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老人对于眼前的问题也没什么好办法,就像他当初反对风宇攻击新亚洲号一样,他也清楚风宇感情上不想伤害第10舰队。既然如此,他也没什么好办法。
倒是洛云曦提了一个建议,“航道对于太空只是一个概念,在柯伊伯带里,航道的作用在于可以让舰船进行有限度的曲率飞行。以雷区封锁航道,也就是让舰船无法快速进入星域内部空域。事实上我们并不是无路可走,大不了绕行陨石带就是了。”
“哦,这倒是个折衷方案,不过时间上呢?需要多久?”风宇手心手背都是肉,既不想损失“暴风号”,也不想伤害第10舰队,所以就只能在其他方面付出代价。
洛云曦调出三维星空图,伸手在上面画了一条线,也就是她预设的航线。从图上可以看得出,这一带的陨石密布,尽管洛云曦已经挑了一条最好走的线路,但路况依然相当复杂,“台风号”需要以低速航行,并不时规避一些可能会对其构成威胁的陨石。
很快“台风号”主系统就得出了结论,“航程97万公里,平均航速5公里/秒,预计用时18。6小时。”
这个方案的耗时差不多是“台风号”排雷强行穿过航道的3倍左右,说起来还是有点长了。
不得不说,这是“台风号”身为民用型飞船的悲哀,船身装甲外部没有炮塔,无法在航行中击碎那些可能危及自身安全的陨石,就只能依靠规避。
换做是“暴风号”,主炮开道,侧舷炮塔配合,只要不是矮行星级别的天体都挡不住其前行的步伐。即便无法达到200公里的巡航秒速,维持50公里以上也是没有问题的。
不过洛云曦稍作思考,很快就调整了方案,重新在三维星空图上画了一条新航线。
这条航线让同样是船长出身的摩根眼前一亮。前20万公里依然是在雷区中行进,并渐渐偏向航道边缘。在距离雷区尽头只剩下10万公里的地方,“台风号”将顺势转入陨石带中,消失在第10舰队那支巡逻队的视野中,只需要在低速下航行十几万公里即可。
根据系统测算,这条航线的大致距离和之前那条相差无几,但是耗时将缩短到9。4小时。只是这么一来,风宇要辛苦一些,还要花两小时排雷20万公里。
对于风宇来说,如果自己辛苦一点就能节约9个钟头,那他还是愿意的。当“台风号”进入陨石带里隐身飞行时,他还有充足的休息时间,问题不大。
他当即拍板,让洛云曦就按这条航线来飞行。而他再一次双重人格双开“风暴”,以每小时十万公里的速度在雷区里面推进。
两小时说起来很快,当风宇累得筋疲力尽的时候,暴风号比预期的还要多前进了一万多公里,这样就能减少在陨石带里的航行时间近一个小时。为了尽快营救“暴风号”,他也是拼了。
在洛云曦心疼的眼神中,风宇回到了自己的休息舱。接下来又经历了近7个小时的航行时间,“台风号”终于绕过了雷区,来到那支巡逻队的身后。
不过这还不算结束,此时“台风号”依然处于柯伊伯带的航道之中,想要甩脱那支巡逻队并不容易。
根据洛云曦“侦查”的结果,“暴风号”此时的位置就在这条航道靠近星域内层空域一侧旁边的陨石带里,正在第10舰队的围追堵截之下,深入柯伊伯带已经上百万公里。
“台风号”必须沿着这条航道向前航行约420光秒,才能在最接近“暴风号”的位置垂直进入柯伊伯带。
420光秒等于1。26亿公里,以常规巡航需要175个小时的航程,相当于一周时间。真等到那会儿,“暴风号”早就完蛋了。
所以正常来说,“台风号”应该想办法甩脱第10舰队派来盯梢的那支巡逻队,然后进入在柯伊伯带航道惯常采用的分段曲率飞行。最多只要半小时就能抵达420光秒处。
正常来说,身为民用飞船,“台风号”基本上没什么机会甩开对方,除非风宇出手打跑追兵。然而这样一来,前面的努力也就白费了,风宇之所以选择如此辛苦的方式,目的还不就是为了不和第10舰队发生正面冲突。
