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狗狗书籍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我要做皇帝-第655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若换一个人,说不定,就会被朝臣和舆论的意见绑架,发动河套收复战役了。
  好在刘彻很清楚的知道。
  拿下河套,只会造成一个战术胜利和一定的战略优势以及先手。
  但却一定会激怒匈奴,使之同仇敌忾,掉头南下,汉匈大战,不可避免,一定会全面爆发。
  从新化到河套,在右北平到代北,整条长城,都会烽烟四起。
  若只是这样,那也就罢了。
  但问题就在于,目前的汉室和汉军,还不具备能跟匈奴决战,并且可以战而胜之的能力。
  所以,贸然发动河套战役,只会造成一个结果:汉匈战争,肯定会跟历史上一样,打成一个消耗战,持久战,没有个十几二十年的拉锯,根本分不出胜负。
  几十万,甚至上百万的汉军,会丧命于这场漫长的拉锯战之中。
  而一旦发生这样的情况,汉室的经济和财政以及民生,肯定要被拖累。
  至于匈奴服软?
  呵呵……
  历史上,从马邑之谋后,匈奴经历了军臣、伊稚斜、乌维、儿单于、呴湖犁等九代单于,有过投降的吗?
  哪怕是在乌维死后,匈奴五年内换了三个单于的危险之时,匈奴人也依然选择继续作战。
  刘彻清楚的记得,历史上,在那个困难时期,匈奴人表现出了比中国儒家所说的忠贞之义还要团结的君臣关系——儿单于即位后,小猪派了两拨使者前去匈奴,一拨去给单于吊唁,一拨去给右贤王吊唁,企图离间匈奴君臣。
  但,当时的那位匈奴右贤王,做出了一个让人惊讶的决定——他将所有的汉使,全部送去给儿单于。
  这在以背叛和弑君作为传统的匈奴,是很难想象和极为特殊的例子。
  在那个时期的匈奴人,表现出了极高的团结和忠诚。
  面对一个这样的敌人,刘彻知道,要嘛不打,要打就必须速战速决。
  一战就打掉匈奴的脊梁骨,第二战就要上演漠北决战,第三战就要西进,断绝匈奴与西域之间的联系。
  然后收紧绳索,把匈奴人饿死在幕北。
  不能做到三战就灭匈奴,刘彻不会轻易发动对匈奴的战争。


第612章 定策(一)
  然而,很多事情,刘彻都没办法跟自己的臣子说的太过仔细。
  就算说出去,估计信的人也没几个。
  就在刘彻伤脑筋的时候,来自新化城的报喜捷书,终于抵达了刘彻的御前。
  “一网获鱼近百石?”新化城的捷报,让刘彻都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
  汉制,一石四钧,一钧三十斤,一石合一百二十汉斤。
  汉代的一斤,大约相当于后世的半斤左右。
  换句话说,一石等于差不多后世的三十公斤左右。
  一百石,就差不多是三吨了!
  三吨鱼是什么概念?
  在后世的2013年,天朝年人均肉食消耗62公斤,其中鱼类消耗二十六公斤。
  目前汉室人口大约在四千万到五千万之间。
  平均人年肉食消耗可能不足一公斤。
  换句话说,假如新化城没有撒谎,那么,刘彻只要撒个两万次网,就能满足目前的全国肉食需求!
  要是能撒上十万次网,那就立刻能赶英超美,跑步进入三代之治。
  怎么想,都觉得,这个一网获鱼近百石,都不那么靠谱。
  但不管怎么样,这个消息还是暂时转移了一下朝臣的注意力。
  毕竟,新化城那边,刘彻早就放过风了。
  那个地方的许多地区,都将作为列侯们的额外食邑之地。
  原本,很多列侯的印象中,新化那样的化外荒服,蛮夷之地,能有什么好东西?
  也就一个人参跟皮毛让人有些印象。
  但,天寒地冻的,谁愿意去?
  许多列侯都是准备把不受宠的儿子什么的往那边一扔,当个备胎和后手。
  但此刻,听说了新化城居然一网就从河里面捞上来差不多一百石鲜鱼。
  无数人都只觉得自己的小心肝扑通扑通的直跳。
  肉这个东西,无论是什么肉,都是值钱的。
  哪怕是最粗鄙的猪肉,也要十钱一斤。渭河中的鲜鱼,在集市上,一斤至少五钱起,那还是杂鱼,若遇上特别适合做脍的大鱼,起码十五钱一斤起。
  再怎么样,那河里的鱼,晒干了卖到长安来,一斤鱼干也能卖个十钱吧?
