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功臣之后,宋朝一直采取对将帅缺乏信任的防范政策,导致「兵无常帅,帅无常师」的局面,宋朝从一开始就军力纤弱,才建国不久就对北方的胡人政权,称臣纳贡,北方的国土,「燕云十六州」一直被外族所占,故曰:「山河虽好非完璧」!
而北方的金国,女真族是个弱小的民族,在其发展壮大时,曾经联合北宋,想一同推翻已近末势的辽国,昏庸的宋徽宗不听忠臣的规劝,一意要结盟金国,而去做了灭辽的帮凶,辽国那可是与北宋已经相安无事,百年和好的友邦啊,而北宋同意把每年进贡给辽国的贡品转给金国,不相信这定都「黄」龙府的大「金」国才是宋朝真正的「祸胎」,于是有了中国历史上罕有的「靖康之耻」,北宋皇帝、宫妃、亲王、大臣等三千多人全被后来强大的金国北掠为奴,使得半壁江山落于金国之手,所谓「不信黄金是祸胎」指的便是此事!
章清芳大伯继续接着讲——在这第二首诗湖山一梦事全非,再见云龙向北飞,?三百年来终一日,长天碧水叹弥弥之中,邵雍老先生预言了宋朝的灭亡,到了南宋,皇帝更是昏庸无能,苟且偷安于江南的半壁江山,终日沈浸于声色歌舞之中,整个民风因此颓迷不振,从上到下沉醉在情色欢爱之中,不思奋发图强,宋词万首,言文人骚客的恋物伤情者众,而高昂振奋者则少,一代名将岳飞以“莫须有”的罪名被杀害,令无数后人唏嘘感叹,想我堂堂中华大地,如此灿烂辉煌之华夏文明,不想今日竟落到如此萎靡不振之地步,因为南宋建都临安(今杭州)在西湖边上,依山傍湖,加上南宋皇帝终日沈迷于荒淫醉梦之中,所以叫「湖山一梦事全非」!
「再见云龙向北飞」,是指天象气数落于北方,北边降生真龙天子,新朝代要生于北方,正当南宋王朝沈缅于醉生梦死中时,北方的成吉思汗,励精图治,一统蒙古,并迅速扩张着国土版图,在灭亡了金国之后,大举入侵南宋,「三百年来终一日」,指宋朝在历经三百余年后(公元960年~1279年)公元1276年,元兵入侵临安,宋恭帝被俘,「长天碧水叹弥弥」是指宋朝最后灭亡时所上演的一幕最悲壮的场面!
说到这里,我竟然见到章清芳大伯眼里好似有泪花在闪动,我就问——大伯,什么场面这么悲壮啊!
章清芳大伯讲——公元1279年,因不愿被俘受辱,一代抗元名将陆秀夫背负着年仅九岁的南宋小皇帝赵昺投海而死,投海之前,陆秀夫对赵昺说“德祐皇帝辱已甚,陛下不可再辱”说完之后,这个忠心耿耿的臣子眼含热泪,毅然决然背着皇帝投海而死,这是何等的悲壮啊M这样,我大宋的最后一个皇帝就没了,我堂堂中华大好河山也落入了元朝胡人的手里,南宋灭亡了,这就是“?三百年来终一日,长天碧水叹弥弥”啊!
欲知后事如何,且听下午分解!
第二百二十章:梅花诗准确预言元明的历史更替
章清芳大伯眼神中体现出来的对于中华文化的这份感情深深感染了我——大伯,这元朝不是挺厉害的吗,一代天骄成吉思汗,还有忽必烈,我听说当年成吉思汗后代的铁蹄都已经把大半个俄罗斯征服了,整个欧亚大陆都闻之色变,说这鞑靼人太厉害了,所到之处,遇到抵抗就屠城,太狠了!
章清芳大伯讲——相比较汉人,鞑靼人是一个还未完全开化的蛮人,这样的蛮人头脑简单、四肢比较,鞑靼人之所以能战无不胜攻无不克,其实他们的武功蛮力是一方面,最主要的还是他们比汉人团结,我泱泱华夏民族要能齐心协力,100个成吉思汗也不在话下啊,我大汉族之所以失了天下,沦为鞑靼人的奴隶,处于各色民族之中最低下的地位,那都是因为不够团结和文明太发达了,而野蛮人都是头脑简单很团结的,当初秦人的一统天下,就是因为秦人相比较其他国家的人更加野蛮和尚未开化,这文明发达到一定程度就物极必反了,这是一个永恒的矛盾啊!
我就说——大伯,那你接着给我讲讲邵雍老先生下面剩下的几首梅花诗吧!
