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军部率领第二纵队,经过几天的艰苦行军,到达了宜北县。驻军两日,休息整顿后,部队又沿着崎岖的山道,穿行在高山野林中,向贵州省荔波县的板寨前进。
这正是春光明媚的时候,这个地区每天上午白雾弥漫,或下着毛毛细雨,到中午时才映着淡淡的阳光。
队伍曲折地通过田畴,又蜿蜒地爬上山坡。当我们快到荔波县的板寨时,得到一个消息:板寨方面来了红军。军首长估计是第一纵队来了,但又不能立即肯定。遂派参谋陆琼去探听情况。侦察的结果证明,确实是第一纵队来了。
两个纵队又汇合了,全体人员莫不欢欣鼓舞,歌声、笑声、谈话声响彻云霄。一群一群衣服褴褛的男女老少都围拢来看热闹,人民群众也在庆贺我们胜利的汇合。
两个纵队汇合后,前委决定了新的行动:向苗山进军。那时已是4 月下旬了。
苗山,是苗族聚居的地方。苗族人民被汉族封建地主、官僚压迫赶到这里来,他们过着落后和贫困的生活。因而造成了苗、汉对立。他们不服从汉族官僚地主的管辖,有自己的酋长,一般苗胞是不和汉人往来的。间或有个别与苗族有关系的汉族小商人,挑着日用必需品,进入苗区做买卖,但也是以不等价的交换,换取他们贵重的山货。过去国民党桂系军阀部队是不能进入苗区的,要进来,就得开火。当我军初进苗山的时候,苗胞都走光了,因为他们习惯上认为汉人的军队都是压迫他们的。我们一些懂苗话的同志,沿途向苗胞打招呼,高叫着:“不要怕”、“我们是工农红军,是爱护苗族的军队”、“红军是打国民党反动派的”等口号,宣传党的民族政策。于是,他们也就不和我军采取敌对行为了。但是还持着枪站在山顶上,对我军进行监视。
苗胞走了,房屋没有了主人,长途跋涉的英勇健儿们,饥肠辘辘,得不到粮食,怎么办呢?随便拿么?这是和红军纪律不相容的;如果不拿,军粮又如何解决?部队正在为难的时候,军政治部通知来了,决定各个大单位统一征集住户的粮食、猪和蔬菜,并且按汉人区的市价给钱,食物在哪里拿的,便把大洋留在哪里,并写清征集给养的原因、数量和留给的款项数目,此外还贴上政治部印制的宣传我军宗旨和民族政策的宣传品,希望他们和我军合作反对国民党。同时,政治部还出了布告,布告里说明如果苗胞没有拿到钱的,可以亲自来我军领取。经过这一系列的工作,既解决了部队给养问题,又执行了民族政策,维持了纪律。次日,部队继续前进。苗族中有些人是懂得汉文、通汉语的,他们看了布告和宣传品后,便奔走相告。这样,苗胞开始了解了红军和国民党军队的本质不同。自此之后,我军每到一处,苗胞都来欢迎,并拿出一些食物来卖。我军用大洋和他们交易,粮食也容易买到了。为了迅速筹措军粮,酋长登高一呼,呼啸一声,四周山谷都听到了。不一会,各家都有人用背篓背粮食出来,交给酋长。我们的给养就靠着苗族同胞的大力支援,很好地解决了。
由于苗区山高路险,又遇着连续几天的寒风山雨,因而行军艰苦异常。好在我军民族政策正确,政治纪律严明,所以苗胞不仅没有为难我军,而且除卖粮食、肉菜之外,还主动给我们带路,遇到难走的地方,还帮助开路架桥,使我军顺利而秘密地到达了榕江边境。
4 月30日正午,我军出了苗山,突然奔袭榕江县城。那时,正是贵州军阀和湖南军阀在湘黔边境鏖战之际。榕江,是贵州军阀的后方,许多军需、辎重囤集在这里,有一个敌军副师长率领的600 人的武装守城,还有数百名警察。我军一到,迅速地向城外山地的守敌猛攻。敌不支,纷纷向城内溃退,我军随即尾追攻城。
敌人对于我军情况事前一点也不知道,当我军突然兵临城下向他们攻击时,他们以为是“土匪”,毫不在意。后来看我军攻势猛,战斗力强,才知不妙。但是,到底我军是从什么地方来的,是什么部队,敌人却不知道,只好没头没脑,仓促地登城应战。
