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狗狗书籍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我要做皇帝-第599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那顺路,帮本君侯(本官)把粮食捎带过去吧。
  相信,聪明的少府同僚以及大农诸曹,都不会拒绝一位列侯(两千石)伸出的友谊之手。
  于是,这左手倒右手,一个铜板都没掏,轻轻松松就能入手上万石的盐铁。(不是不想多搞一些,只是,这吃相太难看,可能要被人扇耳光,况且,吃的太多了,会犯众怒的,万一犯了众怒,遇上个二愣子,把事情捅出来,那还玩毛?)
  许多心中这样想,嘴里说着大义凛然的话语,行动上更是迅速无比。
  很快,不过半天功夫,整个少府和大农令,全部沦陷。
  在如此多的大臣列侯们组成的游说团面前,少府和大农令的许多官僚,甚至还没弄明白对方想要的是什么膝盖就已经不由自主的软了下去,马上就跪舔。
  有几个想要矜持矜持的,也马上就被各种威胁恫吓,吓的出了一身冷汗,立刻就闭嘴。
  而剩下的,不肯同流合污的,本来就少。
  而且,位置也不关键,他们发出的反对声音和质疑声音,几乎被无视了。
  再怎么反对,也是无效!
  更何况,列侯大臣们,是带着大义来的。
  反对的人,甚至还没开口,就已经被扣上一顶“罔顾生民之艰难,为一己之私,而害万民的贼子”的大帽子,然后无数的口水喷了过来。
  这些反对声音,于是,立刻被淹没在了“叹生民之多艰,悯其苦难”的感慨声中。
  第二天,少府与大农令衙门就联合宣布:在经过研究后,他们觉得,孟春之月,长安粮价太高了,有必要打压。
  关中粮价应声而落,立刻就开始跳水。
  上午直接跌到了五十钱一石。
  到了下午收市之时,长安粮价的最新报价,已经变成了四十五钱。
  只是……
  奇怪的是,虽然粮价一直在跌。
  但许多兴冲冲的百姓,拿着各种粮袋和斗具,去各个粮店甚至衙门买粮,却都发现……没有粮食了。
  整个长安,所有大小粮店和官衙的粮食都已经售罄。
  但除了那些确实急着要买粮回家下锅的百姓外,大多数的民众对此都是无所谓。
  粮价一直在跌,而且不停跳水。
  这是好事!
  今天买不到就买不到呗!
  甚至坊间开始流传起了,少府决意将粮价打压到四十钱以下,让百姓都吃上便宜放心和优质的粮食!
  于是,观望的人就更多了。
  大家都想着,等到粮价到了四十钱或者以下再买。
  就是那些缺粮的人,也不急了。
  他们回家以后,就跟街坊邻居还有亲戚借粮。
  既然粮价肯定要跌,大家也都乐意借粮。
  但是,无论大臣、列侯,还是百姓,都忘记了,现在,长安城里,还有着一双隐秘的眼睛,在盯着他们。
  绣衣卫的报告,源源不断的传递进未央宫。
  刘彻在粮价开始变化时,就已经注意到了这个事情。
  等到晚上,刘彻彻底弄明白了事情的前后经过以及前因后果。
  “这些家伙……”刘彻拿着绣衣卫传回的各种报告哭笑不得。
  在这个事情里,摩拳擦掌的列侯大臣们,根本就没提防,或者说,他们根本就没有那个提防的意识。
  绣衣卫,大家都知道,但是谁也不清楚,这个新生的特务机构,到底有多大威力。
  他们也从未接触过,特务们的厉害。
  在多数人心中,这个事情一不是谋反,二没有反对天子,三没有违法。
  皇帝老子根本就管不着!
  就算知道了,又能怎样呢?
  不教而诛,这可是大忌!
  法无禁止即合法,况且,大家都占着大义的名头。
  打着为民请命,造福父老,关心生民的旗号。
  他们根本就不担心,会出现什么问题。
  “只能说,你们真是太年轻了……”刘彻将那些记录了列侯们商议、瓜分粮食的各种卷宗往地上一扔。
  这个事情,刘彻明着,肯定是不能干涉的。
  甚至还不能反对。
  反对的话,就这民怨就要到他这个皇帝身上来了。
  老百姓可不管这个事情里面有没有阴谋,有没有问题,有没有弊端。
  他们只知道,在孟春之月的时节,青黄不接,所有人都要买粮度日。
  粮价自然越低越好。
  穿越前,是一个升斗小民的刘彻,太理解百姓的这种思维方式了。
  在问题没有暴露前,他们只会为了低粮价喝彩和鼓掌。
  只有等到他们发现了,这低粮价只是一个短暂的风潮,他们中的大多数人都被人忽悠了以后,他们的愤慨和怒火才会被点燃。
  到时候,受伤的,同样是刘彻……
  没办法,谁叫他是皇帝?
