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狗狗书籍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我要做皇帝-第1350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第1161章 合纵(一)
  当华灯初上之时,董仲舒乘着马车,停留在自己的师兄胡毋生的府邸外,望着胡府高大的门庭,犹豫了一会。
  早在今上即位之前,董仲舒与自己的师兄在对公羊学的理论上就出现了分歧。
  而且这个分歧已经大到了两人从此形同陌路的地步!
  但那个时候,两人还能保持表面上的友好。
  而现在?
  两人实际上就差撕破脸面对喷了。
  私底下,谈论对方的学问,更是毫不客气。
  两人的弟子门徒见面,也肯定不会给对方好脸色。
  究其原因,还是现在两人彻底走上了截然相反的两条道路。
  一个主张我注春秋,另外一个主张春秋注我,在立义、思想和学术方面根本就是南辕北辙,背道而驰!
  而且,两人都身为太学教授,各自门下都有着一个学苑,彼此相互争夺影响力和学生。
  这更使得两人之间的恩怨越来越多。
  时至今日,若非必要,董仲舒是不愿意来见自己的师兄的。
  但……
  “未央宫有传言,天子要在此番石渠阁会议之中,厘定某些纠纷,清理某些‘不合时宜’的理论,至少要将之逐出太学的课本和考举的考试范围……”董仲舒在心里想着这个刚刚得到的了不得的传言,心里面也就顾不得面子了。
  毕竟,当今天子的脑回路异于其父祖,更类似高帝。
  而高帝是什么人?
  天底下头号的仇儒帝王。
  自打他起兵那天开始,就瞧不起儒生,更看不上儒家的学问和理论。
  在儒生帽子里撒尿,当众痛骂儒生,这都是小Case。
  人家做的对儒家伤害最大的事情,莫过于,当年在陈留城外,那一句“为我谢之,言我方以天下为事,未暇见儒人也”和其后的“延客人”,至今仍然是天下诸子百家耻笑儒生的口头禅。
  一句“吾高阳酒、徒”,足可让任何派系的儒生掩面而走。
  至于当年,叔孙通戴儒冠,高帝不喜,其后改戴楚人冠,高帝大悦,更是无比深刻的反应出了这位汉家的开国之主,对于儒生的态度除了讨厌和厌烦之外,没有其余感观了。
  这也就难怪当年项王乌江自刎后,鲁地儒生要举兵反抗,还披麻戴孝,声称要为项王尽忠了。
  实在是,汉天子怎么看也不像是一个会优待儒生的君王。
  甚至秦始皇和秦二世,都比他更尊重儒生。
  最起码,秦始皇没有在儒生帽子里撒尿……更不曾一脚将儒生踹到泥潭里去喝泥水……
  好在,今上还只是类似高帝。
  对儒生和儒家,只有提防和警惕,而没有厌恶和厌烦。
  不然的话,董仲舒估计自己能回家种田,都已经是老天保佑了!
  而如今,类似石渠阁会议这样的大事。
  自然容不得半点闪失。
  公羊学派,即便不能在石渠阁之上,一鸣惊人,天下知名,至少也得守住自己的基本盘和基本要义。
  决不能让谷梁派翻盘,更加不能让荀子学派骑到脑袋上拉屎屙尿!
  这样的场面,仅仅只是想想都恶心死了,更别提万一变成真的该怎么办了!
  想到这里,董仲舒终于放下心里的芥蒂,对自己的门徒道:“去,递拜帖,言我欲拜问师兄!”
  “诺!”那门徒犹豫片刻,还是领命而去。
  不久后,胡府的大门洞开,董仲舒看到自己的师兄胡毋生,领着他的几个弟子门徒,亲自出迎。
  “师弟……”胡毋生长揖道:“许久未见,师弟依然风华如初……某却已经老朽拉……”
  董仲舒连忙下车,敬拜道:“仲舒不才,竟蒙师兄出迎,受宠若惊!”
  而董仲舒的随行弟子门徒,也都恭敬的对着胡毋生拜道:“见过胡子!”
