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狗狗书籍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我要做皇帝-第622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但矗立在街道两侧的建筑,却是一点也不简单!
  汉室最高学府:太学。
  汉室武将的摇篮:武苑!
  还有汉室未来最大的公共图书馆:兰亭阁。
  最后是汉室功臣名将纪念馆:凌烟阁。
  全部集中在这条街道上。
  换句话说,这里,就是未来的大学城。
  刘彻甚至都不需要去想太多,用屁股都能知道,这里未来会发生怎样的事情。
  这里的每一寸土地,都将变得价比黄金。
  这条街道附近方圆百里的地区,将成为汉室经济最发达的地区。
  望子成龙的天下地主,希冀自己能更进一步的列侯子弟,还有那些钱多得没地方花的商人们,会用他们自己的财力,将这个地方,彻底变成一座黄金城。
  在侍从们的簇拥下,刘彻漫步在这条刚刚完工不久的街道上。
  街道两侧,大部分的建筑,都已经现出了轮廓。
  恢宏的武苑之中,有完整的演武场,完备的武库中储存了目前汉室所有现役和还停留在实验室的武器装备,还有一个能容纳五百匹战马的马驷,几百个可以推演历史上各种经典战役的沙盘模型,也已经制作完毕。
  更重要的是,武苑的老师们,将星璀璨。
  韩颓当、俪寄、李广、义纵、栾布、灌夫、窦婴,基本上所有现役或者退役的汉室大将,都挂名其中。
  甚至就连丞相周亚夫的名字也赫然在列。
  至于太学,更了不得了。
  被收编的各博士官以及天下闻名的诸子百家巨头们全部在列。
  法家巨头张恢更是以八十高龄出山,担任太学的律法祭酒。
  儒家那边派出了包括董仲舒、胡毋生在内的豪华阵容。
  诸子百家,对于话语权和未来政坛影响力的竞争,进入白热化。
  但真正让刘彻关心的还是那个被命名为兰亭阁的国立公共图书馆。


第585章 张苍去世
  兰亭阁位于这条街道的中轴。
  向前是太学和武苑,后面则是规模宏伟的凌烟阁。
  与刚刚破土动工不久的其他三座建筑不同。
  兰亭阁早在今年的夏天开始的时候,就已经开始建造了。
  现在,整个兰亭阁的基本轮廓已经初具雏形。
  它的规模并不大。
  占地面积也就几百平,分为三层。
  每层预计将藏书超过一千卷。
  这个数字看上去好像很可怜,后世随便一个新华书店,估计都能轻松吊打。
  但考虑到目前的时代,其实这个规模,已经很可怕了!
  著名的《道德经》五千言,已是煌煌巨著。
  当代的文学标杆《诗经》就算所有版本加起来,可能也就几万字。
  有史以来篇幅最长,字数最多的杂家经典《吕氏春秋》全部十二卷,也不过二十余万字。
  当代,多数著作,可能也就千把字,两千字的样子。
  诸子百家,目前所有还有传承的文字加起来,撑死了也就几百万字的样子。
  这还是大水B兵家和农家还有杂家,用各种数据灌水的情况下才产生的字数。
  换句话说,所有这些书籍,全部印刷,集结出版后,可能连这兰亭阁的一层空间都塞不满。
  好在,每样一套,肯定不能满足人们的需求。
  热门的书籍,需求量肯定也很大。
  譬如《诗经》《易经》等。
  好在,有了雕版印刷术,可以大规模的批量印刷书籍。
  不然,要光是靠抄写,刘彻就是用十年时间,也估计凑不齐兰亭阁所需的书籍数量。
  即使如此,少府方面报告,兰亭阁最少也要明年才能初步形成规模。
  因为雕刻的印刻速度太慢了。
  少府到现在,也只完成了一百余部书籍的雕刻工作。
  至于吕氏春秋……
  现在连第一卷都没完工……
  但即使如此,刘彻感觉,兰亭阁现在的规模,也已经够大了。
  因为,虽然说是“公共”图书馆。
  但实际上,哪里是随便什么人都能进的?
