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狗狗书籍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楼兰情缘-第234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外丙(2)太庚(6)→小甲(7)

    中壬(3)雍己

    太戊(9)→仲丁(1o)

    外壬(11)

    河亶甲(12)→祖乙(13)→祖辛(14)→祖丁(16)

    沃甲(15)→南庚(17)

    2、后期:自盘庚迁殷以后,商也被称为殷。

    世系:九世十世十一十二十三十四十五十六十七十八

    名称:祖丁(16)→阳甲(18)

    盘庚(19)

    小辛(2o)

    小乙(21)→武丁(22)→祖庚(23)

    祖甲(24)→廪辛(25)

    庚丁(26)→武乙(27)→文丁(28)→帝乙(29)→帝辛(3o)→武庚

    宋国国君世系

    商朝灭亡后,周朝曾封纣王的儿子武庚于殷故地统治殷商余民,并同时封管叔和蔡叔于殷地,以监视武庚。但是管叔与蔡叔由于对周公旦不满,于是伙同武庚动叛乱,周公对此进行了东征,经过了三年才平定了叛乱。周公东征后,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巩固统治。其中之一就是把商纣王的庶兄微子启封于宋,建立宋国,都商丘。在周朝,宋也常常自称商。作为商朝的余音,同时也把周代宋国历任国君列述如下:

    1、西周时期:

    世系:十六十七十八十九二十廿一廿二廿三廿四廿五

    名称:帝乙→微子启(1)→盾

    微仲衍(2)→宋公(稽)→丁公(申)→湣公(共)→厉公(鲋祀)→釐公(举)→惠公→哀公→戴公

    炀公(熙)

    2、东周时期:

    世系:廿五廿六廿七廿八廿九三十卅一卅二卅三卅四卅五卅六卅七

    名称:戴公→武公(司空)→宣公(力)→殇公(与夷)

    穆公(和)→庄公(冯)→湣公(捷)

    桓公(御说)→襄公(兹甫)→成公(王臣)→昭公(杵臼)

    君御文公(鲍)→共公(瑕)→平公(成)→元公(佐)→景公(头曼)

    (公子褍秦→(公孙纠)→

    世系:卅八卅九四十四十一四十二

    名称:昭公(特)→悼公(购由)→休公(田)→辟公(辟兵)→剔成

    宋王偃(公元前286年,齐闵王灭宋)

    3、孔子家世

    孔子家族源于殷商王室,由于其对中国深远的影响,因此把其家族自西周至西汉末年的世系也列如下:

    世系:二十廿一廿二廿三廿四廿五廿六廿七廿八廿九三十卅一卅二卅三卅四卅五

    名称:湣公(共)→弗父何→宋父周→世子胜→正考父→孔父嘉→木金父→祈父→孔防叔→伯夏→叔梁纥→孔丘→孔鲤(伯鱼)→孔伋(子思)→孔白(子上)→孔求(子家)→

    世系:卅六卅七卅八卅九四十四一四二四三四四四五

    名称:孔箕(子京)→孔穿(子高)→孔慎→孔鲋

    孔襄→孔忠→孔武→孔延年→孔霸(褒成君)→孔福→孔房→孔均(褒成侯)

    孔捷

    孔喜

    孔光(博山侯)→孔放

    孔安国→孔昂→孔驩

    '编辑本段'

    著名的国王

    (1)商汤在位3o年

    商汤,姓子名汤。商的祖先契助大禹治水有功封于商地,商汤时建都于亳(今河南商丘)。他任用仲虺和伊尹为相,逐渐强大起来,又有夏桀残暴无道,民怨沸腾,遂起兵征讨夏,大败夏军,建立商朝。建国后又修《汤刑》,《明居》等法,比较关心民命。商汤即位17年践天子位,为天子13年崩。

    (2)太甲在位23年

    太甲,商汤长孙,太丁的儿子。即位初,因“颠覆汤之典刑”,被伊尹放逐于桐宫,三年后改过复立,成为有成之君。这就是“桐宫悔过”的故事。

    (3)盘庚在位28年

    盘庚,祖丁子,阳甲弟。盘庚迁都于殷,商朝自此称殷商。迁都后,社会经济得到较大展,殷都成为当时的政治,文化中心。

    (4)武丁在位59年

    武丁,小乙子。武丁是盘庚以后最好的国王,政治改善,商朝复兴,他还击败四方入侵,商朝威镇四方。

    (5)商纣在位3o年

    商纣,姓子名受,古音受,纣相同,帝乙子。商纣为人聪颖,膂力过人。曾大举攻伐东夷,取得胜利,为中原文化的传播有一定的贡献。但商纣为人残暴,且好色无比。宠幸妲己,酷刑于民,大修宫舍,民不聊生。而此时西方周逐渐强大,终于灭商。纣王**而死。商亡。商纣与夏桀也成为了暴君的代名词——“桀纣之君”。

