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狗狗书籍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南明朝那些事-第6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反动分子。

踌躇满志的多尔衮还认为:目前的大清,国力蒸蒸日上,政治上朝鲜臣服、蒙古内附、科举考试如期举行、各级政权建设走上正轨;经济上农业生产方式改变、粮食产量创历史时期最好的水平;军事上“山寨版”的红衣大炮产量翻番,军事装备己达到世界一流水平……入主中原己不是一个遥不可及的梦。

现在,行进中的多尔衮却意外碰见了吴三桂的特使和求援信,却是惊、疑、喜三味俱全。惊者,他没意料到这么短的时间内,中原变故如此之大;疑者,他对“借虏平寇”心存疑虑,狡猾的吴三桂是不是正在玩一个天大的阴谋;喜者,如果三桂“借师”,那我何不将计就计、把入主中原梦想成真。

“天与不取,反受其咎”,多尔衮和范文程、洪承畴这两个资深汉奸商议后,决定先让大军改变行军路线,直趋山海关而来。

“来而不往非礼也”,途中,他也给三桂同志去了一份“情意绵绵”的回信。

亲爱的三桂同志:

“接到您的来信,我深受感动。你我之间你打我杀、各为其主的暴力史将随着我们共同敌人李自成的出现,一去不复返了。现在,大清欢迎您!

您若来归,我们将变成快乐的一家人,您以前失去的土地我们将统统还给您,我们大清还将给您最高的政治待遇——封王;您的部下和宁远百姓,不但能重返家园,还可另有封赏……”

大战

接到多尔衮这封烫手的回信,三桂同志的心真是哇凉哇凉的。“谁说少数民族好糊弄,我想借师助剿呢,人家倒在借刀杀人了!”

但三桂同志知道自己没多少资本了,二十万大顺军正马不停蹄地向自己杀来,现当务之急一要稳住李自成,二要拉住多尔衮。

三桂马上派人去见李自成,承认错误,请求再降。李自成一见吴三桂服软,心中松懈,一路上搞起了游山玩水的“自助游”。

搞掂了一头,三桂同志再派使者请多尔衮速出兵援助。军方代表、民间友好人士一批又一批派出去了,但多尔衮这个老狐狸就是“不见鬼子不挂弦”,三桂同志连个援兵的毛也没盼到!

实在没辙了!三桂同志只好亲自出马,跑到欢喜岭上向多尔衮“拜山头”,请他拉兄弟一把。

见火候已到,三桂终于变成了一个待煮的鸭子,多尔衮这才拉住吴的手说:“你为故主复仇,惊天地泣鬼神,我这次统兵入关,将严守军纪,如有人敢抢一粒米,敢动一株草,都会被军法处死,你去告诉关内军民,不必惊慌,各安其业。”

感动得一塌糊涂的吴三桂忙与多尔衮宰马杀牛,祭天宣誓,表示合同成立,请上天监督执行,以后谁违约谁就不得好死!(后来两人都不得好死)。

依依惜别时,两个“大魔头”约定:“为防误杀,明军肩缠白布,战斗中缠白布者即为盟军。”

次日,十四万清军兵不血刃地进入了30多年只能仰望的山海关。

慢慢悠悠走到山海关下的李自成依然对招降吴三桂“情有独钟”,他再让吴襄写信劝三桂“弃暗投明”。

三桂同志马上回信斥责老父:“自古闻父教儿以忠、未闻示儿以贰……父既不能为忠臣,儿又怎能作孝子!”

李自成的肺都要气炸了,“吴三桂,你既然王八吃秤砣,那就啥说了,直接开打吧!”

四月二十二日,决定双方命运的山海关大战在静悄悄的黎明中拉开了帷幕。

李自成和吴三桂列阵一片石,双方均以骑兵为先导。李自成骑兵用的是“三堵墙”战术,在不断攻城掠地的战斗中,李把骑兵建设放在了首位,他的骑兵,一个士兵备三匹马,天寒地冻时,怕冻伤马脚,竟用被褥绑在马蹄上。为保持马的野性,有时居然杀人剖开人腹,掏出五脏六腑,用人腹作喂马的槽子,久而久之,这些饮惯了人血的马见到了敌人,“辄锯牙思噬若虎豹”。与敌对阵,列马三层,称为“三堵墙”,凡前边的将士退回,后面的立即予以斩杀!因此士卒无不用命。

吴三桂的关宁铁骑,则是一支战争中成长起来的队伍。在长年保家卫国的战斗中,这支由难民组织起来的队伍,被迫和满洲这只野蛮的“雄鹰”拼击博杀,也竞磨练出一支令满洲人也望而生畏的队伍来。宁远大捷、北京保卫战、登州平叛无不书写这支队伍的荣耀与自豪!