  兰亭阁开放后,除了太学和武苑的学生和老师以外,只有公乘以上爵位或千石以上官员,凭本人身份证明,方可入内。
  而且,还只能在第一层翻阅藏书,不得借阅。
  想上第二层,甚至第三层,那要求就更高了。
  而能自由出入兰亭阁,且可不受限制借阅藏书的人,除皇室成员外,也就只有九卿各衙门主官以及三公了。
  就连列侯,都不享有这个权力。
  这也是没办法的事情。
  兰亭阁就这么大,显然满足不了民众的需求。
  封建社会的特质,也决定了,不可能存在什么真的没有等级的地方。
  不过,即使这样,当兰亭阁的动工的消息传出去后,天下舆论都是齐声赞美,使劲拍马,认为是当代文坛一大盛事。
  而且,出乎意料的,刘彻都还没发话呢。
  诸子百家和朝野各方,就已然开始争夺起兰亭阁的阁令一职。
  甚至坊间有传闻,九卿中的某位巨头,私底下放话说:宁舍九卿,必为阁令。
  舆论居然还很赞同这样的论调……
  让刘彻都有些哭笑不得。
  不过,话又说回来,兰亭阁的阁令,确实可能有着堪比九卿的影响力。
  旁的不说,守在兰亭阁,就意味着,能跟来自诸子百家各派的头面人物以及朝野上下的巨头,平等交流的地位。还能跟各派的未来新星,拉上关系。
  未来,不管谁上台了,都要给兰亭阁的阁令一个面子。
  而且,更重要的是,谁当了兰亭阁的阁令,就很有可能,一下子就成为天下人心目中的大贤!
  这对于那些埋首故纸堆,研究了一辈子学问的老人们,尤其有诱惑。
  而那些喜欢装逼,想要给自己脑袋上按一个“当世大贤”名头的列侯,更是对此欲罢不能。
  只是……
  刘彻早就有了兰亭阁阁令的人选。
  太史令司马谈!
  原因很简单,司马谈为人低调内敛,没有野心,也没有任何政治企图,生平唯一的愿望就是完成祖辈的希望,编出一部史记。
  这样的人,是兰亭阁阁令的最佳人选。
  巡视了一下兰亭阁的工程进度,询问了一下少府负责这个工程的官员几个问题后,刘彻就来到了凌烟阁所在地。
  前少府令岑迈早早的就在那里等候刘彻了。
  岑迈在上个月正式卸任了少府一职,专心将精力投入到了凌烟阁工程之中。
  在岑迈看来,他年纪大了,能不能更进一步,甚至青史留名,就全看凌烟阁这一战了。
  所以,这个前九卿,现在干脆是吃住都呆在了凌烟阁工地上。
  一则是表明决心。
  二则,却是逃避那些络绎前来当说客的家伙。
  自从凌烟阁的消息传出去后,天下列侯和燕楚齐等诸侯王,就都开始围攻岑迈起来。
  谁都想给自己的祖宗脸上多贴几个金。
  特别是那些还活着的太宗功臣,更是丢掉节操,带着大包小包的礼品,直接堵门了。
  岑迈不胜其烦,也不好拒绝,所以干脆就躲到凌烟阁的工地里来了。
  但即使如此,也还是常常被人直接找到了工地。
  让岑迈真是幸福且快乐着。
  但实际上,岑迈也知道,其实这些事情,根本就不是他能做主的。
  他只是一个具体的实施者。
  那位功臣,应该有怎样的评价和描述,只能由天子决定。
  甚至,某些人的地位和评价,还要上朔望朝讨论,才能定下来。
  跟武苑与太学一样,凌烟阁,也才刚刚开始动工。
  刘彻也就没有进去看,只在御撵上问了岑迈几个问题,然后就离开了。
  他也不需要进去看。
  这些事情,自然有专业的专家操办。
  身为皇帝,只要知道工程进度,表示一下关心,做做样子就可以了。
  在返回甘泉宫的路上,刘彻接到了一个噩耗。
  太宗孝文皇帝时期汉室政坛上最重要的角色,主持了汉律的全方位修订以及制定了汉室官员考核制度和上计制度的前丞相,北平侯张苍,在三天前撒手人寰。
  享年一百零四岁。
  刘彻问询,身子都颤抖了一下。
  张苍的离世,代表着战国时代,彻底落幕了。
  他是最后一位在世的荀子门徒,也是最后的一位见过秦始皇的人物。
  他的离世,标志着中国历史上最精彩,同时也是最辉煌的一个年代,永不再见。
  战国,在今天,终于成为了一个历史名词。
  再也没有了见证者和描述者了。
  同时,张苍还是汉室历史上功劳最大的功臣之一。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