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肃的庆阳、合水,沿葫芦河向副鄜县方向进剿。
毛泽东同志主持召开了军事会议。张闻天、周恩来、彭德怀、林彪、聂荣臻、徐海东等一军团、三军团、十五军团的许多领导都到了会。看来党中央早已有了设想,会议很快就决定了一个战役部署:在直罗镇一带,打一个大的歼灭战,以求彻底粉碎敌人对陕北的第三次围攻。
会议快结束时,毛泽东说:“战场就选定在直罗镇一带,打一个大的歼灭战,具体的战斗部署,看了地形之后,你们决定吧!”说着,他看了看彭德怀。
彭德怀司令员说了声:“好!”又对徐海东说,“明早我们在张村驿集合。”
会议很干脆,就这么简单、明快。徐海东骑上马,一路往回走,一路想,今天这个会,是他这些年以来,参加的干部会议中最满意的一次。会上认识了许多同志,无意中学习了会议的民主精神和集中的原则。他联想起从前一些会,往往是好半天决定不了一个问题。有时虽决定很快,但事后证明决定错了。他又想到他主持过的一些会议,深深感到党中央的同志、毛泽东同志的能力、水平之高。
第二天一早,徐海东带领团以上干部,飞驰30多里,来到了直罗镇西南的一座山下。彭德怀和中央红军的指挥员,已经先一步上山了。徐海东跟着登上山头,大家一边观察,一边议论只是彭德怀副司令员严肃地绷着脸,不多说话。当他们走到一座石块堆砌的小围寨前时,彭德怀停住了,看了一会,走近徐海东跟前,指着小寨说:“敌人可能会占它!”
“这倒是一个可以利用的固守据点。”徐海东说。
有人立即提议:“最好能把它拆了。”
徐海东随即将这一任务交给了身边的一位团长。
经过现场察看,一个巧妙的战斗部署形成了:把敌人放进直罗镇,然后两面突击,歼灭它!
3天之后,敌一○九师师长朱元峰带领一师人,在6架飞机的掩护下,开进了直罗镇。朱元峰一心想追打红军,根本就没有想到,毛泽东已在这里为他布下了天罗地网。
晚上,徐海东接到中央军委命令后,率红十五军团从南向北,急速前进,此时,中央红军正从北向南开进。
拂晓,两路红军乌黑了直罗镇。毛泽东、周恩来、彭德怀同志等都亲临前线。总指挥部就设在镇北的一个山坡上。攻击开始,毛泽东又一道命令:“要的是歼灭战!”
徐海东亲自指挥一个团,攻进直罗镇。他估计要在这里打一场恶战,连大衣都扔掉了。不料,战斗进展十分顺利,激战了两个小时,朱元峰一师人大部被歼,剩下的一部分逃跑了,一部分占领了那个被徐海东派人拆毁的寨子。
红军一占领直罗镇,枪炮声就渐渐稀疏下来。敌一○九师师长朱元峰,蹲在小寨的残址内,发电呼救,固守待援。
红军包围小寨子后,敌我双方展开了枪战。红军想攻不能靠近,白军想逃逃不掉。徐海东在望远镜里看到那石头砌的寨子,想起战前看地形时,彭德怀说的话,只怨派部队来拆的时候,自己没亲自督促检查。瞧,这四周的石头墙拆的不彻底不说,石头又放在附近,敌人又把它垒起来了。他看看离天黑还早,便决定沿着一条沟进攻。为了掩护突击队,他组织了6挺机枪。就在这时,周恩来副主席来到前沿。
周恩来拿起望远镜看了一会,说:“敌人不少呢!”
徐海东向周副主席报告了准备进攻的路线,说:“我们一定要把小寨子拿下来。”
周副主席看到寨子地形险要,为避免较大的伤亡,就对徐海东说:“我看还是先围着它,晚上再进攻吧!”
徐海东担心等到晚上敌人的援兵传真圳来,便说:“我看还是早攻下它好,万一敌人一○六师赶上来,那还是个麻烦呢!”
周副主席胸有成竹地摇摇头,告诉徐海东,一○六师已经被我们堵住了,我们的阴击部队在黑水寺消灭了它一个多团。
徐海东这才略略放下心来,他命令部队只围不攻。自己从俘虏嘴里证实,朱元峰确实躲在小寨子里,徐海东心想,等天黑非捉住他不可。
夜幕刚刚降临,徐海东就组织部队,发起了攻击,寨子里的残兵败将,不等红军攻上去,就突围向西逃跑。徐海东看到没有抓到敌师长,急令七十五师师长和政委:“你们快追,'奇·书·网…整。理'提。供'一定要把朱元峰给我抓住!”
