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四,待梅河口和东丰两敌解决之后,再集中三处兵力,迫使海龙敌人投降。
五,八师为总预备队。
东北民主联军总部。
林彪坐在地图前,一动不动。宽大的军大衣把他裹得严严实实。他手里拿着毛泽东刚刚发来的电报,脸色木然地沉浸在地图上各种各样的线段和标识里。
好一会后,他才缓缓地睁开那双处在有为与无为之间的眼睛。
警卫员给他送来一袋炒黄豆。他用左手抓起几粒往嘴里送。同时,抬起右手又看那份电报。
电文是这样的——林高并告刘朱:高卯号电、林辰巧、辰皓两电均悉。出师顺利,甚慰。东北在你们领导之下,改革了土地,发动了群众,建立了强有力的军队。在全国各区中,论经济你们占第一位;就军力论你们占第二位(山东为第一位)。目前,你们以八个师的兵力南进,希望能于夏秋两季解决南满问题。争取秋冬两季向热河、冀东行动一个时期,歼敌十三军、九十二军等部,发动群众,扩大军队。该两区共有人口一千五百万,为将来夺取长春北宁两路,长、沈、平、津四城之条件。夺取两路三城必须准备三个条件:你们已在北满建立强大的根据地,解决了第一个条件;现正向南满作战,估计不久即可解决第二个条件,建立强大的南满根据地……
看到这儿,林彪把电文稿纸放回到了桌子上,顺手又抓了几颗黄豆放进嘴里,使劲嚼了几下,然后冲着旁边的工作人员喊道:“告诉肖劲光,南满应该动一下,难道连个梅河口都不敢打?”
工作人员应道:“是!”然后转身出门。
林彪又回过身来,依然如故地坐在地图前,一动不动,宽大的军大衣裹得紧紧的,脸色木然地沉浸在地图上那各种各样的线段和标识里。
5 月24日。梅河口。
十师在包围梅河口之后,分三面发起攻击。强大的炮火,整整轰击了三个多小时,敌人的郊外工事,被打得七零八落。
上午10点,攻城部队开始向前推进。
东、北两个方向,部队一进入郊区就碰到敌人强大的火力阻击。
原来梅河口的工事比情报所反映的要坚固得多。特别是纵深火力点,从城郊一直到城区,构成许多道防线。我炮火最初摧毁的只是最外围的一圈。
根据这个情况,肖劲光命令部队暂时停止强攻,继续炮火延伸,尽可能将整个防御工事体系打乱,使敌人的火力失去联络和配合。
整整一天的炮击。
夜里,按肖劲光的思路,部队采取小分队摸索穿插的办法,一步一步向城区靠近,一个一个消灭敌人的火力点。
敌人自恃有坚强的工事,拼命顽抗。一步一步往后退,一道一道防线往后让。
越与城区靠近,战斗就愈加激烈。
肖劲光亲到前线指挥所,观察地形,指挥炮火伸延和部队冲锋。由于部队过去没有打攻坚战的经验,所以,思想准备不足。有一些基层指挥员急躁起来,命令部队硬着头皮往里攻,使部队伤亡很大。
肖劲光了解情况后,立即命令密切注意周围敌人部队的反应和敌情变化,在目前情况下不要急于破城,各部善于火力侦察敌人的火力点。然后利用炮火优势,一点一点地啃。
仗打了四天五夜。
5 月28日,终于攻下了战略重镇梅河口,全歼守敌第一八四师,生俘师长陈开文。
东丰很快被攻克。
很快,肖劲光又三方合兵一处,会战海龙。大获全胜。
这一三角地带的攻克,扫除了南满与北满联系的障碍,打烂了敌人在南满的防御体系。
沈阳。
蒋介石从飞机上一下来,脸色就阴沉得怕人。熊式辉率文武官员大气不敢多出。只有杜聿明心头反倒淡然,他在想,也许陈诚会比自己败得更惨。
“东北战事,出我意料。”蒋介石一边上车,一边说,“我这次来,住在东北行营不走了。”
熊式辉脸都变色了。
“林彪是什么?黄埔四期。”上车之后,蒋介石还自言自语,“你们就是不行。”
这也许是蒋介石的毛病。只要他一急,整个思维就出现一种不规则跳跃。
许多时候,让别人莫名其妙。
与蒋介石一同上车的陈诚说:“林彪用兵以诡为长,往往出常人意料。”
