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有没有看是泰坦巨蟒?”就在此时。曹美丽道。
“怎么可能?泰坦巨蟒是生活在热带地区的丛林里面,这里的环境不可能出现泰坦巨蟒。”
“不是没有可能,你怎么知道这里在古代不是热带榆林地区?”
“还真有可能是,你们看,形状没有太大变化,这很可能是一条巨蟒。”
“哇!真的可能是巨蟒。”随着挖开的面积越来越大,这条未知生物的体型暴露出来的越来越多,这个时候,已经差不多可以判断出来,这绝对不是长颈龙。
泰坦巨蟒属于一种远古的蟒类,属名的意思是“泰坦的蟒蛇”,种名塞雷洪是为了纪念发现地塞雷洪。
泰坦蟒的化石最早在南美洲哥伦比亚东北部的瓜希拉半岛,大约60005800万年前的塞雷洪组地层被发现。
泰坦蟒属于蟒,是目前已知最大的蛇类,它们就像是将现代蟒蛇放大后的产物。
据说这样大的变温动物,至少要在最低从30℃到34℃的气温下生存,所以确定在古新世的新热带界,因为有大量二氧化碳而高温的气候模型的假设一致。
泰坦蟒平均体长可达到10米,体重超过1吨,这两个数字已经足以说明它们的可怕之处。
它们的猎物包括6米长的巨型鳄鱼,泰坦蟒早在近5800万年前就已灭绝。
“等一下在挖掘,我们现在丈量一下,看看现在暴露出来的已经有多长了。”就在此时,曹美丽挑出了挖掘坑。
“对,量一下,现在肯定超过十米了。”
“十米?差不多二十米了,如果是一条蟒蛇的话,这条蟒蛇的体长,绝对是世界上最大的巨蟒,比泰坦巨蟒还要大。”
“哇!这次的发现可能轰动全世界,没想到第一天就能够有这么大的发现。”
看着纷乱的人群,躲在一边的韩孔雀露出了一丝笑容,这里的发现,肯定会引起轰动,这可都是免费的广告啊!
所以,一些计划,接下来就可以启动了。
“哇,超过十六米了,绝对是世界上最大的巨蟒化石了。”
“真的超过十六米了?现在还没有发现头部和尾部吧?难道这是一条超过二十米的庞然大物?”
“不要乱想了,蛇类的头部很难形成化石。”
“不管怎么样,我们也许也能够发表一篇论文,而且是在自然上发表。”
“不要做梦了,除非真的是新物种。”
这样的事情虽然不算多,但还是引发了所有学生的热情。
这次过来,只有一名教授带队,如果真的有大发现,那么可没有几个人能够抢他们这些学生的署名权。
2011年的《自然》杂志发表了科考学家JasonJ。Head等人的论文《新热带界古新统发现巨型蟒蛇暗示过去赤道更热》。
文中称在南美洲哥伦比亚东北部的瓜希拉半岛,大约6000万年前到5800万年前的塞雷洪组地层发现了一条巨大的蛇类化石。命名为塞雷洪泰坦蟒。
泰坦蟒为体长达9~15米的巨蟒,28条蛇中最大的8条,重约2。8吨。
现(截至2012年4月)存最大的蛇,包括长约13。7米的森蚺(现存最重的蛇)和长约14。7米的网纹蟒(现存最长的蛇)。
而现存最小的蛇,卡拉细盲蛇,身长只有10厘米。
此前最长的化石蛇,是非洲巨蟒,出土自埃及,长7—12米。
现在这条还没有完全被发掘出来的蛇类化石,已经超过十六米了,这就说明,这是一条比泰坦巨蟒还要大的大家伙。
这个时候,忍住心中兴奋的曹美丽道:“你们说,这里有没有看发现巨大的龟类?或者鳄鱼的化石?要知道它们可是互相依存的冤家。”
“对,没准还真能有所发现,告诉下面的工人,扩大挖掘范围,不能按照这条大家伙的体型挖掘,我们要把这一片全部挖开。”
此时所有学生,全都变得狂热起来,能够在自然杂质上刊登论文,是所有科研工作者的努力目标,而现在,这个目标触手可及。
“韩先生,我想知道更多的资料,您肯定是知道的,不如指点指点,要知道,我们耗时越少,您节省的人工费就越少,我可是为你着想。”就在此时,曹美丽再次拉住了韩孔雀。
“距离那条巨蟒不远处,应该还有点发现,当时只是看到了化石,并没有认出是什么。”韩孔雀再次指出了一处地方,那边却是有化石,不过,化石可不是动物,韩孔雀也只能感知到那边不同寻常,但是什么,他还真是感知不出来。