在太阳升起来的时候,两支汉族军队拼死博杀在一块儿了。明军是走投无路的哀军,呐喊冲杀、勇不可挡;大顺军携百胜之余威,又有主上亲征,个个争先。双方打得你死我活,天昏地暗。一阵阵刀光剑影下,是一条条鲜活生命的逝去……

昏头涨脑的李自成此时还不知道清军己经入关,从今天吴三桂出动的军队来看,数量明显不如自己。所以,他“胜似闲庭信步”,与崇祯太子并骑于高岗上,悠闲观战。

正午时分,李自成敏锐地看到自己的军队已占了上风,明军有些不支,逐呈败相。他不无得意地想:“红旗漫卷西风,今日长缨在手,缚住三桂妖龙!”

但接下来诡异的事情忽然发生了!情节是这样的:“本是晴空万里之天,突然天地变色,飞沙走石,妖风四起。”看过《明朝那些事》的读者对这段话看起来十分眼熟。不错!这段描述曾在朱棣与南军的白沟、夹河之战中两次出现,看来老天爷总是爱在关键时刻粗暴干涉“中国内政”。

老天爷的这股风不但刮了起来,偏偏还是正对着大顺军吹过来的,李自成和他的士兵们顿时顶着大风沙,眼睛都睁不开了。

正在这当口,清军顺着大风,呼啸出击,万马奔腾,飞矢如蝗。原来归降大顺的明军首先认出这些狂风中缠着辫子,装束奇特的“不明之旅”就是清军时,顿时肝胆俱裂,嗷嗷大叫:“鞑子来啦!鞑子来啦!”转马头就跑。

已打了一上午仗,早就精疲力竭的大顺军,顿时阵容大乱,刘宗敏在战斗中负了重伤,李自成见败局己定,只好令全军风紧扯呼。

兵败如山倒,大顺军豕突狼奔、自相踩踏,明军与清军分进合击,一路追杀,二三十里间,很快堆满了数万被杀的大顺军尸体。

望着巍巍雄关和遍地的大顺军尸体,高兴之余,多尔衮立刻封吴三桂为“平西王”。

已损失过半的吴三桂,在王位的利诱下,一声叹息,和手下一干人等一同剃头降清,走上了“建设有三桂特色汉奸之路”的不归途!

李自成率仅剩的数千残卒,败退永平,清点人马,发现明太子及他的两兄弟竟不知所终,但现在也顾不得那么多了。为泄心头之恨,他下令剐杀了三桂他爸吴襄,并把头颅悬于高杆之上请三桂同志“免费参观”。然后小歇片刻,急忙逃回北京!

第三章 李自成的最后岁月

西撤

四月二十六日,李自成率残兵败将,沿着三月十九日的进京路线,再次经德胜门入城。山河依旧,心情迥异!此时,离他第一次入城,仅仅过了三十六天,三十六天,却事非成败转头空,天意乎?人意乎?

但是,生命还在,希望仍存!

次日,李自成和他的将军们又振作起来,面对已步步逼近京城的清军,积极采取了备战措施,责令军民火速拆除城外的羊马墙及护城河旁房屋,准备先严防死守北京城,待各地“勤王”的大顺军来援后再和清军决一死战。

但是,“北京保卫战”这点残存的希望立刻被无情的事实打破了!

事实一、李自成发现自己的军队已经不能再打了,大顺军的精锐不是南下、就是留在陕西守老窝,留给自己的八万精锐已在山海关下损失殆尽,侥幸逃回来的将士染上了“恐满症”,士气沮丧,根本不可能组织起一支足以固守待援的兵力。跟踪而来的清军一旦围城,自己和手下就可能变成“瓮中之鳖”。

事实二、北京城的老百姓太不“友好”了。他们看到自己败阵而回的狼狈样,谣言四起、兴灾乐祸,暗藏的“阶级敌人”蠢蠢欲动,正加紧建立“第五纵队”。

事实三、北京城物资奇缺!自从大顺军入城的那一天起,北京的大动脉——京杭大运河就断了,北京城成了“死城”。粮食、布匹、煤炭、陶瓷都无法从南方运来。大顺朝从明官手里诈出来的银两,买不来这些急需的东西,反而让这些稀缺物资越来越贵。这次山海关之战后,物资损失惨重,京城物价更是一日三涨。

事实四、陷于“无政府管理”的北京城在一夜之间突然有了一种奇特的瘟疫,患疫之人忽冷忽热、四肢无力,三四日后就昏昏沉沉地死去。(后历史考证为鼠疫)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