章清芳大伯于是接着讲——这第三首梅花诗讲得是天地相乘数一原,忽逢甲子又兴元,?年华二八乾坤改,看尽残花总不言说得就是元朝的兴衰!
「天地相乘数一原」是说天干地支相乘的年代又回到了源头,就是新朝代的气数来了,「忽逢甲子又兴元」的「忽」字就是指元世祖忽必烈,「兴元」指元朝兴起,忽必烈于公元1260年即大汗位,于公元1264年(甲子年) 登基兴建元朝,定年号为至元元年,后又迁都燕京,至公元1271年,忽必烈根据刘秉忠的建议,取《易经》中「干元」的意思,改国号为「大元」,统治中原,元朝虽然因元世祖忽必烈的雄才大略而得以发展,但在忽必烈死后,马上陷入一片争权夺位的混乱之中了,在经历了从元世祖至元顺帝的十位皇帝后,这个辉煌一时,曾经横跨欧亚的短命王朝,就走入了灭亡!
若从公元1279年宋朝灭亡算到公元1368年元朝被灭,差不多八十八年,正所谓「年华二八乾坤改」,「看尽残花总不言」一句,是指元顺帝时,有个宦官扑不花,扣压警讯不上报皇帝的害元之事,正是「残花」「总不言」啊!
章清芳大伯接着讲——接着这第四首梅花诗毕竟英雄起布衣,朱门不是旧黄畿,?飞来燕子寻常事,开到李花春已非正好就预言了明朝的兴替,明太祖朱元璋,出身贫贱,身为平民布衣,曾当过几年和尚,后参加农民起义的红巾军,因为骁勇善战,大显英雄本色,从一个普通士兵跃升为领袖,并于公元1368年在南京称帝,就此「朱门」不再是旧的黄土农家了,「毕竟英雄起布衣,朱门不是旧黄畿」就写明了这段历史。
「飞来燕子寻常事」是指雄踞燕京的朱元璋四子燕王朱棣夺取帝位的历史,明太祖朱元璋,因为太子早亡,将皇位传给了皇太孙,即明惠帝,当时,有十几位皇子被封为藩王,驻守边塞,其中驻扎在燕京的燕王朱棣,深悉兵法,屡建战功,实力最强,威望最高,书生气十足的明惠帝,在谋士的建议下,执意削藩,罢免燕王等藩王的权位,燕王即使装疯都无法幸免,无奈只好在建文元年起兵反抗,被迫发动「靖难之役」,因为燕王朱棣才德出众,智勇过人,终于在四年后胜出,攻入南京,夺取帝位,成为明太宗,后又被称为明成祖,年号永乐。燕王得天下,仔细想来也确为「寻常事」,明朝在明成祖朱棣的统治下,经历了他全盛的辉煌,但明朝末年的衰败,加上多年的农民起义,使得大明王朝终于是「开到李花春已非」,「李花」就是指明末的闯王李自成,公元1644年春,李自成率领起义军攻占了北京,崇祯皇帝于紫禁城后的煤山(现为香山)上上吊自尽,明朝灭亡,即所谓「春已非」啊!
【更多精彩好书尽在万书网://m。/】免费TXT小说下载
欲知后事如何,且听晚上分解!
第二百二十一章:梅花诗预言清朝和民国的命运
我说——邵雍老先生是北宋人,竟然能知道明朝的第一个皇帝姓朱,这实在是太厉害了!
章清芳大伯说——这算的了什么,接着往下说邵雍老先生的第五首诗胡儿骑马走长安,开辟中原海境宽,洪水乍平洪水起,清光宜向汉中看,这首梅花诗预言了清朝的兴衰!
这里「胡儿骑马走长安」一句是指崛起于东北的满清入主中原,明末,社会动荡,李自成夺取天下后,立足未稳,把守山海关的明朝大将吴三桂出于私利,投靠满清,引清兵入关,当时的满清,精干强盛,入关后,势如破竹,一统明末的残局,于公元1644年建都北京,成就大清帝国,「走长安」是用长安来喻指中国,清朝前期,国势大兴,文治武功都非常强盛,有一百多年的「康雍乾盛世」,特别是被后人称为「千古一帝」的康熙皇帝,雄才大略、励精图治,平定了各种内乱外侵,使中国的版图空前扩展,另外,自清代开始,与海外开始进行大规模通商,开辟港口,正是所谓的「开辟中原海境宽」。 ?「洪水乍平洪水起」的第一个「洪水」指的是公元1851年洪秀全领导的太平天国起义,像洪水一样席卷半个中国,历时十八年之久,严重动摇了清王朝的统治,「洪水」的「洪」字暗指洪秀全,满清政府在耗费巨大代价,元气大伤后,终于在曾国藩等人的努力下侥幸平息了这场运动,但太平天国刚刚被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