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狗狗书籍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我要做皇帝-第690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许九叩首拜道:“回禀陛下,罪臣年十四,即于长安安梁公门下授《吕氏春秋》,年二十,即以身体力行,周游列国,至龙门峡谷,观大河滔滔,去右北平,望塞外茫茫,越关山之险,进西南群山,与滇人长者交谈,会汾脽之原,祭后土之祀……”
  许九抬头看着刘彻,心里紧张无比,但依然坚定的道:“罪臣确是吕子传人!”
  老实说,许九的回答,让刘彻颇为意外。
  吕子,自然就是吕不韦。
  无论吕不韦在人们的印象中的形象如何。
  但其编著了《吕氏春秋》,仅仅是这一点,就足以让其在其姓氏之后,加子。
  如今,杂家已为法家吞并。
  还在坚持的,估计也就小猫三两只。
  这许九身为列侯,却一头扎进了杂家的怀抱。
  这让刘彻非常吃惊。
  而这许九自述的经历,也让刘彻对其观感好了不少。
  无论儒法黄老墨纵横杂家名家,任何一个能用双脚,走遍大半个天下的人,刘彻都会对他有好感。
  道理很简单。
  能这样去践行的人,哪怕再笨,也比那些宅在家里的聪明人强太多了。
  不阅山海怎登峰?不知国情怎论政?
  嘴皮子上下一碰,就嚷嚷天下的人,不是白痴,就是别有用心的野心家。
  而许九的话,很完美的解释了他为什么能把买卖做到这么大了。
  他若没有曾经周游天下,甚至出入关塞,怎么可能跟西南夷还有匈奴人扯上关系?
  刘彻看他的眼神,也变得柔和了一些。
  不过,潜意识里,刘彻心里浮现了一个疑问。
  “这个许九既然曾经游历天下,看惯江山地理,以他列侯的身份地位,加上这样的经历和见识,或许想谋求一个九卿或者九卿衙门的某曹主官,有些困难,但是……若只是做一个地方的郡守或者郡尉,却仅仅只是只需要时间……”
  汉室政权,到目前为止,列侯与士大夫勋贵,是构成国家中高层体系的主要力量。
  全国郡县两千石以上,甚至千石以上的官员,基本都是出自这两个阶级。
  而列侯在这个体系里有着极大的优势。
  毫不夸张的说,只要你是一位列侯,然后愿意做官,同时稍微有那么一点能力。
  在官场熬个三五年,一个郡守或者郡尉的职位,轻轻松松。
  而许九却没有选择入仕,而是,远离庙堂,在地方和市井,经营出一张庞大的走私、贩奴网络。
  这样的人,难道不值得怀疑吗?
  “朕曾经听关中长者言:处庙堂之高,必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必忧其君!此所有士大夫君子也!”刘彻问道:“爱卿曾仗剑走天下,观三山四海,游郡国乡野,久处江湖,想必也曾忧虑国家社稷,未知,可有教朕者?”
  一边问,刘彻一边用着眼睛,死死的盯住许九。
  这个世界什么人最可怕?
  当然是有野心有理想有抱负,同时还有行动力的人。
  这个许九,在刘彻眼中,毫无疑问,就是这样的人。
  让刘彻提防的是:刘彻到现在,还不知道,这个许九,在追求什么。
  “回禀陛下,罪臣听说,始生之者,天也;天之养者,人也;能养天之所生而勿缨者,天子也。陛下生而神圣,明见万里,以罪臣之愚钝,不及陛下万一也!”许九却是深深的吸了一口气,郑重的拜道:“然,罪臣身为陛下之臣,拾遗补缺,本属臣职,故昧死以答陛下:罪臣曾行经九州,望海内民生之难,审中国之蔽,微有所见,概为八字:民为国基,谷为民命!”
  许九说完,就将身子深深的匍匐在地上,忐忑中带着些紧张,等待天子的宣判。
  他是冒着非常大的风险,来行此一举的。
  若成功,那么,他与他坚持的道路,就见光明正大的出现在世人面前,与儒法黄老墨一样,能公开的传播,公开的传授,甚至成为考举的选项。
  若失败,身死族灭,毫无疑问!
