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狗狗书籍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龙夫人--慈禧故事-第18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他将谈判的事交给了他的弟弟弗雷德里克。卜鲁斯13,和26岁的翻译李泰国14(“最狡诈的蛮夷”),之所以把他带来,就是因为他恰好也有虚张声势的爱好(巴夏礼无法分身),再加上他汉语流利,能够准确告诉额尔金:中国人的底线是什么,并做出相应的回应。当半瞎的耆英大人用恩抚并举的惯用伎俩(过去他总是这么干)对联军发表致辞的时候,李泰国打断了老先生的话,拿出一份耆英写给皇上的秘函,在他鼻子底下晃了晃,这封信是广州沦陷时被发现的。信中,耆英向皇上吹嘘:自己能够通过“安抚”和“遏制”来对付这些“蛮夷”。“我们不得不用表面上的真诚来和他们周旋,”他在信中写道。

当李泰国大声读出这封信时,老耆英羞得涕泗横流,只好落荒而逃。他被枷解至京,最后被勒令服毒自杀了。

咸丰皇帝的谈判代表向他提出忠告,说:正是耆英的密折落入夷人之手,才使事情弄得不可收拾。“皆由窥破中国虚实,故致大肆猖獗。”1858年6 月25日,议和代表上奏说,李泰国“来公馆,将自定条约五十六款,逼奴才等应允,骄狠之情,有目共见。非特无可商量,即一字亦不令更易。设法(使)当场决裂,京兵远在百里以外,何以为情,该夷兵船近在咫尺,狡焉思逞,已非一日,若听其自主,是否不致决裂,奴才等实无把握。”15结果就是,谈判代表极不情愿地签署了《天津条约》。

该条约向外国开放了10个新的沿江贸易港口;允许外国人到中国内地旅行;允许新教和天主教传教士在全中国自由传教;将对外进口的关税限定在百分之二点五;向英法赔偿白银600 万两。(1 两约合1。3 盎司,共约800 万盎司白银。)并且,自条约生效之日起,允许西方人进口和出售鸦片。

咸丰皇帝被迫批准天津条约,因为这是让洋鬼子离开华北从而解北京之危的唯一途径,尽管一年后他们还会回来以获取条约的最终批准。这期间,皇帝命令蒙古将军僧格林沁(是他最重要的军事将领)重修大沽炮台,准备自卫。

1859年6 月,到了交换条约批文的日子,联军在弗雷德里克。卜鲁斯的领导下,带着数千士兵和为数不详的战舰,又回来了。

僧格林沁正告外国使者:禁止从大沽进入白河。皇帝本人的希望是,他们应该“暂泊拦江沙外,酌带适量随从(由陆路)来京换约。”这并不是故意挑衅。在北塘口另有一个港口恰好通向北方,外国人被邀请从那儿登陆。美国特使华若翰16同意了这个请求,取道陆路往北京换约,他的条约没任何麻烦就得到了批准。

尽管中国的立场是正当的,但英国代表还是第三次站到了敌对中国的立场上,所依据的事由不过是一个技术错误,而且,他们也并没有得到伦敦的批准。卜鲁斯丝毫不理会咸丰皇帝并非无理的谕示,下令攻打大沽炮台。

面对这样的场景,传教士语言学家丁韪良写道:“看到文明世界如此一而再再而三地犯错,这真让我很痛心。”听到进攻的消息,马姆斯伯里勋爵(当时的英国外交大臣)在他的日志中写道:“来自中国的报告很糟糕,如果是真的,卜鲁斯先生应该受到谴责。”

僧格林沁已经让大沽炮台大有改观;现在的防御工事构建得很不错,这一次封锁白河,用的是铁链而不是竹子。卜鲁斯命令海军少将何伯爵士17清除封锁;1859年6 月25日退潮的时候,大约有600 名士兵和工程师被派去清除障碍物,他们要穿越一片开阔的泥滩。正当他们在齐腰深泥潭里奋力移动时,大沽炮台开火了,准确得令人吃惊。在这支登陆部队中被炸死的超过400 人,何伯少将受了重伤。

卜鲁斯被这样的失败给打懵了,将联军撤到了上海。风水轮流转,这一回中国赢了。北京的满清政府欢欣鼓舞。成功地打跑了英国人,这使得大沽方面相信自己能够重振军威。不过,这是一次他们很快就会后悔的胜利。

