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着再进攻马来亚半岛,而不是把运输线延长约九千哩,绕过澳大利亚南端,从太平洋出发,在你们南翼作战,则我们的进攻力量可以增加到两三倍。另外,对于把我们的舰队和力量分散到太平洋和印度洋两个地区,也有反对的意见;这样我们从加尔各答到锡兰,以及远至苏伊士运河区的许多现有的据点就会脱节了。
6.但是,在我心中对这个问题作出最后决定以前,我很希望知道你对我在上面第三阶段提出的问题作出什么答复,这个问题是:如果至少在目前,当日本舰队仍在新加坡时,我们把我们的重心保持在印度洋和孟加拉湾,并计划在一旦获得资源后就在那里进行两栖作战,这是否会影响你们的太平洋作战?
罗斯福总统对我直接提出的问题,作了明确的答复。
罗斯福总统致首相 1944年3月13日
(1)在1944年,在太平洋上不会由于英国分舰队未来参加而发生不利影响的特殊战斗。(2)在目前阶段,不可能十分精确地预卜太平洋形势的未来发展,所以也不能断言1945年当中一定不需要英国分舰队参加这里的战斗,但从现在的形势来看,似乎在1945年夏季以前还不需要这种增援。
鉴于敌人最近的部署,我个人的意见是,除非我们在太平洋遇到意外的厄运,否则你们的海军留在印度洋,对于我们的共同战斗更有价值。
所有上述意见都是根据当前情况所作的估计,所以,如果情况变化,这些意见也要随着改变。
※ ※ ※
这样,在处理我和我的内阁同僚与三军参谋长之间的令人苦恼的争论时,我就获得了有力的支持;我觉得我有责任作出一项裁决。这次,我给每个参谋长们个人写了信,而不是将他们作为一个委员会给予集体通知。
首相致第一海务大臣、帝国总参谋长和空军参谋长
1944年3月20日
我已将所附备忘录分别送交各位参谋长。
1.我提出的问题和罗斯福总统所作的答复是专门针对这一点,即……我们是否对于美国当局承担了某种义务,一定要在1945年夏季以前,派遣一支英国舰队的分遣队前往太平洋,以及他们的作战行动是否会因为我们不参加而受到影响。
我们现在得知我们并没有这种义务,他们的作战行动也不会受到影响,另外,他们在1945年夏季以前(除非发生了重大的意外事件)也并不需要我们的帮助。因此,我们完全可以毫无约束地单纯从英国的利益出发,自行考虑这个问题。……
3.三军参谋长们由于怕在美国人面前透露他们同我和我的内阁同僚意见分歧,而不愿和他们的美国同僚举行会谈,这种情况使我感觉到目前形势的严重性。国防委员会的大臣们深信,而且我也确切认为,如果把问题提交战时内阁,他们会同意这样一点:在今后十二个月内,推行所谓“孟加拉湾战略”无论如何是符合英国的利益的。因此,我作为首相兼国防大臣,有责任作出下列决定:
(1)除非发生意外的事变,从现在直到1945年夏季以前,印度战场和孟加拉湾都将是大不列颠和英帝国对日作战的重心。
(2)作好一切准备,以便跨过孟加拉湾,展开对马来亚半岛和保卫着该半岛的各个前哨岛屿的两栖作战行动,最终目的是要收复新加坡。
(3)集结一支强有力的英国舰队,它以锡兰、阿杜岛和东印度群岛的港口为基地,并有强大的岸上起飞的飞机给予掩护。必须尽快地县织好这支东方舰队的辅助舰艇,但这项组织工作必须服从“霸王”作战计划及地中海作战的优先需要,而且不能影响按照目前定量对本国粮食的基本供应。
(4)对东南亚指挥部关于跨过孟加拉湾的两栖作战计划加以研究、修正和改进,以期尽快地和敌人作短兵相接的交战。
(5)在我核准派往澳大利亚的调查团成员名单后,该调查团应立即出发。他们应该尽快地报告澳大利亚现有的设施,以及它北面已经收复的岛屿的情况,并且提出具体措施,以便我们随时按照自己的愿望把东方舰队及其辅助舰艇,以及所需的一切补充船只开入西南太平洋,并驻泊在澳大利亚港口。
