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虽然安齐奥现已不再令人担忧,但整个意大利战役却仍处于拖延局面。我们曾经指望这时德军已被逐退到罗马以北,同时我们已能将精锐部队抽调出来,遣往里维埃拉海岸从事强大的登陆战,以援助横渡英吉利海峡的主力战。上述战役称为“铁砧”作战计划,其原则已在德黑兰达成协议。不久,它便成为我们和美国盟军间的一个争端。在这一争端产生以前,意大利的战役显然已经进行了很长时期,而当务之急却是打破卡西诺前线的僵持局面。2月份进攻失败以后,不久便开始筹划卡西诺的第三次战役。但由于气候不好,直至3月15日才展开进攻。
这次战役是以卡西诺镇为主要目标。首先进行猛烈的轰炸和炮击,消耗的炸弹几达一千吨,炮弹达一千二百吨。接着,我们的步兵便展开进攻。亚历山大说:“经过八小时这样猛烈的轰击以后,若还有军队安然无恙,我看是不可想象的。”
但军队确还存在着。德国第一伞兵师,也许是德国陆军中最顽强的战斗部队,盘踞在一片瓦砾中,同新西兰军和印度军苦战到底。夜色降临前,这个镇的大部分地区已被我军占据;
而第四印度师从北南下,同样获得很大的进展,次日,已达到修道院山三分之二高度的地区。接着,战场上出现不利的情况。我方坦克不能越过轰击造成的大弹坑而紧随步兵的冲锋。几乎在两天以后,坦克才能发挥作用。敌军增加了少量增援部队。天气骤变,风雨交加。我军渐渐得手,但不能再取得早先那样的胜利,在激战中亦未能压倒敌军。
我不了解,我们何以不进行侧击,将敌人从经过两次战斗证明是坚强难攻的阵地上逐出去。
首相致亚历山大将军 1944年3月20日
我希望你向我解释一下,为什么对于卡西诺、修道院山等处构成的这个通道,共约二三哩的前线地带,竟成为你必须反复进攻的唯一目标。约有五六个师的兵力进攻这些要害地带,已经打得精疲力尽。当然,我不明了地形或战斗情形,但从远方看来,假如能在此处牵制住敌人,为什么我们不能对其两翼进行侧击,这使我大惑不解。同时似乎也很难理解,为什么这个防守最坚固的据点竟是我们前进的唯一要道;如果说,这个据点已处在饱和状态[从军事意义来说],为什么不能在其任何一侧取得进展。我对你抱着最大的信心,并且不论情况如何困难,决定给你支持,但请向我解释不采取侧击行动的原因。
他的答复明确而有说服力,用当时写成的语句来说明形势,这对于军事历史家是有很大价值的。
亚历山大将军致首相 1944年3月20日
谨答复你3月20日来电。在沿着亚得里亚海到南部海岸的全部主要阵地,只有利里河河谷直通罗马,而该地又宜于发挥我们炮队和装甲部队的优势。除骡马车道外,主要公路,即第六号公路,是从我们所在的山区横过拉皮多河到达利里河河谷的唯一通道。此处通往平原的出口被卡西诺山堵塞和控制着,山巅耸立着那所修道院。我们曾几次企图从北面包围修道院山的两翼,但所有这些袭击都告失败,其原因是由于这里的深谷和悬崖峭壁使军事行动仅限于人数较少的步兵小队。他们的给养也只有依靠挑夫,少数给养则依靠骡子驮运。这些骡道是我们曾克服了巨大困难才建成的。
而且,修道院山几乎被一个深邃而陡峭的山谷从北面完全截断,迄今业经判明,这个山谷是无法通行的。采取范围更广的迂回行动,由于必须通过凯罗山,甚至更为困难,这是一个险峻的山峰,上面覆盖着深厚的白雪。美军试图从南方,渡过拉皮多河来攻击卡西诺棱堡的侧翼,但如你所知,这次进攻也失败了,第三十四师和三十六师受到了严重的损失。
从卡西诺南部渡过拉皮多河,困难重重:每年这时期洪水猛涨,泥泞的沼泽地又带来架设桥梁的问题,而桥梁材料无路可以运输,还有远处河岸敌军阵地的阻挠。此外,已经证明,从卡西诺南部跨越拉皮多河,更遭受隐藏在卡西诺最近的后方,或西边山麓,以及利里河河谷南面山麓下小丘中的德军炮兵阵地的大炮猛烈纵射。
