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狗狗书籍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直播之春秋苦旅-第323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停停停!”有人阻止道:“我们又没有否定主播的功劳,我们都知道,这是主播大大在帮孔子。我们说的意思是:不管出于什么原因,是不是孔子最早开办幼儿园的?是不是?”

  “你们注重到了没有?陪读!陪读!陪读在春秋时期就有了!……”

  “孤陋寡闻!真是孤陋寡闻!我告诉你!陪读在更早之前就有了!那时不叫陪读,而是叫‘伴读’。后世的皇家世子,都是有人‘伴读’的。特别是太子,未来的皇上,小时候都是有‘伴读’的。”

  “就你懂!就你是学历史的!就你知道!卖弄!”

  “我们说的‘陪读’,是指父母陪读,你说的是伴读!伴读!”

  “别扯那些无用的!大家来说说!孔子当时的心情!你们有没有发现:孔子在家歇了近半年时间,他急不急?你们注意到了没有?”

  “你想表达什么?”有人问。

  “我想说!圣人当年,也跟我们年轻时一样,是不是?我们年轻时也迷茫过,是不是?我的意思是!圣人他挺过来了。真的!可以想象!圣人当时的心情,当时面临的生活压力……”

  “是啊!是啊!”有人也跟着说道:“他自己没有工作,而家里还有一个怀孕的妻子。面对地不仅仅是两个人的生活问题,而是三个人!是一家人!要是再找不到工作,这日子就没法子过下去了。”

  “是啊!这就是放弃和改变所带来的现实问题!我们要想改变现状,就面临着许多问题和挑战。此时的孔子,一定很坚定!要不是坚定地话,他可能又去做儒生给别人吹喇叭去了。”

  “也不能说他坚定,我敢说,他不坚定过。正是因为他不坚定,才不让亓官氏说他的。记得有好多次,亓官氏想劝说他再去干儒生,给别人吹喇叭,先挣些银子回来,结果!被孔子给骂了!他为什么骂亓官氏?还不明摆着?他内心不坚定!他害怕自己真的放弃理想和信念,又去吹喇叭了。是不是?”

  “对对对!同感!我觉得孔子当时骂亓官氏,他的内心是不坚定地!他害怕自己再也坚持不下去了,才强烈阻止,不让亓官氏说。”

  也就在这个时候,直播间内又跳出了不和谐的声音。

  “你们这些孔粉,捧一个人的时候,就往死里捧,就连他放的屁你们都认为是薰香!明明是孔子脾气不好骂人,你就给他骂人找理由。”

  “对对对!我也觉得是孔子脾气不好!他一直好像瞧不起亓官氏!”

  “怎么是瞧不起!就是瞧不起!要不然?他后来怎么就‘出妻’了呢?”

  “你们这些人,就是变着法子来抹黑圣人!你们?你们摸着良心说说话?当时的孔子才二十岁,他能有这样地修养就已经很不错了!我敢说!你们二十岁的时候,还不懂事!你们不承认么?我承认!我二十岁的时候,是什么也不懂的!真的!我就依赖家里。”

  “我来说句公道话:孔子二十岁的时候达到这个修养,已经很不错了。”

  “我是学心理学的!我觉得孔子对亓官氏发脾气是正常地!对!他害怕亓官氏动摇了他的决心,才那样对待她的。事实上也证明,他发了脾气之后,马上就向亓官氏认错了……”

  “从心理学的角度来讲,这种心理是很正常地,不是道德人品有问题!再则!孔子也没有发多大地脾气,也只是声音大了些。他还是有分寸的!是不是?”

  “那是因为亓官氏让着他,不然!他们夫妻俩当场就吵起来了……”

  新的一轮争论,又开始了。


第410章 形象在慢慢改变

  日子天天要过,感受却不相同。

  时间飞快,转眼到了鲁国的飨士日。

  在亓官氏和方基石的两个妾室一再要求下,孔子决定再去季平子家一趟,参加飨士。再则!季平子也给他发来了邀请贴。还有!鲁昭公也希望他参加。

  可此时的他,并不是很情愿,却又不得不情愿。

  他不想出仕,再则还不知道能不能出仕?

