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狗狗书籍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我要做皇帝-第138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但光靠卖米,已经满足不了大阳县的地主豪强官吏商人阶级了,铜钱那玩意多了,也不顶事。
  真正的好处是,米价高涨,迫使平民百姓不得不贱卖自己家的田产,本来大阳县,一亩上田,起码能值个一万钱,但现在,百姓为了活命一千钱也只能卖掉。
  在如今的米价之下,等于是只用了三石粟米,就买到了过去价值万钱的土地。
  不止如此,有些贫民,田产卖光了,怎么办?
  为了活下去,为了一口吃的,许多贫寒的农民,变成了他人的奴仆。
  而这在过去是不可想象的!
  短短半个月,成侗的家族就买进了几百亩上等的土地,十几户奴仆。
  成侗知道这只是一个开始!
  从现在开始,一直到明年秋收之前,假如朝廷没有行动的话,那么,大阳县内的农民,大半都要破产!
  这是地主豪强商人的盛宴。
  甚至有人喊出了要建立一个千年不衰的世家的口号。
  等下人走了,成侗还是感觉不安,于是,他一跺脚:“假如大阳县出了漏子,太守与郡尉,岂能置身事外?”
  于是,他找来自己的长子成疍,对其道:“你去躺安邑,替为父去求见太守与郡尉,把长安有贵人来的事情告知太守跟郡尉,让他们拿个主意!”
  “诺!”成疍领命骑上家里的马,就朝着安邑的方向而去。
  大阳如今的局面,岂是郡守与郡尉两人内斗就可以造成的吗?
  自从周阳由做了郡守以后,河东的官场就从里到外,烂透了!
  郡守周阳由,虽然打击豪强势力不遗余力,但是,假如马屁拍的好,他也能高抬贵手,甚至重用豪强。
  而郡尉申屠,河东本地的地头蛇,手底下一帮本地的官员,跟周阳由这个外来户,势同水火。
  这两人表面上各自拉了一帮人马斗的不亦乐乎,相互给对方使着绊子。
  然而,作为千石的县尉,成侗知道,这两位有着一个共同的利益点——粮食!
  去年河东丰收,除了输送给关中一百万石漕粮,敖仓两百万石军粮之外,按照传统,河东郡本地的粮仓里,也应该有同样数字的储备,以备关东出现饥荒或者险情,朝廷急用之需。
  但是……
  成侗一位在根仓当差的同学告诉他,现在的根仓里面,只有不足五十万石存粮,剩下的粮食去了哪里?那就只有天知道了!
  河东官场中,有人传说着,是淮南王花重金买走了根仓里的粮食。
  也有人说,他亲眼看到了从东方来的槽船,运载着一船船粮食,顺河而下,去了雒阳那边。
  还有人说,是齐国的大商人刀间疏通了郡尉的门路,把粮食给运去贩卖了。
  反正说什么的都有,真真假假,分不清楚。
  但有一点,确凿无疑——河东根仓与湿仓中储备的粮食,至少有一半,不翼而飞。
  这才是郡守不敢救灾,而郡尉不发一言的真正原因!
  因为只要开仓,那就露出马脚了,会让天下都知道,汉家的粮仓,河东郡中出现了仓鼠,一次就啃掉了河东一半的存粮!
  这事情要是被踢爆,整个河东郡从上到下,八百石以上的官吏,统统都要去廷尉衙门里走一遭,负责粮仓安全的军官与差役、司马,全部要掉脑袋,至于郡守与郡尉,肯定要被灭族!
  这才是河东郡官场上上下下,都对现在郡守不开仓而郡尉不发一言统统沉默的原因。
  谁敢揭开这盖子?
  谁揭谁就要被整个河东郡的官场力量反扑,撕碎!
  现在,长安城里来了一个来头看上去很大的贵族子弟,成侗觉得假如他摆不平的话,那就只能让始作俑者的郡守与郡尉来摆平了。


第173章 周阳由的狠辣
  安邑,郡守府中。
  河东郡守周阳由看着郡守衙门的地基,忽然笑了起来。
  “海内皆臣,岁丰登熟,道毋饥人,践此万岁!”念着地基上砖石上铭刻的篡文,周阳由的心中满是讥笑。
  这十六个字是秦代郡守用来吹捧秦始皇的话,汉室兴起后,高皇帝刘邦下令,所有地方郡县的郡守衙门的地基,必须都要用铭刻着这十六字的砖石铺就,希望以此提醒郡守们,要廉洁奉公。
  “践此万岁?”周阳由冷笑着看着地板上的铭文。
  刘氏天子想的也未免太好了吧?