  如今,粟米一石才五十多钱。
  一亩地一岁产出不过一百余钱,加上大豆、秸秆和干草什么的,收入撑死了也就两百钱。
  换句话说,若是自己家的封地毗邻那条产鱼的河流。
  一年下来,只要从河里扒拉上个千把石鱼,晒成鱼干,卖到内陆,一岁起码进账几十万,甚至上百万!
  这可比得上一个食邑万户的大国岁入了!
  更别说,当地的山林中,还有人参、皮毛这样的特产,土地里也好歹能有些产出,林子里的木材,据说百年,千年的巨木,都很常见。
  这帐一算下来,许多列侯,都是喉咙猛咽口水。
  受此影响,对河套问题的关注,就开始下降了。
  满长安都在议论新化和那条一网就能捕鱼近百石的黑水河。
  但这个消息也就只能分散一些意志不坚定的墙头草和纯粹自私自利,只想捞好处的列侯和大臣。
  对于那些野心勃勃或者说,感觉自己身负使命的人来说,就算新化城那里发现一个储量百万吨的金矿,那又如何?
  后世的天朝,有将军说:宁可弯弯不长草,也要拿回弯弯岛。
  在如今,也有很多人,深深的明白,河套对于中国,对于汉室的重要性。
  后世的弯弯岛重要,那是因为它是一艘不沉的航空母舰,扼住天朝挺进大洋的咽喉要地。
  而此时的河套,却比后世的弯弯,在战略上,对中国的意义更大。
  因为,长安到云中郡,走直道只要三天。
  换句话说,河套一天不收复,长安就一天还在匈奴骑兵的威胁之下,只要河套依然在匈奴手中,汉室就只能被动防守,没有主动攻击的能力。
  没有任何一个将军或者统帅,敢冒着长安有失的风险,去草原上跟匈奴人刚正面。
  这从汉室的兵力部署上就能看出来。
  整个长城防线的重兵集群和预备队,几乎全部部署在云中、代北和陇右。
  历次战争与冲突的经验,也告诉汉室,只有这样才能保证长安和关中的安全。
  因此,新化的消息,只是让那些墙头草跟随大流的家伙稍微分心了。
  但以老丞相申屠嘉,曲周候俪寄、俞候栾布为首的主战派老将们,却依然不依不饶的继续来甘泉宫游说。
  尤其是申屠嘉,他的年纪越来越大了,又中过一次风,他自己也不知道自己到底还能活多久。
  可能是两三年,也可能明天就醒不过来了。
  这位十七岁就跟着高皇帝刘邦打天下,几乎参与了汉室立国以来的全部对匈奴战争的老将军,做梦都想着看到河套重回中国怀抱。
  用申屠嘉自己的话说是:朝闻王师复河,昔死可矣!
  对申屠嘉来说,只要亲眼看到,河套收复,那么就算是死了,也没有遗憾了。
  面对态度坚决的老将们还有群情激奋的将军们,刘彻没有办法。
  只能召开一次御前会议,来统一思想。
  于是,刘彻在七月十三日,于甘泉宫的北殿,召开了这次注定影响深远的军事会议。
  与会者,除了申屠嘉、俪寄、韩颓当等主战派外。
  还包括了主和派和绥靖派的大臣代表。
  以及,南北两军的校尉以上军官、丞相周亚夫为首的文职将军们。
  另外,羽林卫都尉义纵也被从云中郡调回,同时还有奉命回长安述职的云中郡郡守魏尚、陇右郡郡守张赫等数位边郡主官。
  同时,还有宗室的几位长者。
  一时间,甘泉宫中将星璀璨,名将如云。
  许多后世威名赫赫的大将、名将,在这个时候,只能是在人群里当个打酱油的路人甲乙丙丁。
  譬如李广只能坐在末席,当个背景。
  程不识,甚至连个位置都没有,只能跟着一帮校尉,站在殿中的两侧,充当酱油,若无意外,他连发言的机会都不会有。
  倒是,太史公司马迁,跟着他的老爹,坐在殿中的一块屏风后面。
  司马迁今年已经快六岁了,按照太史公家的传统,已经够资格,能跟随父亲,感受一下汉家威仪,为将来接班做准备。


第613章 定策(二)
  踏着台阶,刘彻一步步走到御座前。
  甘泉宫在本质上来说,只是皇室的度假避暑行宫。
  兼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