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中办法,选举窝阔台为大汗,称木亦坚可汗,元世祖追赠太宗英文皇帝。但很显然,辽太祖崩后,辽太宗成功捏合契丹、奚诸部,奠定了一个中央集权制的汉式帝国。而窝阔台,也就是元太宗——估计他自己都没想过还会在死了几十年后被追赠这样一个汉式帝号吧——他并未阻止蒙古诸部分封裂解,更多的只起了一个协调作用。
蒙古的组织目标非常简单——征服世界。当时的外部条件很有利,匈奴和突厥的连续西迁对中亚形成巨大冲击;而十字军累次东征,回教徒累次反击,欧洲、波斯和阿拉伯都在狂热的宗教战争中耗尽了精力;宋金之间更是大战连连,将中国摧残得满目疮痍。文明世界都处于虚弱的低谷,注定将有一个彪悍的游牧民族横空出世——当然,不是来终结乱世的,而是破罐子破摔,将更猛烈的战火喷向全球。所以,后来西方人运用基督教中的末世天罚之说,将此时应运而生的蒙古旋风称为上帝之鞭,来惩罚人类的罪孽。
当然,打铁还要自身硬,要惩罚基督徒,鞭子本身也要够劲,为什么成为上帝之鞭的是蒙古乞颜部而不是克烈、塔塔儿或者泰赤乌,这也是有道理的。
辽非常善于协调民族关系,而金的高压统治却使被统治民族都很怨恨,不断有金的汉、契丹等族管理学家和能工巧匠跑到草原,帮助蒙古对抗金。这些逃民对蒙古部落的跨越发展,快速建立起组织机构,并拥有和金对抗的技术装备起到了极大作用,而这其中最重要的一个人当属耶律楚材。
耶律楚材是辽太祖长子耶律倍的后代,其实早就汉化了,后来在金当官。其父为其取名楚材,而他成年后取字晋卿,意为楚材晋用,表示先让金养着,养大了他就帮助其他国家来攻灭黑金帝国。果然,后来他就成为了蒙古重臣。成吉思汗死后,窝阔台可汗也将耶律楚材当做智囊。
按道理,蒙古曾被辽金统治,而从族系上讲实为突厥遗支,蒙古贵族和部民们大多认同突厥传统。辽金的君主都要称皇帝,西夏更是哭着喊着宁愿当儿皇帝也要称帝,但蒙古初期全无此意,反而对汉文明表现出一种不屑,或者说是深层次的恐惧,非常害怕汉文明污染了他们的突厥文明。耶律楚材巧妙地挑选了汉文明中一些有利于中央集权的经验,得到窝阔台的认可,为后来蒙古其中一些部落吸收汉文明开了一个头。
首先,耶律楚材参照中原礼仪,制定了正式的登基仪式,并劝服察合台等贵族向窝阔台汗行正式参拜礼仪,以明君臣之分。这对松散的蒙古部落树立组织意识意义重大,也让他取得了窝阔台汗的信赖。
然后,耶律楚材提议改革部落制,设立州县,提倡孔孟之道,甚至开科取士。尽管涉及到根本的改革大多流于表面,但至少让蒙古人见识了怎样治国,而且吸收了很多行政管理经验。这其中最重要的有三条:
第一,设置中书省。这不仅是隋唐的三省之一,而且是三省合一后的总称,即为中央政府。尽管实际主权仍在忽里勒台议会,但由一个正式的中央政府承担具体行政事务,极大地提高了行政效率,有助于庞大的蒙古汗国合理运行。
第二,劝阻汉区牧场化。蒙古占领金一些地区后,贵族们提出将汉人荡平,州县改造成牧场。耶律楚材极力劝阻了这么宏大的目标,向窝阔台汗反复演算这些汉人的生产力,最后窝阔台汗同意了向汉人抽取人头税而保命的政策。
第三,试点赋税制度。金实施猛安谋克制,将人户划分给贵族世袭。蒙古本来也打算将掠来的人户分给蒙古贵族,但耶律楚材极力劝窝阔台汗以宋制设立路,直接向人民抽取赋税。不过后来窝阔台汗用一些回族商人管理赋税,引起不少混乱。而在兵役等人力资源管理方面,蒙古的管理能力确实不足以对几千万人口实行直接有效组织,主要还是蒙古贵族不愿意,最终还是将人户分给了贵族。耶律楚材这条引导蒙古事实汉化的大计并不成功,意义仅在于在一段时间内增强了窝阔台汗的财力。
窝阔台汗在位期间,蒙古不减成吉思汗时代的扩张势头,朮赤、察合台两支被封在中亚后,全速西扩,很快征服斡罗斯诸公国(苏联地区)、波斯(伊朗地区),并开始与东欧基督教世界接战。
