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狗狗书籍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共和国十大将军传-第800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同学们!

努力学习,团结、紧张、严肃、活泼,是我们的作风。

同学们!

积极工作、艰苦奋斗、英勇牺牲,我们的传统。

像黄河之水汹涌澎湃,把日寇驱于国土之东,向着新社会前进!前进!

我们是劳动者的先锋!

这嘹亮的歌声,在山谷中久久地回荡着……

陕北的五月,春色正浓,七沟八梁已经披上了崭新的绿装,延河两崖鲜花盛开,争奇斗艳。

在抗日军政大学的西南侧,有一条小溪,潺潺溪水在石头的空隙中,愉快地流淌着,在阳光的照射下,闪着点点金光。两个穿着八路军服的姑娘,正在溪边洗着衣服。

“李秘书,听说咱们这里来了一位从苏联回国的,是抗大的教育长?”

“对,刚来时间不长,原来是训练部长,刘亚楼教育长去苏联后,他接替了教育长职务。”

回话的是许光达办公室里的秘书,叫李秀梅。

那位姑娘接着问:“他叫许光达吧,他现在成家了吗?”“我不清楚,不过没见过谁给他来过信,也没听过他提到这件事。”女秘书认真地回答着。

“听说他长得很帅,很有才干,是吗?”

“你干吗打破砂锅问到底的,是不是……”还没等这个李秀梅说完,那个姑娘就朝她撩起水来。

是啊,在抗日军政大学,许光达的婚事是身边的同志和学员们议论的一个话题。在当时的延安,结婚的条件是“二八五七团”,即二十八岁,五年干龄,七年军龄,团职干部。像许光达这样身居高位而又是单身的人是不多见的。在抗大,漂亮的姑娘也很多,有的胆小的同志只是在暗中爱慕他,却不敢当面去谈。有胆子稍大一点的姑娘委托别人或主动与他接近,都被他婉言谢绝了。

实际上,他身边的几位女学员,都对他有些意思。许光达一天忙于教务工作,并没感觉到什么。

这天下午,许光达刚走进办公室,见桌上放了张纸条,上边写道:“教育长,您每天工作太辛苦了,很少考虑自己的事,您需要有个家。”

但没有署名。

许光达一见桌上纸条的字迹,就知道是李秘书写的。他沉默了,其实,自己也是一个懂得情感的人。此时,他想起了桃妹子,她究竟在哪里?五年多了,我给她写了那么多的信,她为什么一封也不回,难道……他不愿再想下去了。不过,他相信:她一定会平安的。她为自己不知吃了多少苦,受了多少磨难。他忘不掉离开长沙时的情景,临别时桃妹子说的话:“我永远等着你!”

门外的脚步声打断了他的思绪,抬头一看,是李秘书提着水壶向办公室走来了。许光达刚要出去,被李秘书叫住了:“许教育长,刚才放在桌上的纸条您看到了吗?”

这突如其来的发问,使许光达不知如何回答是好。说没有看到吧,她既然有胆量发问,就一定会把纸条送到自己的面前;如果说看到了,她要再进一步提出别的什么该怎样回答呢?

李秘书见许光达不知所措,就对他说:“您是该成个家了,如果有个人愿意承担起这个义务,您不会拒绝吧?”

许光达见李秘书又在向他“发起进攻”,觉得该是正面回答的时候了。

“李秘书,刚才在桌上的纸条我已经看过,谢谢你们对我的关心,我已经成家了!”

李秘书感到奇怪:从来也没听说过他提起嫂子的事,是不是教育长这个人太清高,看不上自己而故意搪塞呢?

“教育长,您不要多心,大家对您的事确实很关心,早上我在河边的时候,有个女学员就提起过这件事,我只不过是反映大家的意见。”

说完,李秘书转身要走。

许光达想,不能伤了女孩子的心,她们还年轻,于是说道:“李秘书,我说的都是实话。我是结了婚,你嫂子的名字叫邹靖华,我去苏联前,在上海,她给我写过信,到苏联后,我一直给她写信,她为我吃了不少苦,说不定,很快会找到延安来的。我要等着她。”

“教育长,千万别多心,我不过是随便说说而已。”李秘书说完,转身跑了出去。

许光达静静地坐在椅子上。是啊,来延安几个月了,繁忙的工作,使我很少考虑她。我该给她写封信,可是信写到哪儿?她还会在长沙吗?