    '编辑本段'

    政治制度

    商王朝的职官有中朝任职的内服官和被封于王畿以外的外服官之别。内服官中又分外廷政务官和内廷事务官。最高的政务官,是协助商王决策的“相”,又称“阿”、“保”、“尹”。王朝高级官吏统称卿士。三公,则是因人而设的一种尊贵职称、并不常设。另外有:掌占卜、祭祀、记载的史,掌占卜的卜、掌祈祷鬼神的祝,掌记载和保管典籍的作册(又称守藏史、内史),武官之长的师长,乐工之长的太师、少师。内廷事务官是专为王室服务的官员,主要是总管的宰和亲信的臣。臣管理王室各项具体事务,有百工之长的司工,掌粮食收藏的啬,掌畜牧的牧正,掌狩猎的兽正,掌酒的酒正,掌王车的车正,为商王御车的服(又称仆、御),侍卫武官亚,卫士亚旅,掌教育贵族子弟的国老,掌外地籍田的畋老。外服官主要有方国领的侯、伯,有为王朝服役的男、有守卫边境的卫。

    商代在实行贡纳制度的同时,还有劳役租“助”,就是要求农人助耕公田(籍田),收获皆为统治者所得,其比例约占农人收获的十分之一。殷纣王加征赋税,用以充实鹿台和巨桥。

    商朝的政治理念是神权观念笼罩下的政治思想,商代统治者「尚鬼」、「尊神」。所奉行的最高政治原则,就是依据上帝鬼神的意志治理国家。

    '编辑本段'

    经济文化

    经济

    商人从一开始就是一农业为主的民族,商汤曾派毫人帮助葛人种地。甲骨卜辞中多次见到“其受年”(能获得丰收吗)的问语,反映商朝统治者对农业的重视。在畜牧业在商代出土的除了有六畜的遗骸外,还有象骨,说明当时北方还有训象。并且掌握了猪的阉割技术,开始了人工养淡水鱼。手工业全部由官府管理,分工细,规模巨,产量大,种类多,工艺水平高,尤以青铜器的铸造技术展到高峰。成为商代文明的象征。而且商朝人已经明了原始的瓷器,洁白细腻的白陶颇具水平,造型逼真,刻工精细的玉石器表现了商代玉工的高技艺。丝织物有平纹的纨,绞纱组织的纱罗,千纹绉纱的縠,已经掌握了提花技术。

    商代农业和手工业的进步促进了商品交换的展,出现了许多牵着牛车和乘船从事长途贩运的商贾。到商代后期,都邑里出现了专门从事各种交易的商贩,吕尚就曾在朝歌以宰牛为业,又曾在孟津卖饭。

    土地制度和赋税制度

    商殷时期的每一个别的公社农民只有通过其所属的公社才能领得自己的份地。正因为份地所有权在法律上属于国王,所以每一个公社农民的剩余劳动也就属于这个最高统一体。由于公社所有制一般分为“公田”和“私田”,所以在这种公社中,公社农民的剩余劳动是以耕种“公田”的形式而出现的。《孟子·滕文公上》所说的“惟助为有公田”、“同养公田”的“公田”,是由原始公社中的“共有地”演变而来,“同养公田”就是说公社的“公田”由公社农民来集体耕种,“公田”上的收获物就作为交给奴隶主贵族的一种赋税。这就是孟子所说的“殷人七十而助”(《孟子·滕文公上》)的“助法”。这种助法,按照孟子的看法,就是画地面为井字形,分为九区;八区分配于八家之民,称曰“私田”;其中之一区,八家合力耕作,谓之“公田”。所以,孟子说:“助者,藉也”(《孟子·滕文公上》)。我国古代文献中的“藉”字应作“耤”,后来误作“籍”。“耤”即“借”字,“耤”(强迫)公社农民的力量来为自己耕种叫做“耤”,字从“耒”即表示其与农事有关。所以赵岐《孟子注》云:“藉,借也,借民力而耕公田之谓也。”郑玄注《礼记·王制》中的“公田藉而不税”时也说:“藉之言借也,借民力治公田,美恶取于此,不税民之所自治也。”

    服饰

    商朝服饰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