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狗狗书籍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调教大宋-第591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滚!”唐奕笑骂。“你可没我这些宝贝有用。”
  “。。。。。。”
  曹佾这时也跟了进来,见唐奕不放心地盯着民学的孩子们打包装箱,心不在焉地问道:“就去几天海州,你把家底儿都搬着做甚?”
  唐奕没答,曹佾也没心思多问。
  “你先给我透个信,那一家的事儿到底怎么打算的?”
  唐奕转头看向曹佾,见他实在是心神不宁的样子,也只好放下心情好生劝慰。
  “放心吧,其实没你们想的那么严峻。”
  “这就好比是一个人长了一个疖子,不把脓拔出来,是永远也好不了的。”
  “至于这脓里裹着什么汁。。。。。。”唐奕轻轻一扬嘴角。“重要吗?”
  曹佾凝重地想了一下,摇头道:“这个疖子可不小。。。。。。”
  “弄不好,会要命。”
  。。。。。。
  要命?那要看要谁的命了。
  不过,不知为何,唐奕心中突然浮现出五个字,不由感慨出声:
  “在德,不在险啊!”
  曹佾闻之,差点没哭出来。
  “我现在脑子不好使,你能不能把话说明白!?”
  “这个时候,你提这句话做甚?
  这是当年太祖意欲迁都,太宗皇帝对太祖说的话。表面的意思很明显:“江山稳固在于天子德行,而非据险固守。”
  可是,唐奕现在说出来,明显是另有所指。
  而唐奕还沉浸在这句话中无法自拔,又是喃喃出声:“不像吗?却是十分应景的。”
  “在德不在险。”只一句话,赵光义就打消了太祖迁都的念头。
  后人皆言,好一出千古佳话,好一对君贤弟忠。
  可是,许是唐奕太腹黑,想多了。。。。。。
  不知为何,每每想到这句话,唐奕都有一番不同的感悟。他总觉得,这个“德”非指德行,而是人心。
  也许,赵光义还有另外一层意思,也许事实远比“君贤弟忠”来得更加残酷。
  也许,这就是赵二在警告赵大,“失了人心,迁不迁都没有什么分别。”
  引伸开来,也许真正的意思就是:“天下,德者居之,而我比你有德!
  也许,这是太宗在向太祖宣战。
  也许,唐奕曲解了这五个字。但是,有一个事实谁也无法否认,“在德,不在险”这五个字确实重于千钧,击溃了太祖要迁都的念头。
  一年之后,太祖在最鼎盛的时候离奇崩世,也宣告了这场兄弟之争的成败。
  金匮之盟、烛影斧声。。。。。。可惜唐奕来晚了七十年,无法见证那段千古迷案。
  在德,不在险!
  若是按照唐奕的歪理,那就是拉开那次皇权之争大幕的第一次亮剑。
  而现在,岂不是极其相像?
  什么是拉开仁宗与汝南系之争的那一次亮剑呢?
  赵祯在怕。
  赵宗实在想。
  而唐奕,在等。。。。。。
  等那家人如太宗一般威风八面;等他们也用五个字敲碎赵祯的防线;等他们自己把疖子掀开,他好下手拔脓!
  可惜,唐奕失望了。
  等来等去,却只等来一个正七品的殿中侍御史上了一本奏折,远没那五个字来得气贯长虹,甚至有点。。。。。。
  low!!
  不过,这位七品侍御史注定要千古留名了,因为他的这一纸参奏是把整个朝廷都给告了。
  一下抖出来弊案十九起,朝廷三省十八司、六部分属,除了礼部的钦天监是个清水衙门,实在没什么可告的,其余没有一处幸免。
  共十年间或这儿或那儿,牵扯官员使吏三千余人,光名单就写了一寸多厚。
  整个朝廷震惊了,也不知这七品侍御史说的是不是真的,若是属实。。。。。。
  不可能是真的吧?
  那些不明真象的朝臣在怀疑直假,而那些牵扯其中的臣子却是心如明镜。
  这十年间,涉案之人虽有些已经离世,或有调动升迁,但是绝大多数还在朝中。
  这一本参下来,无不惊若寒蝉,人人自危。
  接连两日早朝,休政殿就宛若灵堂,死气沉沉。
  赵祯终于怕了,虽然他把这那张折子当殿撕毁,大骂这是妄言诬陷,并“一怒之下”把那个侍御史发配岭外,算是明确的表明了立场。
  可是,赵祯知道,既然人家已经出手,就绝不会拿一个七品言官试试水就算了。
  有第一个,就一定有第二个。
  “不行!”此时,赵祯宛若热锅上的蚂蚁,在寝宫之中来回踱步。
  “不能让大郎妄为了。。。。。。会害了他!”