在伦敦,媒体嚷嚷着要复仇。公众则被商业利益激励得热血沸腾,他们瞅准了这是一个天赐良机,可以好好地给中国上一课,这一课定叫他们永志不忘。英国人相信,他们在白河三角洲泥潭的失败,是那位狡诈的蒙古将军不光彩的偷袭的结果,并且,操作那些大沽大炮的,并不是“愚蠢的中国人”,而是熟练的俄国炮兵。额尔金勋爵再一次临危受命,率领一支新的讨伐大军前往中国,要给年轻的皇帝一点颜色瞧瞧。他们要求咸丰亲自道歉,连同对士兵、水手和船只的损失作出巨额赔偿。法国也再一次派出了格罗。

1860年夏,额尔金第二次远征中国的讨伐大军出发了。这一回,联军并没有直逼大沽炮台。他们没遇到抵抗,在北塘海岸3 英里处登陆,从背后袭击炮台。炮台失守后,联军再一次占领了天津城。到1860年8 月,英法联军到达大运河的源头——通州,这里离北京的东城门只有5 英里。一路上,每走一步满清都要发表抗议。

此时,咸丰皇帝和他的家眷并不在紫禁城,而是在西北郊的圆明园,在御林军的保护之下。洋人对华北的入侵使得朝廷分成两个截然不同的派别。比较有势力的是八大臣和他们的支持者——铁帽子集团,他们仍然拒绝妥协,不计后果,极力主张有必要撤退到中国内地去。他们在皇帝周围形成了铜墙铁壁,把他和其他阁僚隔绝开来,即使是他的家庭成员也难以和他接近。八大臣想让咸丰带着他的后妃们(包括叶赫那拉和她的儿子,他只有4 岁,理所当然的皇位继承人)离开北京,逃到远在长城以北110 英里之外的热河行宫。八大臣当然会陪着他们去热河,并继续帮他们拿主意。在那里,朝廷将是安全的,可以免遭蛮夷的报复,直到冲突得以解决。这样,也就可以放手让僧格林沁的部队集中精力去消灭北京城周围的洋鬼子了。

与八大臣作对的,是一群更加务实的满族王公和汉族大臣,他们认识到:只有通过谈判解决问题,才能使满清政权免于灾难。长期以来,满清政府严厉禁止结党营私、拉帮结派,所以,这些现实主义者们总是处于危险的境地。他们只能小心翼翼地提出自己的反对意见,否则就要冒杀头的危险。他们由皇帝宠信的异母弟恭亲王领导,他力劝咸丰留下,静观待变。只要皇上在场,他的决定就能被立刻执行;假如皇上去了热河,每一个决定都会被延迟好几天。

在咸丰皇帝为是去是留而扯皮的时候,满清代表和巴夏礼(此时他是额尔金勋爵的代言人)之间的谈判缓慢而稳定地进行着。8 月18日,巴夏礼发现一支大约由50,000 人组成的蒙古军队正部署他和北京城之间,严阵以待。当他提出抗议的时候,清军便把他和他的几个伙计扣押了起来。

这一下,咸丰皇帝总算拿定主意了,决定去热河,好为军事摊牌留下一块干净的场地,他相信自己的军队会赢。这使得此前所有与巴夏礼达成的一致化为泡影,额尔金勋爵被激怒了。他命令英国指挥官何伯将军率兵向北京进发:“中国人的失信让我们不必再为任何义务而束手束脚了”,并且,“巴夏礼先生和随行人员的安危是下一步行动中最值得考量的事。”

亚罗战争及其荒唐可笑的结果,皆直接起因于巴夏礼和包令关于亚罗号的谎言。明白了这一点,再听听额尔金勋爵指责满清政府的“失信”,就不免感到滑稽了。联军炮兵立即开始轰炸蒙古兵的阵地。高大的爱尔兰军马冲向矮小的蒙古马,把它们撞得人仰马翻,密集的霰弹拦腰扫射,马和步兵倒下一片。蒙古人像桌子上的面包屑一样,被打扫得干干净净。

失败的消息迅速传遍各地。离京城不远的圆明园里,宫廷贵妇们惊慌失措、乱作一团。匆忙收拾了数百辆马车,里面装满了后妃及王公大臣的家眷们的金银细软。许多珍宝——主要是宫里的东西——都不得不弃置身后。要花一周以上的时间才能到达相对安全的长城,因此没有时间去浪费。御林军被匆匆忙忙地编成一组,随同军需官去给皇帝神圣的战车清道。御道上的乱石必须清理干净,路面要洒上明黄色的粉灰。咸丰皇帝谕令恭亲王留守北京、相机行事:“你要设法周旋、拖延时间,和夷首交涉只需以你的名义就行。”并指派内阁大学士桂良(他是恭亲王的老丈人)和军机大臣文祥18担任他的助手。

第一部分叶赫那拉氏第16节洋鬼子(4 )

 9 月21日拂晓时分,皇帝和他的宫人还在打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