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狗狗书籍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调教大宋-第86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李秉臣听罢,满脸的惊奇,“这么说来,这唐子浩还真是个奇才,这么刁钻的想法,恐怕也只有陛下才能看得通透。”
  赵祯抿然一笑,脸上浮出期待的神情,不禁拿起案头另一道折子。
  “朕也十分期待,这唐子浩把事情闹大了,到底要如何收场,下一步要怎么走。”
  李秉臣下意识的扫了一眼赵祯手里的奏折,那道折子并非新近呈上来的,半个月前赵祯就看过了。只不过,赵祯没舍得收下去,而是隔三差五就拿出来瞅上几眼,每次看完都心怀大顺,简直成了赵祯的舒心良药!
  “陛下既然这般看好唐子浩,那是不是要帮把手了?”
  赵祯看着折子,也觉得若是由着唐子浩被潘家的人打压,恐怕以唐大郎那点底蕴不是其对手。
  只凭唐大郎现在对邓州一地的影响,赵祯就不能让他这么被樊楼压下去。
  这道折子是年前他听了范仲淹对邓州严河坊的展望,心中未免有些不太敢信。。。。。
  一间酒坊就能给邓州增税三十万?
  所以,范仲淹下去之后,赵祯就给刚到邓州的魏介去了一道旨意,让他详细上报严河坊,还有其连带产业。
  魏介刚刚上任,还不得好好表现?哪敢怠慢,把严河坊里里外外,连着邓州商情、民生详细地写了一封长奏,呈了上来。
  赵祯看过之后,惊喜不以。不但范仲淹预想的远景一点没错,而且,从魏介报上来的折子中还能看出,整个邓州竟被这个还没成形的酒坊彻底搞活了!
  今天开春,邓州有近两千户佃农得了严河坊的低息借贷,开山种树。
  而且,这个数字还在不断增加。魏介预计,明年邓州富户地主就可能要面临无佃农可雇佣的局面。
  一些富户眼见佃户越来越少,只得降低地租,或是干脆分包给有产的农户来种。如此一来,邓州今春的地价比往年低了三成还多。
  地价低了,但粮价却上去了。有恐土地无人耕种粮食减产,粮食价格居高不下,富户们更不敢让土地闲置,包不出去的土地只能雇佣外地流民。。。。。
  这下可把魏介牛…逼大了。。
  一上任,立马给周边府县去了公文,劈头就问,你们那有流民没有?都发到我这来有多少要多少!
  魏介能不牛气吗?他就差没烧柱香把范仲淹供起来了,每回接他的班都是个好差使,这回更是留了个大礼给他,这可是实打实的政绩啊!
  前年均州水患,流蹿到邓州的流民,过了灾期都让范仲淹送回了均州。不是他无情,是实在养不起。
  流民,不论在哪个朝代,都是让执政者最头疼的问题。。少了为祸一方,多了为祸一国。安置不好,就要出大乱子!
  可现在好了,流民一下子在邓州成了抢手货,而且,最近城中码头也开始高佣资抢占流民资源。
  因为近期粮商、酒商、果商扎堆的往来邓州,码头货运量越来越大,原来的人力资源已经负担不了了,城里根本雇不到人了。
  赵祯看过折子,唏嘘不已。
  谁能想到,一个新兴产业的崛起,让一个平平常常的州府,转眼间成了生民大州。从佃农、粮农、到工商户的收入水平都提高了一大截,而且邓州一下子变的好像很缺人,。魏介上任三个月,安置了五千的流民,把周边各州头疼不已的流民全给搜刮到了邓州!
  一部分分到了富户手中种地,一部分则开山种树,五千之众连个水花都没起就分光了。。。。
  而且折子里提到,这还远远不够,预计严河坊两万到三万亩的果林成型,再加上全州富户近万亩土地,三年内,邓州还需要新增人力两万人左右。
  魏介甚至管赵祯要人,豪言有灾民尽管送来!
  。。。。。
  “宣曹佾来一趟宫里。”
  赵祯终于还是做出了决定。。。
  “此事,也只能由他出面才妥帖些。”
  。。。


第95章 回山见闻
  曹佾在朝中的身份十分特殊。
  因为姐姐是当今皇后的关系,曹家为了避嫌,曹佾自请卸去了军中要职,安心当起了富家翁。
  但是,再怎么说,他也是开国大将曹彬之孙,与将门有着脱不开的关系。所以,更多的时候,曹佾在朝中扮演的是一个沟通上下的角色。
  说白了,就是和事佬。
  曹佾心里也明白得很,只要姐姐这个皇后坐的稳,皇帝对曹家没有芥蒂,那曹家的大船就能开得远!
