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狗狗书籍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甲午崛起-第1123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而且聊着聊着,自己就故意显摆高深,夸夸其谈起来。这样的记载数不胜数。

席间,面谀人,有要誉的意思,语多谐谑,便涉轻佻,所谓君子不重则不威也。

对于一般人来说,这是无伤大雅的社交习态,如同喝汤时不小心会出声一样,几乎人人不能避免。但对于圣人之徒来说,却是相当严重的问题。因为儒家认为,修身之本在于“诚”。对自己真诚,对别人真诚,一是一,二是二,一丝不苟,才能使自己纯粹坚定。适当的“善意谎言”是社交不必不可少的润滑剂,但当言不由衷成为习惯时,“浮伪”也就随之而生,人的面目也就因此变得庸俗可憎。

三十岁是曾国藩一生最重要的分水岭。

曾国藩之于后人的最大意义是,他以自己的实践证明,一个中人,通过“陶冶变化”,可以成为超人。

换句话说,如果一个人真诚地投入自我完善,他的本领可以增长十倍,见识可以高明十倍,心胸可以扩展十倍,气质可以纯净十倍。愚钝之人,通过自我磨砺,也可以看得透,立得定,说得出,办得来。浮嚣之人,也可以变得清风朗月般从容澄静。偏执之人,亦可以做到心胸开阔,不矜不伐。

道光二十年入京为官,不仅是曾国藩仕途上的起步,也是他一生自我完善的一个重要起点。

作为全国的政治和文化中心,北京聚集了当时最顶级的人才,而翰林院更是精英之渊薮。

一入翰苑,曾国藩见到的多是气质不俗之士,往来揖让,每每领略到清风逸气。

曾国藩发现,这些人的精神气质与以前的朋友们大有不同。他们都是理学信徒,有着清教徒般的道德热情。他们自我要求严厉峻烈,对待他人真诚严肃,面对滚滚红尘内心坚定。

三十岁前的曾国藩人生目标只是功名富贵、光宗耀祖。结识了这些良友之后,检讨自己,不觉自惭形秽,毅然立志。

正是在三十年这一年,曾国藩立下了“学作圣人”之志。

“圣人”是儒学信徒的最高生命目标。

人类最基本的一种心理倾向就是使自己变得完美。

中国儒、释、道三家,对生命目标的设计都是极其超绝完美的。

道家以为,人通过修炼,可以不食五谷,吸风饮露,逍遥无恃,长生久视,与天地同,成为“至人”、“真人”、“神人”。

超自然的夸张固然过于虚幻,不过,除去这些飘渺的因素,儒家的“圣人”理论毕竟是中国传统文化中最具可操作性的人格理想,其中有着符合人类基本心理经验的合理内核。

“怎么样?还算是全面吧?”华皇问道。

曾纪泽点头道:“很全面了,很多都是连我也没有看过的。”

“嗯,我让人搜罗的。你还可以再补充一下。”萌总裁笑道:“专门让人去找了祖父历任师爷,本来还想弄个传记,但是我想传记就不要了。”

曾纪泽点点头,明白华皇的意思,陛下是欣赏父亲的做人,律己,这些方面,但是对父亲整个人生,尤其是后半段在清廷的发迹经历,还是有所保留的。

不过,华皇能这么推崇父亲,已经让曾纪泽很感动了。

“在想不通该怎么做事的时候,看看。”华皇笑着对曾纪泽道,“没有什么事情是解决不了的。记住,对德国人,或者说对所有的列强,我们都没有必要放低姿态!”

曾纪泽点点头,眼睛一亮,陛下终于说到让他去德国出访的事情了。

“你到了德国之后,多和各方面接触,不急于和俾斯麦接触,到时候,我会亲自和他谈。当然,如果他主动召见你,你可以和他谈一谈。德国,奥匈帝国,这些在海洋上的后起之秀,都是我们可以优先选择的盟友,因为暂时和我们没有多少利益冲突。”萌总裁直接指示道。

“好的,陛下!”曾纪泽暗道,这些事情我都知道的,只是怕德奥对我们不重视,根本不理睬我们,怎么办?不过,曾纪泽没有将这个疑问问出来,作为外交大臣,这种问题也要问陛下的话,还要他做什么?

