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狗狗书籍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调教大宋-第545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当真。。。。。。当真要革新吗!?”说话都有点发颤。
  庆年间,他反对新政,可不全是因为一己私欲。说严肃点儿,他王拱辰的君子之德还没丢,不能由着范希文硬来。
  范仲淹看向王拱辰,淡然一笑,“怎么?王中丞心有顾虑?”
  老王闻声冷然道:“庆一举已经证明革新非人力可为,难道还要再来一次国朝震荡、天下骇然的灾难吗?”
  “范公是君子,是浩然贤士,难道一次还不够,非要把这个朝堂搅得再无宁日吗!?”
  “你,你会成为千古罪人的!”
  王拱辰字字千斤,直指范仲淹。
  。。。。。。
  “唉!”唐奕一声轻叹,为老师解围。
  “王中丞不用咄咄逼人,此次与我师无关,乃奕一手推动。”
  “哼!”王拱辰冷哼一声。“范公当真是教了一个好弟子啊!”
  说到底,王拱辰可以顺应时事与唐奕方便,甚至在许多时候站在唐奕这边。但是,革新是根本政见相悖,没有转圜的余地。
  极尽讥讽地揶揄道:
  “师父闹了一场,现在轮到弟子再来一场!?”
  唐奕暗自摇头,说心里话,他是不愿意让包拯,王拱辰,乃至唐介这样的直臣参与其中的,不够和他们费口舌的。
  可是不行,革新不论是“劫富济贫”,还是“分蛋糕”,说到底还是革新,实在太敏感了,要是台谏压不住,没等他把招式晾出来,朝廷就已经翻天了。
  “王中丞,且听我把话说完。”
  “此次革新与庆之举从本质上就是不一样的。”
  “哦?”却是不等王拱辰发难,包拯已经冷声疑道。“老夫倒要听听,有何不同?”
  王拱辰一皱眉头,老包怎么还跟着他起哄?有什么可说的?
  包拯看出他的心思,轻声劝慰:“听听无妨。”
  。。。。。。
  “这么说吧。”唐奕朗声道。“之前不论是奕,还是陛下与老师,都认为庆之举之所以不能成功,根源不是《陈条十事》不够好,根源是《陈条十事》动了太多人的利益。”
  包拯点头,“革新当然要与许多人的利益与政见背道而驰,这是绕不开的事情,大郎现在行的新举又有何不同?”
  “当然不同!”唐奕给出一个让包拯意外的答案。
  “我也不与各位画饼放空了。”大道理是说服不了这些扭臣的,直接取出事先就准备好的几支竹签往桌上一放。
  老包和王拱辰拿起一看,只见一支竹签上一个,。分别是:官、兵、钱、税、农、商。
  二人一看就懂,这是大宋面临的最直接的问题,也是有待解决的问题。
  官:冗官难除,致使朝廷费杂奉厚,所累颇深。
  兵:只燕云一战,大宋军队的问题就已经暴露无余,百万禁军,竟只有二十万可用之兵,已经到了不治不行的地步。
  后面的钱、税、农、商其实是一个意思,无外乎开流节源,为朝廷增加税入,唐奕只不过是把它们细化了而已。
  唐奕指着这六根签,“两位选一个吧,奕一项一项地与二位解释,看看我的办法可行与否。”
  “。。。。。。”
  包拯拿着六条签又看了看,签签当动,签签值得先行。
  抬头看向唐奕,“若是大郎要动,先动哪个?”
  唐奕缓缓抽出其中一支,放在二人面前。
  只见上面一字钱!
  王拱辰一怔,钱?就是钱荒?
  “大郎有钱荒之解?”
  唐奕轻笑,与赵祯、范仲淹对视一眼,“不瞒王中丞,钱荒之解早在五年前就已经想好了,只不过一直没有实施罢了!”
  “没有实施?”
  “对。”
  唐奕点头,把银圆之事和盘托出,并把做蛋糕和分蛋糕的道理与二人细说。
  直听得王拱辰目瞪口呆,心道,还真和庆不太一样。
  “大郎真能做到无惊无变、四平八稳?”
  唐奕摇头,“我做不到!”
  “所以,才把王中丞叫到这里来。”
  唐奕诚恳地看着王拱辰,“今日叫王中丞来,不是让中丞站队,更不是让中丞帮我摇旗呐喊。”
  “那你是何意?”
  唐奕整冠肃礼,“不求中丞偏帮半分,只求中丞秉公而行,不带偏见地看待这次革新。如遇政见相悖之臣,不求中丞挡下反对之声,但求中丞挡下那些无理取闹的。反对之声!”