  急声吩咐李秉臣,“你亲自去!去把他叫来,朕有话要与他讲。”
  李大官不敢怠慢,领旨而去。
  到了唐家小楼时,唐奕还在盯着民学的人打包装箱。
  见是李大官亲至,急忙迎了上去,“怎么还让您老亲自跑上一趟,吩咐下面过来就行了呗。”
  李秉臣一笑,却是没心情和这小疯子逗趣,直入主题。
  “陛下让你过去一趟。”
  唐奕虽早有准备,还是愣了一下。过去一趟?干什么?
  鬼都知道,那位好心肠的皇帝又要瞻前顾后了。
  沉吟良久,唐奕扬起嘴角,与李秉臣道:“麻烦大官一事。。。。。。”
  李秉臣微微触眉,“大郎何事?”
  “回禀陛下,就说。。。。。。”
  “奕不在观澜。”
  “。。。。。。”
  。。。。。。
  


第703章 有借无还
  “不在观澜!”
  李秉臣冷冷地看着唐奕,老大官当然明白其中的用意。 更新最快
  “大郎莫要冲动!”
  唐奕回道:“值得!”
  “值得。。。。。。”
  李大官再次怔住,足足有盏茶工夫才缓缓回过神来。
  “大郎。。。。。。”
  说到一半,老大官再开口,眼神之中渐渐多了一分敬服。
  抖了抖衣袖,双手前抱高举过顶一揖到地。向唐奕无声一礼后,转身离去。
  。。。。。。
  默默受了李秉臣一礼,唐奕目送老大官出院。
  “呼。。。。。。”
  长出一口浊气,吩咐王济和九九盯着点,也迈步出了小楼。
  不是去见赵祯,而是绕了个远路,朝着后山的阎王营走去。
  南有昆仑关一战成名,北有古北关下再战封神。
  南北两战,彻底奠定了这支大宋第一军的地位。是以,回京之后,都不用赵祯主动去提,朝野上下就一致上表请求重建阎王营,重塑大宋国威。
  三衙、三司更是放出话去,阎王营要钱给钱,要兵给兵,就算饿肚子,也要把这支威慑四蛮的神军再造出来。
  由此可见,大宋这些年早就吃够了这些边蛮欺负的苦头,有这支外战无敌的神军存在,无论是士大夫,还是将门,更不管是出于什么样的利益,意见都是一致的。
  这几个月,杨怀玉他们一直在四处挑人挑马,只捡大宋最好的儿郎、最雄壮的战马。
  正如当年曹满江在赵祯面前所说,阎王营只要还有一人在,那魂就没死!
  魂没死,就还是阎王营。
  别看这次古北关一战,阎王营再一次打残了。可是,杨怀玉信心满满,只要给他时间,神军之威犹在,兵勇之气犹在!
  唐奕到的时候,阎王营中正是热闹,各地挑选的精兵这几天刚刚入营,杨怀玉他们正忙着收拾这帮生瓜蛋子。
  老兵自然都认得唐奕,一到营门就热情地把他迎了进去。
  “你们营帅呢?”
  “正在帐中与几位营头议事。”
  唐奕心说,那正好,直直朝大帐而去。
  进到里面,果然都在。杨怀玉居中,曹老二、秀才、李贺、王都头等人一个不少。
  杨怀玉一见是唐奕,咧嘴一乐,“哟,大郎怎么来了?”
  “老二,去把生瓜蛋子都拢一拢,”杨怀玉一边把唐奕迎进来,一边给曹老二派任务。
  “老规矩,正好让大郎给训个话。”
  唐奕无语的苦笑,“来是有个事要求你,却是别训什么话了。”
  “哦?”杨怀玉疑然出声。“这倒是不容易,你还有求我的时候?”
  “说吧,啥事儿?”
  “借我点人。”
  杨怀玉恍然,倒是忘了,他还能有什么事儿,哪次来都是借人。
  “借多少?”
  “五十。”
  “行!”杨怀玉这回倒是痛快。“让老二去给你拎出五十个脑袋来。”
  唐奕没接,顿了半晌才道:“这次可能是有借无还。”
  “嗯?”
  此言一出,不但杨怀玉一怔,就连满屋的阎王营将士也是不由得一僵。
  “有借无还?”
  “什么意思?”
  “你要干嘛?”杨怀玉忍不住问出了声儿。
  “别问。。。。。。”
  “那是公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