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堂屋内先是一声低低的惊呼,然后极力掩饰的碗筷碰撞声,快速的吞咽声,脚步声等等,此起彼伏好长一段时间后才消停下来。
“郑三啊,进来吧。”一个声音这才响起。
志文有点无语,这是怕我们来混饭吃?
堂屋内还残留着食物的气味,炕桌却已收拾得干干净净。
一个中老年妇人和一个十四五岁的女子低着头炕上补衣服,看着倒是忙忙碌碌的。
炕的另一边,一个分不太清年纪的中老年男子脸上颇有点尴尬地看着郑三父子,全然没留意自己的胡须上还挂着汤水。
“大伯,大伯母,小妹。”郑三脸上堆着笑,全然不提刚才那一幕,又让志文上前打招呼。
“伯祖父好,伯祖母好,小姑好。”志文无奈,只能按照自己的想法来喊,也不知会不会弄错称呼穿帮。
“哦,志文这是开蒙了?连称呼都变了,原来都是叫我们爷爷奶奶来的。”男子呵呵笑着,连吃没吃过都不客气一下。
听到开蒙,郑三脸色微变,然后也是颇为惊奇看了志文一眼,这才开口说道:“这开蒙一时半会儿是不成了,王学究年前就要走了。这孩子莫不是听谁学来的。”
又转头对志文说:“还是叫爷爷奶奶吧,别生分了。”
“对对对,别叫生分了。”老头连声接口道。
“随他吧,”旁边老太太淡淡地开口了,“亲孙子亲孙女我自家也有好几个的。”
“娘。”那小姑倒是有点看不下去了,“志文,过来让小姑瞧瞧长高没有。”
志文无奈,只好边甜甜地喊了“爷爷,奶奶”,边向小姑走去。
郑三和老头老太太又寒暄了一会儿,不经意地问道:
“今年年成怎么样?大伯。”
“还不那样,”老头回道,“老天爷赏脸,咱就能多口吃的。要是不赏脸的话,嘿嘿。。。”
“还不是那几个好吃懒做的东西,”老太太一旁突然发飙了,“平日里要是多浇几桶水,也能多打几斤粮食。”
“那今年这年能好过点了。”郑三没接老太太的话。
“这租子和税赋一交,哪还能剩多少。”老太太急忙回说,生怕郑三想借钱借粮,把以前的债讨要回去。
郑三笑了笑,“大伯,大伯母,是这样的。今年我那东家仗义,赏了我一袋百斤的白面。这么好的东西,大家一家人,都好几年没吃过了,都尝尝?”
“老三,你有心了。”老头倒还矜持。
“哦?粮食在哪儿,要不要我们帮忙驾驴车拉回来?”老太太不淡定了。
就连一旁逗着志文的小妹都转头看着郑三。
“咦,你们不知道?昨天我回来得太晚了,还没到村口遇上老四,我就躲了个懒,让他先把白面拿到这儿,今天连上我,大家凑一块儿分了。”郑三满脸的惊讶。
志文在一旁却是佩服,这看似老实巴交的爹也不简单啊。
“让老四拿来了?”老太太还没等郑三把话说完就叫了起来,“五妹,去把老四和其他你那几个没良心的哥哥一块儿叫来,咱们好好问问是怎么回事儿。”
一旁的老头脸色也是不好看,老头老太太却是知道郑三向来忠厚,对他说的话深信不疑。
没多久,三个眉眼相似的北方汉子就跟着志文小姑进了堂屋。
“老四,你来说说,昨晚老三让你拿回来的白面哪儿去了?”老头沉下脸问道,居然还颇有几分威势。
其他人在路上就弄清楚了事情的来龙去脉,这时也是一脸不善地看着老四。
郑四这厮奸猾,见事情败露,知道若是还想私吞,必定犯了众怒,那白面他是无法隐瞒了,赶紧求饶:
“在呢在呢,爹娘,这不还没来得及和你们说嘛,我这就去拿来,让爹您老人家亲自分。”
最后老头拍板,郑三这一辈儿五兄妹,一人二十斤白面。
郑大、郑二还有五妹,那是兴高采烈,平白得了二十斤白面,虽然还没分家,要上交家里,但最后还不是吃到自己嘴里,这个年要好过不少了。
老头也挺高兴,自觉这白面分得挺公平。
老太太似乎对老头没把老两口算上不太满意,又不能拆自家老头的台,只好闷声不出气。
郑四看着也是笑呵呵的,还专门找到郑三,“三哥,多谢了,这些年的恩情,兄弟我都记在这儿呢。”
说完拍拍胸口。
要不是因为王学究,志文对整件事非常清楚,还真难以相信眼前这个看上去五大三粗、面容粗旷的北方汉子,先做下这令人不齿的事情,现在又没事儿人似的来表忠心。
这人得小心提防,志文在心里默默给郑四打上了标签。
回家路上,志文实在忍不住开口了:“爹,这四叔。。。可会忌恨我们家?”
