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白辰听了这话,心里大定,心说这三公子的一番心思怕是白费了。
杨安带着两个小厮,慢慢地来到了韦氏的院子里,韦氏带着一干丫鬟婆子欢天喜地地迎了出来,娇声道:“老爷,累了吧?赶快用膳吧。妾身今天让厨子做了几道您最爱吃的菜,您尝尝味道如何。”
杨安嗯了一声,韦氏亲自捧水给他净了手,膳食非常丰盛,杨安在她的侍奉下也吃了不少。不多时,两人都吃完了饭,一个丫鬟端了茶水过来,韦氏使了个眼色。
那丫鬟走到两人面前,先端起一杯茶对杨安媚声道:“老爷,喝茶。”又来到韦氏面前:“夫人,喝茶。”
韦氏偷眼见杨安自顾自地饮茶,并没有说什么,心里暗喜,高高兴兴地端起了茶杯,还没送沾唇呢,就听到杨安吩咐道:“来人,将此人送到总管那里,配给家里的小厮们。规矩都没学好,就不要来姨娘面前伺候,说起来姨娘也是半个主子,不能用这样的奴才。”
韦氏脸上的一阵红一阵白,仗着杨安宠爱她,转过身去不理他了。
杨安也不在意,站起来就走了,临走的时候还吩咐道:“这院子里的人都该好好学学规矩,尊卑不分,当真可恶。”
韦氏“哇”地哭了出来,杨安这话犹如一个耳光重重地打到她脸上,泪眼朦胧中,就见对方充耳不闻地出了她的院子走了。待听得自家夫君进去了新进府里的两个美人那里安歇后,韦氏一晚上都没睡着。
第二天,太师府里就多了两个新姨娘,韦氏心里大恨,又发现府里严苛起来,连出门都不行,门子一边赔笑一边坚决拦着马车,说是总管吩咐了,出门都要主子允许才行,姨娘出门也要夫人同意。徐夫人远在江南,这不是变相地禁足嘛。她急忙去找儿子帮忙,却发现杨珂早就不在府里了,两个人女儿劝她不要惹父亲生气,韦氏只好愤愤不平地窝在了院子里。
再说李钊虽然不知情杨太师在朝堂上主动举荐自己为送亲使的缘由,但是他也明白对方不会轻易放过自己,遂借着礼部在大肆操办清平公主和亲的事宜,将要走的路线反复同属下斟酌。不久,德昭派人送来了一封信,信中建议他不妨在随行的商队和对方的使节团上想些办法。
李钊思虑了良久,在一次钦宗召见中,先是大大颂扬了一番此次和亲的意义,又提出为了两国友好往来,肯请陛下派驻使节出使□□厥。钦宗龙颜大悦,立即下旨着礼部办理此事。
杨安不想李钊提出此着,为避免两人的冲突,钦宗召见李钊时候,杨安并没有在场,等知道此事的时候,已经来不及了阻止了,他急忙下□□暂缓。
杨珂已在路上聚集了几千流亡之徒,打算袭击送亲队伍,清平公主的安危根本不在杨家人的考虑之中,本就是宗室女,出个意外的话大不了换一个罢了。不过现在大兴、□□厥两国的使节一同北上,若是行动的话,必然要冒天下之大不韪,杨安没这个胆量,他虽然一手遮天,铲除了不少反对他的人,但是他这太师之位,可是首先能保住大兴朝才有的。最重要的是,女儿膝下的小太子年龄还小,自己手中又无兵权。虽说钦宗子嗣不多,但是后宫美人无数,难保还有皇子出生。而且这使节团的人员现在也达到了几千人,这还不包括跟随过去的各地商队,这样的袭击除非是一击即中,否则李钊逃生的机会很大,若是李钊不死的话,那有危险的就是他们父子了。
杨家父子连夜召集门客、幕僚商议,最后计划定为尽可能的在送亲队伍中安插自己的人,近身刺杀李钊。
很快出发的日子就到了,杨珂不顾父亲的劝阻,扮作了小吏,混进了队伍中,杨安无法,将近身侍卫青巳派了过去,叮嘱若有危险,先保住儿子的性命为上。
上万人的队伍在京城百姓的欢送下缓缓启程,钦宗也亲自到了十里长亭送别,不少百姓跟出了数十里路才回返。
待送行的人远去,李钊立即召见此次的副使,这副使并不是杨安这边的人,李钊出发前将此人底细打探地非常清楚。杨安怕真的刺杀李钊成了后牵连到自己身上,遂找了个一直看不顺眼的人为副使,这人是吏部侍郎,姓于。
于侍郎本就心中忐忑,明知道这里面有猫腻,也不敢抗旨不尊。李钊找到了他坦白地告诉了这一路上会很危险,他已经牵涉其中了,若是一切商议着办的话,还有机会活着回京城见到一家老小,若是打算助纣为虐的话,李钊话没有说下去,于侍郎就先打了寒颤。
☆、李代桃僵
作者有话要说: 求收藏了!十个收藏加更了!
