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只是,这个平贾的设置,让刘德的脸有些抽搐。
平贾居然不是官府任命而是民众推举?
看似这样民煮自由的选举不可能出现在这西元前的封建时代。
但仔细想想,刘德觉得,平贾的出现并不突兀。
当此之时,黄老派思想大行其道,秉政天下。
而黄老思想追求的是什么?
小国寡民,鸡犬相闻。
简而言之,就是政府只要管战略、法律,维持秩序,其他的老百姓自己去处理。简单的说,就是推崇民间自治,譬如乡老的设置就是明证。
况且,这个平贾也没什么太大的权力,只能负责对物价是否合理进行仲裁。
而且因为是推举产生的,这个平贾要是做事不公,马上就能被人赶下去,换一个公正的人。
而且,经义婼这么一说,刘德也想了起来了。
前世的时候,刘彭祖不就是靠着这个发财的吗?
“赵王擅权,使使即县为贾人榷会,入多于国经租税”刘德想起了前世刘彭祖被人告到朝廷,然后刘彻下诏彻查的这个事情。
当时刘德听说了,还以为刘彭祖是擅自动用了诸侯王的特权,做了强买强卖的勾当。
现在听义婼这么一说,刘德恍然大悟。
他这个弟弟,怎么可能蠢到做强买强卖这样没有技术含量的事情?
掌控物价,制定物价,规定物价。
所得的收益比起强买强卖某几个东西大多了,而且,还不用担心被人指着脊梁骨骂。
毕竟,强买强卖什么,对一个诸侯王来说,太没脸皮了,走出去都没脸见人,而且,很容易就被人告到长安去。
至于掌握擅权,用他自己的人当平贾,就没这方面的烦恼了,就算被人告发,也最多不过是被皇帝哥哥骂一顿,难道皇帝哥哥还能因为他私自任命几个连秩比俸禄都没有的平贾,就要对弟弟大开杀戒?
“真是聪明啊!”刘德感慨着。
毫无疑问,平贾制度有漏洞,刘彭祖就抓到了那个漏洞,成功的实现了将赵国所有郡县集市的平贾全部换成他的人,进而通过操控物价获取了庞大的财富。
“平贾制度很不错!”刘德在心里想着。
他知道,他找到了平衡打击大商人大地主大豪强和保护中小商人与中小地主之间的平衡点和阀门。
“我现在所想的东西还是很不成熟的,我还要好好想想,然后,找个地方试验一下,做个试点,通过实践完善和改进,再推行到天下!”刘德心里想着。
而毫无疑问,他现在名下管着的长安四个市集以及今年的秋收粮食价格大战,就是他实践的好机会。
“就算失败,也没什么,这样做我几乎不用担风险……”刘德心里越想越兴奋,想不到,他苦思许久也找不到对策的死结,竟然还是被他的皇祖父当年所立的一个制度给启发了,找到了破局之道。
“功莫过于高皇帝,德莫过于太宗皇帝!”刘德感慨着:“此话诚然不假!”
何止不假!
实际上刘秀能再造汉室,他的皇祖父是其中一个原因。
甚至王莽新朝末年,赤眉军攻破长安,掘了茂陵,却对霸陵敬若神明,不敢妄动。
一个人死了一百多年,还能让造反的农民不敢对他的陵墓下手。
做皇帝做到这一步。
刘德觉得,这才是真正的成功!
“不知道我将来能否有如此大的成就……”刘德此刻总算理解了他的老爹为什么会那么焦急的削藩了。
实在是头顶上先帝的阴影太大了。
人人都会不自觉的拿老爹跟先帝比较。
朝中大臣动不动就先帝怎样怎样。
身为皇帝,作为天子,刘德觉得时间一长,就是他可能也会心理不平衡,在心中发誓一定要做出些超越先帝的事情来了。
“老爹也是不容易呀……”刘德在心中感慨一声,随即牵着义婼的小手,走出这店铺。
对于刘德来说,今天无疑是收获颇丰的一天。
“嗯,宅男果然做不得!”刘德牵着义婼,走在街上,自嘲的道:“我若是一直居住在深宫之中,哪里去知道这么多事情?又如何知道这社会的现状,恐怕也会跟后世的一些昏君一样,干出不少脑补的事情来!”
