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狗狗书籍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我要做皇帝-第465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但东瓯与闽越就不一样了。
  后世的人粗看史书,大体都以为,东瓯与闽越两国属于独立于中国中央政权之外的割据势力,长安的天子,管不了他们。
  实则不然!
  东瓯、闽越、长沙三国源出一脉。
  准确的说,东瓯与闽越的初代国君,是长沙王吴苪的马仔。
  因为在楚汉争霸时,帮着刘邦摇旗呐喊,对付项羽有功,这才得已裂土。
  而且,东瓯与闽越两国的出现,本质上是刘邦为了削弱吴苪的力量玩出来的帝王心术。
  要知道吴苪可是跟赵佗一样的秦代官僚,都是趁着秦末战乱割据,拥兵自立的典型。
  要是不这么干,那吴苪就极有可能学赵佗,拥兵自立,割据一方。
  当然,这些都是老黄历了。
  现在,长沙吴苪一系已经绝嗣,如今的长沙王姓刘,跟东瓯、闽越也就没了香火情。
  但,一个很浅显的例子,就是吴王刘濞制霸南方的时候。
  南越也好,东瓯、闽越也罢,都是刘濞的狗。
  刘濞造反,三国也都各自出了兵马协助,当然,事后这三国的说法是被“胁迫”。
  但天知道是真是假?
  反正,刘彻是不相信,刘濞能在一边造反的同时,还能把刀子架在三越的脖子上,逼着他们出兵。
  尤其是赵佗那个老狐狸,倘若他不愿意,谁又能逼迫?
  但,这从一个侧面,也能证明:在实际上,汉室政权(不管是长安还是广陵)都一直保持着对三越的一定限度的统治力和影响力。
  三越国君的更替,以及世子的册立,都是长安认可后,才能名正言顺即位的。
  就是最桀骜不驯的南越国,也有着送世子入长安为质的传统。
  譬如,去年刘彻送走的那位南越王世孙赵胡。
  到现在,赵胡的情人以及私生子,都还在汉室享受着国宾的礼遇。
  所以,刘彻一直认为,三越问题,本质上是政治问题,而不是军事问题。
  三越的国民,绝大部分都是用中国文字,行中国礼仪,遵循中国制度的中国人。
  与朝鲜标新立异,一门心思的去中国化,完全不同。
  尤其是东瓯,刘彻有信心,只用政治手段,就可以让其乖乖的自己内附。
  原因在于,东瓯国就在江都国和会籍郡郡兵的火力范围之内,而且,在本质上,东瓯实际上就是过去的吴国的卫星国。
  其衣食住行、教育、医疗、安全全部指望汉室保护(过去是刘濞)。
  一旦汉室撒手不管它,东瓯分分钟就要被人灭亡。
  闽越的情况虽然比之东瓯复杂了些,但也复杂不到哪里去。
  有大义名分在手,再派儒生不断过去洗脑,最多花个十来年,闽越全境都会归附。
  而南越……
  只等赵佗那只老狐狸咽气,那南越国的王族,从上到下,全部是红果果的亲汉派。
  现在的王世子赵胡,将来的赵婴齐、赵兴几代人,统统都是在长安长大,在长安接受教育,在长安生儿育女,等老爹不行才回去即位的。
  有着这么大的优势,只要不是脑残,都能通过和平演变以及颜色革命,兵不血刃即可解决这个问题。
  既然不打算对三越动武,刘彻对三国使者的态度,简直就是礼遇非常。
  刘彻不止准许三国使者可以在长安城自由活动“一如中国臣民”,还下令许可三国使者去与各自国君的亲人们见面——不管是南越还是闽越、东瓯,各国的国王都有着“人质”在长安。
  而且,是与之血缘关系非常亲近的亲戚。
  其中,甚至还有国王的情人、私生子一类。
  以前,汉室是不允许这些人与使团私下会面。
  刘彻打破这个规矩,自然让三国使者首先就感动的稀里哗啦,直呼:“圣天子!”
  几天以后,就在刘彻以为,还要耐着性子慢慢来的时候。
  东瓯国的使者忽然拿出了自家大王的奏疏,通过王道秘密呈递给刘彻。
  刘彻看完之后,只有四个字能形容他的感受:天助我也!


第463章 契机
  拿着东瓯国国王的奏疏,刘彻反复看了好几次,越看心里面越激动。
  东瓯王当然不是来请求内附的。
  他的奏疏,跟过去闽越、东瓯、南越三国的奏疏差不多——相互打小报告,检举揭发对方的黑材料。
  但这次东瓯王打的小报告却是非同小可,而且有图有真相!
