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狗狗书籍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我要做皇帝-第590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至于北击匈奴,雪白登之耻,复吕后之仇,更是理所应当!”那人慷慨激昂的道:“岂不闻:襄公复九世之仇,春秋大之!”
  连最保守最崇古的鲁儒都开始思考变革,考虑转换调门,换脸的时候。
  在中国腹心,天下通衢的雒阳。
  这里的儒家,反应则更加激烈。
  因为,他们不仅仅看到了墨家的复苏。
  更看到了法家的崛起,看到了武人的强势。
  河南郡郡守郅都,去岁上任以来,杀了数百豪强地主官僚。
  南阳郡新郡守张汤,一到任,就大开杀戒,全郡噤声,路不拾遗,夜不闭户,政绩斐然,声闻天下。
  就连一个长安来的法家小吏王温舒,拿着天子节,也夷灭了宣曲豪强,已然繁衍数十载的任氏。
  任家现在虽然还没定罪,但所有人都知道,这任氏,这次怕是过不了这个槛了。
  雒阳儒门弟子,基本都是地主子弟,官宦子弟和富商子弟。
  他们胆战心惊的看着这一切,每天做梦都梦到被如狼似虎的官差拖走。
  内心的恐惧,日复一日的积累、膨胀。
  对法家的恐惧,对墨家复苏的担忧,还有对未来前途的忐忑。
  使得此地儒生,正经历一个自秦以来,最激烈最剧烈最强的变革。
  一个在去年,还只是一个微不足道的,成员加起来也没超过十人的儒生内部小派系,在这场变革中,迅速脱颖而出,旬月之内,这个以前充其量顶多属于一个内部学习互助小组,而且还是非主流的互助小组,迅速成为了雒阳城内冉冉升起的政治新星。
  短短半个月,这个小学派就膨胀了几十倍。
  成员从十个手指头数的清,变成了上百人参与,数百人认同,无数家族追捧和资助的大派系。


第562章 儒家的改变(二)
  这个在雒阳渐渐开始兴盛的学派,是思孟学派的一个变种。
  简单的来说,就是把子思和孟子的思想和理论,进行一些精加工后就粉墨登场了。
  整个学派的核心理论就是民贵。
  至于君轻?
  不好意思,提都没有人提。
  开始的时候,雒阳的各大家族和豪强,对这个学派没有什么好感。
  民贵?
  尼玛,你想要泥腿子骑劳资头上撒尿?
  门都没有!
  就那些黔首、庶民,乖乖的受我们这些雅人的剥削和奴役才对头!
  但是,随着郅都上任后,一刀刀全都是砍在豪强富商大地主的身上。
  面对法家掀起的“暴政”,各个豪强都是战战兢兢。
  在这个时候,有几个聪明人,开始捡起那个曾经弃之如敝履的“民贵”思想了。
  然后,更多的人也回过味来了。
  正所谓一千个人眼中,就有一千个哈雷姆特。
  所谓思想,所谓政治观念,所谓意识形态,其实完全看你是怎么解读的。
  这就好比后世金三胖的太阳帝国,居然能从《资本论》里找到金家王朝世代统治,主题思想光荣正确的理论基础和结论……
  既然是民贵了,那,统治者当然就不能随意的根据自己喜好,制定法律,冷酷对待民众了。
  要“爱民如子”,那就要用怀柔手段来对待“民众”。
  随随便便就打打杀杀,动不动就族、诛、腰斩,那是要不得的!
  岂不闻,昔在唐虞,画像而民不犯?
  统治阶级只要树立好榜样了,下面的人民,自然会为榜样的力量所折服,进而温文恭谦,造福乡邻?
  这些回过味来的聪明人,立刻就对从思孟学派身上改进后的学派,表达出了十二万分的热情。
  不止勒令自己的子弟,全部要学习“民贵”思想,认真检讨过往得失。
  自己更是亲自下场,为“民贵”思想摇旗呐喊。
  毕竟,当今天子就不止一次下诏,明示天下:天生蒸民,为之置君以养治之。
  既然如此,“民贵”就是理所应当了。
  地方官和执法机构,应该充分领圣天子的意思,加强学习,贯彻天子的诏书精神嘛。
  比较有意思的是——河南郡郡守,号称苍鹰的郅都,似乎真的在这个“民贵”思想前退让了,止步了。
  有心人很快就发现:但凡那些接受了“民贵”思想,并将之视为家学的家族,河南郡官府,秋毫无犯!