弗雷伯格拟定的进攻计划是对这个棱堡直接进攻,将胜利寄托在对敌采取出其不意的袭击并集中压倒优势的火力来粉碎敌军的抵抗上。计划是突袭卡西诺镇,然后冲到修道院山南坡和东坡,并从敌军不能严重地妨碍我们行动之处攻陷这个棱堡。这个计划在最初阶段几乎成功,我方损失轻微。我们已夺得、而且至今还继续占领着拉皮多河上的两座桥:一在第六号公路上,一在铁路桥上面;两座桥都可以行驶坦克。
廓尔喀部队已占领并仍控制着修道院范围内二三百码的地方。我们未能在最初四十八小时之内成功地夺取目标,其原因可概括如下:
在卡西诺,由于轰炸对于道路及行军造成严重破坏,因此使用坦克或其他作战车辆已大受妨碍。德军伞兵是极其顽强的,他们曾受到整个地中海空军的轰炸,又受到八百门大炮中的比较精良的大炮集中空前未有的最大火力的炮击,延续了六小时之久。我怀疑,世界上是否还有任何其他军队在经受这样的打击之后,还仍然能勇猛作战。明天我将会见弗雷伯格和陆军各位司令讨论目前形势。
假如我们就此住手的话,我们将守住这两座桥,并调整我们的阵地,以便保持业已获得的有利据点。第八集团军在重行整编后,将着手实行大举进入利里河河谷的计划。根据这个计划,必须向更宽广的前线展开进攻,而所需的兵力也要超过弗雷伯格在这次战役中所指挥的军队。不久以后,山上积雪即将融化,河水低落,地面也会变硬一些,在目前无法通过的地带便可以行军了。
首相致亚历山大将军 1944年3月21日
承你详细解释,极为感谢。你已达到这地步,望勿“住手”。敌人确实也已濒于绝境。祝你一切顺利。
目前我们大家对这次战事都是很忧虑的。
在卡西诺废墟上激烈进行的攻击和反攻,直至23日才告结束。新西兰和印度部队已不能再战。我们占据了这个镇的大部分地区,但廓尔喀部队因为山地陡峭,即使空运给养,也无法收到,结果不得不从高踞在修道院山上的据点撤退下来。
※ ※ ※
威尔逊将军在我的要求下,报告了新西兰军在这次战斗中的伤亡数字,总计:第二新西兰师一千零五十人;第四印度师,英国士兵四百零一人,印度士兵七百五十九人,合计一千一百六十人;英国第七十八师一百九十人;总共二千四百人。
上列数字,就换取似乎微小的成果来说,实在是一个重大的代价。然而,我们已在卡西诺地方的拉皮多河上建立了桥头阵地,它连同1月间第十军所建的横过加里利亚诺河下游的纵深的突出点,在最后胜利的战斗来临时,却有巨大的价值。在此地以及安齐奥桥头阵地,我们将大约二十个精锐的德国师拖在意大利中部,动弹不得,否则其中许多师,或许已被调往法国了。
我们的军队必须先行休整,然后重新进攻古斯塔夫防线,才能有胜利的希望。第八集团军的主力必须从亚得里亚海方面调来。两支陆军必须集中准备下次战斗,英国第八集团军必须集中在卡西诺阵地,美国第五集团军集中在加里利亚诺河下游。为了调动军队,亚历山大将军几乎需要两个月时间。
这就意味着,地中海部队只能在6月初,以在罗马南部的战斗来援助横渡英吉利海峡的战斗。美国三军参谋长仍力争在法国南部进行一次辅助性的登陆,而在对威尔逊将军应下达什么样的命令问题上,我们之间却争论了数周之久。
※ ※ ※
这里得叙述一下英美之间发生争论的经过,最初是关于“霸王”和“铁砧”两个作战计划的争论,后来是关于“铁砧”作战计划和意大利战役的争论。读者可以想起我在12月31日,在马拉喀什同蒙哥马利谈话时,他曾说,在横渡英吉利海峡最初的猛攻中,必须要有更多的兵力;1月6日,我电告罗斯福总统说,比德尔·史密斯和蒙哥马利深信,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