集会谋反,其实是被侯君集逼的,因为是侯君集先向李世民报告说,李靖将反矣。
李世民闻言死死盯着侯君集,说道:“证据呢?”
侯君集答道:“李靖只教给我一些粗略的兵法,精华的一点不教,由此可以判断。”(靖独教臣以其粗而匿其精,以是知之)
后来李世民向李靖求证,被逼到墙角的李靖说了这样一番话,“这是侯君集想造反。现在天下平定了,我教他的,足够他平定四方小国。而他非得享尽我的真传,不是想造反是想干嘛?”
两位名将,一位要穷尽兵法精华,一位却只点到为止,在天下大治的背景下,谁高谁低,一目了然。
跟李靖比,侯君集差了不只一个身位。
第二个说侯君集会谋反的也是一位名将,李世民的堂兄,江夏王李道宗。
李道宗曾经在一次闲谈中提醒李世民说道:“侯君集野心很大,觉得自己立了不少功劳,不想安居房玄龄与李靖之下。虽被任命做吏部尚书,但他还不满意,我看啊,他还得造反。”
对于这一次提醒,李世民也只是一笑了之,对曰:“君集材器,亦何施不可。朕岂惜重位,但次第未至耳,岂可亿度,妄生猜贰邪!”
在李世民看来,侯君集的才能足以升任朝中的任何一个位置,现在只把他放在吏部尚书的位置上,只是因为论资排辈还没有轮到他,在他的前面毕竟还有长孙无忌、房玄龄这些人。李世民认为侯君集不会因为位置的问题心生二心,所以李道宗的猜测多虑了。
实际上,李世民高估了侯君集的心胸,这个做事追求极致的人不是不在乎位置,而是恰恰很在乎位置,而且对现有的位置很不满意。吏部尚书在别人看来是高位,在侯君集看来则是屈辱,更关键的是灭国高昌之后的牢狱之灾让侯君集一辈子都心绪难平。
人有智商和情商之分,或许侯君集就属于智商很高,情商很低的人,经得起风浪,却受不起委屈。
如果时空可以穿越,倒可以用二十世纪一位伟人的诗宽慰一下愤愤不平的侯君集。
牢骚太盛防肠断,风物长宜放眼量。
——毛泽东
第三个说侯君集谋反的人也是一位名将,凌烟阁上有画像的张亮。
贞观十七年,时任太子詹事的张亮因故被贬出长安出任洛州都督,侯君集前往送行。
在送行宴上,侯君集挑起了话头,“是谁在排挤你啊?”
张亮没好气地回道:“除了你还有谁?”
侯君集瞪大眼睛说道:“我平叛一国归来,谁想到皇帝竟大发雷霆,怒气连一个屋子都装不下,我都这样了,还能排挤你?”
说到自己的遭遇,侯君集搂不住了,卷起袖子说道:“我太郁闷了,郁闷的都不想活了,你反不?我跟你一起反!”(郁郁殊不聊生!公能反乎?与公反!)
酒啊,真不是一个好东西,说这话时的侯君集一定是喝酒喝高了,神经短路了,大脑已经管不住嘴了。
此时的侯君集把张亮当朋友,然而张亮却没把侯君集当朋友。不久,侯君集的酒话就被张亮原封不动地告密给了李世民,这一次李世民依然没有相信。
李世民对张亮说道:“你跟侯君集都是功臣,说这话时没有第三人在场。如果就此逮捕侯君集,侯君集必定不服,也不会认账,僵持下去,不会有什么结果,这件事到此为止,不要再说了。”
李世民一直按下不表,这并不意味着他完全信任侯君集,只是因为侯君集“反形未具”,所以他对侯君集一直观察使用而已。
然而事不过三,更不会过四,等到李承乾事败,第四个检举侯君集谋反的人来了,这个人叫贺兰楚石,身份是东宫千牛。贺兰楚石还有另外一个身份,侯君集的女婿。
前三次举报蜻蜓点水,这一次举报釜底抽薪,要了亲命。
侯君集还想硬抗,却架不住贺兰女婿的当面对质,贺兰楚石不仅将当初的阴谋和盘托出,更是拿出了侯君集与李承乾的来往信件。人证,物证一应俱全,从未在战场上低头的侯君集这次低头了,彻底的认栽。
这一次审判由李世民亲自审判,为的是不让侯君集受到刀笔小吏的刁难,也算是给了侯君集最后的面子。然而谋反大罪,罪无可赦,即便李世民有心,群臣也不会答应。
临别之际,李世民流泪了,眼泪有作秀的成分,也有发自肺腑的痛心,毕竟侯君集从他亲王时代就开始追随,至今已经二十余年。这二十余年来战功不断,有口皆碑,只可惜,只可惜,沾上了这十恶不赦的谋反大罪。
李世民最终对侯君集说了一句话,“与公长诀矣!”
说完,李世民转身离去,侯君集扑倒在地。
临刑前,侯君集提出了最后一个要求,对着监刑官凄然说道:“没想到我的下场是这样的!可是我也曾为陛下立大功,还请皇上开恩,给我留下一个儿子用来祭祀我。”
李世民准奏,诏令赦免侯君集妻子以及子女,然死罪已免,活罪难恕,侯君集妻儿被逐出长安,流放岭南,自此侯君集一脉再无所踪,湮没于历史的云烟之中。
据《隋唐嘉话》记载,在侯君集身后,李世民没收了他的家产,收获颇丰,这次抄家还有一个意外的收获,就是在侯君集的家中发现了两位美女。
美女不稀奇,稀奇的是两位美女从一出生就只吃人乳,不吃其它任何食物。
曾经辉煌也好,曾经落寞也罢,贞观十七年四月六日,一切的辉煌和落寞都打上了句号,从此世间再无侯君集。
身前荣光,身后寂寞,千古功过,任由世人评说。
画像凌烟阁
男儿何不带吴钩,收取关山五十州。
请君暂上凌烟阁,若个书生万户侯。
唐 李贺
李贺是唐朝的鬼才诗人,出自李唐宗室,祖上是唐高祖李渊的堂弟郑王李亮,不过到李贺这儿已经家族衰落。他本人一生不得志,郁郁寡欢,只活了二十七岁就与世长辞,可惜,可叹。
在李贺诗中提到的“凌烟阁”便是李世民的杰作,贞观十七年二月二十八日,李世民将二十四名开国功臣肖像画在凌烟阁上,此举堪比东汉的云台三十二将,都是以挂肖像的方式给予开国功臣精神奖励。
凌烟阁建在长安城内(太极宫)三清殿的旁边。阁中又隔为三层:最内一层所画均是功高宰辅的大臣;中间一层所画,均为功高王侯的大臣;最外一层所画则为其他功臣。这二十四位功臣的画像均面北而立,以示为臣之礼。
略有遗憾的是,到贞观十七年二月二十八日,二十四名开国功臣中已有十二人作古,因此凌烟阁画像一半是生前荣耀,一半是身后荣光。
二十四人都包括哪些人呢?
1、司徒、赵国公长孙无忌
2、司空、扬州都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