  周阳由永远都不会忘记自己的舅父淮南厉王刘长是怎么死的。
  他更忘不了他的父亲赵兼的后半生是怎么度过的。
  从那时起,他就知道,男儿不可一日无权,一朝没有权力,再怎么英雄好汉,马上也要变成狗熊。
  于是,十几年来,他拼命向上爬,不择手段的向上爬。
  先帝喜欢有胆识有魄力的臣子,他就装出自己很有魄力的样子,从还是一个郎官的时候,就表现的疾恶如仇。
  果然,很快他就被提拔。
  十几年时间里,就从一个小小的郎官,爬到了河东郡郡守,封疆大吏的位置上。
  俗话说,一朝天子一朝臣。
  先帝驾崩,新君即位,马上就清除了朝中的先帝大臣。
  廷尉张释之远放淮南。
  邓通饿死街头。
  典属国张悍回家种田。
  前不久连御史大夫陶青、大行王恢都完蛋了。
  汉家传统,新的朝臣肯定会用他们的人去替代过去的朝臣所任用的郡守。
  周阳由觉得,自己的河东郡守的位子可能做不了太久了。
  去年开始,他就有种随时都可能丢官去职的感觉,想着手里的权柄可能就要化为乌有,既然即将下野为民,权柄将要丢失,于是,他开始利用权力来为自己谋利。
  总不能说,权力没有了,还要傻傻的回老家过粗茶淡饭的日子吧?
  那是笨蛋才干的事情。
  于是,他竟然鬼使神差的跟之前一直不对头的郡尉合伙做起了倒卖官仓粮食的买卖。
  当时,他想的挺好的。
  过去三四年,河东郡的官仓里的粮食,常常去年的还没吃完,今年的就又堆进去,每年,都有许多发霉的粟米被拉去喂猪。
  这实在是太浪费了!
  既然每年都有几十万甚至上百万石粮食堆在仓库里发霉甚至腐烂,那么为什么不能卖点钱呢?
  商人们开的价钱实在让他无法拒绝。
  于是,从三月开始,河东两个官仓的粮食就不断消失,与此同时,整个河东郡上上下下的官吏,都吃的满嘴肥油,许多官员,对他也感恩戴德起来,这让周阳由变得飘飘然起来。
  更重要的是,之前一直担心的朝廷的巡查使者与来往的官员们,根本就没发现河东郡的官仓里的粮食少了。
  那些家伙通常只是围着仓库转一圈,看到仓库有陈粮,就打打哈哈回去交差了。
  于是,周阳由的胆子越来越大。
  卖出去的粮食也越来越多。
  开始他还只敢卖个几千石,后来变成一万石一万石的卖,最后,一次就卖了二十万石给他的表弟淮南王刘安,至于刘安要这么多粮食做什么,他才懒得管!
  可谁成想,五月风云突变,老天爷居然降下了蝗灾。
  虽然有天子旨意,总算及时扑灭了蝗灾,没有让其扩大全郡,加起来各县的受灾田地也就几千顷的样子。
  说句老实话,若是在往年,这根本无伤大雅,根仓甚至只需要漏一个口子,靠河东郡自己就能摆平。
  然而,当他想开仓放粮的时候,才愕然发现,原本满当当的根仓,竟然只有五十万石存粮,不及鼎盛时的一半……
  一旦下令开仓,朝廷必然就会知道,根仓只有五十万石粮食!
  这怎么能行!
  一旦此事暴露,他全家都要死光光!
  为了不让自己全家死光光,他就只好对朝廷夸大受灾面积,故意将两个本来没受灾的县报上去,再通过伪造账目,用那两个县的损失来填补根仓的亏空。
  至于真正受灾的地方的老百姓?
  他才懒得去管那些泥腿子的死活!
  只要把住大河渡口,不让那些泥腿子有机会去关中告状就行了!
  但是千算万算,他又算错了一件事情。
  泥腿子们没办法去关中,不代表关中的贵族没办法来河东啊!
  今天早上,把守大河渡口的官吏就来向他禀报,一艘楼船在曹阳亭附近靠岸,下船的全部都是来自关中长安的贵族。
  甚至有人报告他说,在下船的人里,有通过考举被天家录用的士子。
  能调动水师战船过河,随行的人中,还有着参加过考举,最后被录用的士子。
  这件事情,马上就让周阳由万分警惕。
  来者就算不是皇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