“我们一定把他抓回来!抓不到活的,也抬个死的回来。”师长坚决地说。随后率部队朝敌人猛扑上去。
半夜,徐海东接到报告说,他们追到直罗镇以西的山上,把朱元峰击毙了。
在中国工农红军的历史上,陕北的直罗镇战役是毛泽东、周恩来和彭德怀等中央领导同志直接指挥的一次著名的战役。这一仗,打得干脆、利落,歼灭了国民党一○九师和一○六师的一个团。徐海东曾在回忆录《奠基礼》中,详尽地记述了这个战役的全过程,并以真挚的感情,叙述了他和毛泽东的会见和谈话:……直罗镇战役胜利结束后,部队携带着胜利品,押着俘虏,撤离了战场。晚上,当我们路过毛主席住的村庄时,只见主席住的窑洞里还亮着灯。这几天,主席够辛苦了,天这么晚了,怎么主席还点着灯呢?
我怀着一种崇敬的心情,走到主席住的窑洞口,问门口的警卫员:“主席还没有睡吗?”“主席晚上是不睡的!”警卫员说着,把我引进门去。
主席披着件旧蓝大衣,点着盏油灯,正精神奕奕地工作着。桌上放着那张三十万分之一的旧地图。可以看出,主席又在考虑新的行动,策划新的战役了。
主席放下手里的铅笔,亲切地伸出大而有力的手,微笑着说:“辛苦了!”
我说:“天这么晚了,主席还没休息?〃 主席说:”这样习惯了。怎么样,部队都撤下来了?“
主席简要地讲了这次胜利的意义,当前的敌人动向,然后,关切地询问着部队的伤亡情况和伤员的安置。最后嘱咐要好好组织部队休息,让战士们都洗洗脚。主席对战士那种无微不至的关怀,具体细致的作风,给我留下了难忘的印象。
我从主席的窑洞里走出来,夜已经很深了,走了老远,回头望去,主席窑洞里的那盏灯仍然亮着……
直罗镇战役胜利后,徐海东常常跟毛泽东一起死行军,一起开会,一个桌子上吃小米、山药蛋。一次在谈话中,毛泽东同志亲切地问到徐海东的亲人、家庭,徐海东告诉毛泽东,他家是7代窑工,母亲为他受过许多苦,他十分怀念母亲。他说:“只是为革命尽忠,不能尽孝呀!”
毛泽东说:“你是一个好共产党员,又是一个孝子!”
徐海东还告诉毛泽东,在长征时,他和一位名叫周东屏的女同志结了婚,她是原红二十五军中仅有的7个女战士之一。
毛泽东说:“要多关心爱护长征过来的女同志,她们一路走下来,就很了不起。”
徐海东说:“周东屏和我一样,从小受苦,没念过书,也是个‘粗’人。”
毛泽东笑了,站起身来踱了几步,说:“我们今天的革命,就是‘粗人’的革命,工人、农民的革命。等情况好起来,我们要办些学校,让‘粗人’都变成‘细人’!”
徐海东很喜欢和毛泽东同志在一起,他觉得毛泽东没有知识分子的那种架子,不摆领导人的威风,说话随和,生活上也不讲究,真是看不出和‘粗人’有什么不同。有天晚上,天气十分寒冷,毛泽东和彭德怀、徐海东坐在炕上谈事情,警卫员看见首长们都缩着身子,就用柴禾烧起炕来。哪知彭德怀同志最怕热,不一会就喊到:“莫烧了,莫烧了!”毛泽东却高兴地说:“烧 !烧 !”半夜,炕上的席子突然有一块烧着了,彭德怀一边扑着火,一边笑骂着:“烧 ,烧 ,把老子都烧焦了!”毛泽东这时仍笑着向警卫员叫:“烧 !烧 !……”
这是多么亲密的同志关系啊!刚见面时,徐海东和毛泽东、周恩来、彭德怀这些人还有点生疏,但这种生疏感很快就消失了。后来,徐海东派人到中央红军去学习,要求中央给他派干部。他看到毛泽东、周恩来等中央领导同志的棉衣都破旧了,就叫供给部做好了衣服给他们送去,见他们一个个面庞消瘦,想到供给部在陕南打土豪缴得有银耳,他就叫人包上几包送去。他这个“粗人”,“细”起来,连中央领导人每个人身材多高,棉衣尺码多大,也都一一记在心上。
11月30日上午,红军召开了一个干部大会。会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