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而露布上,也出现了关于对考举的安排和举行日期的通报。
不止如此,在一些士子聚集的地区,有内史衙门的差役,会每天早中晚三次在闹市最喧哗处,宣读考举的开考日期以及报名方式。
第一轮考举,将于元德元年夏七月辛卯正式开考。
算算时间,差不多就是三十天以后。
而,现在起,所有的士子,都可以去少府或者内史衙门报名。
报名方式可以接受使用“传”“路引”以及“户籍木牍”等任何可以证明其身份籍贯的官方文件。
当然,为了突出汉室以农耕为本的国策。
所以市籍的参考者,必须额外缴纳一百二十钱的考税。
这对大多数的土豪商贾来说,毛毛雨啦,反正朝廷对商贾的歧视也不是一天两天的事情了。
……
“报考的士子,已经有多少了?”数日后,刘彻对受命负责总揽本次考举登记工作的内史田叔与少府岑迈问道。
“回禀陛下,到现在为止,少府已经总计登记了三千四百五十五人!”岑迈首先答道。
“陛下,老臣处也登记了四千余名士子……”田叔也躬身答道。
刘彻点点头,这就是差不多八千人了。
随着时间的推移,报名者肯定还会继续增加,尤其是那些听到消息,开始赶来长安的士子,以及本就在关中的士子。
“二位爱卿,这些天就辛苦些,注意维持好报名的秩序,尤其是天气炎热,注意给士子们提供些酸梅汤、凉茶一类的解暑汤,不要怕花钱,这是国家的抡才大典,一应花费,都从朕的少府库房中出!”刘彻吩咐道。
他这个皇帝的私人小金库里,可是放着自太宗孝文皇帝以来,两代天子二三十的积蓄!
虽然去年平叛,以及这些年应对匈奴,赈济灾害等,都花出去不少。
但,那依然是一笔难以想象的天文数字。
而且,只要刘彻不学小猪那样乱修宫殿,大兴土木,这笔钱,假如只是用来维持目前宫廷的正常开支,根本就没有能花完的那天!
因为,花钱的速度,总会及不上赚钱的速度……
目前,汉室每年光是人头税,都是数以亿计的入账!
其他山泽盐池,以及少府本身的产出收入,也差不多是这么个数字。
加上上林苑的田租,各地官衙的假田收入。
而刘彻自己不怎么花钱,他不是一个奢侈的帝王,即位至今,他本人最大的一项开支,就是即位后赏赐天下孤寡以及诸侯王。
至于东宫,窦氏本就是个节俭的人,至今,这位太皇太后,都保持着太宗孝文皇帝在位时的习惯,甚至,连她所穿的衣服,都是她身边的宫女侍者在长乐宫里自己养蚕织丝编织出来的。
薄太后就更节俭了,刘彻听说,这位太后,甚至连饮食都很省,每餐都是三道菜,两个汤。
至于刘彻的后宫,因为即位时间短,迄今只册封一位夫人,那开支比起他的皇帝老爹时,更少!
在这样的情况下,现在刘彻一年下来,扣除给诸侯王的赏赐,历代帝陵的开支以及刘彻自己的开支还有东宫的开支,起码能结余三万万钱。
这些钱,放在库房里,逃不过腐烂的命运。
还不如拿出来花掉!
田叔与岑迈闻言,连忙拜道:“陛下降隆恩于士子,臣等代天下士子,谢过陛下!”
像刘彻这样大方的天子,汉室历史上,还从未有过!
即使太宗孝文皇帝,也很少会将自己的私房钱,拿出来给外朝使用。
刘彻摆摆手,道:“不用拍朕的马屁!”
他踱了两步,问道:“二位爱卿,可否帮朕去找些小说家的人,最好是小说家里最有名气的几个,朕有些事情,想让他们去办!”
小说家,其实就是长安城里最大的八卦党。
这个诸子百家中在后世可能默默无闻,很少有人知道的流派,堪称最早的玄幻小说作者。
他们这个群体的代表作有《汉武故事》以及《山海经》等等。
这帮家伙,写的故事荒诞离奇可谓天马行空,但偏偏看上去,还真像那么一回事。
刘彻找他们,自然是让他们写一本类似后世的隋唐英雄传,大明英烈传一类的老百姓喜闻乐见,能抒发爱国主义情怀,更能在一定程度上神化刘氏统治的评书类小说。
连名字,刘彻都帮他们想好了。
就叫《大汉英雄传》!