“林彪其人,我是知道的。能拼,能跑。”蒋介石朝后看了一眼陈诚,“其实,光亭不是对手。”
“杜聿明刚而易折!”陈诚说。
蒋介石没吭气。
车在公路上行驶,很快就到了市区。
陈诚把眼光投向外边,他现在有一种舍我其谁的感觉。
蒋介石又突然发话:“你这次到东北来,要准备打虎。熊式辉不打虎,就叫他下台。”
陈诚连忙请委员长放心。
其实,这一点来沈阳之前陈诚就明白。东北地区再易主帅,蒋介石选他这位总参谋长,可不是随随便便的。他知道自己在蒋介石棋盘上的分量。一个熊式辉都摆不平,那还算陈诚吗?所以,他要委员长放心。
轿车直奔行营公署。
蒋介石对东北的战局,企图作最后的挽救。
果然不出杜聿明所料——根据中共中央、毛泽东指示,东北民主联军于9 月至11月发动强大的秋季作战攻势。先是由肖劲光率部对北宁路及其两侧地区发起猛烈进攻,以猛虎下山之势,歼灭守备薄弱之敌,诱使沈阳地区的国民党军主力南调。而后以北满部队在中长路沈阳以北发起攻势,使其首尾不能相顾,国民党军被迫退缩在锦州、沈阳、四平街、长春、吉林等仅占东北面积百分之十四的三十四座城市及其附近地区,陷入极端被动局面。
到此,陈诚企图以“机动防御”的新花招挽回败局和“六个月恢复优势”的狂言,随风散去。
美联社发出哀叹:“陈诚也未必比杜聿明高明。”
11月底,东北民主联军又发动冬季攻季。蒋介石不得不再用“换马术”,三移东北战场主帅,委任卫立煌为东北“剿共”总司令。
但这显然无法挽救其覆灭的下场。冬季攻势结束时,东北敌占区,又由原来的百分之十四缩减到了百分之一。
蒋介石对东北已完全丧失信心。
第十一章兵对兵将对将北国起苍黄1948年5 月。长春市东南方向五十里处。东北人民解放军第一前线围城指挥所。
肖劲光站在沙盘前,仔细研究长春的地形、地貌和各种设施结构,试图从中找到攻击这座大城市的弱点和突破口。
肖劲光是2 月底奉东北局指示,参加哈尔滨东北局省委联席会议和东北局常委会,与陈云、肖华一起离开南满的。哈尔滨会议结束之后,肖劲光等人在太阳岛休息了几天。5 月中旬,接“东总”(东北民主联军总部)指示,将包围长春的部队,组成东北人民解放军第一前线围城指挥所。肖劲光任司令员,肖华任政治委员,陈光、陈伯钩任副司令员,解沛然任参谋长,唐天际任副政委兼政治部主任。
肖华走进来:“司令员,别太累了,啊!”
“政委,你看这城如何攻?”肖劲光转过身问道。
肖华一屁股坐到一张椅子上:“哎,这块骨头怎么啃,关键看你司令员的。我搭台,你唱戏哟!”肖华做了政委,也还是有那么一股调皮劲。特别是他与肖劲光在艰难困苦中结成的革命友谊,使他在肖劲光面前总是特别随便。他们的这种友谊保持了四十年。
“我想,立即对长春实行空中封锁。截断敌人的空中增援和撤退的道路,先乱其心。”肖劲光认认真真地说。
肖华想了一想,神情是严肃的。但话到嘴边,又转而笑道:“我任何时候,都听你的啦!”
肖劲光也笑了。
长春城内,中央银行宽敞的办公室内。
郑洞国来回踱步,步履是沉重的。他的心绪总是难以宁静。
参谋长杨友梅走进来,轻声说道:“钧座,大房身机场失守。”
“两个团,如此坚固的工事,连一个机场都守不住。你说……”郑洞同话到口边又刹住了。
杨友梅没作声。
“能不能再要回来?”郑洞国又问。
杨友梅走进一步,说:“大房身机场在郊区,周围的火力配置基本上都被共军摧毁。要回来的话,守住恐怕就不容易了。另外,共军夺得机场后,埋上许多炸药,已经把机场炸得大坑小洼。”
郑洞国又踱了几步:“看来,肖劲光是断我后路呵。……其实,他也没有必要,我如果守不住长春,出去还有什么意思呢?”
“钧座,近两天米价乱涨,弄得人心浮动。您看……”
“这些事,你就不烦我吧。”郑洞国回到那张能旋转的办公椅上,口中念念有词,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