  胡毋生的门徒也纷纷回礼:“见过董子……”
  胡毋生笑着上前,挽起董仲舒的臂膀,说道:“师弟来的正好,吾正有些事情,与师弟分说,今夜,你我师兄弟当痛饮彻夜,谈论古今……”
  “唯!”董仲舒连忙道:“敢不从命……”
  然后,他的眼睛就在一位站在胡毋生身侧的中年官吏身上停留许久。
  那人,董仲舒很熟悉。
  就是现在胡毋生的头号得意弟子,同时也是儒家目前在官场唯二的两个天子亲信之一,主爵都尉公孙弘。
  望着这个外貌俊朗,据说能力非常出色,屡屡得到天子赞许的男子,董仲舒在心里叹了口气。
  谁又能知道,仅仅在七八年前,这位当今天子的宠臣,心腹,还只是薛县山陵之中的一个放羊人,靠着牧羊维生。
  穷困潦倒,甚至被人悔婚,几乎成为了世界的弃儿。
  当年,公孙弘曾经到处拜师。
  甚至,只要有人教,便是做牛做马也愿意。
  但包括他董仲舒在内的许多人,在考察过后,都放弃了他。
  因为他年纪很大,已经过了求学的黄金年纪,更因为他自学过《吕氏春秋》这样的杂家著作。
  对于儒家而言,杂家虽然说不是敌人,但也属于异端。
  儒生们读过吕氏春秋的人很多,但从来没有人会主动去教导一个读过吕氏春秋的人。
  只有胡毋生当时顶着压力,收下了这个当年衣冠破旧,潦倒穷困的男人。
  而现在,事实证明了,这是一颗璞玉,而且是大器晚成的璞玉。
  此人这几年,几乎成为了胡氏公羊学的活广告。
  无数的列侯贵戚和大地主,都挥舞着金钱,死也要将一个子弟塞到胡子门下教导。
  至于商人们,更是跪舔都来不及!
  因为公孙弘,就是主管天下工商秩序和税收的最高官员!
  想到这里,董仲舒就不禁有些后悔,当年若是他收下这公孙弘,今天得意就该是他了!
  也正是因为有了公孙弘的教训,董仲舒这些年在自己的颍川学苑之中,打起了有教无类的旗号,无论是谁,无论什么出身,什么年纪,只要有志于学,只要自带干粮,就可以在学苑之中听讲。
  某些学习成绩突出的贫困子弟,更是得到了他的救助和帮助,每岁赞助笔墨纸砚以及衣食住宿。


第1162章 合纵(二)
  “陛下这次举行石渠阁之会,欲与诸子百家名士共商国事……”一进门,董仲舒就开明宗义的道:“师兄长者,素为陛下所敬,不知可有什么计划或者说想法?”
  说着,董仲舒就抬眼看了看胡毋生身旁的弟子公孙弘。
  旁的,董仲舒无法确定。
  但有一件事情可以相信——公孙弘肯定知道某些外人难以知晓的内幕。
  毕竟,他身为主爵都尉,出入宫闱,与兰台的不少尚书,甚至尚书令汲黯,都是往从甚密。
  若是绝密的军国大事,公孙弘可能还会被瞒着。
  但这种实际已经公开的秘密,董仲舒知道,公孙弘肯定是知晓一二的。
  而他就缺这个关键性的沟通渠道。
  胡毋生却是笑笑,没有接话。
  这种事情,是不能乱说的。
  当今最讨厌乱嚼舌头根子的家伙!
  去年,兰台一位颇有潜力的尚书郎,就是因为在别人面前夸耀自己掌握的信息,结果被发落到了会稽郡去破山伐庙,与当地巫祝做斗争去了。
  “师弟请入内……”胡毋生微微笑着,将董仲舒迎进自己的书房。
  立刻就有下人奉上了从南方运来的上等茶叶,为主宾客人泡上。
  热气腾腾,清香四溢的茶叶香味,让董仲舒嗅着,都忍不住赞道:“师兄好雅致!”
  如今,在长安的贵族士大夫圈,这种泡茶的方式非常流行。
  尤其受到黄老派贵族和士大夫的追捧,认为这是真正的君子雅兴。
  就连儒家也颇为喜欢这样的饮茶之法。
  不过……
  这种从南方运来的青茶,尤其是上等青茶,现在价格昂贵,不是等闲人能用的起。
  但胡毋生就不同了。
  他的弟子公孙弘,身为主爵都尉,掌管天下工商税收大小事宜,负责核定商贾訾产。
  整个天下,想要巴结他的商人,不知道有多少。
  虽然公孙弘在坊间的物议很好,两袖清风,就连一日三餐,也是其细君亲手所做,不止有一个人曾经看到过主爵都尉的夫人,带着下人在市籍之中选购青菜和米醋,也不止有一个人曾经亲眼看到过这位主爵都尉自己给自己缝补衣物。
  虽然说,这有可能是作秀。
  但,最起码董仲舒从未听到过任何公孙弘以权谋私的传闻。
  恰恰相反,这位当今的税吏,任何人的税都敢收。
  传说,他甚至连程郑氏外戚和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