  这一次,赵祯把解决唐奕和樊楼之间嫌隙的任务交给他,他自然不能怠慢。亲自去回山寻了一趟唐子浩,只不过,曹国舅还真不愿意见到这小子,因为。。。。
  他就没见过这样儿的。。。
  。。。
  回山这才从曹府手里过给范希文三个多月,但这次前来,不但曹佾,连随行的曹福竟,也有点不认识了的感觉。
  东岸的草坡被彻底的开垦出来,一直连到东山坡都是翻整好的垄沟,回山村的佃农们正在田间劳作。
  曹福三个多月前才来过一次,不禁好奇,“这唐子浩还真能折腾,东坡的沙土地能打出多少粮食?”
  曹佾颇为理解地笑道:“也不是谁都像咱们这般不在乎。范公办学不易,开销甚大,多开一块地,就能多打点粮食,多养活两个寒门子弟总是好的。”
  说着就嘱咐曹福,“回去之后,支点银钱送过来,算是一番心意吧!”
  下了船,一路向望河坡行去,只见村里家家院内都在挖坑,曹佾更是摸不着头脑。春耕时节本就忙碌,怎么还有闲心挖坑?
  而且,这大坑是干什么用的?
  在村头正碰上王里正,老王头一见是前家主,急忙放下手中的布袋子,上前行礼。
  曹佾正好问老头儿,为什么家家都在挖坑。
  王里正憨憨一笑,“不瞒国舅爷,咱也不知道那坑是咋个使法,不过,唐少爷说是积肥的。。”
  积肥。。。。
  曹佾更是迷糊,积肥的粪池子?那也。。。。。用不着这么大吧?
  而曹福却把注意力放到王里正身边那个布袋子上,原本他还以为是粮种,可扒开看了一眼,发现黑呼呼的根本不是什么粮食。
  “这是个啥东西?”
  “月季花籽儿,今夏咱回山这三百多亩旱田,加上东岸的沙田,都种这东西。”
  曹福眉头一拧,“种花?这么大一片地都种野月季?卖给谁去?”
  王里正脸子一苦,“谁说不是呢?这红红绿绿的,也不能当饭吃。但唐少爷说让种,当是没错,咱老汉信他!”
  曹佾和曹福对视一眼,心说,这唐子浩可以啊,这才几个月,就让回山村的村民都服帖听命,让开田就开田,让挖坑就挖坑,连关乎性命的田产大事都听他的了。。。
  曹佾却是不知,现在,别说唐奕让他们种月季,就算让这些佃农把地里都盖上房子,王里正都不带说个不字的。
  为啥呢?无它。
  人心换人心,换出来的。
  年前开河东那片地,赶工一个月,本来王里正觉得,新东家没涨租子,他们帮东家开片地算不得啥。
  这年头,主家给佃户派差使是再平常不过的事情了。可是没想到,年前干了一个月,全村虽累得不轻,但是东家也够仁义,每天管饭。这可把回山的村民们乐坏了,这可相当于省了一个月的粮啊。
  但是,王里正更没想到的是,年根儿上,唐奕又给出力开荒的村民每人发了一贯钱的工钱。
  起初,王里正不敢要,供饭就是大恩了,哪能再要钱?
  可是,人家张管家说了,以后回山就没有白干活儿这一说,只要出力就有工钱,这是唐少爷立下的规矩!
  所以,现在唐少爷说挖坑积肥,那就挖坑,说种花,就种花。农民就是这么朴实,他们相信这个好东家不会坑了他们。。
  王里正噼里啪啦说了一大堆,曹佾越听越是吃味。心说,这老头儿可真是。。。
  哪有在老东家面前狂夸新东家的?这是嫌我之前对你们不够好?
  而王里正还不知道,国舅爷让他说郁闷了,一边带着二人上山,一边数着这个年过得怎么好,杀了几头猪,添了什么新家什。
  曹佾是强忍着上的望河坡。
  上到坡上,曹佾就顾上不听老头絮叨了,因为整个山坡是大变了样儿。
  原来的围墙都让唐奕给拆了,现在新书院根本就没准备建墙,而是依着山势,错落有致地把一座座在建的房舍点缀开来。整片建筑群还没有成型,但从开出的水塘,堆出的假山,建起的廊道来看,隐隐透着一股子清秀之色。
  曹佾不由叹道:“这是请了哪位大师部的局?颇有意境啊!”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