我军当时的意图是乘敌人毫无准备之际,一鼓作气攻下榕江。战斗一打响,我军便在城南缺口处爬城。一霎间,双方的枪声、炮声、号声、喊杀声震撼四野。我军前仆后继的进行猛攻,敌军则猛烈地向我军射击。由于我军没有攻城火器,子弹又缺,加上几天来在山地雨天里长途跋涉,几门迫击炮有的运来了炮筒,却没有炮座;有的没瞄准镜,只好把炮筒捆在树上打,但是打不准,轰轰的炮声只能壮壮军威,却不能起歼敌作用。而且,部队是陆续到达的,随到随投入战斗,这就无法组织坚强的突击力量。一直攻击了约3 小时,毫无进展。这时摆在军领导者面前的严重问题是:继续攻下去么,照这样的办法是不行的。因为开始时是奔袭,急袭,现在已形成对峙,敌方有了准备、不打么,问题更大。如果不能攻占榕江,已有的一二百伤员便无法处理,带来的弹药消耗很多,以后作战就会发生困难,部队的政治情绪也会或多或少受到一些影响。那时,第一纵队长李谦同志,在最前线指挥,他视察了地形,窥测敌军力量不多,战斗力也不强,而我军的战斗情绪却十分旺盛,人人有攻下榕江的决心,便积极向张军长提议,非攻下不可。张军长随即批准了他的建议。于是加强了政治工作,鼓舞战斗情绪,提出“攻下榕江纪念五一节”的战斗口号。指挥员们又细心选择了几个攻击点,部队重新准备攻城的云梯、大竹钉等。整个部队从军长到士兵,都在紧张地进行攻城准备工作。掩护攻城的迫击炮、机关枪和步枪、稳妥地安置在离攻击目标几百米的地点,攻击部队也埋伏在指定的攻击出发地的坟堆或洼地。一切都准备好了,只等军部下达攻击命令。
下午5 时,一连3 发迫击炮弹向城中射去,这便是发起冲锋的讯号。随即机关枪、步枪向城堡扫射。攻击部队随着密集的枪炮声,如猛虎一般带着云梯、大竹钉,迅速地向城上缺口处爬。敌人的火力也集中地向攻城部队射击。在敌人的枪林弹雨下,不少同志牺牲或负伤了。由于城墙高,上不去,突击部队又退了回来。但这种挫折并未挫伤我军攻城的锐气,经过简单的政治动员和整顿,第2 次攻击又立即开始了。这次攻击更为勇猛,敌人的火力也加强了。战士们急了,眼红了,咬着牙,一股劲冲到城下,用大竹钉钉进城墙的砖缝中,再踏着竹钉爬上城墙去。一个倒下了,又上去一个,一个接着一个不停地向上爬。好在这个旧名古州的城墙,久已失修,缺口较多,所以攻击不到一个钟头,便有几个战士爬上去了。接着,一连连长杨光同志也爬上了城墙,他使劲地挥动着红旗。在红旗的鼓舞招引下,各处攻城部队发出了震撼天地的喊杀声,许多部队登上了城墙。登上城墙的部队即在城墙上攻击敌人,敌人也企图消灭我登城部队,双方在城墙上进行肉搏战。敌人本来就士气不高,此时我军又攻上了城墙,因而敌人军心更乱了。在城墙上肉搏了10多分钟,敌人便纷纷溃退。我军攻击部队大部登城,又下城开了城门,主力大队蜂拥而入,并很快就肃清了城内残敌。至此,我军完全攻占了榕江。时间是下午6 时20分。这一战斗,敌人(包括主力部队和警察)伤亡惨重,约500 人被歼灭。我军也伤亡约300 人,而首先登城的杨光连长,在城上和敌人肉搏中也英勇牺牲了!特务连长李天佑同志以及一些干部在攻城的时候,身先士卒,指挥攻城,也负伤了。
攻城时,不只战士、军官们英勇善战,而农民群众出力也是很大的。城郊的农民,包括汉族和兄弟民族,由于他们饱受封建军阀、地主的压迫,生活太苦了。听到红军的宣传,又看到红军战士将自己仅有的衣服脱下来送给他们,态度和气,纪律很好,知道红军是他们自己的队伍,穷人是爱穷人的,他们多么高兴啊!因而当我军发起攻击时,许多群众,不论男女,甚至背着小孩的妇女也纷纷帮助红军送饭、送水,帮助抬担架,埋尸体。从这里可以看出,我军深得人心。榕江之所以能迅速攻下,也要归功于基层群众的支援。
次日上午10时,细雨初停,烟雾消散,天空中露出火红的太阳,这象征着榕江的广大劳苦人民,开始拨开乌云见青天。就在这时,军政治部召集纪念红色“五一”节的群众大会开始了。到会的群众约有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