  “。。。。。。”
 
  


第654章 又是那个胖子
  “武器行01”看到的话,请加群私密苍山你要的角色名字或者书评区发贴告诉我。 更新最快
  只说要角色,没有说叫什么,我怎么给你加啊!
  王拱辰沉默了,唐奕要求的并不过分。不求鼎助,只求客观,他没有不答应的理由。
  只不过,他没意识到,默许,也意味着认可了革新。
  他的不带偏见,更是代表着已经向他原来的初衷之外偏离。
  。。。。。。
  至于包拯。。。。。。
  自他上次无条件地偏帮唐奕开始,他就已经不是原本的那个包拯了。
  。。。。。。
  送走王拱辰、包拯和唐介。
  曹佾有点为唐奕叫屈:
  “何必呢?”
  唐奕看着三人离去的背影摇头,“却是有必要的。”
  “只要台谏不与我们为难,就算有再多非议,也是另一回事。”
  朝堂上的御史台谏若是不出声,别人叫得再欢,也总是感觉缺了点什么吧?
  此时,小楼之内只都是“自己人”。
  赵祯看着桌上的那几支竹签官、后、钱、税、农、商。。。。。。
  “大郎真的要从钱上下手?”
  。。。。。。
  没等唐奕回答,却是王德用、范仲淹默契的起身,“陛下,臣等不便多留,且先告退了。”
  赵祯一怔,随即明白了什么,不由苦笑,“两位爱卿却是多心了。”
  范仲淹摇头,“老臣已经致仕,新政初草有参谋的义务,一但真的开始动起来,却是不能公私不分的。”
  王德用也道:“王家在观澜有股,也是有咸英一人在此听命也就够了,老臣就不为陛下添麻烦了。”
  “。。。。。。”
  赵祯心中莫名一暖,这两位肱骨之臣当真是为大宋鞠躬尽瘁了。
  其实不难理解,万事开头难,范仲淹是庆之臣,在这个最敏感的时期,刻意避嫌多少会减轻一点赵祯和唐奕的压力,更能让反对之声少了一条攻伐新政的理由。
  而王德用的情况也差不多,作为复燕功臣之一,又是三朝元老,姿态放低一点,同样可以减少阻力。
  赵祯和唐奕要实行的是温和的改革政策,所以,当然是动静越小越好。这也是为什么富弼、宋庠等人,偏偏在这个关键时刻不在朝的原因。
  可是,赵祯却十分清楚,再起革新之举,若有差池,范仲淹、王德用绝脱不了干系。
  观澜表面上还是范仲淹的观澜,他这个烙上庆标签的老臣,更与革新划上了等号,不找他,找谁?
  但是,若真的成功了,大宋兴盛可图,那二人今天一走,这个千古功绩也就与他们没关系了。
  范王二人这是为了革新,甘愿委屈自己了。
  。。。。。。
  等范仲淹、王德用一走,小楼里就只剩下赵祯和观澜的股东,只文彦博一个算是外人了。
  张晋文与马大伟对视一眼,也想起身。
  二人别的本事没有,眼力见还是有的。范公都走不,他们两个平头百姓还跟着掺合什么?
  可是不想,赵祯见二人起身,不等他们开口,就把人拦下来了。
  倒是没有了对朝臣的正式和威严,更是是话家常:
  “你们就别跟着添乱了,坐下吧!以后还要你们观澜上下一心,才能把革新之策推行下去。”
  二人不敢违抗圣命,只得又坐了回去。
  赵祯这句“坐下吧”,可不是一般说说的。
  一句“坐下吧”,也就就是承认了张、马两家在这场变革之位置,更是为以后观澜商合议事定下了基调。
  。。。。。。
  转回正题。
  “大郎要从钱上先下手?”
  “嗯!”唐奕点头。
  钱荒必须先解决,才能彻底释放大宋被制约多年的经济总量。老百姓手里连流通的钱都没有,他还怎么折腾?
  “推出银圆?恐怕没那么容易了。。。。。。”却是曹佾突然出声。
  唐奕一挑眉头,看来不是i光自己得了消息啊。
  “你知道了什么?”
  曹佾眉头不展,“根据这一段时间的情形来看,似乎朝廷要以银代铜的消息传了出去。”
  “京西、京东、河北诸路的富户望族都在大力抛出存铜,京中更是热钱涌入。我算了一下,最近两个月,城中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