  于是,大家就纷纷转换门墙,大力吹捧和鼓吹“民贵”之道。
  有着这些豪强、富商和官僚的加入。
  这个过去默默无闻,甚至,连名字都没有的学派,立刻就迎来了空前的发展和膨胀。
  数不清的地方名流、社会贤达,纷纷加入,并且对这个学派的思想和理论,进行了“指导”与“扩充”。
  这些人,当然不是吃干饭的。
  理论水平和知识底蕴,都不是以前那几个闭门造车的穷酸所能媲美的。
  很快,这个小学派就完成了换皮。
  主导者和领袖人物,都换成了河南郡地方上的名流。
  甚至,几位河南甚至河内、河东的列侯,也站出来表示,自己很喜欢“民贵”的理论。
  而一直活跃在河南、河内的儒家的一个大派系——谷梁派的几位领袖,也站出来表示,“民贵思想”是符合《春秋》大义的。
  至此,这个小学派,立刻就成为了河南郡的显学。
  成为了时髦,成为了潮流。
  一个知识分子、读书人,倘若没读过这个学派的著作和理论书籍,那出门都要被人笑话。
  而从长安来的白纸和雒阳东宫中少府下面的印刷坊,更为这个学派快速推广和传播自己的理论,奠下了厚实的基础。
  不过半个月,这个学派就有了自己的名字。
  号为“重民学”。
  其相关的理论著作和思想论述,也迅速从一个月前,几乎为零的局面,瞬间变成一个拥有数十本相关著作,上百篇从不同角度阐述“民贵”重要性的文章的大学派。
  这些人绕来绕去,扯着上古三代,历代贤王和周公的名义,大谈特谈,“以民为本”“生民最贵”。
  不知道的人,还以为狼不吃羊了,改吃草了。
  但,郅都对这一切,都看的很明白。
  他拿着手上,那几本新鲜出炉,刚刚被印刷出来的“重民派”论述,冷笑两声:“儒生就是花花肠子多,这绕来绕去,还不就是一句话:我们很重要,我们很有用,我们是国家的基石,你要对我们好!”
  “在我看来,这些人,都是五蠹之属!”郅都咬着牙齿道:“真不知陛下,为何特意让我对他们留心,还要手下留情……”
  “明公只管按照陛下命令行事就可以了……”郅都身边,一位头戴儒冠的士子低头笑道:“陛下明见万里,想必圣意自有谋划……”
  若有重民派的大员在此,肯定一眼就能认出,此人,就是先前重民学的发起人和领导者,去岁从长安落榜后回家读书,打算来年再战的雒阳杨氏庶子杨威。
  郅都闻言,无奈的点点头,拿起笔,在一纸公文上签字,然后取出郡守印,加盖印信,叫来一位亲信,吩咐道:“去,张贴于城中各处露布下!”
  “诺!”那人领命而去。
  不久,在雒阳城中各个繁华地段的露布下,就出现了一篇河南郡郡守衙门的公文。
  这篇公文的出现,立刻再次引爆了整个河南郡郡中各大豪强、地主,对于“重民学”的热情。
  这篇公文,先是巴巴拉拉了几句郡守郅都受命天子牧狩河南以来的种种紧张和担忧的心理,生怕自己干的不好,有负天子之托一类的文字。
  然后就话锋一转,提起了当今天子之前的几道强调“生民”“养民”的诏书。
  这些诏书,当然是大大的好啦。
  而他郅都也注意到了,目前河南郡士林中风行的“民贵”思想。
  郅都认为,这个思想很好,值得提倡,天下士民,都是天子的臣民,作为郡守,他的责任,就是要照顾和治理好这些天子的子民,让人人都过上好日子,如何如何的。
  最后,郅都就露出了自己的狐狸尾巴。
  在公文的最后,郅都说:仁不矣远,义不辞难。今天下虽登封,山林池泽之饶与民共。然,去岁旱灾,今岁水灾,流民数以千计,春耕在即,而乏粮种、农具与田地之民,比比皆是。陛下仁善,虽已命吾,下敖仓之粮,取少府之铁供之,然,官府行事,未免疏漏,闻知郡中贤达,皆以“重民”为念,乃下行文,告于郡中父老:凡有吏民士绅,取财以赈民者,各县有司,俱报以闻,所耗钱粮,皆俱举于文书,计于竹帛,吾将于岁末,亲览所有,所耗钱财部分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