“咱们以后尽量和这家子人少打交道,”郑三肩上扛着一小袋面,经历过今天的事情,倒是基本不再把志文看作小孩,边走边说,“特别是你四叔。”
“只是你这开蒙,不知道又要拖到什么时候去了。”郑三更在意的还是志文的学业。
父子二人回到家,志文娘知道事情的前因后果后,情绪还算平静,看来以前没少在这家人身上吃亏,只叮嘱郑三尽快结到工钱,要过年了。
正文 第5章 地狱模式下的生存游戏
没等几天,郑三又踏着雪进了一趟城,赶在晚饭前回到家。
看样子是拿到了工钱,背回了两袋粮食,志文眼巴巴地看着,总算放心了。
家里的杂面今天刚吃完,要回来的那二十斤白面,郑三夫妇平常根本舍不得吃,说是要留着过年包饺子。
一天还是三餐,但喝的那糊糊,已经和米汤差不多了。
饭桌上郑三还笑眯眯地把一个小布包推到志文娘面前。
志文娘也笑着,把布包打开,几十枚铜钱不说,居然还有一小粒碎银子。
“有五钱吧?”志文娘拿起银子问道。
“嗯,铜钱剩三十文。”郑三有点得意,“还买了两袋粮食,有一袋是白面,明天还给秀才老爷吧。”
郑志文没有注意父母说了些什么,他更在意的是铜钱,因为他突然想到,或许可以通过铜钱来确定现在所处的时代。
于是他果断出手,没等这对便宜父母反应过来,他已经拿了一枚铜钱在手上。
铜钱上是“天启通宝”四个字,尽管启和通是繁体字,不过认这两个字没什么难度。
天启,那个木匠皇帝,那岂不是说现在很有可能是天启年间呢?不是崇祯就好。
志文心里放下了个大包袱,全然没有想到崇祯年间也可以用天启通宝。
“天…启…通…宝。”志文正胡思乱想着,郑三却探过头,指着铜钱上的字,一个一个地念了出来,念完还看看志文,示意他跟着念一遍。
什么情况,这老爹还识字?志文一下子有点没有反应过来。
“愣着作甚?跟着念啊,早该教你识字的了,一直没机会就拖着,正好,今天先教你认认这四个字,提前打个底。”郑三在旁边说着。
志文下意识地跟着郑三一个字一个字地念了几遍,等郑三点点头,表示满意后才反应过来。
“爹,你识字?”志文有点不可思议,要知道,在这个时代,大部分人都是文盲,识字率很低的。
“你爹我怎么就不能识字了?你爷爷也识字,要不是他走得早,俺俩做活赚的钱都够给我去开蒙了。要不是。。。算了,不说了。”郑三有点唏嘘。
“要不你爹我怎么给你取名志文呢,志文志文,有志于文。我郑三没机会拜个先生念书,就希望志文你能念上书。”郑三继续叨叨。
“那是你自己有志于文吧。”志文心里吐槽,觉得这老爹识字的话,那弄清楚现在是哪个皇帝在位,应该不成问题了。
“爹,这天启通宝是什么意思啊?”志文小心翼翼地问到,生怕露什么马脚。
“这天启通宝啊,就是咱大明天启皇帝铸的铜钱。”志文显然想多了,郑三不但没有起什么疑心,反而很高兴的解答,一副乐为人师的样子。
“哦,那当今皇帝是天启咯?”到重点了,志文不由一阵紧张。
“不是了,前几个月皇上大行了。新帝登基没多久呢。”郑三低下头,边吃边回应。
“那现在。。。”志文措了下辞,“是哪位皇上呢?”也不知道这么说合不合规矩。
郑三明显不太在意,“之前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