  他在奏疏中说:吴逆刘濞第三子子驹亡在闽越,闽越以国宾之礼相待,还许其自立、拥兵。
  子驹深恨东瓯出卖刘濞,杀父之仇不共戴天,因此,日夜劝闽越王击东瓯。
  东瓯王于是就“诚惶诚恐”“夜不能寐”,请求天子做主。
  刘彻将这奏疏放下,脸上平静的对那位东瓯王的使者道:“东海王报告的事情,朕已经知道了,卿回国以后转告东海王:朕会派使者前往东瓯与闽越调查,请东海王放宽心,有朕在,东海国必不会遭人攻击!”
  这刘濞的那几个儿子,流亡在南越、闽越甚至西南夷之中,不是什么稀奇的事情,汉室朝野也早有猜测这些人的去向,先帝在时,甚至曾多次派遣使者前往南越和闽越秘密调查。
  但可惜,使者还在路上,先帝就驾崩了,这事情自然不了了之。
  等刘彻登基即位以后,又是忙着掌握兵权,收拢朝野民心,自然也没时间和那个精力去管几个丧家之犬。
  现在看来,他们蹦跶的还是挺欢实的嘛!
  东瓯王的使者闻言,却是立刻叩首:“陛下洪恩,臣主东海王感激涕零!”
  所谓的东瓯,其实只是俗称,就像有人把红薯叫番薯一样。东海国,才是东瓯国正式的官方称呼。
  刘彻摸了摸下巴,他自然知道,东瓯人的心思了。
  东瓯跟闽越之间的关系是很复杂的。
  在本质上来说,其实东瓯国是汉室为了牵制和羁绊闽越国的产物,而闽越国又是汉室拿来削弱长沙王吴苪在越人中的威望而出现的产物。
  这档子破事,就是说三天三夜也说不清楚。
  简单点来说吧,当年,秦末天下大乱,秦的鄱阳令吴苪趁机自立,割据一方,号称鄱阳君。
  越人的首领,也就是初代闽越王无诸,率领越人托庇吴苪手下。
  最开始,吴苪抱上的大腿是项羽。
  可哪成想,项羽看不上吴苪这个鄱阳君,对其颇为轻视,给的待遇低的令人发指。
  吴苪于是大喊一声:莫欺少年穷,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果断投了刘邦。
  刘邦比起项羽那个小气鬼,就大方多了。
  灭了项羽后,对吴苪封赏有加。
  许其建立长沙国,裂土为王,成为异姓诸侯王中唯一一个能寿终正寝的存在。
  当时,吴苪就是越人的共主,他的命令,从湖南一直到浙江、福建等越人的聚集地,无人敢违。
  闽越国的创建者无诸不过是吴苪手下的大臣。
  到了汉五年,刘邦忽然发现,吴苪这小子虽然看上去浓眉大眼,忠厚老实,但是手底下的势力太大了。
  所有越人都视其为共主。
  这怎么行!
  果断要下手削弱和再平衡!
  不过那个时候刘邦已经称帝五年,多多少少要讲节操和吃相了。
  不能再跟以往那样掀桌子骂娘,撸起袖子就开干。
  于是,这次的行动就斯文很多了。
  汉五年,汉天子下诏,以“存亡续断,王者之责”的名义和“无诸有功社稷,军功甚厚”为理由,册立无诸为闽越王,统治广大的闽越地区,在东冶为其设立都城。
  闽越国的建立,等于是断了吴苪一臂,有了无诸这个闽越王,吴苪再也不能像过去那样对越人发号施令了。
  解决了吴苪的问题,闽越的问题就又再次出现了。
  越人抱团取暖,团结在无诸麾下,对汉室来说,这同样是不可接受的!
  于是,在孝惠皇帝三年,吕后杀了一个回马枪,重提了越人在楚汉争霸时的功劳和在高皇帝刘邦讨伐英布、彭越时,闽越王无诸麾下大将号为闽君的摇的功劳,册立摇为东海王,都东瓯。
  闽越王无诸有心反对,但奈何,一则有了汉室支持,摇立刻就摆脱了闽越的控制,事实上已经是自立了。二则,他的封国和王位,本身就是来源于军功,汉室以军功为借口,册封摇,闽越是哑巴吃黄连,有苦说不出,只能捏着鼻子认了。三则,当时掌权的是吕后吕雉,吕后的手段和权谋,又岂是无诸能阻挡的?
  但是,从此以后,闽越和东海(东瓯)两国就势同水火,相互敌视了。
  无诸的子孙后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