“好的,那么我就下一个挖掘地点就在这边。”曹美丽笑嘻嘻的看着韩孔雀,他还真知道那是一条泰坦巨蟒。
想到这里,曹美丽兴奋起来,要知道泰坦巨蟒生活的地方,肯定有鳄鱼,或者是巨龟。
而要说形成化石,最容易的还是巨龟,所以只要有泰坦巨蟒化石被发现的地方,差不多就有巨龟化石留存。
化石就是生活在遥远的过去的生物的遗体,或遗迹变成的石头,在漫长的地质年代里,地球上曾经生活过无数的生物,这些生物死亡后的遗体,或是生活是遗留下来的痕迹,许多都被当时的泥沙掩埋起来。
在随后的岁月中,这些生物遗体中的有机质分解殆尽,坚硬的部分如外壳、骨骼、枝叶等,与包围在周围的沉积物,一起经过石化变成了石头,但是它们原来的形态、结构(甚至一些细微的内部构造)依然保留着。
第一千四百七十章海洋巨蝎
古代的生物,有时候不止是他们的身体,甚至那些生物生活时留下的痕迹,也可以这样保留下来,我们把这些石化了的生物遗体、遗迹就称为化石。
从化石中可以看到古代动物、植物的样子,从而可以推断出古代动物、植物的生活情况和生活环境,可以推断出埋藏化石的地层形成的年代和经历的变化,可以看到生物从古到今的变化等等。
比如恐龙,能够形成化石的部分,就是身体中,拥有坚硬部分,如壳、骨、牙或木质组织,在非常有利的条件下够变成化石。
而龟类,整个外壳都是坚硬的,所以相比蛇类、恐龙,它们更加容易变成化石保存下来。
所以曹美丽不是盲目的高兴,而是有一定科学依据的推断,比如2004年至2007年间,考古学家在挖掘哥伦比亚东北部一座露天煤矿(此处也是一个“非同寻常”的化石遗址)时,在相邻的两个地方找到了泰坦蟒和crocodilyform鳄的化石。
这两种爬行动物都分布于距今6000万年前的南美洲,该化石遗址是让人们对当前生态系统的开端,有了初步了解的发现之一。
发现泰坦蟒和crocodilyform鳄比邻而居的证据说明,如今蛇与鳄后代的交锋行为,也进一步体现了这两种爬行动物之间的天敌关系。
例如,亚马逊流域的现代水蟒(包括当前世界最大蛇类头衔保持者绿巨蟒)常常以鳄鱼家族的现存成员为食,如凯门鳄。
在蛮荒的远古时代,动物的体型都异常巨大,因为那是一个弱肉强食的时代,如果没有坚硬的外壳,锋利的牙齿和利爪,以及巨大无比的体型,很难在那个残酷的生存环境中拥有立足之地,因此也就诞生了相当一批异常凶猛强悍的史前巨兽。
目前。绿水蚺是世界上最重的蛇类,但体重也不过250公斤。
蛇是一种冷血动物,其体形大小受外界温度影响很大,远古巨蛇体形如此之大说明。南美洲赤道地区在5500万年前可能比现在更热。
具推测,6000万年前,南美洲赤道地区的年平均气温,可能达到约32。8摄氏度,而如果北面中部也有泰坦巨蟒生存。只能说明,曾经的北美,也有可能达到三十多摄氏度的温度。
其实这一点从其他地方也有所证明,比如中国的北部东三省地区,在远古恐龙存在的时代,那里温度就很高,最起码比现在高很多,有可能存在雨林、沼泽等热带景观。
所以在美国北部,发现只能生活在温度较高地区的泰坦巨蟒,也不是不可能的。主要是它们生活的年代是什么时期,这才是急需考证的。
韩孔雀站在一边,看着那些学生分成三波,一伙人发掘泰坦巨蟒,另外一伙人,则在旁边急需开坑。
而剩下的更多学生,则去围攻不远处的那座小土山。
“真的没有脑袋,实在是太可惜了。”
“蛇类的脑袋骨骼太过脆弱,不可能形成化石。”
“赶紧丈量一下,看看超过二十米了没有。”
“不到二十米。只有十八点七米。”
“这也不错了,已经比其他地方发现的最大蟒蛇还要大了。”
“美丽,你去干什么?”
“我去看看那边有什么,你们仔细清理一下这里。顺便问一下韩老板,这条巨蟒怎么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