专门就讲刘氏得天下,是如何如何的神圣伟大正义……
这一招,虽然没啥节操,但效果,却是杠杠的!
不用看别人,只看后世的金家王朝,就知道厉害了。
第402章 尚武
不到三日,少府岑迈就将十几个长安城中出名的小说家的名字递到了刘彻案前,他的意思很明显:陛下您就看着选吧!
而刘彻看完名单后,也是有些哭笑不得。
这名单上的人名,一半是列侯!
正儿八经,受过册封与诰命的列侯!
剩下的,不是元老勋臣之后,就是关中豪门名士……
想想也正常,小说家虽然是市井产物,面向的也是普罗大众,写的呢也基本是些荒诞离奇的故事与神话。
但是……
首先,能写故事的人,岂是什么穷酸秀才?
曹雪芹要不是他家早年巨富,他能有那么好的底子写《红楼梦》?
施耐庵错非不是张士诚的幕僚,能写出《三国演义》?
在这西元前的时代,能把宫廷秘闻写成小说,段子的人,又岂是等闲之辈?
像是太宗孝文皇帝时期,那首著名的“一尺布,尚可缝,兄弟两人不相容”的歌谣,那是不知政局变化的农民能做出来的?背后没有熟悉宫廷尤其是皇帝本人性格的人指点,谁能写出这样一首准确的捕捉到皇帝心理的歌谣来?
还有那本著名的《西京杂记》对汉庭典故顺手拈来,不是在汉宫待过的人,谁能写出来?
再一个,在这个普罗大众,百分之八十以上的人口,还在为每日果腹之物奔波劳累的时代,除了那些闲的蛋疼,百无聊赖的贵族勋臣和富豪,谁他妈有那个闲工夫去写这些玩意?
所以,实际上小说家们全部都是贵族土豪,也就可以想象了。
刘彻在名单上看了一下,基本上,出现在名单里的列侯,大部分都是些已经沉寂了起码二三十年的老字号列侯。
“大概是太过寂寞了吧……”刘彻心想。
然后他就下令,道:“传令:命宁陵候吕臣,临辕候戚触龙、堂阳候孙德入宫觐见!”
“诺!”王道立即领命而去。
不过半个时辰,三位身穿列侯冠袍的大臣,就相继入宫。
他们乍然被从家里传召到宫中,心中,都是忐忑不安,毕竟,他们这些列侯,在长安城里,属于早就被遗忘的那一群人了。
最近三十年来,也就只有新君即位,天子驾崩,太后薨去这些时刻,他们才会被召进宫中。
恩,除此之外,似乎就只有犯了大罪,将要被问罪的时候,才会有机会见到天子。
因此,见了刘彻,立刻就叩首:“臣等奉诏觐见陛下,未知陛下诏臣等可有吩咐?”
刘彻却是笑意吟吟的看着这三个列侯。
这三位列侯,都很年轻。
最重要的是,封国食邑,都很少!
最多的是宁陵候,食邑一千户,最少的是临辕候食邑不过五百户,就是有些关内侯,食邑都比这位列侯多。
在汉室,食邑户数的多寡,是直接关系到列侯本人及其家族生活品质的。
即使是食邑户数最多的宁陵候,岁入也不过二十万钱,即使加上赏赐和封国产业的油水,最多三十万钱。
这么点资本,别说是在列侯圈子里逞能炫富了,就是关中本土的豪强地主阶级也表示,我不服!
这年月,随便在长安近郊的地方买个庄园就是上百万钱!
就是新开发的阳陵地区,一亩耕地价格也多达三万钱!
是以,这三位列侯,除了那套太常衙门给他们置办的列侯冠袍外,可谓身无长物,看着,而这三人的样貌,看着也跟乡下的土财主差不多。
唯一的区别,大概就是,他们从未下过地劳动过,所以皮肤白皙,头发整洁。
刘彻挥挥手,道:“三位爱卿免礼,来人,赐座!”
待得这些人落座后,刘彻才微微沉吟道:“朕今日诏三位爱卿前来,是有一件事情,要托付给三位爱卿,不知三位可愿为汉家江山效力?”
“臣等夙兴夜寐,以为陛下效死而生!”三位列侯虽然远离政治很久了,但是,这种表忠心,拍胸脯的技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