4.我很希望和三军参谋长们讨论以上的决定,以便我们在和美国朋友讨论时,能对于我们将要采取的路线作到心中有数。同时,在这些有关长期计划的分歧得到解决以后,我们就可以专心致志于那些重大而迫切的工作,这些工作目前已经迫在眉睫,需要我们之间具有真挚的同志关系和充分的相互信任。
但是,后来局势的变化异常迅速,所以我认为还是不作最后决定为好。于是我们继续研究其他的计划。因为我们跨过孟加拉湾的进攻可能遭到日本舰队的阻截,而且在战胜德国后六个月以内,我们无力在东方进行大规模的两栖作战,所以就考虑了一种中间路线,这个路线(在我们这一伙人中间,把它叫作“中间战略”)是从澳大利亚向北推进,帮助麦克阿瑟将军解放婆罗洲,然后再攻打新加坡和马来亚,或是香港和中国沿海一带。具体的办法是组织一支英澳部队,由一位从属于麦克阿瑟的澳大利亚指挥官来统率。
这个战略显然有许多不利之处。“中间战略”对于美国人在中太平洋的战役没有多大帮助。如果他们的计划进行得顺利,我们到达婆罗洲时,已来不及参加对香港的袭击,因此,我们就可能被排斥在太平洋主力战之外,而我们原来是决心要参与这次战役的。澳大利亚人很欢迎建立一个帝国司令部,这样就可以缓解美国人在整个这个地区的绝对优势,但是澳大利亚东海岸的基地已全部被美国人占用了。如果为了满足英国的需要而重新调整基地,可能会引起紊乱。此外,我们到澳大利亚比起到印度来,航线要长得多,这对我们的航运会造成沉重的压力。
当时这些难题,多半都没有获得解答,但在5月1日伦敦召开的自治领总理会议上,曾把这些大题目提了出来。澳大利亚和新西兰总理确信我们不希望再增加他们国家对战争贡献的力量,他们声明赞同“中间战略”。他们还同意筹集军队和大部分飞机。这个提案给予自治领以出力的有利机会,但是,最后这些计划都没有实现。事态的发展很快地从根本上改变了召开开罗会议时或会议后数月的形势,或是在那个时期所能预见的形势;对日作战结束的情况和时间,真是人们在讨论这些问题时,做梦也没有想到的。
(本章系卢继祖译)
第二次世界大战回忆录——紧缩包围圈……第三十三章 “霸王”作战计划的准备工作
第三十三章 “霸王”作战计划的准备工作
严峻的回忆——横渡英吉利海峡的计划——司令官们——进攻力量的增强——“桑葚”人工港!!空降部队进攻计划——各种车辆的“防水设备”——海军炮击的火力计划——3月11日我致电马歇尔将军——训练部队进行两栖作战——进攻开始日和突击时刻——最后的部署和最先的目标——海军的任务——空中攻势——诈敌手段——德国人受到了蒙骗——整个英国南部是一个庞大的兵营。
由实际经验而产生的想法,可能是一种约束,也可能是一种刺激。读者阅读了上述各卷以后,将会了解,虽然我一向希望同美国一起,横渡海峡直接进攻德军在法国的海防前线,但我并不认为这就是赢得战争胜利的唯一道路,同时,我认识到这种进攻将是一个非常艰巨而又危险的尝试。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为了发动巨大的攻势,我们不得不付出了许多人的生命和鲜血,这种可怕的代价至今仍然铭记在我的心中。我们在松姆河和帕尚达勒①战役以及对德军进行的许多小规模的正面进攻的回忆,并没有因为时间的消逝或因经过了反省而被忘却。经过四分之一世纪照原图译制以后,我仍然认为,要攻克那些拥有现代化火力并布满训练有素和顽强抵抗的士兵的钢筋混凝土工事,只有通过及时的奇袭,或者迂回地绕过敌军的侧翼,或者使用某种像坦克那样的新式机械化武器。轰炸的优势,不论它是多么可怕,毕竟不能最后决定战局。防守军队可以轻易地在他们的第一线后面,另行布置防线,而炮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