  许九,现在唯一能祈祷的,就是天子,跟他这些日子以来,所观察到的那样。
  确是一位,与他在思想上不谋而合,以民为本的天子。
  刘彻却是把玩起了手上的那本《民富》,然后微笑着,看着许九。
  许九所说的话,刘彻自然听懂了。
  那句“始生之者……”,同样是出自吕氏春秋。孟春纪。
  当初,吕不韦著《吕氏春秋》号称要兼儒墨之长,合名法之优,于百家之道,无不贯通。
  但是,吕不韦虽然著出了《吕氏春秋》但他本人却很快丧命,因此,其思想只有文字,而并未显出实际作用,或者说或许曾经在政治上施展过,但却被秦始皇粗暴的抹杀了。
  百年之后的今天,想不到,还有人在做着跟吕不韦一样的尝试。
  而且,从论述和观点上来看,这些吕不韦的徒子徒孙,在吕不韦的论述的基础上更进一步了。
  甚至,出现了“民为国基,谷为民命”这样更浅显易懂的口号。
  “这么看来,这本《民富》,也有卿的手笔在其中了!”刘彻说道:“说吧,卿等是几人合著,还有那些人参与了此书的编著!”
  这是一个显而易见的问题。
  这本民富中的论述,看文字就知道,肯定不止是一个人的观点和理念。
  如《吕氏春秋》一样,这里面混杂了起码三个人的理念。
  所以,有些地方的论述,出现了自相矛盾。
  但这不重要。
  只要刘彻愿意,他可以发动尚书台的力量,完善这些理念,并按照他的意愿来打造。
  就像现在在雒阳的那个脱胎于思孟学派的重民派。


第641章 新学派?(五)
  “此臣与楚人左吴、关中华阴人晋昌以及伍被四人合着……”
  许九的回答,让刘彻心中的某跟琴弦被拨动。
  前世的一桩记忆,浮上心头。
  大约就七八年后,刘彻的那位亲爱的堂叔,现在已经变成死人的淮南王刘安,会在寿春,云集八位当时博学的名望之士,号为淮南八子,合此八人之力,以数年之功,终于着出《淮南子》又称为《淮南鸿烈》。
  刘安这个文青,虽然造反不成。
  但他的那本《淮南子》却是《吕氏春秋》后,杂家最后的绝唱。
  刨除掉《淮南子》里那些后世洪荒流的神话传说。
  那本书里的许多思想和理念,其实都非常先进。
  譬如它继承了《吕氏春秋》的民本思想,并将之进一步阐述。
  同时,它还强烈反对复古,要求与时俱进。
  所谓“圣人制礼乐而不制于礼乐。治国有常,而利民为本。政教有经,而令行为上,苟利民主,不必法古;苟周于事,不必循旧。”还说“法与时变,礼与俗化。衣服器械,各便其用。法度制令,各因其宜。故变古未可非,而循俗未足是也。”
  刘安也因此,名留千古,甚至有人称其为刘子。
  好吧,这一世,刘安这个文青已然畏罪自杀。
  淮南子都没来得及问世甚至连个念头都没出现,就跟着刘安一起完蛋了。
  这从中国的文化发展史上来看,或许是个悲剧。
  但也可能会是个喜剧。
  因为,随着刘安提前二十年完蛋。
  那些前世会跟着刘安一起被杀的文人士大夫以及杂家精英,却可能因此迎来一片全新的天地。
  譬如,今年考举,头名的名字叫做雷被,榜眼叫苏飞……
  乃是淮南八子之一。
  不过,他们目前还没有跳进杂家这个大坑。
  雷被是以法家弟子参考,而苏飞则是儒家楚诗派的弟子。
  本来,刘彻都以为,一切都已经改变了。
  但没想到,历史的巨大惯性,依然使得淮南八子的另外几人抱团在一起,并且找到了新的金主,开始编纂起了《民富》。
  是的,左吴、晋昌、伍被三人,现在或许默默无闻,但是,将来,他们淮南八子之三。
  伍被更是刘安的文胆。
  历史在转了一个大弯后,依旧回到了原路。
  而且看上去,似乎这些人团结在许九的旗帜下,打起复兴吕不韦的思想或者更进一步,独立成为一个新学派的野望。
  这种野望,从《民富》之中就可以窥见一些了。
  譬如,这些家伙提出“贤愚在心,不在贵贱;信欺在性,不在亲疏。”这样赤裸裸的争取寒门士子的言论。
  只是……
  “卿等的想法很不错,很有新意,让朕看到了吕不韦之后,中国杂家的新希望……”刘彻评价着道:“不过,有些言论有些过了……昔者仲尼曰:诗三百,一言以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