曾纪泽欲言又止,华皇也是同样,曾纪泽比李鸿章年轻的多,而且和自己的关系近的多,在原本的历史中,曾纪泽因为生病,年纪轻轻就死了,现在是华国时代了,华国的医疗水平进步。

【1194曾国藩的自律】

以现在华国的医疗水平,还有保障体系,整个华国的老百姓,平均寿命至少延长二十年!

华皇的医疗保障体系是全民的,只要拿身份证到医院去,就能够享受百分之八十的免费医疗,不分官员和平民,所有人,一律平等。

庞大的医保,社保和养老保险的压力,也是阻碍华国‘跑起来’的一项巨大障碍,甚至是目前的最主要障碍了。

但是华皇从来没有想过要改变国策,整个华国有别于其他资本主义国家的地方就在这里,虽然经济水平上,华国仍然是初级阶段的水平,但是在政治体系上,华国从一开始建立,就已经突破了三个时代,甚至是四个时代,是按照国家垄断的形式在要求华国的体系的,这也保证了华国政治上始终平稳。

华皇认为人的本质需求,其实概括起来很简单,就四个词:温饱,小康,朋友,名利!

首先要温饱,要吃饱穿暖,女人也包含在温饱这一块,吃饱穿暖,又有女人,就是一个寻常男人的生活了。

在这个基础上,能过的比寻常人富足一些,没事能出门旅游,到处玩一玩,就是小康生活了。

生活富足,衣食无忧之后,便需要朋友,达不到这个基础,不会想要和朋友交往,这是人之常情。

有了朋友,每天瞎玩,一段时间之后,便会开始追求更高的,精神层面的生活,和更高层面的物资面的生活,这便是名利!

至少,华皇是这么认为的。

人的巨大潜力往往是人类所不自知的。

所谓庸人,就是昏睡了一生的人,因为欲望缠绕,意志软弱,智慧不明,普通人一生只能动用上天赋予的很少一部分潜能。

而英雄伟人则是醒过来的人,他们天性刚强,头脑有力,可以把自身潜能发挥得比较充分。

而“圣人”,或者说达到“自我实现”状态的人,则是通过刻苦努力,穿透重重欲望缠绕,战胜种种困难,将自身潜能调动发挥到近乎极致。

儒家说,一个人修炼到了圣人状态,就会“无物,无我”,“与天地相感通”。

就会“光明澄澈”,“从容中道”,达到一种极为自信、极为愉快的情感状态。

人在这时最有信心,最能把握自己、支配世界,最能发挥全部智能。

在高峰体验中主客体合一,这是人的存在的最高、最完美、最和谐的状态。

应该说,儒家的圣人理想远比马斯洛的“自我实现”高远和超越。

从曾国藩身上,华皇可以悟出自我完善的必经途径。

华皇认为,这也是为什么这么多著名的人物,伟大的人物,格外推从才华并不出众的曾国藩的最大原因,曾国藩是一个有毅力的人,即便没有才华,也能取得成功。

首先是立坚定不拔之志。

立志对一个人人格发展的意义是决定性的。

人的巨大潜力往往是人类所不自知的。

人的能力发挥多少,与对自己的要求是密切相关的。

或者说,精神力量直接决定着身体潜能的发挥程度。

因此,“立志”或者说确立一个终身的奋斗目标,对一个人的精神成长是至关重要的。

曾国藩对这一点体认极深。

曾国藩曾说过,立志譬如打地基。“古者英雄立事,必有基业。……如居室然,宏大则所宅者广,托庇者众。诚信则置址甚固,结构甚牢。”只有基础广阔,结实,才能在上面盖起宏伟壮大的生命之殿。

曾国藩人生第一个成功之处,就在于立了最高远的志向。

有了志向,接下来需要的就是实行力。

从道光二十二年十月初一日立志自新之日起,曾国藩开始了对自己全方位的改造。

他的办法是“日课”。他每天从起床到睡觉,吃喝拉撒睡,都进行自我监督。以圣人标准要求自己,时时刻刻监督检查自己的一举一动。

他每天都要用工楷认真书写日记,细细回忆检索自己这一天的一切言行,发现其中哪一点不符合圣人要求,就要甄别出来,记载下来,深刻反省。

既然自我完善,首先当然就要抓紧时间,不能再“闲游荒业”,“闲谈荒功”,“溺情于奕”。

从十月二日起,曾国藩给自己规定了以下基本学习日程:每日楷书写日记,每日读史十页,每日记茶余偶谈一则。

这是必须完成的课程下限,除此之外,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