别的不说,若无这一趟市井之行,刘德这辈子也想不到还有平贾这个制度存在,就算将来有大臣告诉他,甚至在奏疏中提及平贾,但,作为皇帝,他每天要看无数的奏疏,听无数的大臣劝谏,哪里可能事事都去关注呢?
更何况,这一趟市井之行,还让刘德理清楚了自己的金融政策的基本脉络。
棉与铜,就是他将来执政的经济基础。
煤与铁,是他的军事工业基础。
有了棉铁煤铜,剩下的就是平推世界!
第217章 货币战争
刘德回到郡守衙门后,就去把主父偃叫了过来,顺便让主父偃将河东郡主薄也一并叫来。
大概半刻钟后,主父偃就领着一个三十多岁的官员,来到了刘德面前。
“臣偃拜见殿下……”
“臣陟拜见殿下……”
两人躬身礼拜。
“二位卿家,请起……”刘德亲切的道:“请坐……”
让人给两人备好坐位,坐下来。
刘德看了看随主父偃一起前来的河东郡主薄,根据档案显示,此人姓曹,还能跟平阳侯曹寿扯上关系。当年他的父亲是曹寿的祖父曹参门下的奴仆,因为勤奋好学,被曹参看重,收为义子,虽然没有继承权,但却也可顶一个曹姓,自称平阳懿候之后。
“曹爱卿……”刘德坐下来,笑着道:“请为我介绍一下平贾之制……”
义婼虽然跟刘德讲解了一些平贾的基本常识,但是,她到底是个女子,了解并不是太详细,最起码,平贾是靠什么制定和裁定物价的?官府和百姓又是怎么认同平贾的裁定?这些,就不是义婼所能知道的了,所以,刘德需要一个官方人士来解答他的疑问。
“诺!”曹陟有着一口很浓厚的河东口音,刘德听着就像是后世的广东人说普通话,总感觉他咬文嚼字,有些费劲,不过,影响不大,能听清楚。
“启禀殿下……”曹陟是主薄,负责的就是民政,因此对于平贾他很清楚,组织了一下语言后,他介绍道:“平贾者,前朝正贾之制演化而来也!”
“恩……”刘德听了微微点头,这倒是一个新知识了,不过话又说回来,基本上所有汉初的政策制度和律令,都能在秦法中找到影子甚至很多干脆就是把秦法换个说法,然后继续执行。
“然,秦法苛严,先帝于是下诏‘上帝以为物平’,令行平贾之制,许天下各市集商民擅权以推平贾一人,议定物价,特别是官府合买之物价!”曹陟清了清嗓子继续道:“以臣为例,每岁岁首,臣都要与安邑市民及各集之平贾,共议物价,然后公布于露布之下!”
刘德听了感觉越来越有意思了,这平贾制度岂非还承担着后世工商物价局的职责。
虽然,这个平贾听着大多数时候是只能用于商人与官府之间的交易。
但反过来换句话说,稍稍变动一下,也能作为商人与民众交易时的裁判。
刘德想起了方才在安邑市井的所见所闻,那个张姓平贾不就插手了商民交易吗?
可见,平贾制度还是有可操纵的空间的。
但刘德此刻更关心平贾们与官府商议的物价,包括什么?
很显然,这是一个能了解此时基层官府与地方豪强博弈的重要窗口。
曹陟继续道:“除此之外,每岁官府征缴税赋、倘若民以实物缴纳,也依平贾之制!”
这句话落在刘德的耳中,如同一个炸弹一般,让刘德一下子就精神了起来。
本来,刘德还有些迷糊,很多事情没有头绪,但曹陟这话,却马上为他打开了窗口。
刘德立刻问道:“可有律法规定?”
这是一个关键问题,只要找到与之相关的法律条文,刘德就能以此为依据,进行他的计划。
刘德也明白了为什么他提议粮食保护价后,关中的商人和民间的粮食几乎没有什么太大的反应,原因原来在这里,刘氏早就进行了一些类似的政策,只是没有如同刘德一般,直接挑明了,定死一个最低价与最高价。
但对于大多数商人来说,设立最低价与最高价,不过是在平贾制的基础上前进一步而已,所以,他们能接受也能理解。
因为比起受损的利益,平贾制度带来他们的好处更多!
只要想想后世白居易的《卖炭翁》再看看老刘家的平贾制度,就算是只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