窝阔台汗本人和拖雷则将主要精力放在中原,将矛头指向曾经的统治者——金。金的实力远远不如传统汉族王朝,修不起长城,更没有御敌于本土之外的野战能力,被蒙古的游击战法打得顾头不顾腚。当年成吉思汗便是在野狐岭战役中击溃金军主力,正式脱离金的统治。拖雷也在三峰山一役击溃金军,从此奠定了蒙古对金的军事优势。但蒙古军攻坚能力不强,虽屡次大败金军,却都只是击溃战,而没有形成歼灭战,没有伤及金的元气,而且只要金人放弃和蒙古军野战的念头认真守城,蒙古军办法就很少。也有研究认为,窝阔台汗不愿拖雷立功太多,所以牵制他攻金,对金作战才始终没有突破。
更重要的是,南宋的态度模棱两可,一直没有明确表态帮助金还是蒙古。在这个问题上,蒙古人又撞了大运。其实当时的局势很明朗,金衰落,蒙古勃兴,何况有当年联金灭辽的教训,南宋高层很清楚这时应该助金抗蒙。然而上帝之鞭不是一般的走运,金真的很奇怪,如果说金太宗真的给金留下了什么,那就是他那种狂热而奇特的思维方式。很明显宋金应联合抗蒙,但金人的想法是北方的土地丢了,就到南方抢回来,于是经常强攻南宋,几年间填了几十万兵马去送死。宋相史弥远顶着秦桧再世的骂名,坚持和金谈判。金是典型的暴发户,最喜欢侮辱宋朝,史弥远提出金只要礼貌待宋,那他就可以给很多钱,还帮金抗蒙。按理说这真是不要成本的雪中送炭,正常人没有理由拒绝。但金人的思维方式是不正常人类研究中心的高级研究员也无法解释的,他们不要钱,甚至命都可以不要,就是要侮辱你。金一边恳求宋人救急,一边坚持侮辱外交。这种人怎么打交道?史弥远在哭笑不得中去世,宋理宗(赵昀)亲政,南宋人民情绪喷发,很快与蒙古结盟,一起灭金。
宋蒙一经结盟,金便已是案上鱼肉。宋军的作战思想不同于蒙军,宋军名将孟珙在两年间歼灭了六十万金军,摧毁了金的有生力量。金哀宗完颜宁甲速(汉名守绪)困守蔡州(今河南汝南),窝阔台汗派大军围攻蔡州,但蒙军不善攻城,金人却困兽犹斗,入冬后蒙古军甚至陷入了掘尸体吃的窘境。如果这时宋军跑来内外夹击一下,保证打得蒙古人下辈子都不敢进中原。但蒙古人运气就有这么好,金逼着南宋跟蒙古结了盟。孟珙率宋军赶来,并支援了蒙古军不少军粮。宋军轻松攻破蔡州南门,进城后就顾着报仇。先是孟珙率两万宋军入城轮奸金国皇后,之后宋蒙两军争抢金哀宗尸体,一向深好此道的凶残蒙古军居然只抢到一只手,而一向以温良恭俭让著称的汉人这时却凶残到这种程度,可见金人之前都做了些啥,能把人逼成这样。
宋人报了世仇,过足了瘾,不过真正得利的还是蒙古。除掉金这道藩屏,宋蒙就要直接面对了,双方都很清楚,不需要解除友好盟约,直接开打。宋理宗先派兵抢占中原故地,窝阔台汗也早就在忽里勒台大会上制定了战略:蒙古军并不争一城一地,而是要将宋军诱至开阔的中原地带歼灭。其实宋人对此并非没有准备,孟珙就非常反对贸然出兵占领中原,但急于收复故土的宋理宗也制定了一套快速恢复北宋对辽的战略,不过他显然太低估上帝之鞭了。
窝阔台汗运用蒙古典型战略,在攻金过程中就将中原全部夷平,估计您也和宋理宗一样,想象不出这种夷平是什么意思——是要将整个中原的所有城池、房屋拆毁,植被掘光,人畜杀尽,尸体塞满水源,并在黄河上游筑坝蓄水,等宋军一进中原,立即决口。宋军后勤被阻,而前线部队无房住,无当地粮食供应,甚至连清洁的水源都找不到。宋理宗敢于进军中原的设想建立在宋军能据守开封、洛阳等几座大城的基础上,但现在才发现所谓开封、洛阳无非是地理概念而已,整个中原都是一个光秃秃的杀场,而且后勤补给还被黄河泛水阻断。此时蒙古骑兵快速插入中原,轻松砍杀已经饿得想自杀的宋军。宋蒙正面冲突,窝阔台汗赢下首场。
但接下来南宋调整长江防线,蒙古再难讨得便宜,双方陷入僵持。不过蒙古在东西两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