请大家多多支持山河笑吧!
杨珂潜在队伍里过了几天,伺机寻找靠近李钊的机会。整个队伍如同一条长龙般蜿蜒在管路上,人员众多,但他很快就发现李钊周围的防卫是外送内紧。特别是出了京城地界后,有不少商队慕名而来加入到送亲队伍中,加上两国的使节团,李钊整天忙碌地处置事务,很少落单。
青巳在杨安身边多年,见李钊经常在商队中休息,特别是有两个大的商队似乎与李钊格外熟悉,他试着派人去打听商队的来历,没想到对方人数虽多,口风却很紧,什么都问不出来,反而引得几个兵士到他们这里巡视了几遍。杨珂不知道的这个商队是张仲坚和李家子弟的人组建起来的,主要就是为了保护李钊安然返回雁门。
长长的送亲队伍中,一辆豪华的马车里此时却紧张万分,和亲的清平公主的父亲被封为静王,是钦宗的同父异母弟弟,然弱冠之年就去世了,只留下侧妃生下的一个女儿。她本就是宗室里可有可无的人,要不然也不会到现在还没有定亲出嫁,对她本人而言无论是嫁在京城还是北上和亲都没什么区别,无非就是换个地方继续小心地过日子。所以圣旨下来的时候,清平公主痛痛快快地接了,反而是她母亲静王侧妃有些不甘心,但是也没办法。
母女两个都是很有决断的人,见和亲之事已定,不但立即私下处理了京城内所有的家私,还有了一个大胆的计划:静王侧妃委身扮作了一个老婆子,设法成了女儿的陪嫁下人,由忠仆在他们走后瞒过众人,就说静王侧妃思念女儿抱病成疾身亡。
现在母女两个前面站着一个凌厉的女子,赫然是前段时间被津津乐道的永宁公主,现在应该称为长泰公主了。她一身侍女的装扮,身边还有几个相同装扮但手持刀剑的女子。
清平公主战战兢兢地给她行礼:“参见长泰公主殿下。”同样的是公主,在这位真正的金枝玉叶跟前,她没那个胆量平起平坐。
长泰公主脸上不复有原来的飞扬跋扈,代之的是阴狠,她轻笑道:“清平,本宫怎么觉得你这声请安那么不情愿呢?”
清平公主噗通跪在地上:“公主,清平不敢。”一旁的静王侧妃心有不满,但是看了看周围的刀剑,脱口要出的话强忍着咽了下去。
长泰公主施施然坐了下来,也不叫清平公主起身,随手拿过小桌上的果脯放入殷红的小嘴中,招了招手,清平公主忍着心中的难堪,掏出丝帕接过她吐出的果核。长泰公主看着眼前女子身上的大红嫁衣,阴阴地笑了笑:“清平,本宫这次来是有两件事情告诉你,第一呢,就是本宫代替你出嫁。”
清平公主脸色大变:“公主,这,这,这,清平奉旨和亲,天下皆知,怎可中途换人呢?”
长泰公主咯咯笑道:“清平,你还真是迂腐。从现在起,本宫就是和亲的清平公主了,至于你,本宫可以考虑你为媵妾,待本宫跟突利可汗大婚后,就封你为次妃。也不枉费你我的姐妹之情了。”
清平公主拼命摇头:“公主,这是欺君罔上,清平不能遵从。”
长泰公主不屑道:“大胆!本宫此次前来,也是父皇允许的。”说完,一努嘴,旁边一个女子拿出一份黄色的圣旨递了过来。
清平公主颤抖着双手接了过来,果然是圣旨,大意是感念她们姐妹情深,特意让两人共同北上,并承诺会嘉赏静王侧妃,大概是钦宗也觉得此事太不地道,落款不是玉玺,也是钦宗的小印。
清平公主心凉了,没想到这为皇帝陛下行事如此荒唐,她咬牙道:“既然陛下有圣旨前来,清平这就让人备好香案,恭迎圣旨。”
长泰公主呵斥道:“清平,你少动这些心思,父皇说了,这是密旨,你只要遵从即可。难道你就不想想你京城的生母吗?父皇可是答应要封她为静王妃的。”
静王侧妃伏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