1938年春。长沙银宫电影院。

电影院的门前,人山人海。这里有工人,有农民,也有学生,挤得水泄不通。

在电影院对面的马路上,站着一个看上去二十几岁的姑娘,一头齐耳的短发,圆圆的脸上,一双亮晶晶的大眼睛,露出纯洁坚定的目光,乌黑的头发下两条弯弯的眉毛像月牙儿。见影院门前熙熙攘攘,好不热闹,就走过来看个究竟,随着人流进了影院。她就是邹靖华,今天刚巧路过这里,受好奇心驱使,也挤进去听。

台上的人正在演讲:“同胞们,日本帝国主义在占领东北后,又把侵略的魔爪伸到了华北、华东,我们的人民正在流血!中国共产党和八路军,高举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大旗,提出了抗日救国的十大纲领,我们愿意同国民党政府合作,决心同日寇决一死战……”

邹靖华仔细一看:“这不是徐特立伯伯吗?”

台上演讲的正是徐特立,1938年,国共双方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建立起来后,八路军在各处设立了办事处。徐特立是八路军驻长沙办事处的负责人。

邹靖华小时候就认识他,徐特立是她父亲邹希鲁的同窗好友,他在长沙师范任教时,常到她家里来同邹希鲁下棋聊天。

这还是邹靖华头一次在大庭广众之下听到共产党的主张。她听得是那么专心,她的心里似乎从来也没有像今天这样敞亮。她断定,徐伯伯是共产党,丈夫也一定是共产党,他们走的路是对的。她想起许光达,心里总感到沉甸甸的。自接到丈夫从苏联寄来的第一封信后,至今音讯皆无,他难道会……

不会的!他不是那种人,我要打听他的下落,一定要找到他!

这一天,徐特立去拜访他的老同学邹希鲁。两位密友到了一起显得格外亲热。

邹靖华见徐伯伯来了,就忙端着茶走进屋里,叫了声:“徐伯伯好!”

把茶分放在徐老和爸爸面前。

徐特立见邹靖华已长成个大姑娘了,就当着邹希鲁的面夸了起来。

“老弟,令爱长得又端庄,又秀丽,真是好福气呀!”

邹希鲁勉强笑了笑,没有说话。

徐特立关切地问邹靖华:“桃妹子,毕业后做什么工作?”

“哪里有工作呀,闲呆在家里。”邹靖华摇摇头说。

徐特立深表同情,对邹希鲁说:“桃妹子这么大了,还留在家里做什么?”

邹希鲁双手一摊,为难地说:“唉,毕业就是失业,到哪儿找工作啊?

现在男青年都没事做,女孩子就更难了。“

其实,邹希鲁并不是不想给她找工作。从女婿自苏联来过一封信后,至今不知下落,桃妹子整天愁眉不展,又不肯跟许光达分手,只得暂时留在身边。

徐特立从老同学的目光中已经觉察到邹希鲁好像有什么苦衷,就对邹靖华发问:“你还想念书吗?”

“我愿意。”桃妹子说,“我以前只断断续续地读了一点书,很想系统地学一学。”

“好嘛!我介绍你念大学,好不好?”

一听说上大学,邹靖华高兴极了,急切地问:“徐伯伯,您说的可是真的?”

“当然!去念抗日军政大学,在延安,去不去?”徐特立的目光盯着邹靖华。

邹靖华对延安还是有所耳闻。虽然没有去过,但她曾在报纸上看过一些文章,知道那是中国共产党中央的所在地,有不少热血青年去那里。我到那儿去,可以像五伢子一样走一条光明的路,没准儿他也在延安。去,一定要去,为了五伢子,我也要去。她坚定地回答说:“上延安念大学,我去!”

“延安,在大西北,你敢去吗?”徐老抬头望着她,想看看桃妹子决心大不大。

邹靖华明白徐伯伯是在考察自己是否有决心。自己在丈夫逃走后,颠沛流离,甚至想到过死,我连死都不怕,艰苦些、路远点算什么,想到这,她坚定地回答:“徐伯伯,再苦、再远,我也不怕,我去!”

“好样的,有骨气。过几天,我给你写封介绍信。”徐老很高兴,多一位青年去延安参加革命,就多一份进步力量。

徐特立走后,邹希鲁想,在目前情况下,这也不失为一条出路,要是光达也在延安,岂不是更好吗?于是他对邹靖华说:“你要去延安,我不阻拦你,你已经长大了,可不知你的公公是否同意,你应该到许家去一趟。”

邹靖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