洛云曦知道风宇的心意,所以她很清楚自己该怎么做。当“台风号”驶离雷区范围之后,她果断地放弃以光学隐形姿态进行飞行,甚至连r粒子护罩都关闭了,开始进行跃迁引擎的预热,准备在飞船驶回航道的瞬间进入曲率飞行。
其实洛云曦采取的是一种惯用的定式,是战舰赶路时遇到雷区阻断航道时,强行绕过雷区的一种急行军套路,在各国战舰指挥专业的教科书中都有一定的篇幅在介绍。
正因为如此,第10舰队的舰长们和她也算是天京高等航校的同门师兄妹,自然懂得这种套路,也知道如何进行针对。只见这支巡逻队的三艘战舰兵分三路,从三个不同的角度切入航道旁边的陨石带,试图阻断“台风号”的航行路线。
这是一场同根相煎的战斗,而且“台风号”一方还自缚双手、自废武功。
第四十章 角逐陨石带
大家都是天京高等航校毕业的舰长,那么接下来就是考验双方指挥艺术和驾驶技术的时候了。
洛云曦仗着“台风号”娇小玲珑,利用大颗陨石进行掩护,在陨石带里时隐时现,让对手很难捕捉到其准确位置。
而三艘战舰则采用暴力破解,主炮和侧舷炮塔对着陨石带一阵猛轰,欺负“台风号”已经关闭了r粒子发生器,没有护罩保护,只要挨上一炮基本上就是沉没的命运。
总体而言,这种强突套路本来就是防守一方占便宜的。加之目前的情况是三对一,而且是战舰对自身没有战斗力的商务飞船。怎么看都是巡逻队稳操胜券的局面。
不过风宇也不可能坐视“台风号”遭遇危险,他已经在整备舱里就位,一旦到了非出手不可的地步,他也只能选择对不起彭定邦了。不过以他现在的控制力,完全可以只破坏对方战舰而不伤及舰上人员。比如打机动战士只打头部,打战舰只破坏引擎。
然而洛云曦并没有让他失望,这位优秀的女舰长向自己的师兄们展示了觉醒者舰长的过人之处。她直接以“侦查”能力将附近的所有陨石位置都扫描下来,通过精神力成像装置构筑了一幅精细的三维图,录入到系统中,供导航员和驾驶员参考,同时她还会随时提出指导性意见。
在这幅高精度陨石带三维图中,精确到方圆一万公里之内的每一颗直接大于10厘米的陨石都显示在正确的位置上。小于这个规格的陨石“台风号”即便撞上,也只会在船身外部装甲上留一个凹痕,无伤大雅。
这种程度的局部陨石带三维图,就连新亚洲军方都无法掌握。要知道各星域的柯伊伯带基本上都是处于动态的,陨石带的位置基本上时刻处于变化之中,即便有人构建了某一区域的三维图,其时效性最多也就能维持几分钟到几天不等,所以没有一个国家会做这种事。各国通常只会把陨石带中的那些个头较大的矮行星位置及运动轨迹探明,以此作为舰船进入柯伊伯带后的飞行参照物,以便进行精确定位。
只有一种特殊情况,比如某舰队将柯伊伯带的某个区域作为预设战场,准备把敌舰队拉进来作战,才会事先探查绘制柯伊伯带陨石的详细三维图。但是这种事情是非常费时费力的,而且对手未必会配合,所以很少出现这样的情况。
可以确定一点,并不以这片雷区为预设战场的第10舰队绝对不可能拥有这里的三维图。如此一来,这支巡逻队的三艘战舰只能凭借舰上的光学探测器捕捉有效视线内的陨石分布状况,而对于那些被遮挡的陨石就无能为力了。
相形之下,拥有精细三维图的“台风号”有如龙游大海、虎入山林,对这片陨石带的熟悉程度犹如自家后花园一般。在洛云曦的指挥下,这艘商务飞船不断地绕行于陨石之间,借助密集的小型陨石或者直径上百米的大型陨石来作为掩体,阻挡来自巡逻队三艘战舰的炮火。
不知不觉中,其跃迁引擎已经完成了预热,只要能够脱离陨石带进入净空就能进行曲率飞行。
不过三艘战舰的舰长也不是省油的灯,作为第10舰队的军人,他们都是绝对的精英,都是曾经在e4战役中经过大浪淘沙成长起来的强者。
话说当年e4战役结束之后,第10舰队包括战舰、机师在内的兵力只剩下三分之一不到。如果这样的情形放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