  可是?在开办私学上面,又没有多大地起色。

  学生的人数没有增加,但也没有减少。还是那些人,都是本村的人,暂时还没有外村的人。都是本村那些四五岁左右的小娃,最大的也就阿毛。

  本村人不完全是抱着送娃来上学的目的,主要还是想把娃送过来有个照应。用现代语言来讲,完全是把孔子家当成“幼儿园”、“托儿所”了。

  外村的人也想送娃过来,可毕竟路远不方便。至于大一些的孩子,一般人家是不愿意让他们来念书的,能帮家里做些事,能减轻家庭负担。

  没有办法!穷人之所以穷,就是因为目光短浅。

  没有新的生源是小,“孔子幼儿园”不能赢利有时还要赔钱。有好多人都把这里当成“免费寄养”了,他们口头上说以后补钱,可现在都要孔子挣钱垫。

  虽然没有要他挣钱垫,都是方基石出钱垫的,可毕竟不是办法,你暂时手头上没有收入,就无法解决燃眉之急。

  孔子相信,都是乡里乡亲的,不会说话不算话,把娃扔在他家白吃白住,还另外要教他们念书。

  就算是国家,也没有这种待遇啊?

  免学费还免生活费呢?

  其实!远远不止这些,还有许多免费。

  可以说!是全程免费。

  也有人感恩,等有了钱或者是有物了,都会象征性地送一些过来。也有一些人,好像就是为了占便宜,一毛不拔。

  在教学方面,孔子已经有了经验。他在宋国的时候,教了一段时间的学生。

  他以前对亓官氏说过他的设想,再多的学生他一个老师都可以教。先来的学生教后来的学生,聪明的学生教笨蛋的学生。学习,也不是一天到晚都在听老师讲课,而是有多种方法。不一定是由老师在课堂上教,在课外一样是教。

  言传身教,处处都是教学!

  一些死记硬背的东东,是必须正儿八经地教的。而其他辅助思维的东东,可以通过其他途径来教。

  现在!孔子每天只负责教学生认生字、写字和思想道德教育。辅导方面,课外活动方面等等,都教给亓官氏和方基石的两个妾室了。

  亓官氏肚子越来越大,不能做体力活了,不能做剧烈运动。但是!看着孩子们还是可以的。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还是可以的!

  方基石的两个妾室,是“孔子幼儿园”的主要师资力量。孔子上课的时候,她们在一边帮忙。下课的时候,她们要负责孩子们的安全。中午的时间,她们还要做饭。

  有了亓官氏和方基石的两个妾室,孔子还是比较清闲的。他除了把持大纲外,细枝末节的事几乎都不要他过问。所以!在三人的怂恿下,他才答应去参加飨士。

  如果能够找到一个职位做事,那更好!那就把当官当成主要职业,把开办私学当成副业,主业、副业两不耽误。

  他有时间就亲自来教学生,没有时间的话,就让亓官氏和方基石的两个妾室来代教。

  总共也就十三个学生,正常情况下是九个学生。而“孔子幼儿园”的老师,就有四个人,等于是一个老师只带三个学生。

  方忠、方恕两人没有算在内,算上他们两人,一共只有十五个学生。

  所以!孔子出仕是完全有可能的。

  在生活的逼迫面前,他不得不作出让步,向现实低头、向世俗低头。再则!作为士,出仕也是必经之路。

  士!是要出来做官的。

  经过这一段时间的办学,虽然没有赢利,没有收入,可孔子的名声还是在不知不觉间传了出来。

  有人说孔子是穷疯了,才开办私学,办幼儿园的。也有人嘲笑他,说他傻,不赚钱的买卖你也做?

  也有一些人是感激,觉得孔丘帮了他们的大忙。如果没有孔丘开办的“幼儿园”,他们就要分一份心思出来照顾娃。这样地话,生活负担就更重。

  也有一些人在心里偷笑,笑话孔丘傻比,不收学费还倒贴生活给别人带娃。真的!是不是想出名想疯了?

  不管怎么说,在这一段时间里,孔丘的名字再次传了出来。沉寂了半年多的孔丘之名,又一次传了出来。

  不!应该是沉寂了一年多。孔子去宋国到现在,已经有一年半时间了。

  “你们还不知道?他已经不是孔丘了!他在宋国的时候,就被人称为‘子’了。”

  “是啊!我也听说了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