  皇帝既然是最高统治者,享有无穷的权柄和至高的权威。
  那么相应的,也要承担一切好的,不好的,他的锅和别人的锅。
  事情,真要拖到民众发现自己被忽悠了的时候,刘彻最好的结果,也是民望大降,同时还得丢几个替罪羊出来。
  但那没有用!
  老百姓们从此会对政府的信任大大降低。
  国家这个东西,只要忽悠了百姓一次,那第二次再颁布什么政策的时候,大家就都会用怀疑和疑惑的眼神看待。
  公信力这个东西,只要丢掉了,再想找回来,那就难了!
  所以,刘彻看上去,唯一的选择,似乎只能是认下这个亏,合着血将牙齿吞下去,在这些家伙吃饱喝足了以后,继续大出血来维持低粮价。
  不然的话,他就只能在现在就激怒百姓,将百姓的仇恨吸引到自己身上和未来被人怀疑和不信任中做选择。
  “恐怕,这些家伙笃定了朕,会选择后者……”刘彻冷笑两声。
  统治阶级的节操一向低的令人发指。
  说过的话,就像放过的屁一样,不是偶然,而是常态。
  在不利的时候,忽悠百姓背锅接盘,有好处的时候,一口独吞,连渣渣都不剩下。
  对于官僚和贵族们来说,忽悠百姓算个毛的罪啊?
  孔夫子一句民可使使之,不可使由之,道尽其中的真髓。
  只是……
  “朕是要做大事的人,安肯如尔等为了一点蝇头小利,就丢了节操?”刘彻深深知道,自己要做什么。
  无论是与匈奴争霸,还是未来殖民印度。
  他都需要他的子民清楚的知道,他这个皇帝,说话算数。
  就像商鞅原木立信,给秦帝国七代的风光和强盛。
  但毁掉这一切,却只需要一年。
  当秦帝国灭亡的时候,连关中大本营,三秦父老,都抛弃了它。
  那些曾经帝国的基石,支撑秦帝国追亡逐北,统一天下的三秦子弟,袖手旁观,看着咸阳毁灭,看着赢氏坠入尘埃,落入地狱。
  孝公之时,秦国连函谷关都丢了,河西之地尽入敌手,秦没有亡。
  秦武王之时,秦国被天下围攻,秦没有亡。
  长平之战时,面对赵国的消耗战和相持战,秦人连八十岁的老人,都开始向前线运粮,秦还是没有亡。
  六国攻秦,兵临函谷关,全天下都开始围攻秦,秦还是没有亡。
  为什么在其统一天下,南并三越,北逐匈奴,几乎全盛之时,被几个农民吼了一嗓子,他就亡了?
  历朝历代,无数人给出了无数的答案。
  但在刘彻看来,秦的灭亡,是因为它亲手毁灭了它赖以为强盛的基础。
  这个基础来自商鞅的原木立信。
  当秦帝国失去了它的公信力,它的贵族阶级,它的统治阶级,和它的官僚阶级抛弃了它的本来。
  于是,它的灭亡,就不再奇怪了。


第569章 司马季主出仕
  “去将剧孟叫来……”刘彻稍微思考一下,立刻下令:“还有义纵、汲黯,也都一并叫来!”
  今天不是休沐日,义纵、剧孟、汲黯,都在宫里面当值。
  一刻钟后,三人就联袂来到了刘彻面前。
  “有个事情,你们去办……”一见面,刘彻就布置任务“虎贲卫和羽林卫,明天全部出勤,去少府、内史、大农令在长安的各官衙和粮仓戍卫!”
  义纵和剧孟显然还不知道外面发生了什么,一脸的茫然,但出于本能,他们还是立刻领命,拜道:“诺!”
  如今虎贲卫和羽林卫,都经过了一次扩充。
  各自达到了三千人的规模。
  合起来就是六千武装力量,这支力量,别说是监视少府、大农令和内史衙门了。
  就是在长安实施戒严,都是绰绰有余。
  “汲爱卿,明日卿带着宫中所有不需要随驾的侍中、尚书、谒者以及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